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只在中文網際網路裡存活了72小時

2021-02-08 深元說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訂閱 深元哥說

關注回複數字【404】,獲取往期和諧文章

*這是深元哥的第215篇文章*

1

9月8日,《人物》的一篇關於外賣騎手的特稿刷了屏,相信很多朋友都讀過了,閱讀量和在看瞬間到達了「雙10w+」。

史無前例的討論度,將國內兩大外賣巨頭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時間,黃藍外賣雙巨頭的公關部是焦頭爛額,連發聲明不說,甚至還引得央視新聞下場討論。

咱們的「名嘴」白巖松同志,更是旗幟鮮明,堅決反對「多等5分鐘」的功能。

這篇特稿的威力,堪稱核彈級別。

但我沒想到的是,僅僅72小時過後,這一個關係到我們每個人切身利益的話題,就悄無聲息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不信你上各大網站的熱搜看看,是不是熱度已經快消失了?

這是今天早上的新浪熱搜前十..

這是今天早上的知乎熱榜前十..

這是今天早上的頭條熱榜前十..

似乎在兩大巨頭髮完聲明後,就似乎一切都沒發生過?

這樣的事,好像不是一次兩次了吧?

心酸,無力...

回看那篇爆文的標題,絕對可以列入今年的新媒體年度十大標題之列。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我們每個人,當下又何嘗不是困在每一個系統裡?

2

先不說別的,就拿咱們做自媒體的舉例,不也一樣被困在系統裡,成為算法,人工智慧的奴隸?

我做短視頻的同行朋友們,每天享受著996,007的福報,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拍出爆款視頻。

什麼「黃金3秒」開頭啦,什麼反轉結尾啦...總之,一切以迎合那幾億用戶的口味為基準。

而用戶的口味,又是以算法為主導。算法判斷用戶喜歡什麼,就不斷推送用戶喜歡的內容看。

短視頻作為新興的流量窪地,在這個拼奪存量的網際網路下半場,尤其珍貴。

這就導致了許許多多的新媒體公司看中了短視頻這一香餑餑,紛紛下海。

結果自當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不信?看看眾多的短視頻公司,最後虧到媽都不認得,結果還得回到最擅長的公眾號舞臺,寫長文哭訴這幾年下來的慘痛經歷。

比如前幾個月,在朋友圈刷屏的一篇爆文《我是如何在短視頻裡虧掉1000萬的》,引來無數新媒體從業者的共鳴。

運營了大半年的抖音帳號,結果虧了500萬,還把最初從公眾號裡賺到的錢虧個精光。

我們早就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算法的奴隸。

3

很多人看完《人物》那篇刷屏文後,紛紛痛斥網際網路巨頭們不近人情,甚至還把馬克思祖師爺拉出來,拿出《資本論》裡的名言批判一番。

文章刷屏後,我發了一條這樣的朋友圈。

《人物》的這篇長達幾萬字的文章,說實話,一個字不差看完,也至少半個小時。

為什麼現在這個快節奏,人人覺得抖音快手真香的時代,這篇萬字長文會爆?

其中一點,它擊中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生活的軟肋。

還有一點,就是整個yulun生態的大不如前。

十年前,《困在系統裡》這種文章,比比皆是。當時,我也是正因為讀過諸多這類的報導,才下決心讀新聞專業。

後來到了傳統媒體實習過一段時間,發現這樣的報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減少。

之前實習的那個單位的師兄師姐們,好多後來都辭職不幹了,要麼自己做自媒體,要麼去廣告公司,網際網路大廠發光發熱。

做記者,拿錢少,稿子還大多數時候發不了,多累啊!

再者,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斷在發生。

今天哪個明星出軌,明天又是哪個明星在學習時間管理大法...做媒體的,不是從人出發,而是從流量出發。

現在的出發點是,能讓受眾high起來,流量跑起來,搞到錢就完事兒了,我還費那麼大勁去引起公共關注,引起討論幹什麼?

