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嗎?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中國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嗎?

前不久,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條熱門話題「早餐不能喝粥」,讓很多聽著喝粥養生論長大的國人開始疑惑,難道中華五千年沉澱下來的飲食文化是錯的嗎?一時間,眾多營養學家和醫學網紅博主紛紛為喝粥「站臺」,澄清喝粥沒營養的解讀過於斷章取義,喝牛奶確實可以幫助人體補充所需要的蛋白質,但除了蛋白質,我們仍然需要補充很多其他營養,各種食材間碰撞的一碗粥仍然是既養生又營養選擇。

營養學家證實,普通的大米粥,確實除了碳水化合物外,其它的營養成分比較低;但小米粥不同,小米中的膳食纖維是大米的2.5倍,不飽和脂肪酸是大米的4倍,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胺基酸成分都非常高。

五穀為養,小米飲食文化可追溯千年

古人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充滿智慧的古人們早已參透以天然溫和的食材滋補身心的秘密。所謂「五穀為養」,便是古人認為五穀這類種子形態的食物蘊含有極大的天地靈氣,是經歷一年四季天地滋養後所孕育出的精華。作為五穀之首,小米在華夏中原地區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古稱稷或粟,是中華民族的根,"江山社稷"中稷字,指的便是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的功效。《本草綱目》中也提出了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中國小米看山西,山西小米沁州牌,不同於大米的精緻加工,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在生產過程中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小米原有的營養價值,更養脾胃。

藥食同源,中醫文化與小米養生膳食碰撞出更多火花

中國人對於吃這件事一向最為執著,除了填飽肚子之外,中國人更講究膳食本身的「美而善」,並在千百年間,早已形成了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食補養生史。藥食同源,便是中國飲食養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物間的巧妙搭配在很多場景下足以取代湯藥,就像大部分產婦都會在生產後喝上一碗紅糖小米粥一樣,千百年來,國人對小米養生膳食的探索從未停止,時至今日,很多圍繞小米衍生出來的養生膳食也得到了醫學和養生界的公認。

食補養生之道的傳承與新生,解鎖小米更多應用場景

除了在歲月中淬鍊出的傳統精華與民族情懷之外,傳遞到現代人餐桌上的這份食補養生之道,在當下環境中又被賦予了更多元的靈感與能量。而小米,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輪迴之中,以不同形式默默無聲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

在民間,早有「嬰兒食米油,百日而肥。」的說法,所以小米一直在寶寶輔食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一點,在西方營養學中也得到了充分地證實,沁州牌小米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外,澱粉含量也高於其它穀物,更易於寶寶消化吸收。知名寶寶美食博主拾味爸爸對小米有著特殊的偏愛,他用紅豆、牛奶、花生、雞肉等小朋友喜愛的食材,為寶寶研究出了近50種營養美食,從小米糕、小米花生酪到小米雞肉球,每一款都能讓寶寶胃口大開。

作為富含豐富膳食纖維的粗糧,小米飽腹感強、營養豐富、熱量低的特性讓它備受減肥人群喜愛。小米雞肉餅、小米藜麥沙拉,小米略帶粘滑的口感搭配上爽脆的蔬菜或鮮香高蛋白的雞肉,低脂的同時,還能滿足一個吃貨的胃。

(By:下廚房用戶 煙火間)

現代科技承接古方典籍,傳承原汁原味的滋養與醇厚

然而,不論是怎樣的烹飪方式,決定小米營養價值和口感最重要的,還是小米的品種、產地和種植方式。今天,山西沁縣的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作為中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依然堅守在這片海拔在一千一百米,年均日照2500小時的土地上,堅持利用有機旱作、輪作倒茬、秋耕壯垈、臥羊施肥等古法種植技術,並結合現代科技承接古方典籍,確保將這款國寶級的小米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這樣生產出來的沁州牌小米營養價值比普通小米高出許多,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其中維生素B1含量位居糧食之首;並含有一般糧食中少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優於普通小米,非常適合老人、孩子、女性日常養生,對於身體虛弱、女性產後調養也有極大助益。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小米文化,將這種健康的飲食理念融入當代年輕人的快節奏生活,近期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聯合下廚房舉辦「百年宮廷米,一品沁州牌——第四屆小米美食文化節」,帶領大家用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做好飯。更有「煙火間」、「心香雨」等下廚房知名美食達人共同參與,與眾多網友一起動手製作專屬於自己的小米美食。

