重慶行走學校以暴力「教學」 懲戒方式殘忍多樣

2020-12-27 搜狐網
小弈保存著自己墜樓受傷以及身上舊傷等照片。本報記者 劉軍 攝
小弈回京後,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博客上。本報記者 劉軍 攝

  看見穿迷彩服的人就下意識地捂眼睛,這是北京男孩小弈(化名)現在的心理障礙。5月16日從重慶回北京後,他的心理障礙慢慢顯現出來。

  這種心理障礙產生於重慶大東方行走學校。行走學校專收難管教的孩子,讓他們「重歸正道」。「懲戒」是這類行走學校的特殊教育手段。不過,大東方行走學校的懲戒方式有些特殊———在校的近兩個月時間裡,小弈頻遭教官毆打,他的一些同學也受到「同等待遇」。

打人的教官都穿迷彩服。

  小弈在行走學校被打的事情一直不被父母所知,直到4月27日他內服高錳酸鉀後從二樓墜下。

  男孩吞藥後墜樓

  4月27日上午10點左右,北京亞運村附近,馮秋菊接到電話後心急如焚:在重慶的14歲兒子小弈服用了高錳酸鉀(外用藥,內服會燒傷食道),正在醫院搶救。

  馮秋菊還獲知,小弈還從二樓摔下。她立即動身飛往重慶。

  在重慶市渝北區兩路鎮鹿山村,有一座大東方行走學校。今年3月1日,小弈被送到這裡。馮秋菊希望難管教的兒子在這裡能變得聽話。

  在馮秋菊得到壞消息的2個多小時之前,在千裡外的重慶,行走學校綜合樓二樓207宿舍內,小弈向室友小波(化名)索要他用於治瘡的高錳酸鉀,遭到拒絕。

  小波從衛生間洗漱完後,卻看見小弈正往他柜子裡放東西,而高錳酸鉀少了5顆。

  突然,小弈衝到廁所口吐紫色液體。之後,他又在宿舍內吐了帶血色的液體。一名室友趕緊扶小弈到一樓找大夫。

  從207宿舍到樓梯口,小波看見小弈的腿軟了,走路跌跌撞撞,還撞到走廊的牆一次。

  快到樓梯口的時候,小弈說口渴,要室友給他倒水,室友離開後,小弈趴在約1米高的欄杆上。

  沒等室友回來,小弈已跌落在一樓大廳。隨後,小弈被緊急送到醫院搶救。

  當天下午4點多,馮秋菊從北京趕到重慶西南醫院。見到小弈上唇和下頜縫針共七八釐米,臉上血跡斑斑,右手骨折,這位40多歲的母親十分難過。

  令她生疑的是,小弈右臂上還有一道約10釐米長的傷痕,已結痂,顯然不是墜樓引起的。馮秋菊還發現,小弈的雙肩、胸部、腿部都有舊傷。

  小弈告訴她,他在學校被教官打,打得很厲害,但他無法傳出消息,只好吞藥跳樓住進醫院引起注意。

  不過,在行走學校校長陳華看來,小弈吃下高錳酸鉀屬於誤服。此前一天晚上,腰疼的小弈和一名胃疼的室友已吃下一片高錳酸鉀,小弈說吃了可以止疼,第二天早上起來沒事。小弈就又吃了4顆。

  陳華說,小弈是跳樓還是墜落,目前警方沒有明確說法。

  入校當天即遭打

  馮秋菊在4月27日晚向重慶公安報警。

  當晚,警方對小弈進行了簡單詢問。馮秋菊這才慢慢知道,小弈在學校被教官多次毆打,第一次被打就在入學的當天。

  小弈回憶,當天剛見面,教官問他是否很調皮,他反問:「你這麼大的時候不調皮嗎?」教官不由分說就打他的頭部、上身,打了約10分鐘。

  教官打完以後,又讓宿舍的一位室友打他約10分鐘。事後這名室友對小弈說,如果他當時不按教官的意思辦,他就會遭到教官毆打。

  「小弈被打的時候,他爸爸可能還沒辦完入學手續。」馮秋菊說。聽到小弈在大東方行走學校的遭遇,馮秋菊一度昏過去。

  4月28日上午,馮秋菊接到同在行走學校培訓的北京男孩小雨(化名)父親的電話。小雨父親說,趕緊去接孩子,學校教官打人,他已把小雨接出來了,小弈讓小雨帶了求助的條子出來。

