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都知道,高三是戀愛的高爆發期,30%的高中戀情發生在此期間。畢業的同學說這是高考前溫柔的陷阱,是青春的愛與憂傷。我們該不該以一場戀愛告別高中生活?先聽下面的兩個故事。
01同學者更是同道人
1936年22歲的何澤慧,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在下圖這張畢業照中還有日後與他相伴一生的同學,錢三強。此時的中國已很難安放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為了抗日救國,何澤慧畢業後赴德國學習彈道學,錢三強則考到法國巴黎大學居裡實驗室。畢業後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兩人曾一度失聯,直到1945年,32歲的錢三強寫信向她表露心跡:「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何澤慧回信:「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
為報國而遠行,學成之日就是歸期。1948年正處於事業巔峰的錢三強夫婦決心回國,他們的歸來,給我國的原子能發展奠定基石。他們的愛情故事蘊含兒女情長更飽含家國情懷,同學者,更是同道人。
1992年,年滿79歲的錢老先生因病去世,2011年,97歲的何澤慧與世長辭。她與錢三強先生相識79年,相戀68年,他們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也是生活中的模範夫妻,他們被稱為「中國居裡夫婦」,他們共同的理念是:國家是這樣一種東西,不管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伴隨著這個理念他們一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是被祝福和羨慕的愛情,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和濃濃家國情懷。前輩的愛情是我嚮往的、倡導的。當下的高中生的是如何解決情感問題?請看下面的故事。
02那如焰火般璀璨而脆弱的高中愛情 (故事的完整版發在評論區)
小宇是省重點高中風雲人物。小宇具備一切天之驕子的素質,早就進了保送北大的名單,典型的校園偶像。端木是高三第一學期轉學來的,和普通的女孩相比,她看上去有些神秘。面孔清秀,眼神憂傷而且迷離。她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上課時也不好好聽課,只是託著腮看著窗外發呆。兩個人的火花產生於小宇為端木打抱不平,之後交往中互生愛慕確定了戀愛關係。
愛情不是一切,生活更不是童話故事。戀愛的代價是小宇的成績斷崖式下滑,家長和老師知道內情後想盡各種辦法阻止,高壓之下他們的戀情開始轉入地下。高三上學期很快就結束了,寒假裡,兩人沒有機會見面,好不容易等到了開學,得到的消息是端木被強制轉班。小宇找老師抗議,沒有任何效果。 衝動和憤怒讓小文就像換了一個人,那天,小宇帶著端木逃走了。高中最後一學期的第一天,小宇決定放棄他之前為之努力的一切,去開始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生活,無關其他,只為愛情。
然而,他們的出走只用了七天便宣告結束。沒有人知道這七天發生了什麼,只是端木再也沒有回到這所學校,她轉學了。而小宇在經歷最初的悲傷後,變回了以前那個天才少年,重新奮發在走向北大的徵途上。 很久以後小宇才說:「那日夜廝守的七天,讓我感到恐懼。帶著端木我卻並不知道未來應該如何,真的離開了家庭,離開了學校,我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了。」 沒有人擁有所謂的真正自由,無論人在何時,身處何地,愛情之上永遠背負著責任。對家庭、對你愛的人、對自己的責任。 也許新的生活裡暫時沒有愛情,但至少擁有對未來的希望。聽說,端木後來也上了一所大學的藝術專業,過得很好。
愛情無對錯,可是需要正確的方式與恰當的時間。人生很長,可是每一個階段的價值卻不一樣。小宇與端木的故事不是悲劇,但是沒有老師和家長的幹預,沒有小宇理智的選擇,可能他們的人生就要改寫,結果不想猜測。
作為教師,在現實中我們確實看到有高中生戀愛修成正果的,十五年教學見證了走進婚姻殿堂的只有一對,成功的概率很小。倒是看到更多高中生因為談戀愛荒廢了苦學12年的學業,葬送自己的前程。在我的班級,有好幾個學生因為談戀愛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作為老師深深自責,也為他們惋惜,更可恨的是當初信誓旦旦的愛情在高中畢業時也結束了,難道這個戀愛就是一個笑話麼,你可知為了這個笑話你付出的代價?