相關焦點

  • 一碗粥,餵飽了14億中國人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有四個碗。碗裡,裝的是粥粉面飯,也是一日三餐,更是那些不同領域、地區帶來的熟悉但又說不盡的滋味。碗中食材或豐饒,或簡樸,或形態不一,但不盡相同。只有在中國人的手裡,它們才化成了成千上百種不同的溫暖的姿態。
  • 8個月寶寶能吃一碗粥嗎
    8個月大的寶寶,可以給寶寶添加白粥或者各種帶有蔬菜添加的粥類,由於寶寶發育情況不同,那麼寶寶的胃部大小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吃的食物的量也會發生變化,有些寶媽存在疑問,8個月寶寶能吃一碗粥嗎
  • 韓國人來到中國吃飯,看到餐桌上這樣食物,終於相信中國人有錢!
    大家可以在網絡上了解到很多消息,當然交通的便利也是使得大家出行更方便。所以旅行成為了時下很是熱門的存在,因為生活條件變好,大家空閒的時候也是會去到其他國家去感受不同的文化。而韓國作為我們的鄰國,就是很熱門的一個選擇,也是吸引了很多國人前往。當然韓國的美食我們通過影視作品也是了解到了不少,在韓國的話想對來說水果蔬菜和肉的價格是比較貴的。
  • 炸雞是怎麼爬上中國人餐桌的?
    哪怕明明感受到了脂肪在腰上堆積,也要松一格皮帶,加入到爭奪盤子裡最後一塊炸雞的戰鬥中。咱們先不說減肥,你也許不知道,這些年,為了爬上人們的餐桌,炸雞真的很努力了。歷史上的美國炸雞《綠皮書》的上映又掀起了一股「炸雞熱」,但你也許不太了解美式炸雞的歷史。炸雞和美國的淵源,始於17世紀。殖民者在這片土地上開闢了種植園,生產高利潤的菸草、棉花和穀物。
  • 一碗粥的生意經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餐桌上都離不開一種重要的食物,那就是粥。粥在古代叫做糜,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觀察君了解,關於粥的記載最早見於周書提出的「黃帝始烹谷為粥」。在中國古代以及近代時期,喝粥是經濟困難或者是物質匱乏的時期用來果腹充飢的重要方式。隨後,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粥也從簡單的烹谷為粥演化為各式各樣的形態。
  • 餐桌美學:中式西式的比較。最後一張圖才像中國人的餐桌,接地氣
    今天我們來說餐桌美學。我們一般在網站上看到的是這樣子的。或者是這個樣子的嬌嫩的鮮花,精緻的蠟燭,漂亮的桌布,高級的餐具,再擺上新鮮的漿果等,吃豆腐腦油條都能吃出海底撈價格的感覺吧。美嗎?很美,很浪漫。很西方。
  • 餐桌上常見的慈菇,你真的了解嗎?
    一日三餐,我們餐桌上的食材多種多樣,組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餚,為我們補充營養。但是,對這些食材你真的了解嗎?百聞美食,每天為大家介紹關於食材的知識大全,今天的主題食材是:慈菇。慈姑,又名燕尾草。屬澤瀉科植物。李時珍說:「慈姑一根歲產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手,故以名之。
  • 準備數著米下鍋了,一粒米熬一碗粥,能過多久?
    年前,本以為福利沒啥用,但是,目前就是最好的,安排吃吃吃,為數不多了啊……一粒一粒,飽滿……能熬一碗粥就行!粒粒飽滿,熬粥了,多放水米,一粒一粒,終於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打發時間就數數,這多少粒米啊,估計9999999粒有嗎?希望,一粒米,可以熬一碗粥,那就好了,實在是,沒得吃的了,要出去要飯都沒人給你,因為,大家都沒吃的了。
  • 中國人要注意的8個餐桌禮儀
    我們可能都知道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將筷子插在米飯裡,因為這一般是在葬禮時才會看到的場景,但是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有什麼其他要注意的禮儀嗎?如果你是在中國的正式場合吃飯,以下這些禮儀都是你必須要了解的。
  • 開啟新生活,讓新中式餐桌,陪你度過每天的「茶餘飯後」
    一直都覺得,有餐桌的家才是一個真正的家該有的樣子。當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即使只是埋頭吃飯,也是一種具有煙火味的幸福場景。如今,哪怕只是一個人做一碗麵,喝一碗粥,都習慣在坐在餐桌上,安靜的品味著,這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也是一種幸福的營造。
  • 最適合秋天的一碗粥,清淡營養又美味,廚房「小白」都能輕鬆上手
