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書展 | 年度最佳德語小說是個難民題材的愛情故事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和小說主人人一樣,他在義大利遇到了令人震撼的難民潮,他遇到一個乞討的難民小孩,他給了她二十歐元,純粹想看看她怎麼反應。這讓他感到非常羞愧而不安。於是,他開始了寫作。

當德國作家波多•基希霍夫(Bodo Kirchhoff)選擇將難民題材放入他的愛情小說《遭遇》(Widerfahrnis)時,這是個冒險的決定。歐洲難民問題是當下時事,是否高攀得上文學寄託的永恆之思?德國上下為難民問題已經雞飛狗跳,還要在文學作品裡再撓心一番嗎?

《遭遇》只有224頁,嚴格來說不算傳統意義上的長篇小說,在出版社的定位上也是中短篇小說(Novella,意即結構緊湊、圍繞一個完整的敘事展開的小說),但2016年德語圖書獎(Deutscher Buchpreis)的七位評委仍然決定把年度最佳德語長篇小說頒給他。評委團認為,《遭遇》一作「是一個層次豐富的文本,極高明地將個人性與政治性的生存問題結合,讓讀者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在一個縝密的敘事構造裡處理了文學作品小空間內的宏大主題」。

德語圖書獎的頒獎是每年法蘭克福書展的重磅活動之一,獲獎者將得到2.5萬歐元獎金,並在書展期間進行一系列宣傳活動;其他短名單的獲得者將獲得2500歐元。該獎項設立的初衷是讓當代德語小說獲得更高的公眾關注和國際能見度,效仿的是英國的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和法國的龔古爾獎(Prix Goncourt)。在眾多德語文學獎中,這是一個相對年輕、但分量頗重的獎項,但德語圖書獎的獲獎作品通常會迅速攀上各大書店的暢銷榜單。

德國書業協會基金會(Bö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 Stiftung)於2005年設立德語圖書獎,每年由七位評委評選當年出品的最佳德語長篇小說,除德國外,奧地利和瑞士的德語作品也有入選資格。在評選過程中,法蘭克福各大書店會舉行作品朗誦會,媒體也會緊跟報導,這讓長名單(20部)和短名單(6部)上的作品都有廣泛的被討論空間。在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德國書業協會展覽了歷年被提名的作品,彰顯這些年來當代德語小說的實力和發展。

波多•基希霍夫在法蘭克福書展活動上。攝影:Claus Setzer

《遭遇》是部特別的作品,感傷的愛情小說夾雜著公路電影的節奏。就小說本身而言,基希霍夫並沒有把文學當成政治時事評論。他不是在直接描寫去年湧向歐洲的百萬難民潮,而是關心作為歐洲人自己的內心以及「善」的複雜與多歧義。在他的小說裡,「難民」是一個意涵豐富的雙重隱喻:小說主人公——兩個已退休的德國老人,一男一女——是逃離自己的人生的難民,兩人都從大城市退休遷居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的鄉間養老,一個關閉了一家前景暗淡的小出版社,一個結束了一家沒有足夠客源的帽子店。意外擦出愛情火花後,他們臨時起意決定駕駛寶馬(BMW)三人座Cabrio南下,去傳說中充滿陽光、紅酒、欲望和探險的義大利,卻在西西里島遭遇了真實的難民。他們結識了一位語言不通的小女孩,決定帶她北上。在路上,他們各自的過去湧入心頭:一個曾經因為在一次義大利旅行時決定墮胎而失去摯愛和育子成家的機會,一個飽受女兒自殺的精神折磨。

在本書的開篇,基希霍夫用回憶的口吻寫道,這是一個令人心折的故事。無論是愛情還是那個小女孩,這都是個感傷的故事。兩人陷入的愛情是脆弱的,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足夠去愛;陷入到幫助小女孩的人道之愛也是脆弱的,因為他們並不完全善良。但是,在男主人公拾起勇氣親吻女主人公時,他寫道,如果不是由於自我高估的勇氣,我們會在哪裡呢?每個人在他的軀殼裡都是人生面前的難民。

為什麼善是多歧的?為什麼助人者也可能是自私的動機?《遭遇》一作結合了一些基希霍夫個人的親身經歷。和小說主人人一樣,他在義大利遇到了令人震撼的難民潮,他遇到一個乞討的難民小孩,他給了她二十歐元,純粹想看看她怎麼反應。這讓他感到非常羞愧而不安。於是,他開始了寫作。

