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浙江、江蘇兩省一市簡稱「江浙滬」,為何江蘇居前?江蘇一直簡稱蘇,如果浙江排前完全可以叫浙蘇滬了。現實是,從國家角度看,總量永遠是實力的象徵,浙江再富也比不過江蘇總量大,實力強、上稅多。再從吳文化角度來說,江蘇顯然是發源地,吳一直強于越,也慢慢把越文化包容吸納了。吳越,如同江浙,從經濟實力、文化歷史來說,江浙滬這個說法非常合理。
而且叫「江浙滬」也朗朗上口,浙江滬像是兩個地方,滬江浙又像是英語培訓……當然,今天的江浙滬各有千秋,這一叫法約定俗成越來越只是順口而已。就像《天龍八部》裡面,慕容復說,憑什麼武林人士總稱北喬峰南慕蓉,為什麼不能是南慕蓉北喬峰?其實,這只是說著順口而已,沒必要分出個高下來。浙江在民營經濟、農村建設上優勢明顯,而且自然風光更勝一籌,但江蘇蘇南本身也是很強大的存在,毋庸置疑。取長補短,互相合作,埋頭苦幹,共同進步,才是兩地最好的相處方式。
我們國家的發展,到現在還是不均衡的,這體現在各個地區的經濟水平、產業機構、市容市貌以及社會治理諸多領域,譬如蘇北浙南環滬外郊,和人們理想中對這幾個地方的印象還是有些不同的。江浙滬能有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但不論哪個地區,都應當專注於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且盡力去解決。江蘇的強富美高,浙江的勇立潮頭,上海的海納百川,可不只是口號,而是在經濟水平精益求精的同時,也能更均衡、更美好。
上海、浙江、江蘇兩省一市簡稱「江浙滬」,為何江蘇居前?江浙最早叫吳越,從來就是吳在前越在後,滬是近代產物。也是為了不產生歧義而已,不叫江浙,叫浙江看看?江,長江,浙,錢塘江。此江不是江蘇的江,元朝就有江浙行省,轄現江蘇長江以南、浙江全境、皖南、福建江西部分地區,行省駐杭州。江蘇這個省名是清朝才有的。因為最早有江浙的說法,代表兩地,後來上海發達了,才加上的滬。江浙必須一起,因為早就這麼叫了。剩下的只是滬在哪兒的問題,大概是考慮到體量、歷史等原因,排在後面了,畢竟上海才多少年。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