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請注意,帶孩子戶外活動請小心恙蟲。近期,東莞市寮步醫院接診了一名10歲男童,他席地而坐後多日高燒不退,最後確診為恙蟲病。
以為是扁桃體炎犯了
7月初,東莞10歲的小學生小軍在家長的陪同下,焦急地來到東莞市寮步醫院兒科就診。
家長向醫生反映,小軍發燒已有5天,剛開始以為是扁桃體炎犯了,但按扁桃體炎治療沒有什麼效果,仍反覆高燒,而且伴有頭痛和寒顫。
反覆高燒有點蹊蹺,醫生將他收住院,詳細排查原因。
該院兒科醫生鍾志峰介紹,入院後給小軍查體發現,他臉上有零散的紅色丘疹,一摸脖子和腹股溝,可以摸到腫大的淋巴結,而且咽喉充血,雙側扁桃體腫大、充血,的確有點像扁桃體炎。
但鍾志峰覺得,這不是單純的扁桃體炎,因為再仔細檢查發現,小軍右側大腿內側、近腹股溝的區域,可以看到一個菸頭大小的橢圓形焦痂,周圍有紅暈。
這個焦痂不同尋常,怎麼搞的?醫生讓小軍仔細回想,追問之下,孩子無意說出的一句話讓鍾志峰警覺起來:他喜歡踢球,學校足球場上踢完球後,會坐草地上休息。
這時化驗結果也出來了:血小板下降,且轉氨酶、CRP、抗鏈球菌溶血素O、肌酐均明顯升高,外斐試驗(用以診斷流行性斑疹傷寒,恙蟲病等急性傳染病)陰性。
綜合以上,醫院診斷小軍得的是「恙蟲病」。
恙蟲病難在易誤診
鍾志峰介紹,如果草叢裡席地而坐,被恙蟲咬,就容易得恙蟲病。它又稱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因通過恙蟎幼蟲叮咬傳播而得名。
恙蟲喜歡咬人的腹股溝等私密部位,導致傷口不容易被發現。
恙蟲病的潛伏期為4-21天,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焦痂或潰瘍形成、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還可誘發血管炎、肺炎、胸膜炎、腎炎、心肌炎、腦炎、腮腺炎、胰腺炎、血栓性靜脈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
醫院對小軍進行恙蟲病抗感染治療2天後,燒就退了。7月4日複查,小軍的血液指標等明顯好轉,7月5日就康復出院了。
恙蟲病不難治,難在不容易確診。鍾志峰表示,因恙蟲病的首發症狀為高燒,容易被誤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這也難怪小軍開始被當做扁桃體炎。
他鄭重提醒,眼下天氣酷熱,人們此時都喜歡帶上孩子去公園、樹林的草地裡活動或野餐,但要注意,最好不要席地而坐,要墊個東西。
若出現不明原因持續高熱、發病3周內有從事戶外工作、露天宿營及接觸草地史,請儘早就醫,看看是不是恙蟲病!
全媒體記者 李廣 黃月/文
醫院供圖
【來源:東莞時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