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研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21-01-09 智博會SCE

石曉輝帶領的團隊在進行檢測分析。(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11月17日,記者從重慶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新能源汽車智能檢測與裝備研究院」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這個項目是在重慶理工大學教授石曉輝帶隊的測試技術研究所多年的研究基礎之上建立的。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技術及智能裝備領域,該研究所曾獲得重慶市科學進步一等獎、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多項獎勵。

建立政產學研聯合攻關創新模式

11月17日,在重慶理工大學新能源汽車智能檢測與裝備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創新基地),石曉輝帶領的科研團隊正在調試一款動力總成測試裝置。

「團隊現在有10多位教師、150餘名研究生,還有100多名企業工程師。」石曉輝介紹,學校與長安、上汽、廣汽等多家企業聯合攻關,一年可以出三四十種技術產品。

借鑑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政產學研聯合攻關的創新模式,石曉輝牽頭組建了重慶清研理工創新中心。該中心包括設立在學校內的清研理工創業谷、高新區發展中試基地、位於科學城的科技園,層層孵化創新團隊和企業。

這種模式成效顯著。重慶清研理工汽車檢測公司、重慶清研理工汽車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等都是從創業谷孵化出來的,目前已分別建成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平臺或汽車零部件電磁兼容檢測及分析服務平臺等。

率先研發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

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團隊突破了高速驅動與動態控制、智能診斷與故障預測等系列關鍵技術。如在國內率先研製出最高轉速達到每分鐘2萬轉的新能源汽車高速試驗臺(以下簡稱試驗臺)等高端裝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由於新能源汽車需要高速電驅動系統,從10年多年前開始,團隊就不斷進行技術攻關,將每分鐘9000轉的試驗臺提升到每分鐘16000轉,再提升到現在的每分鐘2萬轉。

石曉輝介紹,高速試驗臺對系統的響應速度、機械、電子等零部件都有很高要求。團隊的優勢在於,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聯手,先確定理論方向,再按照技術路線突破;最後做成產品推向市場,這就少走了彎路。

幫助企業解決「卡脖子」問題

目前,團隊的成果已廣泛應用於長安、廣汽、上汽等國內外60餘家單位。幾年前,一家汽車企業為廠裡20多條生產線購買了國外的檢測設備,但生產線不能正常運行。

團隊不僅加班加點攻關技術難題,將設備調配好,還花了兩三年時間,自主研發出智能診斷和檢測設備,取代了國外產品。這一條國外檢測設備的生產線大約需要1500萬元,團隊研發的設備只需要幾百萬元,為這家企業節約了上億元的資金。

據悉,該團隊還和廣汽、北汽等企業合作,在自動變速器等領域,解決了一些被國外「卡脖子」技術難題。石曉輝表示,未來,重理工還將繼續在新能源汽車在線檢測、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等方面做好研究和服務工作。