4

去年年初,我辭職後,去了一趟臺灣旅遊。

在臺灣,除了去了很多地方玩以外,我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臺灣的朋友,似乎都很單純。以至於我去臺灣玩的那一個禮拜,每個晚上,我們都會聚在一個朋友家裡,談天說地,無話不說。

臺灣的朋友,很羨慕我們內地的行動支付,共享單車,外賣等等。他們覺得,這些在我們眼裡堪比「新時代四大發明」的東西,實在是太方便了。

相較之下,臺灣顯得慢悠悠的。到一些老店小店吃飯,竟然還只收現金,似乎很多地方,都有那麼一點「欠發達」。

但臺灣的朋友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便利,是以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作為代價的。

臺灣也有外賣業務,主要是food panda和Uber Eat。

我們當時叫了一份外賣,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拿到外賣的那一刻,我笑稱,如果是在內地,這個外賣員估計一天就白幹了。

我當時問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在臺灣,外賣員如果送餐過程中發生了交通意外會怎麼辦?

他們說,之前確實有發生過外賣員的意外傷亡事件。事件發生後,不僅新聞會滾動直播,他們的」立法院「會緊急開會商討,」勞動部「會對出事的外賣平臺進行突擊檢查並且重罰,還會幫助外賣員成立工會...

聽到這,我若有所思...

5

寫到這,我有點餓了,下意識地拿起手機,點了一份外賣,發現快到約定的送達時間了,他還沒送到,我又下意識地點了催單。

可笑不?我也成為了算法的奴隸。

看吧,這才是赤裸裸的現實。一邊在網上為外賣小哥痛哭流涕,同情他們,一邊又因為飽腹的欲望作祟,催著外賣小哥趕緊送達。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人物》的那篇文章,有一個細節我印象特別深。

新一輪的電梯大戰再次上演時,曹導也完成了外賣騎手職業體驗視頻的最終剪輯,她把那個等電梯的畫面剪進了正片,7月中旬,再次向《人物》回憶起那一幕時,她說,當時等在電梯口的自己,「像工蟻一樣。」

為啥我們要轉發那篇文章呢?

因為,我們關心他們,同情他們的同時,其實也是在關心我們自己。



記得點「在看」。還有把深元哥的公號加星標,不漏掉任何一篇更新~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有想說的,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THE END -

