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節目中,我們和大家聊了一些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本期節目我們請來了雲南財經大學附屬中學的鄒曉清老師,她將和我們一起聊聊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名師介紹:鄒曉清
雲南財經大學附屬中學初中數學高級教師,任教22年,曾三次被評為盤龍區文明班班主任。2009年被評為昆明市優秀班主任和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市區級文明班集體。
學數學既要打基礎 還要有技巧
要想學好數學,既要打好基礎,又要學會運用技巧。相較於小學而言,初中數學增加了一些平面幾何、代數知識等。這些新增的內容不僅難度增加了,而且很多知識還比較抽象。在初中的課程裡還會涉及到如函數、方程和數形結合等知識,在鄒老師看來,只要基礎打得紮實,再認真向老師學一些學習和解題的技巧,學好初中數學是沒有問題的。
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孩子一般會遇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第一,在計算上。在小學階段,孩子們已經學過約分、通分及最簡公分母等知識。但如果孩子沒有將這些知識掌握好,到初一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和一元一次方程這塊內容時,在計算上比較容易遇到困難,所以基礎知識要打牢。
第二,在閱讀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上。閱讀和理解能力有欠缺的孩子會出現「讀不懂」題的情況,繼而在解答與一元一次方程相關的題目的過程中會很難找出等量關係。
第三,在答題技巧上。我們通常會說「熟能生巧」,這一成語用在數學的學習上再合適不過。孩子在小學時如果基礎打得紮實,到了初中他便能熟練地運用不同的數學知識來幫助自己解題。
第四,在數學思維的轉變上。到了初中,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與小學時有較大差別,因此孩子在升學的過程中,思維方式也得跟著轉變。轉變得好,孩子學習起來也會容易得多。
初中數學有哪些比較實用的學習方法呢?
首先,我們得讓孩子學會聽課。讓孩子「有準備」地去上課,即提前做好預習並能夠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聽課。要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老師與同學們的交流和互動中去,沒有聽懂的一定要及時和老師進行交流,當天的問題必須當天解決,否則,不會的知識將會越積越多。
其次,要學會做筆記。記筆記時,孩子需要記住典型的例題,這樣便於課後忘記時可以拿出來再次溫習。有時孩子的筆記可能做的不夠完整,甚至將重點都遺漏了,這時我們要叮囑孩子在課後將同學的筆記借來對照,把遺漏的地方補全。讓孩子準備一個糾錯本也很關鍵。準備糾錯本的目的在於要讓孩子認真對待自己做錯的題目,同時這是一種督促他弄明白錯因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避免在同樣的問題上屢屢出錯。
「記憶」對數學的學習也很重要。鄒老師提示到,孩子可以通過梳理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讓零散的知識變得系統化和圖像化,以此來幫助我們記憶。除此之外,孩子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記憶法。這些記憶的方法老師在上課時都會教給孩子,因此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跟老師學好這些學習和記憶的技巧。
注重培養數學學習能力
初中數學需要注重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計算能力。計算能力在整個初中階段都很重要,所以孩子在計算方面一定要下功夫。我們可以讓孩子把平時遇到的一些典型的、易錯的例題記錄下來,將這些題目反覆地拿出來練習,並在解題的過程中多留意那些易錯的地方。
審題的能力。審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孩子良好的讀題習慣的養成。
應用能力。「數學來源於生活」,初中數學也是如此。有的數學題目會編入一些我們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如果我們的孩子在思維上沒法很好地變通,在審題時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數學的核心素養能力。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幾方面的能力。具備這些數學素養有助於孩子在具體的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
做題對孩子學習數學很重要,但在挑題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選擇真題。因為真題緊扣著考試的大綱,不容易出現偏題和怪題。同時,做真題也有助於我們的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也能緊緊地把握住考試的方向,少走彎路。
第二,從實際情況出發。對於基礎較好的孩子可以做一些中檔題和難題。而基礎不是很好的孩子可以多做一些基礎題,等把基礎打好後再去找中檔題和難題來練習。
第三,不選偏題、怪題和難度特別大的題。中考出題時基本會按照7:2:1的比例來安排題目的難易程度。其中,基礎題佔70%,中檔題佔20%,而真正的難題只有10%。
在給孩子挑選習題時可以參考「小步走,勤回頭,大循環」這一口訣。「刷題」的主要目的在於讓那些易考點、易錯點和難點在孩子頭腦中反覆再現,以此幫助他們強化記憶。在做題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提醒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繼而逐漸提高審題的能力。比如,孩子們可以用「圈關鍵詞」的方法。在做選擇題時,可以將題目要求中的「正確」或是「不正確」圈出來,以引起自己注意,不為小失誤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