  馮秋菊告訴小雨父親,小弈已出事了。

  小雨的父親告訴馮秋菊,一位好心的心理教師借給了小雨手機,讓他打電話給家裡。

  據馮秋菊等回憶,早在3月底的時候,曾有一位心理教師打電話向家長暗示學生被打,但未引起家長們重視。

  那位心理教師說,在一次課上她讓學生寫出自己近期的願望。60多個紙條收上來後,她發現很多紙條都在說自己在學校被打的事情,並留下了家長的電話,希望能通過老師求助。這位老師還親眼看到一名學生背上留下了橫七豎八的傷痕。

  接到心理教師電話的馮秋菊等家長,將信將疑,他們懷疑是孩子吃不了苦而策劃的苦肉計。第二天家長們打電話給學校,校方說孩子們都很好,他們也就相信了。

  懲戒方式殘忍多樣

  直到小弈出事、小雨被接回,家長們才發現,學校不僅存在毆打學生的事,而且一些教官的懲戒手法十分殘忍。

  據小弈、小月(化名,另一名曾在行走學校的北京男生)、小雨等學生講述,他們的教官經常用來對付學生的工具有皮帶、電線、竹戒尺等。

  小弈說,一次他不服管教罵了一名陳姓教官,然後有幾名教官踢他、用皮帶抽他,他的肩、胸、臂都有部位被打破,然後教官往他傷口上撒鹽。

  小雨印象最深的懲罰發生在站軍姿時。當時他有點偷懶,教官在背後推了一拳,他沒站住。教官說推你一下你還躲,於是用力踹了他一腳。小雨說他當時就覺得不舒服,到廁所後開始嘔吐,還吐了血。

  在小月的記憶裡,3月18日是最黑暗的一天。當天他跟3名同學抽菸被發現,教官先罰他們俯臥並用皮帶抽打,打斷了3根皮帶後換戒尺、塑料警棍繼續打。

  體罰完畢後,教官罰小月等4人吃菸絲。具體做法是:在一分鐘內,一根煙自燃剩下多少就吃多少。

  教官給了小月5根煙,小月說,他至少吞下去一根。5根煙的過濾嘴事先被取下,回到宿舍後,教官命令他們把菸嘴泡在水裡10分鐘,然後喝下去。出於對挨打的恐懼,他們照辦了。

  小弈等堅稱,幾乎每個學生都被教官打過,教官有時還讓學生打學生。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官和一名校方知情人士證實了這一說法。

  知情人士稱,曾有學生的屁股被教官用戒尺打破。一名有監獄管理背景的教官,還將一些折磨犯人的辦法帶到了學校。這些辦法包括:風火輪(用衛生紙將手指纏住然後用火點燃)、清涼煙(用衛生紙把牙膏包起來吃)、朝拜(身體不許有任何防護措施,向前撲倒)等等。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這樣的懲罰確實太殘忍了。」這名知情人士說,當時十二三個教官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官打學生打得挺狠的,剩下的教官完全不打也不可能。經常被打的學生是最不聽話、最難管的一批。

  仍在學校的18歲的小波說,他相對自制力強,跟教官衝突少,3月18日入校至今只被打不超過10次。像他這樣的學生還有一些。

  即便如此,小波跟其他那些被打得更慘的孩子一樣,仍在心裡想著怎麼能早點出去。

  未遂的集體逃跑

  教官的毆打,讓很多學生將行走學校比作監獄。小波說,大家一直在想辦法「越獄」。

  4月中旬,小弈通過一個謊言製造了事端後,一次集體逃跑拉開了序幕。當時,他故意引發「教官頭子」賴飛踹了張副校長的辦公室大門。

  此事驚動了校長陳華,小弈由此反映自己被打的事。不過由於有教官在場,他沒敢說太多。小弈、小波等人都稱,4月16日以後,教官打人的情況有所好轉。

  此時,賴飛因一些事情被迫走人。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賴飛走後不甘心,希望學校出點事,於是策動仍在學校的教官朋友,利用學生普遍想走的心理,密謀學生集體逃跑。

