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大牛教授同一天主動發郵件要我去讀全獎PhD

2020-12-27 騰訊網

基本背景:

院校: 天津大學

GPA:3.76

TOEFL:110

GRE:327

收穫offers: Gatech (PhD), TAMU (PhD), NCSU (PhD), UW-Madison (MS)

選擇: Gatech (PhD)

寫在最前面

我未曾想過,世畢盟作為一家留學機構,竟然有如此值得信賴和專業的團隊,即便是冷門小眾專業的博士申請,也能Carry申請全程,從大局觀時間線到細緻入微的技術面試,都可以給予我巨大的幫助。印象十分深刻的一次,我在世畢盟的Mentor和老師和我進行了一小時的線上會議,把美國和加拿大Power方向的比較active的教授挨個和我分析了一遍,讓我針對性的進行精準打擊,而不是病急亂投醫地海發郵件,我當初記了滿滿當當一頁紙,心中除了五體投地的敬佩就是感激。

初識

在第一次和世畢盟老師諮詢時,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問到:你們可以指導電力系統方向的博士申請嗎,諮詢的老師詳細地了解了我的背景和訴求,非常誠懇地告訴我,會給我匹配電力方向的博士生作為學術導師指導我的申請,但是博士的申請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加之我的背景非常普通,而且已經在國內讀過兩年碩士,相比應屆本科生有著天然劣勢,我必須要繼續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在申請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他的客觀理性的分析,沒有使用營銷套路,使我對世畢盟有了一定的好感,並在不久之後毅然選擇了海外博士申請的道路。

我在世畢盟的學術導師是一位Stanford的電力系統方向的博士,有他的坐鎮指揮,我的每一步都進展的十分踏實。最開始選擇要申請的專業的時候十分猶豫要不要接著自己的研究方向往下申請,畢竟考慮到power只是個小眾專業,可能funding不夠多。通過多次和老師mentor的語音會議,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決定申請最有把握的power。

在老師和mentor的悉心梳理下,我們分析了power領域相對較強的各所學校的優勢、學校faculty的研究方向以及和我的研究方向的契合度,最後按照衝刺-主申-保底三個層級確定了十幾所學校。至於語言考試方面,因為大二的時候就準備過GRE和託福,因此語言方面沒有造成太大的困難。

轉折

最關鍵的就是19年暑假,老師和mentor極力推薦我去美國做暑期科研,當時的我還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去聯繫老師,老師和mentor便手把手告訴我怎麼寫套磁郵件,並對我後續的郵件內容做詳細指導。這使我迅速地收穫了英美多個學校教授的積極回復,在之後我又遇到面試方面的障礙,因為我在學校都是和中國老師打交道,而面試邀請中有很多都是海外的大牛,這讓我既激動又不安,害怕因為表現不佳會讓教授失望甚至影響到我以後的博士申請。Mentor和培訓師老師再次出現了,在線meeting語音教我怎麼準備面試,Mentor還和我進行一對一的模擬面試,讓我準備好PPT給他做presentation,使我對面試有了一個底,這為我後來成功拿到了power領域一位大牛的暑研機會以及後續的推薦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美國回來之後我處理了一些學校的問題,就開始準備文書材料了,PS+CV+RL都經歷了老師和mentor的輪番修改,十分感謝老師和mentor的耐心幫助。之後,老師和mentor開始指導我進行正式的phd offer套磁和網申,雖然難度猶如大海撈針,但是還是收到了幾個老師的積極回復,得到了面試機會。

挫折

我最先拿到面試的是U Toronto的一位大牛的面試,我和教授聊的算是比較愉快,教授也說會後續郵件通知我。但是過很久都沒有消息,初次失利,讓我剛建立起的信心動搖了,我在世畢盟的Mentor又讓我補充了一位加拿大教授的申請,他有可能是下一屆TSG的主編。

第一次面試失利之後許久都沒有學校的消息,我也一直在關注論壇上的錄取情況,每天都十分焦慮和不安,Mentor和老師都安慰我說,EE的面試一般都集中在一月下旬,現在不是需要著急的時候,可以再刷一遍教授的後期套磁階段撿漏。