小說中,退休的德國老人幫助這個難民小女孩,某種程度上是完成他們自己內心需要被填補的空間。小說引發的反思是:助人者是不是實際上在施以權力,用極大的恩惠,操控被助者的命運。被助者是失語、個性模糊的,像一個洋娃娃一樣被擺布。在北上的路上,一開始面目模糊的小女孩漸漸有了自己的個性和聲音。聖經說,施比受更有福。但這並不能解決歐洲人在面臨難民問題上的內心反思和道德困境。(文/施慶華)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法蘭克福書展舉辦「麥家之夜」 英國最佳獨立出版社買走《風聲...
    2018-10-10 07:3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麥家之夜現場:麥家夫婦及英國出版人Laura、英國代理Georgina德國時間10月9日晚,全球最重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在開幕當天舉辦 "麥家之夜",重磅發布麥家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風聲》的國際版權。
  • 賈平凹小說《帶燈》英文版在法蘭克福書展舉行首發式
    新華社法蘭克福10月11日電(記者王平平 沈忠浩)由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公司出版的賈平凹長篇小說《帶燈》英文版11日在第6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舉行首發式,受到國外文學愛好者關注。  《帶燈》是賈平凹2013年發表的一部中文長篇小說,講述了一位充滿文藝青年氣息的女大學生到基層鄉鎮政府工作,負責任地處理農村各種複雜矛盾的故事。
  • 奇瑪曼達·阿迪契法蘭克福書展演講:女性開始發聲 但她們的故事...
    世界最大書展法蘭克福書展9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法蘭克福書展於1949年由德國書業協會創辦,其宗旨是允許世界上任何出版公司展出任何圖書。今年是法蘭克福書展70大壽,共吸引了來自102個國家的7300多家參展商,以及1萬名全球記者,將舉辦各類活動4000餘場。
  • 全球最大書業盛會迎來「七十歲」:在法蘭克福品讀世界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本屆書展上,觀眾可通過一臺復原的古騰堡印刷機親手感受印刷最初的樂趣。展館另一端,人們正通過最新的虛擬實境技術,置身於德語作家卡夫卡名著《變形記》中人變甲蟲的奇幻體驗。  創立於1949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不僅是圖書業界悠久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展示場,同時也是戰後德國與世界對話的平臺。
  • 抗戰題材小說《己卯年雨雪》將在日本出版日文版
    中新社廣州4月18日電 (記者 索有為)記者18日從花城出版社獲悉,著名作家、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所著的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日文版日前在日本籤訂,將由日本富士山出版社翻譯出版。《己卯年雨雪》以中日兩對年輕夫婦為主線,以中日雙視角敘事,力圖還原戰爭真相。
  • 「中國出版」亮相2017法蘭克福書展 賈平凹作品《帶燈》英文版等多...
    原標題:「中國出版」亮相2017法蘭克福書展 賈平凹作品《帶燈》英文版等多部作品全球首發北京出版展區的葫蘆絲和茶藝表演 北京出版展區的書法才藝展示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許多):2017年法蘭克福書展於10月11日至10月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
  • 一份仍然很有「個性」的德語書單
    德國圖書獎「德國圖書獎」是每年在德國舉行的全球最大書展法蘭克福圖書展的固定「曲目」。該獎項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經成為堪與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美國「普立茲獎」、英國「布克獎」並列的文學獎。此獎實際也可以理解為「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獎」。
  • 2018年度德語「惡詞」出爐,和難民是很難脫離關係了
    「惡詞」德語為Unwort, 據杜登解釋:(schlecht, falsch gebildetes,unsch nes Wort oder schlimmes, unangebrachtes Wort )壞的、沒有美感的、不恰當的以及/或錯誤構成的詞彙。
  • 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邂逅「上海早晨」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特別設置的諾獎專區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阮佳聞):在正在進行的第71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上海市政府攜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推出「上海早晨」系列活動。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闞寧輝、法蘭克福書展副主席託馬斯·明庫斯、閱文集團高級副總裁羅立等先後致辭,近百位中外出版界、文學界人士出席活動。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說,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多年來出版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其中也包括許多上海作家的重要作品。這些作家以獨特的眼光和專業的經驗,參與塑造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