其實無論是青春的愛還是恨,在很多年後回頭去看時,都那麼美好而純粹,只是這事太大、太重、太有影響、太有牽扯,我們強烈建議你:想想可以、說說可以、最好別實踐。因為再美麗的玫瑰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和陽光,也會因為營養不良失去迷人的光澤而黯然失色。我碰到過太多這樣的同學,享受愛情的美好基本為零,而承擔愛情的煩惱倒呈幾何數級增長,愛情失去了原本的美麗。 我們應該珍藏那份美麗的感情,用理性的頭腦來冷靜地處理,這才是人生的一種成長。
03為什麼高中生的愛情大多沒有結果
愛情是什麼。一般來說,愛情是男女雙方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穩定、專一的感情。
這種感情不是單純的好感,好感是單向的,只是對異性某些特徵的正性評價,比如愛慕對方的容顏;這種感情不是簡單的友誼,友誼的範圍很寬泛,一個人可能有很多朋友,雙方只需要在某一方面相投就可以,高中生大多錯把好感當做愛情。
成熟的愛情需要身心發展成熟、人生觀穩定、社會閱歷豐富、有經濟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身心發展成熟,這不僅指生理的成熟,更是心理上的成熟,大多數高中生不能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談戀愛的本質是一種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本身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交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很多問題產生。當男女同學交往一步步加深,諸如性格不合、價值觀不一、生活方式不同等問題就會顯山露水。大部分同學則是情緒化的人,一談戀愛就容易讓感情佔主導了,因此分心和失控在所難免。而且由於青少年的身心發育不健全,其社會經驗不足,也難以處理早戀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感情問題。
04高三談戀愛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談戀愛大致有這幾種類型 以物質享受為目的的玩樂型;以情感彌補為主的缺失型;以「戀愛」為榮的面子型;以「我希望他能做得更好」為目的的挽救型;以平和堅守攜手共進為目的的理智型……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高三的學生生理的發育成熟。高中生這一時期的生理特點決定其容易對異性產生好奇、興趣和好感,產生交友的渴望,當過分地注意某個異性,親近異性,則容易產生愛慕和追求的情感,早戀也就出現了。
高中生正處於心理上的「叛逆期」,不恰當的幹預容易誘發其「你們不許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的心理。在這種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來正常恰當的異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戀發展。
學業壓力的宣洩。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很重,高三最後兩個月,學生面臨著巨大的考試是壓力無法發洩,談戀愛,抱團取暖,「同病相憐」的微妙感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所以這一時期是戀愛的高發期。
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高中生接觸外界的途徑越來越廣。很多青春偶像劇對高中生戀愛持肯定態度,相反,還把早戀描繪地萬般美好。這樣的文化大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對高中生早戀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交友不慎的影響。從學生生活的小環境來講,一些學生的早戀是受同學或知心朋友的影響,高中生中有不少「戀愛」是經身邊朋友介紹而「成就」的。
05關於高中生早戀的解決措施
對所有學生預防為主。
不要輕易給男女生交往定性為早戀,是因為在學習的壓力和青春的懵懂之雙重氛圍下,異性間更好說心裡話,能讓自己收穫一份特有的輕鬆與自主,緩解高考壓力。可老師和家長卻把這種現象和「談戀愛」混在一起。不過,作為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中生,現在正處在一個非常時期,緩解壓力的同時也要正確理解友情的含義,把握尺度,要認清並銘記,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不要過界。
鼓勵學生正常的男女生交往,培養其良好人際交往的能力。作為班主任,我提倡男女生集體交往,不提倡男女生個別親密交往;提倡男女生校內交往,不提倡男女生校外交往,尤其是休閒娛樂場所交往;提倡男女生交往多談論學習、理想,不提倡男女生交往談論吃穿玩樂;提倡男女生交往行為舉止得體,不提倡男女生交往肢體接觸。
對待已經談戀愛的學生
第一,家長、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認識早戀、正確對待早戀。要尊重戀愛學生的人格,切不可視戀愛的學生為道德上「十惡不赦」的犯錯者,更不能借愛護學生之名侮辱、踐踏學生的人格。
第二,家長、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換句話說,就是家長、教師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取得孩子的信任,這是一切教育行之有效的前提。
第三,家長、教師要通過自身經驗來引導學生。家長、教師經歷過高中生所經歷的階段,人生閱歷也更豐富,在孩子的戀愛問題上,可以尋找合適的時機給予他們一些最適切的建議。
第四,家長、教師要對學生設立一定的原則和底線。高中生雖然身體發育成熟,但是自我管理能力尚未成熟,必須明確底線,不傷害對方、不要為此耽誤自己的學業,提醒孩子一定要保護自己。不可以發生性關係,這是不可觸碰的紅線。
第五,反對老師和家長採取的不支持、不反對的「不作為」的默許態度。面對中學生戀愛現象,禁止並非良策,默許是種失職,善待「中學生戀愛」,教學生把握成長才是好辦法。
第六、反對老師和學校面對學生早戀採取寫檢討書、廣播點名、公開情書,這些有辱人格的做法會使學生感到強烈的屈辱和壓力,結果往往不令人滿意。最壞的是有的學生在壓力和鄙視下,自暴自棄,悲觀失望,最後走上逃學、出走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這並不是老師和家長所希望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請理智選擇正確方向!希望老師的這篇文章能幫助你走出「溫柔陷阱」,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你的優秀真的不需要談一場戀愛來證明,更不應該以一場戀愛來結束美好的高中生活,那是高考的職責。還有兩個月,調整心態,全力以赴吧!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