轉機

之後我收到了NCSU的offer,這個是無面試直接錄取,我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NCSU在電力系統排名不低,算是我申請選校中的中上檔的位置,至少是有學上了。

在U Toronto失利的一個月之後,Gatech的一位大牛教授也給了我面試的機會,這個也是我所申請學校中第二想去的地方,為了保險起見,我再次和Mentor進行了模擬面試,把教授有可能提問的點都演練了一遍。第二天面試完之後,我有一種預感:我一定可以拿下他的offer,果然在一周之後我收到了教授的口頭offer郵件。

後續我又收到了TAMU的offer,以及我在套磁初期聯繫過的一些教授,他們當初沒有回覆套磁郵件,節約成本我就沒有提交學校的申請,現在主動發郵件說他的group裡面有一個全獎PhD位置,問我現在還願不願意來。最後,在手上的幾個offer裡面選擇了Gatech的ECE PhD,一是考慮到Gatech ECE的實力在美國很強,二是收我的PhD導師是IEEE Fellow,也是我們領域的大牛了,因此還是很開心的。

展望

未來,在讀完PhD之後,有可能還需要繼續postdoc(科研無止境),希望自己還能繼續走科研的道路,希望能找到滿意的faculty職位吧哈哈。

希望之後的學弟學妹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科研、對教授的套磁過程以及暑期科研的機會,因為PhD申請裡面教授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能拿到大牛教授的推薦信對於自己的申請過程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另外,自己的科研也是自身科研實力的體現。

最後,再次感謝我在世畢盟的和mentor的悉心指導和建議,幫助我從最開始的手足無措到現在收到了滿意的offer,十分珍惜這段申請過程,幫助我了解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幫助我進一步完善了自己。

