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寶寶有方法!媽媽怎麼抱寶寶,將影響孩子的髖關節發育

2020-09-03 鴿子醫生育兒

『髖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大的關節,也是受力最大的關節,當我們站立、行走、做許多的日常活動時,髖關節都提供了很大的活動度和支撐力,因此,它是人體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


什麼是髖關節?

髖關節可以分成兩個部分:髖臼(acetabulum)和股骨頭(femoral head)。發展成熟的髖臼,其形狀像是一個臼的凹窩,讓股骨頭可以像杵一樣在裡面轉動。


然而,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髖臼的形狀還是比較平的狀態,隨著寶寶年紀的增長,骨骼、肌肉、韌帶以及下肢動作和承重需求也會隨之提升,一直到10歲左右才算發展完成,因此,在孩子10歲前都應該留意下肢的姿勢擺位。如果髖關節沒有發育好,變成平平的,臼太淺讓股骨頭容易掉出來,就會造成股骨頭脫位甚至脫臼


十個新生兒就有一個髖關節發育不良?!

根據統計,大約有1/10的寶寶剛出生時,由於天生韌帶比較鬆弛,導致髖關節有不穩定的現象,這時如果能經常將下肢維持在正確的姿勢,便可刺激髖關節正常生長。相反的,若沒有提供髖關節正常發育環境,就可能隨著嬰兒長大,逐漸形成『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另外,還有很少數的新生兒因為髖關節結構缺損,剛出生時股骨頭就掉出髖臼,造成先天性髖關節脫臼,這是最嚴重的情況。而在所有的嬰兒中,大約有1/100被診斷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並且需要治療。


哪些寶寶較容易發生『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當母親懷孕時,若有臀位產、第一胎、羊水少、多胞胎等子宮內空間較小的情況,寶寶下肢容易受到擠壓,因此比較容易出現髖關節的問題。另外女孩因為賀爾蒙關係,比較容易有韌帶較松的情況,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發生率是男嬰的4-5倍。


此外,『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也跟遺傳有關,當父母或其他手足有過這種狀況的話,也比較容易有此問題。


父母該怎麼發現以及檢查?

大多數的新生兒並沒有明顯症狀,甚至髖關節脫臼也不會感到疼痛,因此兒科醫生為1歲前的寶寶進行身體健康檢查時,都會例行性的檢查髖關節的穩定度,確認發展正常。而爸媽在家則可通過下列狀況為寶寶做檢查:

1. 兩隻腳的長度不同

2. 髖關節旋轉角度受限

3. 雙腳伸直時兩側大腿或臀部的皺褶不對稱

4. 大動作的發展受影響,例如坐、爬行或走路的時程較慢


爸爸媽媽在照顧寶貝時,可能會發現換尿布時髖關節有『喀拉』的聲音、大腿張不太開、躺著兩隻腳屈膝時膝蓋不一樣高;再長大一點可能走路會一跛一跛,或是像鴨子一樣搖搖晃晃的走路。如果有這些表現就懷疑可能有髖關節異常,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寶貝的髖關節發育,爸媽怎麼抱很重要!

寶寶在子宮裡的姿勢是『髖關節彎曲、外展』,也就是『大腿打開並屈起』,這是最適合寶寶髖關節發育的姿勢。相反的,雙腳伸直、膝蓋併攏會阻礙髖關節的發育。因此抱寶寶時要注意下肢的位置,儘量保持寶貝的膝蓋和髖關節在彎曲的姿勢。


無論是包巾、背帶,或是父母手抱,注意必須要讓寶寶的腳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彎曲,大腿可以張開自由活動;寶貝的下肢應該呈現『M型腿』-雙腳打開,膝蓋略高於臀部,才能使髖關節處在正確的位置,若寶貝雙腿直直垂下是不對的!


如何治療?

6個月前的新生兒,若發現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可通過穿戴矯正用的吊帶可以維持髖關節的角度,並固定骨頭在正確的位置,治療時間約3-6個月,成功率約為90%並搭配後續追蹤。


但若是6個月以上的孩子,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把股骨頭放回正確的位置,再以石膏固定1-3個月,之後再視情況使用支架固定。這個年紀的寶寶活動力變大,正是學習爬行、站立、走路的階段,因此治療過程會比較辛苦,並且後續需要接受康復治療。因此,父母可得把握孩子6個月前的黃金治療期!