  • 抗日戰爭題材小說《己卯年雨雪》將在日本出版日文版
    原標題:抗日戰爭題材小說《己卯年雨雪》將在日本出版日文版    記者18日從花城出版社獲悉,著名作家、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所著的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日文版日前在日本籤訂,將由日本富士山出版社翻譯出版。
  • 1000元書展門票的價值:一位臺灣書店店長的法蘭克福手記
    但法蘭克福書展並非只有商業,還是有不少面向社會大眾的活動。比如在非專業人士參展日的第一天,就可以看到很多歐洲的年輕人聚集在廣場COSPLAY,各式主題都有。日本漫畫算是在歐洲受歡迎的,展館裡翻譯成德文、英文的日本漫畫隨處可見。美國電影和漫畫、歐洲古典故事元素也大行其道,我還和電競英雄聯盟裡的兩位人物拍了張照。
  • 法蘭克福書展全面改為網交會
    原創 王胡 中華讀書報定於下月月中開幕的2020年法蘭克福書展將完全轉為線上進行和網絡交易。2019年,法蘭克福書展主席于爾根·博斯和主賓國挪威的代表、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對話今年的展會仍將按原定日期,於10月14日至18日在德國的美因河畔法蘭克福舉辦,但龐大壯觀的各樓層、各展廳、各攤位必將空置,往年萬頭攢動、迎來送往、笑語歡聲甚至抗議示威的場面將不復存在,各種握手、擁抱、貼面、吻臉的親密動作也註定一併消失。
  • 專家談法蘭克福書展:中國對於西方的意義
    另外,從1945年以後,在德國實際上還有萊比錫書展,其歷史可能比法蘭克福書展更悠久。不過,萊比錫書展是以意識形態或純文學等非功利的因素為導向,其後一直在萎縮。而法蘭克福書展是以市場為導向,這便使得這個書展有了生命力,從而引導廣大讀者去閱讀,而不是純粹為了意識形態、為了純文學。我認為,以上兩點都可以作為法蘭克福書展為什麼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生存、發展、壯大的原因所在。
  • 法蘭克福書展,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10月11日上午九時左右,我和大寶終於看見了世界頂級圖書盛會——法蘭克福書展的大門,那一刻,我是非常失望的。
  • 【維•八卦】2018年度德語「惡詞」出爐,和難民是很難脫離關係了
    「惡詞」德語為Unwort, 據杜登解釋:(schlecht, falsch gebildetes,unschönes Wort oder schlimmes, unangebrachtes Wort )壞的、沒有美感的、不恰當的以及/或錯誤構成的詞彙。
  • 德國新聞| 2018年度德語「惡詞」出爐,和難民是很難脫離關係了
    「惡詞」德語為Unwort, 據杜登解釋:(schlecht, falsch gebildetes,unschönes Wort oder schlimmes, unangebrachtes Wort )壞的、沒有美感的、不恰當的以及/或錯誤構成的詞彙。
  • 賈平凹作品《帶燈》英譯本亮相2017法蘭克福書展
    人民網法蘭克福10月13日電 (記者 馮雪珺)10月11日至10月15日,第六十八屆法蘭克福書展舉行。11日開幕當天,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帶燈》英文版亮相法蘭克福書展,吸引了大量觀展者駐足。由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賈平凹長篇小說《帶燈》英文版。《帶燈》講述了一位充滿文藝青年氣息的女大學生前往基層鄉鎮政府工作,負責任地去處理農村各種複雜矛盾的故事。
  • 用德語寫小說的兩位得獎華裔女作家 看看她們筆下的華人生活
    劉桂瑜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的是,「移民文學」這個詞起源於德國,專指外裔移民用德語寫作的文學作品。阿德爾貝特·馮·沙米索獎(Adelbert von Chamisso Preis)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因為這個獎項是頒發給「德語非母語,作品以文化轉變為特點的、用德語寫作的優秀作家」。
  • 世界著名哲學家國畫肖像集亮相法蘭克福國際書展
    塔姆(左)與中國畫報出版社社長於九濤(右)籤約《哲人神彩》德語版。新華社記者 胡尊元攝新華網法蘭克福10月13日電(記者 胡尊元)中國圖書《哲人神彩 : 100位世界著名哲學家肖像》11日上午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舉行新書首發儀式暨藝術展開幕式。
  • 法蘭克福書展首辦混合展 開啟出版轉型路
    最終這個混合書展方案獲得批准主要有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嶽根·博思:今年在法蘭克福市辦實體展同時辦線上書展,是5月底德國書商與出版商協會監事會作出的決定。我們當天宣布了這個消息。需要澄清的是,我們書展方面沒有向政府部門做遊說工作。很顯然,在主管衛生部門制定的衛生安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法蘭克福書展10月在展館內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