  小波說,當時的另一個情況是,走了幾位教官後,又馬上招來一批新教官,很多學生都害怕這些教官會像以前一樣狠。被打怕的學生都想藉此機會逃走。

  大家約定的日子是4月21日,下午吃完晚飯後掀桌子就跑。多個消息源證實,當時學生們鐵下心來要逃走,為了應對可能的武鬥,他們甚至提前藏好了碎玻璃、刀片、棍棒等。

  不過,集體逃跑的預謀似乎走漏了風聲。4月21日中午,校方例外地搜查學生宿舍,發現了各種器械。集體逃跑因此落敗。

  這一天,學生們都很鬱悶,除了小雨和小月。此前一天,他倆說服了一名心理老師藉手機打電話,他們的父母21日緊急飛到重慶將他們接走了。

  小雨走的時候,還帶走了包括小弈在內的數位同學的求助紙條。不過,他沒有第一時間通知到小弈的父母。

  在逃跑未遂6天後,小弈出事了。

  學校受到一定處理

  據小波講,小弈出事後,學校基本沒有教官打人了,學生們心情趨於平靜。不過,打人事件讓行走學校籠罩著陰影。

  對於打人事件,大東方行走學校校長陳華認為自己有失察和管理不善的責任。他說,他並沒讓教官毆打學生。在出事以前,他對教官毆打學生的事了解很少。「如果我叫教官打人,那三個月隔離期一過,父母見到孩子後,打人的事總會敗露的呀。」

  陳華說,辦學之初,他賦予教官副隊長賴飛(無正隊長)很大權力,包括可直接開除教官等。但賴飛陸續騙取多名學生家長的錢,怕事情敗露,一直對教官和學生保持高壓。他說是賴飛一手遮天,導致真實的情況他無法了解。

  不過,多個消息源證實,陳華曾說過對學生可適當打罵。對於「適當」界限,陳華承認他的認識也很模糊,「仍在探索階段」。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官說,教官多是學歷不高的退伍軍人,不具備教育學生的能力,只能暴力相向,也是發生打人事件的重要因素。

  6月4日,重慶市渝北區教委成職教科陳科長表示,大東方行走學校在管理上存在問題。該校起初說辦文化補習學校,後來辦成行走學校,但裡面也有文化補習成分,不算違規。陳科長說,他們也曾希望藉此進行「擇差教育」的探索,不過「探索失敗了」。