相關焦點

  • 正確抱寶寶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讓寶寶健康的成長,是每個父母都關心的,對於一些新手的爸爸媽媽而言看到這樣一個弱小的嬰兒的確會手足無措,心情緊張不知如何來撫抱他。那麼對於抱寶寶有什麼要求呢?嬰兒幾個月可以豎著抱?正確抱寶寶的方法有哪些呢?抱寶寶需要注意什麼?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 抱寶寶,媽媽一定要知道的方法,孩子越抱越聰明
    多抱孩子能夠促母子間的交流互動。幫助媽媽很好的了解和感知寶寶的需要,讓媽媽讀懂寶寶的暗示,學會對寶寶的有效回應。與此同時媽媽會對自己的觀察力的提高而感到自豪。媽媽會覺得自己非常稱職,同時寶寶也會覺得自己很能幹,因為他的暗示得到了正確的解讀。通過媽媽持續正確的回應,寶寶發暗示信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讓寶寶變得更加了解媽媽。
  • 闢謠:豎著抱寶寶會影響脊柱發育?醫生:方法得當,沒有傷害
    只要小傢伙一不開心,開始哼哼唧唧的時候,小劉的丈夫就豎著抱她,小傢伙立刻就開心了,睜著大眼睛左看右看的。但是,孩子開心了,小劉卻有點不高興。因為小寶寶的脊柱太軟了,小劉總覺得豎著抱孩子會影響孩子的脊柱發育,特別是3個月之前的寶寶,整個身體都是軟的,稍微不注意都可能損傷寶寶的脊柱。
  • 錯誤的抱寶寶和正確的抱寶寶姿勢
    抱寶寶的時候,務必以手掌到手腕託住頭頸、手前臂支撐身體,另一手則託住臀部,讓寶寶的前、後、中心處,都被支撐住,這樣比較穩固,對媽媽而言也比較好使力。「抱新生兒應採橫抱方式,且避免長期抱在懷中,以免日後骨骼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 寶媽秘籍|還在圖省事抱睡寶寶?長期抱娃是會影響寶寶脊柱發育的!
    媽媽就喜歡把小伊伊抱在懷裡入睡,如果媽媽發現小伊伊睡著之後,就會把孩子抱到床上,但是她又開始哭起來。媽媽索性就把小伊伊一直抱在懷裡睡覺,長時間如此,這也就導致了孩子輕微脊椎變形。寶寶們總喜歡在媽媽的懷抱裡睡覺,一旦放下便會哭鬧不停。
  • 經常抱孩子會帶來哪些影響?把握抱一抱的時機,促進寶寶成長
    寶寶呱呱落地後,迎來了一家三口最幸福的時刻。自從有了這個小可愛後,寶媽、寶爸、婆婆等身邊人,都想多和他親近親近,以至於迎來了各種抱寶寶的場面……可寶媽佳佳也在擔心,雖然他們都很喜歡寶寶,但與此同時寶寶也比以前變得更粘人了。於是佳佳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寶媽,而大家都是各持己見。
  • 家長這樣抱寶寶,當心孩子以後駝背、高低肩,正確抱法是這樣的!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對於小寶寶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媽媽抱著自己,關於抱寶寶的學問就有很多,並不是家長隨意想怎麼抱就怎麼抱。如果長時間的抱姿不正確,會導致寶寶高低肩、駝背等問題,影響孩子一生!
  • 掌握正確的豎抱寶寶的方法,對寶寶有很大好處,新手寶媽不能錯過
    編 輯:泡麵審 核:許百萬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經驗比較少,往往都不知道如何去餵養,如何去抱寶寶。照顧寶寶也是有很多學問的,今天就來說一說怎麼抱寶寶比較好。醫生朋友看到露露這樣做,建議不要豎著抱,因為寶寶處於發育階段,六個月之前豎著抱會對脊椎發育有影響
  • 3個月寶寶脊椎變彎,醫生告誡:別再這樣抱寶寶了
    原創 拜媽主創團 拜託了媽媽最近聽說了這樣一件事:90新手父母小敏(化名)和老公自己帶孩子,這對新手爸媽初為人父母,經驗有點不足。但小敏老公非常喜歡寶寶,總是將寶寶抱在身上,還經常將寶寶豎著抱。
  • 嬰兒抱被 嬰兒抱被怎麼洗
    如何正確抱被寶寶剛出生,抱的時候最怕閃著腰,老一點的人就會提醒年輕媽媽抱的時候要一手放在腰部,一手放在頭部,這樣才能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而現在有了抱被,也幫助媽媽們解決了抱孩子的困難,利用抱被抱孩子會更安全,更好抱。
  • 抱寶寶的姿勢不對導致嬰兒歪脖子?不同時期的寶寶應該怎麼抱?
    婆婆農忙結束之後,前兩天來看孫子,發現寶寶的脖子歪向右邊。當媽媽在左邊吸引孩子時,孩子也只是偶爾會轉向左邊,但還是會再轉向右邊。婆婆有些著急,束手無策,自己回家十幾天怎麼就變歪脖子呢?歪脖子,在醫學上就叫「斜頸」、「肌性斜頸」,有先天性的,或是後天影響等多種因素,都會導致寶寶的頭向一側歪斜。一般來說,後天的影響比較大。這種情況,有兒科醫生朋友說過,很大可能是由於父母的抱姿不正確導致。