來源:重慶日報

相關焦點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原標題: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南理工研製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濟南企業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我國是核電大國,核電技術居世界前列,但核電儀控設備等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卻被國外長期壟斷。這為打破核電控制系統核心技術的國外壟斷,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具有裡程碑意義。美核電氣(濟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從事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和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唯一擁有中國三大核電集團——中核、中廣核和國電投集團一級儀控類合格供應商資質的民營企業。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王廣厚介紹,現有的材料,比如鋁要在接近零攝氏度的時候才能夠有超導性質,而根據新技術,有跡象表明形成66個鋁原子的團簇,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甚至接近100攝氏度時都可以具有超導電性,可以實現電子配對。   王廣厚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外就有人對此進行基礎研究,他在頭腦中也萌生了研究該技術的想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率先在國內開展原子團簇物理研究。
  • 中國石化上海石化高端PVB樹脂母料打破國外壟斷
    近日,中國石化上海石化研發的高端汽車級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PVB樹脂)母料正式投入工業生產,此舉將打破我國高端PVB樹脂製造產業由國外壟斷的局面。 PVB樹脂由聚乙烯醇(PVA)樹脂和正丁醛在酸催化下縮合反應而成,廣泛應用於汽車安全玻璃、建築安全玻璃、太陽能光伏組件封裝膜、塗料、底漆、油墨等領域,市場需求量大、附加值高。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級的PVB中間膜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國產高質量的膜片原料PVB樹脂產量極低,嚴重依賴國外進口。
  • 高性能分子影像裝備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原標題:高性能分子影像裝備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前不久,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核醫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現場展示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RAY-SCAN64 PET/CT。該產品的上市標誌著我國民族品牌已具備躋身世界高端醫療設備行業核心陣營的實力。
  • 華科大這項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2021年1月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順利通過驗收。
  • 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蘭州大學這個領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六年的攻關研究,立足核學科六十六年積澱的基礎上,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育新機,開新局,做足中子文章,成功研製了安全性高、可移動的高產額緊湊型D-D中子發生器,通過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綜合驗收。該研究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進入了國際同類中子發生器先進行列。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華為和南郵...
    1、【芯裡程】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  2、重慶上半年集成電路產值超120億元,已成SK海力士全球海外最大封測基地  3、華為、南郵產教合作更進一步,共建華為ICT學院  4、年產碳化矽襯底12萬片,天科合達第三代半導體項目開工  5、總投資約5億元,杭州至芯紫外晶片項目預計半年內產出首枚晶片
  • 陝鼓自主研發全球最大軸流壓縮機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AV140-18軸流壓縮機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對我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高端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進程,有力推動了我國的大型裝備的國產化。據了解,陝鼓集團在今年全力保經營的基礎上,堅持轉型升級,以高端技術和系統方案的持續創新贏得發展。
  • 面對美國、德國邀請,毅然回國,成功研製治癌裝置,打破國外壟斷
    他把同事也叫到了醫院,一起觀摩這次檢查中用到的一項PET(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技術)技術。而這項技術,是除了CT、核磁共振之外,重離子治癌要用到的重要檢測手段之一。"最後檢查顯示我沒什麼問題,但有了這次PET體驗,對我們的研究工作幫助極大。"肖國青說。原來,當時近代物理所正在研製重離子加速器治癌裝置。
  •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能自己造了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也能自己造了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八室牽頭研製的無人機載多功能救援彈項目完成地面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 濟南這家企業拿下兩個核電領域核心技術許可,打破國外壟斷
    12月2日上午10點,美核電氣(濟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李蘇在坐落於濟南高新區齊盛大廈的研發中心內,正帶領團隊展開對主給水超聲波流量計測試方案的討論。這又將是一款打破美國壟斷的核電關鍵儀控裝備。
  • 我國自主研製「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局面
    質子刀治療為全世界最先進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在醫學腫瘤放射治療上所使用的質子刀,大都採用由碳原子之原子核所製成的重離子質子加速器,原因是其所攜帶的能量較大,治療效果較顯著。日前,中核集團自主研製的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實現重要裡程碑節點,完成內靶束流調試。2014年中核集團開始布局癌症治療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預先研究,力爭突破國外壟斷地位,實現我國重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設備國產化。
  • 「嬌生慣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真的在茁壯成長嗎?
    但事實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並不過關,尤其是純電動車技術,產品使用年限增加之後,掉電、短路等現象越來越多,在政策的高度催化之後,這一市場的需求雖然變大,但國產品牌的技術聚焦在續航裡程,其核心技術並無本質提升
  •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訪上海聯孚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幾經曲折,在張根發的帶領下,其研製的安全氣囊一舉打破國外少數幾個國家對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的長期壟斷,使產品價格迅速回落至不足原來的五分之一。  時間很快到了2007年,隨著新能源研究的深入,張根發在上海組建聯孚集團,從新能源汽車專用電機及控制器入手,通過與世界頂級企業建立合作,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漸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新能源專用電機及控制器的核心技術。「也正是在這一年,德國博世集團把被動安全系統和新能源組件糅合到底盤系統之中,我們意識到此前國外製定的發展戰略確實是正確的,於是,我們開始在電機和電控方面發力。」
  • 全國勞動模範喻樂康:用極致工匠精神打破壟斷
    中新網長沙12月8日電 題:全國勞動模範喻樂康:用極致工匠精神打破壟斷  作者 丁未  他,34年來始終堅守,突破超大型塔機關鍵技術瓶頸,打破了國外壟斷並實現「中國製造」批量出口; 他,在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領域發揚「工匠精神」,推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他就是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研究員喻樂康。
  • 中電48所:用裝備重器,鍛造卓越新材
    這裡誕生了國內第一臺輥道推板式磁性材料燒結窯,生產的高端磁性材料,廣泛用於風電發電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這裡還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材料裝備生產基地,在新型儲能材料燒結裝備的細分市場上,佔據了70%以上的份額;  這裡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簡稱中電48所)——
  • 從打破技術壟斷到彎道超車,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的邏輯關乎國運上升
    數據上來說,中國即將以2.75億輛汽車保有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保有國,而在這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佔比又達到了44%,全球汽車產業因此正式進入新能源時代。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新能源的出現,幫助了我們在汽車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間接打破了歐美日長達100多年的技術封鎖,實現了產業自主。
  • 兵工七子——重慶理工大學簡介附分數線
    它們分別是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瀋陽理工大學、西安工業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兵工七子」為國家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培養了很多高端人才,這些學校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是專業實力卻是很強,值得考生去報考學習。
  • 凱格精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獲省五一勞動獎狀
    公司主打產品覆蓋SMT設備、LED封裝設備、面板印刷設備及半導體印刷設備等領域,主要裝備全球市場佔有率達17%~22%,全球市場份額第二;是中國目前尖端先進位造裝備最具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SMT領域最大的設備製造服務商。今年公司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