    秋季到了,粥在餐桌上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主食,它不但可以清腸養胃,而且還富有營養,對於秋天這個季節來說,無疑是一道健康的美食。但是粥的種類也分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碗清淡的粥是什麼粥。最適合秋天的一碗粥,清淡營養又美味,廚房「小白」都能輕鬆上手。
  • 中國人餐桌上的「頭號殺手」:關於它的10大迷信 趕緊改改吧
    不只是中國, 高鹽(鈉)飲食 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餐桌上的 「 頭號殺手 」。來自一份小範圍火爆的研究的數據:2017年,全球有 300萬人 因高鈉飲食死亡,是排名 第一 的飲食致死因素。 [1]中國人吃得鹹,是有目共睹且有據可查的;不對!可能不是「有目共睹」,很多人壓根不覺得自己吃得鹹。
  • 羅浮餐桌上的教養
    次日,在我送趙教授去機場的路途中,他的助手告訴我,注意到課堂上有一個小姑娘聽得很認真。旁邊兩個小男生興奮得坐不住,都沒有幹擾到她,幾十分鐘下來幾乎眼皮都沒眨一下。「筷子爺爺」在禮堂裡走到哪兒,她的小眼睛就跟到哪兒,很難想像那麼小小的一個孩子會如此專註定神。他的助手當即用手機鏡頭定格了這個畫面。看到照片的那一刻,我驚詫了:「這不就是愛哭、天天喊著要媽媽的王同學嗎?」
  • 中國的火雞在動物園,老外的火雞在餐桌,是不敢吃嗎?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就比方韓國的泡菜,日本的料理,中國的麵食,都是各有各的特色,但是由於各國的飲食文化差異的不同,也就有很多的美食,互相的認可度不是那麼的統一,就好比日本人大多數以生食為主,他們對生魚片和刺身真的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比的,在他們的眼中,這樣來吃魚才能感受到魚的鮮活感
  • 預告 來自俄羅斯的帝王蟹,如何被送上中國人的餐桌?
    預告 來自俄羅斯的帝王蟹,如何被送上中國人的餐桌?現在,前一夜在俄羅斯深海捕撈的帝王蟹第二天就能運到吉林琿春,中國人終於吃上真正的「一手」帝王蟹。一起到帝王蟹養殖池看看,「網紅」帝王蟹怎麼挑,到底有多好吃?
  • 管住餐桌上的浪費,你的觀念決定了你的做法
    在從未停止過的批評聲中,中國人終於開始對自己的錯誤有所醒悟了。於是,為了有效制止鋪陳在餐桌上的浪費和奢侈,中國人進入到了一個自我反省與救贖的階段:國家倡議、媒體宣傳、公益性廣告投放、宣傳標語跟上......圖片來自網絡。
  • 一碗粥開出千家店!粥品類成潛力賽道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餐桌上都離不開一種重要的食物,那就是粥。粥在古代叫做糜,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觀察君了解,關於粥的記載最早見於周書提出的「黃帝始烹谷為粥」。在中國古代以及近代時期,喝粥是經濟困難或者是物質匱乏的時期用來果腹充飢的重要方式。隨後,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粥也從簡單的烹谷為粥演化為各式各樣的形態。
  • 美食我們大家都喜歡,但是你知道我們餐桌上一年能浪費多少糧食嗎
    其實餐桌浪費現象在我們國家一直存在。朋友聚餐為了面子,本來吃不完也一定要多點,只有這樣才覺得自己有面子。這種過時的消費觀念真的改改了。其實咱不說餐廳有沒有權利,但就是這種浪費的行為真不可取,為此啊輝也在網上查閱了一下資料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3的糧食被浪費。總量約有14億噸,全球還有約8億人口面臨飢餓。
  • 金光華李亞鶴:盆菜,憑什麼成為中國人過年餐桌上的頂流?
    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也就是在這幾年,憑藉著《舌尖》系列的熱播,及自身所帶的好意頭和震撼的視覺效果,盆菜終於引發了全民的關注,逐漸在全國各地嶄露頭角,成為許多家庭過年餐桌上的必備菜。故而,金光華李亞鶴認為,盆菜就是中國人過年餐桌上的頂流配置!  其實盆菜在誕生的百年歷史中,一直是一道不為人知的「農村菜」,只有粵港地區的村民才會享用。說起盆菜的起源,眾說紛紜。
  • 泡菜:春天食慾不佳,你的餐桌上怎麼能少了這些開胃泡菜
    泡菜:春天食慾不佳,你的餐桌上怎麼能少了這些開胃泡菜春天萬物生長,很多人卻處在換季的不知所措中,特別是很多南方地區的朋友,一天都可以經歷春夏秋冬四季。天氣變幻無常,導致吃東西也沒什麼胃口,所以是時候給你的餐桌上添一點東西了,泡菜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泡菜不僅開胃,而且種類很多,能滿足不同人的口味,相信大家會愛上的。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兩款酸爽的泡菜,讓你在春天這個尷尬的季節,也能從容應對,趕緊將它們擺上你的餐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