相關焦點

  • 外賣智堂解說:外賣騎手,被困在平臺裡?
    一個月前,外賣騎手,被困在平臺裡,使大家掌握到外賣騎手這一現如今生活起居必不可少的職位背後的辛酸。在平臺系統的蟻群算法下,外賣騎手為了更好地能夠更好地節省成本出現車輛超速、逆向行駛、闖紅燈違章交通違章等違反道路交通法的行為見怪不怪,騎手遭到路面道路交通事故的數量大幅上升……有騎手寫到,「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大隊唱反調,和信號燈做朋友」。
  • 誰能拯救困在算法裡的外賣騎手?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調查報告,刷爆網絡並引起各界的廣泛爭議。後是11月份,一篇《被困在系統裡的,還有點外賣的人》,也引爆輿情。原來,不僅是外賣騎手苦不堪言,矛盾的另一面——消費者也是苦不堪言。早已進入存量競爭的外賣市場,一方面釋放了大量的藍領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將合作鏈條上,平臺、騎手、消費者,以及餐飲企業之間的矛盾,暴露得淋漓盡致。何以拯救陷入算法困境的外賣騎手?算法邏輯和人性管理之間如何平衡?
  • 國外外賣騎手:不要像中國外賣那樣快
    據她介紹,Tazz給外賣騎手的薪酬標準也十分簡單——按單計算,每單10列伊(當地貨幣,折合人民幣約16元)。而她在入職的這十天裡,她每天的工作時間為12:00—16:00,四個小時裡大概完成5單配送,其中有一天下雨,還有一天周末她沒有外出工作。而Glovo的薪酬標準則要複雜許多。
  • 致: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刷屏網絡,大火了一把,作為一個送外賣快四年的老騎手,我也在網上看了這篇文章。十八個啊,要是我的話估計要崩潰,光是取餐時間,就算商家不卡餐,估計也要半個小時,再加上中午高峰期寫字樓電梯不好進,他還有多少時間去送餐,在路上自然是免不了違規闖紅燈,逆行,走機動車道等,而這個,就是大部分外賣騎手的一個縮影。外人當然不會理解:騎手為什麼要拿生命去送單?
  • 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揭開了共享經濟用工模式的弊病
    日前,《人物》雜誌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社交網絡刷屏。文章通過多個真實案例指出,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不顧個人安危與時間和死神賽跑,不僅引發人們對外賣平臺算法的思考,也讓人重新審視外賣等平臺的用工模式。
  • 困擾外賣騎手的「系統」 ,無人能置身事外
    假如和國外對比的話,例如在英國,一般的平均配送時間達到 50 分鐘或一小時,而中國的網際網路技術,運用運籌學運算,已經把「半小時達」變成了普遍現象。從善技術的視角下來看,美團外賣為消費者與商家打破時空限制,讓足不出戶的便利可以觸及到住宅與寫字樓,建立起了消費者和商家的高效連結,也構建起了外賣小哥們與城市之間的連結。在現代社會的高速流動中,大量的非城市居民走出村鎮,進入城市。
  • 誰把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9月8日,揭露外賣平臺算法壓榨騎手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在外賣平臺系統算法與數據的驅動下,「準時送單」成為外賣騎手們的至高法則。為了準時送單,他們常常不得不違反交規,與時間賽跑。一時間,網民對這種「活在算法陰影裡」的狀態,口誅筆伐。 9月9日,事件進一步發酵,餓了麼、美團先後進行回應,先是「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再是「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 誰為「零工」騎手埋單 外賣平臺只與第三方籤協議
    快遞配送人員勞動合同籤約率僅有八成 外賣平臺只與第三方籤訂勞務協議誰為「零工」騎手的未來埋單上海街頭的外賣騎手。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攝上午10點剛過,在上海打工的安徽小夥子蘇強(化名)就緊盯自己的手機。
  • 外賣平臺只與第三方籤協議,誰為"零工"騎手埋單?
    他告訴記者,自己今年春節剛入行,但當騎手比過去在飯館裡幫工要強很多,「一方面,收入足以養活自己;另一方面,這份工作自由靈活,想幹就幹,不想幹就歇著」。事實上,在共享經濟時代,蘇強這種利用閒散時間打零工的想法代表了不少青年的心聲。尤其在快遞和外賣配送行業,「零工」騎手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存在。
  • 外賣騎手配送途中猝死引發思考 如何保障勞動者權益
    ——————————  「43歲外賣員送餐時猝死,平臺稱與騎手不存在勞動關係。」手機上的新聞App給外賣騎手康萌(化名)推送了一條新聞。他瞟了一眼,還沒顧得上點開,又有新的訂單來了。白天要送幾十單外賣,不停地在大街小巷裡穿梭,他只有晚上才有空看看這條刷屏的新聞。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配送員闖紅燈、逆行成災?美團、餓了...
    近日,一篇題為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的文章刷屏朋友圈 由於規定的配送時間越來越短,外賣騎手也越來越難,超速、闖紅燈、逆行......外賣員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急劇上升。 外賣騎手聚集的百度貼吧中,有騎手寫道,「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