  陳科長透露,不會取消大東方行走學校的辦學資格,但已禁止學校在5月20日以後再招生,對已招學員按合同培訓完畢,以後不得再進行此類辦學。

  「我們以後也不會再批准行走學校的辦學。」陳科長稱,他們發現「擇差教育」是一門更難辦的教育方式。  

問題孩子的「行走」之路

  在遙遠地方過段苦日子,在陽光下千裡行走,看看貧困山區的孩子,從而最終感悟變得聽話、上進,這是北京母親馮秋菊將兒子小弈送到大東方行走學校之前的夢想。

  如今在她看來:行走學校又似乎成為一劑「毒藥」。不過,離開了行走學校,小弈該何去何從呢?馮秋菊依然很迷茫。

  後悔當初騙孩子去重慶

  直至昨天,小弈的右手仍然纏著繃帶,上唇的線還沒有拆。此時,距事發已有40天。

  在小弈眼裡,他出事後,母親最大的變化是開始給他做飯,儘管幾乎每頓都吃西紅柿雞蛋面。以前,小弈的母親馮秋菊不會做飯。

  馮秋菊似乎在用這樣的方式懺悔。在她看來,自己的過失除了把小弈送到重慶去受到粗暴毆打外,還有當初騙了小弈。

  在3月1日被送到重慶以前,小弈在學校裡經常和師生發生矛盾,2006年10月就退學在家。

  馮秋菊和丈夫分居後身處兩地,但他們最發愁的仍是小弈。他們希望小弈變得聽話、上進,但破裂的婚姻和繁重的工作似乎成了他們教育兒子的障礙。

  2007年春節期間,小弈回父親的老家貴陽,一度拿著200元錢出去上網兩夜不歸。父親無奈之下報警,最後在網吧裡發現他。

  夜不歸宿,這讓馮秋菊和丈夫意識到必須採取行動了。於是,他們騙小弈,讓他跟父親到重慶出診。小弈欣然接受,不想卻被送進行走學校。

  問題少年小學四次轉校

  馮秋菊說,當初騙小弈實屬無奈,而讓她更無奈的是小弈的受教育問題。

  小弈1993 年7月生於北京。兩歲半時,父母分居,他被父親撫養。這使小弈從小就失去父母的關照,他上的幼兒園就是全託。

  2000年,小弈到媽媽身邊,進入公立小學上學,但只上到三年級。馮秋菊說,他經常違反課堂紀律,她多次教育無效,只得把小弈送回父親身邊。

  隨後,父親將小弈送到了一所私立的寄宿學校學習,但小弈經常看電視卻不做作業,經常引發老師批評,還曾在和老師的爭吵中辱罵老師。馮秋菊到學校後發現,小弈和老師相互有成見。

  這樣,小弈第二次轉學。他被安排到一所公立學校後,迷上了電腦遊戲。馮秋菊說,她幹涉他玩遊戲,小弈不聽。一次,她打他一下,遭小弈反踢兩腳。

  無力管教小弈,馮秋菊在2006年春節將小弈送到了父親工作的地方———深圳。深圳學校的課程比北京難,小弈跟不上就開始厭學逃學,直至偷錢買漫畫書、打遊戲。父親一氣之下又將小弈送回北京。

  小弈進入他的第五所小學,最終在這裡小學畢業。2006年9月,小弈進入一所民辦中學,他愛說話、搞小動作、不寫作業的老毛病讓校方很頭疼。10月底,小弈退學,並被送往深圳跟父親學中醫。

  頭兩個月,小弈表現不錯,但後來就不去門診,成天躲在家裡看電視。父親管教不聽,一生氣就想打小弈,他就揚言要跳樓,直到2007年春節小弈上網不歸。

  馮秋菊承認,破裂的家庭和忙碌的工作,讓她未完全盡責地教育小弈。不過,此時,馮秋菊和丈夫發現,他們和普通學校都已經再無力教好小弈了。

  尋「偏方」寄望行走學校

  在馮秋菊看來,2007年3月以前,對小弈的教育狀況,就像治病用過了所有的「正方」後都沒有效果。這樣,馮秋菊開始尋求「偏方」。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網上尋找,馮秋菊發現,治問題少年的「偏方」極少。唯一被她發現的是行走學校。

  行走學校源於江蘇人徐向陽創辦的教育工作室。徐向陽把自己的差生兒子教好以後,創辦了這個工作室,又成功地將幾百名差生教好。其基本模式是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後進行千裡行走,於是被稱為行走學校。

  由於重慶大東方行走學校買下了搜索網站百度的競價排名,馮秋菊在百度輸入「行走學校」後,第一個能看到的就是這所學校。

  馮秋菊繼而看到,這所學校有重慶市渝北區教委頒發的辦學許可。她在電話諮詢後了解到,學校的安排裡有她想要的艱苦生活、去貧苦地區行走感受農村和城市的反差,還有心理教師和法制教師的輔導。

  於是,馮秋菊和小弈父親並沒有太多的猶豫就將他送到了重慶,事前並沒有先去實地考察一下。

  馮秋菊說,其實,那時她也並不確定孩子就一定能在那裡改好,但也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了。

  懲戒手段遭家長質疑

  送小弈去重慶之前,馮秋菊已經知道,行走學校裡有適當的懲戒。

  在行走學校的發源地徐向陽工作室裡,適當懲戒是教育手段的一種,用的是戒尺。這一點幾乎被所有行走學校效仿,曾去考察的大東方行走學校校長陳華也不例外。

  適當懲戒,在馮秋菊看來是允許的。用戒尺拍兩下、面壁思過、罰一頓飯不吃,都在她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懲戒不能作為唯一的教育手段,更不能將孩子往死裡打。」馮秋菊說,她做夢也沒有想到教官會那樣的痛打小弈。

