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懲戒需要掌握方式和尺度

2020-09-03 魚翔淺底qy

基礎教育面對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很多年輕教師怕出意外,不敢在學生面前多說一句話,全是不溫不火不疼不癢的規勸提醒,顯得軟弱無力,束手無措。為了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教育,為了對集體負責,對於個別學生的一時糊塗,有時候需要適度懲戒。所謂殺一儆百是也。

不過需要全面理解懲戒的含義。懲戒不是體罰,首先要讓接受教育的學生明白,老師是在進行教育,不僅為他也為全體同學在展開教育。同時教師要知道,懲戒方式因人而異,懲戒尺度有法可依。

比如個別學生總是難以按時交作業。其實這事關責任感,事關辦事作風。有時讓這些學生幫大家一個忙,給同學優秀作文的原稿打字成電子稿,我需要收納進班級優秀作文選。打字完成以後我會當眾表揚,並且請他評論一下那篇優秀作文,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這樣後進學生其實在打字過程中學習了一下寫作。這種懲戒不落痕跡,兼顧學生的顏面,他也會體會到教師的真誠關心。比簡單粗暴的責怪抱怨聯繫家長可能更加溫和有效一些。

比如個別男孩過於淘氣,擾亂教學秩序等。這其實涉及到組織紀律性不夠,涉及到對任課教師不夠尊重。不加懲戒會破壞班級氛圍的。不妨這樣處理。在學校春遊的時候,組織他們去養老院陪老爺爺老奶奶聊天,為老爺爺老奶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後回學校寫一篇作文《難忘的養老院之旅》,再到校門口歡迎同學們春遊歸來。平時沒時間學雷鋒,沒時間培養孝敬長輩的習慣,這樣見縫插針找機會可能提高效率。老爺爺老奶奶口中還會說起當年的艱苦歲月,還會聊起當初他們的奮鬥和光榮。這樣的活動可以比自己阿寶背書,婆婆媽媽說教更有些效果。

有些女孩子愛虛榮,圖享樂。可以推薦一些名著讓她們暑期課外閱讀。還要布置摘記任務。《青春之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簡愛》、《貝多芬傳》、《蘇東坡傳》、《巴黎聖母院》、《紅與黑》等等都是我曾經給學生推薦的作品。即使比別人多一點暑假作業,只要他們多少讀一點書增進一些書卷氣,就多少脫離一些市儈浮誇習氣。

因人而異,掌握尺度,懲戒教育不簡單,值得我們做教育的深入研究,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提高教育的成效。