  • 美團外賣,如何解決騎手體驗的「不收斂」問題?
    今年 2 月,人社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 16 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了像「人工智慧訓練師」、「全媒體運營師」、「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等科技行業的相關職業,同時在這次修訂中,數百萬外賣騎手也有了一個確定的職業身份,「網約配送員」。是的,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程度不斷加深,電商、外賣、網約車等新興商業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催生出大量的用工需求。
  • 周翔:美團數據不可信,外賣騎手真正收入低於城市底薪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周翔】這兩天,朋友圈被兩篇文章刷屏,首先是《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然後是餓了麼有針對性地趁熱推出《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這篇推送先是被贊公關行動迅速,繼而被全網大面積批評,飽和式炮轟。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
    來源:虎嗅APP作者|王海、孫昊頭圖|CFP.CN背景本月初,一篇針對「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的新聞報導展現了外賣行業中險象環生的現狀,激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基於上述結論,並結合現實中「外賣小哥在電梯裡急哭了」和逆行違章等現象,我們可以總結到,在外賣市場中,雖然商品性質和商業邏輯並不一樣,但平臺也需要綜合騎手們的配送努力程度,配送能力的差異性,以及他們在進行運力供給決策中的前瞻行為等綜合因素,非常謹慎地制定出有助於降低騎手收入不確定性和提昇平臺整體服務能力的最佳的考核周期。
  • 外賣小哥勵志做國際水準的騎手
    最近,不少人被外賣小哥爬泰山送單的帖子刷屏。很多網友打趣說,現在的外賣小哥是無所不能,琴藝超群,武藝高強,下得了廚房,入得了賽場,且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有一顆送單必達的責任心。在上海,也有一個外賣小哥最近成了朋友圈的「網紅」。
  • 外賣騎手孟康康 除夕夜的「小蜜蜂」
    2月4日17點,四五名外賣小哥圍聚在三裡河附近一家餐廳的外賣窗口,年夜飯上菜速度不及平日,眼看這一單就要超時,外賣小哥孟康康趕緊緻電顧客:「您好!我是美團外賣騎手,由於您點的菜遲遲做不出來,這一單很可能超時,請您諒解。祝您新年快樂。」類似的情況,外賣小哥們稱之為「卡餐」。   等待了15分鐘,這一單焦溜丸子、八寶菠菜、乾隆白菜出鍋打包。
  • 「對不起,你多給外賣騎手5分鐘,卻只會讓越善良的人越吃虧」
    我說沒關係,只是沒想到這外賣竟能灑到面目全非的地步,一份粥灑了三分之一,也有可能全灑在了包裝袋裡,外賣小哥再裝回去的,粥裡甚至還有水泥的味道,反正是不能吃了。就連盒子裡的煎餅和油條都泡軟了,那天的午餐算白點了。 我忍著飢餓絕望的同時在想,這外賣小哥怕不是遇到車禍或摔了吧,不然不會把外賣打翻到這種程度,他人沒事就好了。
  • 外賣騎手的困境,能通過哪些方法來解決?
    這是一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而來的新問題,並非中國所獨有,各國的勞動力市場都面臨著「優步化」(uberization)的挑戰,比如在德國,這種極客經濟(gig economy)的興起正在重新定義傳統的勞動關係,工人以長期的忠誠的僱傭關係換取穩定的企業福利與社會保障的模式正越來越受到新經濟的衝擊。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虎嗅網
    背景本月初,一篇針對「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的新聞報導展現了外賣行業中險象環生的現狀,激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因此,面對複雜多變的現實場景,外賣騎手的激勵機制需要具備容錯性和靈活性,幫助外賣騎手抵抗已知或者未知的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負面衝擊,降低外賣騎手收入的波動,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騎手們的福利水平,也將會增強平臺的總體運力。
  • 外賣平臺賺翻,沒被困在系統裡的紐約騎手咋還不夠錢餬口
    一些送餐平臺聲稱,包括小費在內,騎手每小時的收入可達22美元,然而許多司機表示,他們從來沒有賺到這麼多錢。最近的一個周六,外賣騎手埃德加(Edgar Usac)正在曼哈頓東區的一個公園裡等待訂單。他說,經過四個小時的等待,他才賺到了11美元。另一名35歲的騎手以利亞 (Elias Pacheco) 說: 「到目前為止,我今天賺了3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