  小弈在行走學校的一名同學說,除了打,教官其實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教官打過以後,學生收斂一點,顯得聽話了,好像達到了來行走學校變聽話的效果。

  對懲戒,陳華最真實的看法是,如果把孩子打好了,家長肯定什麼都不會計較,還會說好;如果沒打好,家長肯定覺得拿戒尺也是不可以的。出現打人事件後,馮秋菊懷疑的不僅是「適當懲戒」,而是整個「行走學校」。

  現在,馮秋菊想通過各種辦法阻止大東方行走學校繼續辦學。和她態度截然不同,陳華擔心的是可能中止的行走學校事業,以及背后豐厚的利潤。他說,打人事件可能會影響整個行走學校行業。

  陳華唯一可以引起馮秋菊共鳴的看法是,一旦影響所有行走學校,這些孩子將來也沒有地方可去。

  這確實是幾乎天天困擾馮秋菊的事情,她現在很茫然,還不知道怎麼安排小弈才好。不過,馮秋菊和小弈父親正打算為小弈多做些事情,她打算和小弈父親結束分居。

  昨天,小弈的父親已從深圳回到北京。本報記者 王一波

正方 反方
可以接受:行走學校接收的都是一些難管教的孩子,對於這些淘氣的孩子不應放任其自由發展,應加以嚴厲管教。 無法接受:行走學校的孩子雖然難管教,但畢竟只是孩子不應對其實施「暴力教學」,這會給孩子身心都造成極大的傷害。

(責任編輯:張勇)