當然,懲戒不過是教育的一個小小部分,絕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內容。

相關焦點

  • 關注|「戒尺」回歸,教育懲戒如何有尺度有溫度?
    《規則》中所稱的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規則》中提出了「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等教師可以懲戒的情況,以及相應的懲戒方法。
  • 觀點丨善用懲戒權,尺度溫度都不可少
    長沙市開福區檢察院員額檢察官孫帷韜告訴記者,《規則》第二條明確規定,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這一規定首先明確了教育懲戒的屬性,其是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的,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而不是單獨賦予學校、教師一種權力。
  •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教師「懲戒權」如何有尺有度?
    近年來,關於教育懲戒發生的社會事件頻頻引起各界爭議。一直以來對「教育懲戒」尚無明確的界限與標準,從而演變為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的難題。日前,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等,《規則》旨在將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破解長期以來困擾廣大教師的「懲戒」尺度。
  • 教師實施懲戒權,如何拿捏尺度?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教育演進歷程中,教師使用懲戒手段對學生嚴厲管教一直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幾乎不會受到質疑。在中國傳統啟蒙經典教材《三字經》裡就有「教不嚴,師之惰」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不嚴格要求學生,這樣的教師就是懶惰的。時至今日,人們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還有「執教鞭」的說法。教鞭就是古代教師用於體罰和鞭策學生、類似於戒尺的工具。
  • 如何讓教育懲戒有尺度、有溫度?教育部13問答詳解
    答:《規則》第二條明確規定,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這一規定,首先明確了教育懲戒的屬性,其是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的,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而不是單獨賦予學校、教師一種權力。
  • 挫折教育對孩子很重要,但家長需要掌握尺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挫折教育,能為他的未來鋪路,但家長如果不能掌握尺度,就是在害孩子。本期小編就來聊聊挫折教育的是是非非。雖然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有部分家長還不能正確地掌握尺度。
  • 懲戒教育必不可少,具體尺度先要規範
    懲戒教育的度應該在哪裡?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值得教育專家、法學專家、主管部門、教育工作者、教育熱心人、家長和學生一起來討論。拿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由教育部門製作一本具有普適指導作用的《懲戒手冊》,開列具體的「懲戒清單」出來,讓老師可以對照標準對犯錯的孩子加以合理、合規、合適的管束。把懲戒教育和賞識教育結合起來,這才是正常的健康的教育方式,否則,拋開懲戒談教育,一定是跛腿的教育。
  • 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教師懲戒權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關要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這意味著,教師的懲戒權已不只是於理論理念上的探討,而要步入具體規則的制定,從而在法律法規層面為教師用好懲戒權鋪平道路。
  • 教育懲戒如何更具教育意義
    教育懲戒的立法與實施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在過去幾十年中,多個國家通過制定法律、規章和相關政策來保障學校和教師行使懲戒權。同時,各國關於教育懲戒的理念、方式和政策變遷也呈現出較明顯的趨同性,很多國家在經歷了體罰為主、廢除體罰、恢復並規範懲戒的歷程後,逐步推動教育懲戒走向合法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融合。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與「度」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從而對學校的教育管理也重視起來,這對於中國的教育事業來說是件好事,也能夠促進和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孩子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家長便對學校不依不饒,使得很多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產生矛盾,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校園暴力的頻發和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校教育管理的不完善。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蚌埠市老師和家長熱議教育懲戒新規則
    教師可對學生懲戒 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不能有《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有關教育懲戒權的觀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適度懲戒,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認知是非對錯,亦是培養其規則與責任意識的必要手段。某些家長擔憂懲戒權是否會過度使用,是否會挫傷學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應該說,類似擔憂有其合理性,但家長應積極支持和配合老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相關措施:需要制度規範;需要執行適度,起到效果;需要師生互信、家校互信。
  • 東方時評丨懲戒學生尺度如何把握?還須法律早界定
    (看看新聞9月17日)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 懲戒學生尺度如何把握?還須法律早界定。我國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目前尚未對教師懲戒權立法的內涵外延及行使細則予以明確界定和規制。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但是對於教師能夠採取何種方式懲戒和管束學生,卻沒有明確的意見。
  • 賞識固然好,懲戒不能少,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賞識過度,缺少懲戒教育。懲戒不是體罰,體罰就是棍棒加荊條,是一種暴力,不是教育行為,它只能給受教育者帶來傷害。「懲者,以正其心也」,懲戒重在愛的教育,是施罰使犯過者身心感覺痛苦,但不以損害受罰者身心健康,是「懲而有教,罰而有愛」的教育方式。
  •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
    三是要眼中有光,要慎用教育懲戒,在教育懲戒時,也要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愛」糾錯維護學生和家長的申訴權「近年來,因為『體罰』和『變相體罰』導致教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問題突出,《規則》的發布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迫切需要,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確懲戒的教育屬性。」
  • 我國中小學教育懲戒制度化的難題及破解
    [1]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育懲戒制度是學校為完成教育和教學、實現管理和培養目標,以條文形式公開的關於教育教學管理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懲戒的規則體系,這些規則具體規定對學生許可的和禁止的行為,並規定了學生違反規則後會受到既定程序懲戒的一系列流程。它是學校和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標準和依據。
  • 賦予教師懲戒權是對教育的一種敬畏
    教育部提出把懲戒權還給老師的說法眾說紛紜,贊成的,反對的各執一詞。其實,個人覺得給你權利只是一種對教育的敬畏,並不一定非要使用。就像官員有權但也不能濫用一樣,把權利關在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說明有權但不能濫用權利。
  • 「懲戒是教育的剎車」教師懲戒權需要規則與邊界
    談及教育時,馬雲表示,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懲戒是教育的剎車,老師沒有懲戒的權力,就如同讓老師去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是向規則低頭。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懲戒權的爭論甚囂塵上。作為公眾人物的馬雲,用生動、鮮活的「懲戒是教育的剎車」,來表達自己對教師懲戒權的態度和立場。
  • 教育要溫度更要尺度
    從教育科學角度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跪著的老師也教不出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學生。所以,近年來,教師享有教育懲戒權已經逐漸形成社會共識。而且,2019年6月印發實施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 教育需要適度懲戒
    ,傳統尊師的社會風氣的轉變,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怕受傷害的袒護心理,還有當前緊張的師生關係和家校關係,這讓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如履薄冰,不用說懲罰,甚至連學生犯錯之後的教育都要小心翼翼,這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明哲保身,對學生的錯誤聽之任之,不敢管,不愛管,慢慢發展到導致管不了,沒法管,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說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家長的悲哀,教師威信和尊嚴的喪失,從小而言,關係孩子和家庭的前途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