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 楊益瑩
「雙11」前後,許多餐飲品牌都卯足了勁,推廣自己的品牌。
然而,在鄭州西餐界響噹噹的綠茵閣,偏偏在這個時候捨棄用了十五年的名字,悄悄改名為悅麗怡景。
實際上,綠茵閣並不是本土品牌,此次改名,是否意味著和武漢的「半秋山」一樣,告別「加盟」模式,開啟本土西餐品牌探索之路?它的改名又透露出餐飲企業的哪些動向?
【原因】
合約到期主動改名
15年加盟費上千萬
「難道綠茵閣被轉手了?」鄭州天下城小區居民王女士是綠茵閣健康路店的顧客之一,對於綠茵閣改名,她格外留意,「十多年的店了,為啥忽然就改名了呢?」
11月11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在該店看到,餐廳的店名已經更改,同時,飯店的菜單及其標識也已經更換,店內的裝修未有變動。
對於此次改名,鄭州綠茵閣餐飲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綠茵閣)副總經理李帥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有加盟費過高、和總店經營理念不合等綜合因素。
他解釋說,鄭州綠茵閣是廣州綠茵閣2003年以半直營形式入駐鄭州的,後來改為加盟形式,至今已經發展到10家店面。而今年雙方加盟合同到期,公司(鄭州綠茵閣)考慮到長遠發展,決定改名。
李帥透露,作為加盟店,除了開業時要一次性交納加盟費外,每個店每年還要按營業面積交納加盟管理費。從2003年到現在,鄭州綠茵閣交納加盟費用高達千萬元。
對於經營理念問題,他舉例說,鄭州綠茵閣剛開始為半直營形式,入鄭前兩年遭遇「水土不服」,接連虧損。後來轉為加盟形式,並調整餐飲形式、降低價格、口味本土化,經營才算有了起色。
【方向】
將會向小門店擴張
餐牌向本土化調整
據悉,廣州綠茵閣成立於1989年,已經有28年歷史,在2016年,其在全國的門店已超過上百家。
作為進入鄭州較早的西餐界品牌之一,其到達鄭州後亦備受關注。此次改名,是否會影響其品牌辨識度呢?
李帥認為,武漢綠茵閣五年前更名成了半秋山,杭州綠茵閣更名為桂三秋,其經營都還不錯,此次改名有一定先例。另外,鄭州綠茵閣的客戶群體相對穩定,店面輻射範圍已經形成,因此改名後對顧客影響不大。公司在餐牌上作了許多調整,其和廣州綠茵閣餐牌重合度不足10%,餐飲口味也已經本土化等,因此,名為綠茵閣,卻已經不是「綠茵閣」了。
他透露,此次改名,僅限於鄭州的10家店,在11月全部更名完畢。明年,公司(鄭州綠茵閣)將會大力在鄭州布點,開設100多平方米的小店,並提供外賣服務。對於這一方向,他坦言,15年來,鄭州的地理區域快速拉大,而鄭州綠茵閣才開了10家店面,發展速度緩慢,錯失了不少機會。
【觀察】
西餐不再一家獨大
品牌更迭速度加劇
有業內人士認為,鄭州綠茵閣改名,也反映出西餐市場已經不再一家獨大。
他舉例說,10年前,鄭州西餐品牌不多,而這幾年,新型西餐品牌快速湧現,而且各具特色,比如祖母的廚房西餐廳、5號公路餐廳、俄式廚房、動物園西餐廳等,靠表演或特色環境,在老一代品牌中快速撕開裂口,並快速「複製」。比如動物園西餐廳,四年時間裡,已經在錦藝城、熙地港等大型商場開了7家店面,並向鞏義等地方擴張。
「西餐廳已經不是人們原來想像的那種高大上了,現在反而有了『網紅店』的性質。」他說,「這兩年,很多知名的老餐飲品牌如履薄冰,尋求在市場突圍的辦法。」
李帥也認為,這兩年新的餐飲形式出現,烹飪設備、技術等升級速度加劇,對於加盟店而言,需要快速調整方向,適應市場。「以前關門的都是路邊小店,現在關門的多是連鎖餐廳。」他感嘆說。
對於新型的餐飲消費趨勢,在俄式廚房一位經營者看來,現在的消費者更注重就餐體驗。她舉例說,帶有異國風情的表演會給客戶帶來好的體驗,另外,每逢節假日,門店會通過和商場聯合舉辦活動等形式,將美團等線上流量轉化為線下消費。
而鄭州一商場餐飲負責人認為,傳統的老店有著「老店」的優勢,也有著「缺乏口味挑戰、菜品更新緩慢」等弊端。他認為,對於西餐加盟品牌而言,加盟費、管理費、商場租金及管理費等,是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另外加上在同一商場內往往多家同類餐飲競爭,加盟店營收方面往往舉步維艱。
「店面稍有不慎就會被甩在後面。」對於餐飲競爭環境,李帥舉例說,僅錦藝城就有5家西餐廳。而鄭州西餐廳大大小小有數百家,改名後的悅麗怡景將堅持定位大眾化西餐市場,以高端食材、普通消費,適應新的消費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