相關焦點

  • 學校「懲戒熊孩子」,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學校「懲戒熊孩子」,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原標題:   新華社濟南2月24日新媒體專電 題:學校「懲戒熊孩子」,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 加大懲戒力度!教育部: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學生必須予以懲戒
    五是在加強教育的基礎上,加大教育懲戒力度,強化教育懲戒威懾作用,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學生必須依法依規採取適當的矯治措施予以教育懲戒。近年來,分別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國教督辦〔2016〕22號)、《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關於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治落實年行動的通知》等文件,對積極預防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提出了宏觀性、原則性的指導意見,同時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建立健全預防處置學生欺凌的組織機構、工作體制和規章制度。
  • 孩子遭語言暴力怎麼辦,教師要如何行使懲戒權?
    近日,由廣州市婦女聯合會,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主辦,民盟越秀區基層委員會、廣州市育才中學、廣州市越秀區育才學校、捷和心理承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關注少年心」研討會在廣州市育才中學舉行。來自社會各界專業人士包括教育工作者、法院法官,婦聯婦幹以及兒童心理專家,圍繞「關注少年心」主題進行了深入校園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探討。
  • 教育部: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則》第二條明確規定,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這一規定明確了教育懲戒是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的,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而不是單獨賦予學校、教師一種權力。
  • 我對《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的理解
    近日,我認真閱讀了《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心潮澎湃。一段時間喧囂一時的對老師正常教育學生行為被曲解為體罰和變相體罰的怪叫聲該收場了。教師終於盼來了具有法制權威的教育懲戒權了。《辦法》的執行,不僅有利於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更是老師保護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與「度」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從而對學校的教育管理也重視起來,這對於中國的教育事業來說是件好事,也能夠促進和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孩子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家長便對學校不依不饒,使得很多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產生矛盾,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校園暴力的頻發和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校教育管理的不完善。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 動物界11種殘忍暴力的交配方式
    有時候,動物的交配儀式也充滿暴力色彩,甚至達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以袋鼬為例,雄性袋鼬會抓住雌性的脖子,強行將其拖走,而後進行交配。它們是一群暴力而殘酷的傢伙,交配中瘋狂抓咬雌性。很多雌性在交配中香消玉殞,最後淪為雄性的盤中餐。1.袋鼬——暴力強姦犯
  • 教育懲戒的困局如何破
    高杭:將教育懲戒視作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堅持「確權」與「限權」並舉、「保障」與「規範」並重的立法原則,凸顯了教育懲戒作為公權力的部門法屬性,同時將教育懲戒視為在鼓勵、勸導、積極管教等教育方式之外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教育方式,彰顯了其作為教育方式的行業法屬性。
  • 教師,請高舉起懲戒教育的戒尺來
    無獨有偶,在上海某中學,按學校要求學生必須穿統一校服參加升旗儀式,一個女生沒按規定穿了超短牛仔褲和露臍裝,班主任讓其回家更換,女生以剝奪上課權利為由,向電視臺曝光。如此種種,讓老師們感嘆每天在雷池邊緣行走,學生越來越難管。管得重了,容易觸犯這法那法;管得輕了學生壓根兒不理那一套。
  • 教育懲戒的學問
    精彩導讀 教育懲戒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於教育目的與需要,對違規違紀、言行失範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者用特定方式予以糾正,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9月1日,是各地學校正式開學的時間,「神獸」們終於回歸校園了,家長們可以鬆一口氣了。9月1日,也是《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正式實施的時間。該條例的實施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方式,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
  • 廣東學校開始施行教育懲戒權 你是否支持
    《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即將施行,一線教師、教育專家、家長如何看待教育懲戒權?懲戒權使用的「量」和「度」如何把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說,目前不少學校存在「教師不敢管學生」的現象,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校園安全。明確教師懲戒權是客觀需要,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 【長城評論】用戒尺打屁股,暴力「懲戒」為何此伏彼起?
    一些去過該遊學營的孩子站了出來,控訴該遊學營的「懲戒」教育。他們大多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少年」——患有抑鬱症、躁鬱症等精神類疾病,在父母的「哄騙」下加入遊學營,被遊學營負責人居裕然要求斷藥,受到了語言辱罵、挨戒尺、扇耳光等不同程度的暴力。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教育懲戒規則懲戒學生
    根據《徵求意見稿》,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本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有什麼內容?如何反饋意見?  第二條 (適用範圍)  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稱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本規則。
  • 重慶兩名17歲女生毆打侮辱同學 揚言逼其賣淫
    核心閱讀當前,校園暴力呈現群體化特徵:在有同夥參與的情況下,施暴者的心理負疚感會減弱;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也讓暴力事件帶有「跨學校,多聯繫」色彩。治住打「群架」,需要及早預警,迅速應對。重慶的做法是推進派出所與學校合作,加大校園及周邊巡邏巡防力度,並與群眾建立聯繫機制。
  • 教育中的懲戒需要掌握方式和尺度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教育,為了對集體負責,對於個別學生的一時糊塗,有時候需要適度懲戒。所謂殺一儆百是也。不過需要全面理解懲戒的含義。懲戒不是體罰,首先要讓接受教育的學生明白,老師是在進行教育,不僅為他也為全體同學在展開教育。同時教師要知道,懲戒方式因人而異,懲戒尺度有法可依。比如個別學生總是難以按時交作業。其實這事關責任感,事關辦事作風。
  • 我國中小學教育懲戒制度化的難題及破解
    [1]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育懲戒制度是學校為完成教育和教學、實現管理和培養目標,以條文形式公開的關於教育教學管理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懲戒的規則體系,這些規則具體規定對學生許可的和禁止的行為,並規定了學生違反規則後會受到既定程序懲戒的一系列流程。它是學校和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標準和依據。
  • 懲戒教育不用愁無庸培訓解君憂,輕重緩急有應對,教學管理上層樓
    一些自以為是的校長是不會主動安排懲戒教育培訓的!可是,現實中,幾乎沒有學校公開承諾有懲戒教育!以至於懲戒教育一地雞毛。事物總是發展變化!應宜賓五中龍校長邀請,在鄧校長杜校長及全體老師,很友善的氛圍中,為五中全體老師做了一場懲戒教育思想及經驗講座。應該說效果很好!達到了培訓預期目標!十年前,我就在踐行懲戒教育,幾年前,我就提出有個夢想,希望學校能夠名正言順的開展懲戒教育!
  • 東方時評丨懲戒學生尺度如何把握?還須法律早界定
    之後幾天身體一直不適,雙腿疼痛無法行走,甚至出現血尿的情況。(看看新聞9月17日)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 懲戒學生尺度如何把握?還須法律早界定。我國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目前尚未對教師懲戒權立法的內涵外延及行使細則予以明確界定和規制。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但是對於教師能夠採取何種方式懲戒和管束學生,卻沒有明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