  • 寶寶不能經常抱?三個真相告訴你 其實經常抱的孩子發育好
    很多小寶寶出生之後,頭幾個月基本都是在抱睡的,寶寶確實也很喜歡媽媽的懷抱,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經常抱著的寶寶發育得更加好,還是不是經常抱的孩子呢?其實只要抱孩子的姿勢正確,是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寶寶一天裡面睡覺的時間在20-22小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抱寶寶的時間會不會過長了。
  • 新生寶寶該怎麼抱?橫抱還是豎抱?你有沒有糾結……
    傳統育兒觀念認為,新生寶寶的頭頸背部還沒有發育成熟,沒辦法撐住自己大大的頭,為了保護頸椎,一定要橫抱在臂彎裡。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低月齡寶寶是可以豎著抱的,橫抱和豎抱是脊柱承受的重量方向不一樣而已。短時間有支撐保護的豎抱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危險。爸媽只需注意保護好寶寶後背和頭。 而且,豎抱的好處很多。
  • 40多天的寶寶喜歡被豎抱,會影響發育嗎?為何寶寶身子會往後仰?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對於小寶寶來說,因為脊柱還沒有發育完善,頭還不能支撐起來,最好是不要豎著抱。但是有的寶寶因為一些特殊情況,在豎著抱的時候會停止哭鬧。這樣下去會不會影響發育呢?還有一個問題,寶寶在被豎著抱的時候甚至會往後仰,這是為什麼?我家寶寶在出生後沒多久,因為腸絞痛哭,豎著抱的時候會減輕她的痛苦,但是在長到了豎著抱的甜頭之後,就不喜歡橫著抱了。
  • 寶寶多抱還是多躺好?做錯了可能會影響孩子發育
    豎抱太早怕給寶寶閃了,長時間豎抱,對還在發育期很軟的脊椎造成傷害。想必媽媽都知道,抱寶寶的時候一定要給寶寶頸部一些支撐,就是因為脊椎還沒有辦法長時間支撐頭部。雖然手掌手臂可以給予頸部支撐,但是這樣也會給寶寶頸部施加過多的壓力,從而使得並不成熟的脊椎發育彎曲,增加寶寶成年後駝背的風險。
  • 別再這樣抱寶寶了,當心TA以後駝背、羅圈腿、高低肩…後患無窮
    後來一聊才知道,她兒子一直到1歲多還必須抱著睡覺,不抱就不睡,剛一放下就哭。旁邊的好幾個家長也紛紛表示自己家孩子也這樣。但殊不知,很有可能是因為這樣不正確的抱姿,才導致寶寶高低肩、駝背!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不同月齡、情況下,到底應該怎麼抱寶寶~月子內儘量不要豎抱影響脊柱發育剛出生的寶寶脊柱非常軟
  • 抱孩子有大學問,寶寶歪脖子,斜視可能與抱姿有關哦
    剛出生的嬰兒又小又軟,在面對寶寶嬌嫩的身軀時。沒有經驗的爸爸媽媽都會擔心自己抱寶寶的姿勢是不是正確的呀?會不會傷到寶寶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新生兒究竟該怎麼抱,才更科學,才能避免「常理中的誤區」?如何抱新生兒的幾種方式第一種:腕抱法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
  • 豎抱、斜抱、靠肩抱,出生不久的寶寶該怎麼抱?正確抱姿學起來
    寶爸有些不服,現在的孩子營養好,身體棒,哪有這麼嬌貴啊?娜娜在這件事上和婆婆的態度是一致的,而且以後嚴禁爸爸碰孩子,太危險了。分析:幾個月的孩子才能豎抱呢?關於寶寶豎抱,此前一直有條不成文的規矩,代代相傳,那就是寶寶3個月前不能豎抱。
  • 橫抱,豎抱,飛機抱,別讓錯誤的抱姿影響寶寶的脊柱!
    導語 在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只關注了身高、體重等發育指標,卻疏忽了對寶寶脊柱的護理。 但如果是錯誤的姿勢,很容易造成寶寶身體發育出現問題,在他們長大之後,對自身的形象也是有損的,有可能出現高低肩或者駝背情況,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 男星失手摔死自己的小女兒,千萬別再這樣抱寶寶了,太危險
    然後需要媽媽自己彎下腰俯身,讓寶寶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最後慢慢將寶寶抱起來就好啦~ 所以還是抱睡吧,長大就好了。   還有一些長輩特別疼愛孩子,他們有一種希望長時間與寶寶親密接觸的意願,抱著寶寶逛街、吃飯、睡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