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京東物流工作,你的搭檔很可能就是個機器人。在京東倉庫中,員工+機器人的「人機CP」早已成為日常一景。
眾所周知,物流快遞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繁重的勞動消耗了工作人員的體力。為了減輕物流小哥的工作負擔,京東自主研發出了一系列機器人,它們有的像一套骨骼,能輔助工人輕易地扛起幾十斤的重擔。
外骨骼竟然比原生骨骼好用,這是為什麼?
90後小夥子薛富民,這個小夥子笑稱自己有兩套骨骼,一套是他自己的,另一套不是他自己的卻比他自己的還好用。「另一套骨骼」指的就是薛富民穿在身上的外骨骼機器人。這此次618期間,京東物流為員工配備了升級後的第2代外骨骼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助力工人輕鬆搬運一整箱4L*6規格的農夫山泉礦泉水,廣泛應用於揀貨、存儲、分揀、裝卸貨等8個倉儲物流的核心環節。
京東物流對第1代外骨骼機器人進行了18項貼合人性的創新,如航天級材料讓設備更輕,自動控制+藍牙手套自主控制雙模式適應左撇子員等。薛富民趕上了好時候,他從沒想到藉助科技工作可以變得那麼輕鬆。「打包工作每天要彎腰3000次,很辛苦,但現在有了外骨骼機器人,我可以輕鬆搬運25公斤的礦泉水,備戰618也更有勁兒了。」
90後成為300個小紅人的總調度師
「京東小紅人了解一下」,每當別人問起姜珊在京東物流做什麼工作時,她都會這樣回答。作為物流界的網紅,京東小紅人可是聞名海外的。作為300個小紅人的管理者,小紅人不但讓大家了解她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給姜珊帶來的是「工作的價值」。
以前姜珊每天要準確識別8000個條碼,瑣碎重複的工作索然無味,而有了小紅人之後,姜珊從零開始學習智能操作技能,操作小紅人即可自動完成識別、分揀等任務。更重要的是,新的技術點燃了姜珊學習的激情,「在下個618來臨之前,我還要學會更多的智能技術。」
智慧物流的投入和建設改變了倉儲系統的人才需求結構,也為物流人的轉型、成長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新設備需要高學歷高文化程度的技術人員迅速提升專業技能,走向管理崗位,為此,京東已經於2016年推出了雲梯計劃,專注於培養這類人才;一方面,大量的產業工人轉型為掌握新技能的產業工人,讓機器人幫助人承擔最辛苦的那部分工作,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人與機器的奇妙組合演變成為一種新的工種,即人機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