相關焦點

  • 對工作徹底喪失興趣,想去讀Phd,該如何選擇?
    偶然的一次機會跟在Stanford的AP師兄聊天,發現他們做的research很有意思,真的很羨慕學術界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貿然辭職對我來說也有風險。我身上背著房貸,工作也都是SDE,沒什麼paper,不一定申的到什麼好的Phd。我理解Phd也很辛苦,但是很多大牛團隊做的事情確實比工作搬磚有技術含量的多。
  • 世畢盟:2019港大、港科CS全獎博士申請總結!
    原標題:世畢盟:2019港大、港科CS全獎博士申請總結!經了解後,很慶幸的是香港的phd申請十分看重本科生的GPA。我記得大一入學時,有位學姐告訴我們,儘早規劃自己的路線,但如果真的不知道做什麼的話,那麼就先保持一個好的成績,不至於之後沒得選擇。我一開始就是屬於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並且由於大學入學時專業的選擇沒有考慮清楚,一直在想轉專業的事,但一直堅持保持好成績和對課程的知識負責的原則。
  • 美國留學phd含金量大嗎?國內認可度怎麼樣?優弗教育
    master的學位; 2.從學術水平來說,美國學校普遍對於科研的要求會更高一些,相對畢業難度也會大一點,因此平均的學術能力要好一些,在挑選PHD項目時不妨考慮以下這些因素:自然科學Nature發表量,近幾年的諾貝爾獎,資金的情況(funding),各種TOP會議雜誌發的論文
  • CIS專訪|CS神校大牛教授個性化科研指導,成就了我的夢校CMU錄取
    參加項目前我提前去讀了一些英文的教材,好讓自己不會因語言差異而產生一些術語上的障礙,從而可以保證與教授的正常溝通。另外我也臨時準備了一些英語環境下和教授互動、發郵件的一些常用語言和禮儀規範,以免因為語言文化差異而導致產生不尊重或者其他歧義的狀況。現在回顧整個項目過程,我覺得我的收穫很多。
  • 為PHD正名-說說PHD博士就業的一些問題(全文+補充說明)
    其中很多數字(至少就CS行業而言)已經跟現在的有所不同。在我們這個時代,博士應該叫「專士」,因為讀phd期間主要是在一個領域內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方向作研究的,其他領域下眾多的方向下不會深入涉及;博士的博,指的是小方向上的博學。
  • 你非要說中文,到時候找不到工作可別怪我」 大學系主任給中國留學生發郵件,涉嫌種族歧視
    更何況,這位教授完全可以發郵件告訴所有人不要大聲說話而不是大聲用中文說話。試問,如果做出這種行為的是說西語的學生們,這兩位教職工和這位教授也會做出同樣的反應嗎?2、「我要用小本本記下他們的名字好在未來給他們使絆子」
  • 加拿大master申請美國phd經驗談
    我這次申請, 推薦信起了  大用. 某美國大學Admission Committee裡的一個成員親口跟我說過,   他們審我的材料的時候, 看到了這封推薦信以後, 其他的就什麼也沒看  就給offer了. 在選擇寫推薦信的老師的時候, 要首選那些大牛們. 他們  的推薦信分量很重, 很可能遠遠超過你老闆給你寫的推薦信.
  • 排名較低大學的博士PhD—讀還是不讀?
    tanush jagdish個人認為這跟「被排名很高的學校錄取要不要去讀」是一樣的。實際上做研究的話真的跟學校的排名關係不大。比如說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su)就讀,msu全美排名吊車尾,並不有名對吧。
  • 能否介紹下荷蘭的PhD?
    而且要注意寫得不要太誇張,適當包裝可以,過分包裝不太行。我之前在科研機構工作過,所以我的兩名推薦人都是中科院的教授(這兩位教授其實也是我的領導)。其中的一位推薦人,是中科院的院士。當時找他開具推薦信的時候,先是從他那邊拿到了推薦信模板,隨後自己修改了一下,定稿後反饋給了他的秘書,他的秘書直接代替他籤字,然後提交了。
  • 美國教授主動聯繫我,對我碎片化經歷感到很impressed
    如果畢業之後想去industry,就瘋狂找實習;如果想在academia再待幾年,進實驗室準沒錯。我因為在上大學之前就決定要去美國讀PhD,所以從大一開始就很努力地維持自己的GPA,大二就開始搞託福GRE,抓住一切科研機會(雖然香港給本科生的科研機會和水準和美本差了好幾個檔次)。而之後事實證明,這些從大一就開始的努力到了申請的時候真的會一點一點回報給你。
  • 我如何申請到Johns Hopkins經濟學Phd?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碩士項目其實相對要少,並且許多都以國際學生為主體(研究所留學畢竟比大學留學要容易)。在學士畢業後,喜歡實踐的同學便選擇就業,而真心對學術具有熱忱的人便選擇PhD以進行學術生涯的準備。碩士在美國更多屬於副產品的位置,並且多數為職業導向,與華人傳統觀念學士碩士博士一路讀上去有所不同。
  • 《三體》譯者、 AlphaGo 之父……我給哪些牛人發過郵件?有什麼結果? | 新知青年請回答
    後來我聯繫了教授 Office hours,在此之前也跟教授安利了《三體》與劉宇昆。教授告訴我他之前聽說過這本最新出版的科幻小說,有興趣一讀,也讀了我在郵件中附上的劉宇昆的 The Paper Menagerie。我問教授,Did you cry?
  • 研究型碩士(Mphil)和博士(PhD)主要有哪些區別?
    這個獎學金不同於授課型獎學金是根據條件和表現發放,只有小部分人才可以拿到;全獎的研究型獎學金是被錄取的每個人都有,可以理解為工資。獎學金可以覆蓋學費和生活費,相當於拿著工資免費去上學,家庭的負擔非常小。當然,部分教授也會給半獎等,金額根據項目不同。
  • 國內本科的我是如何拿下UCLA全獎博士offer的?套磁教授經驗分享
    因為不能同時套磁同一所大學的幾位教授,所以一般都是先給一位教授發郵件,如果兩三周都沒有回覆的話,我們再套磁第二位教授,以此類推。  第二輪,就是根據第一輪套磁的結果,就是教授回復的情況,我們再做一輪篩選。這一輪基本就確定了後續要申請的學校了。
  • 為什麼要讀PhD?讀PhD的有何意義?
    那天在Quora上看到有人問及『為什麼要讀PHD,目的意義又何在』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如凡夫俗子般的我一樣,看到問題第一反應的答案是『為了拿到博士學位』,片刻後為自己的庸俗著實心寒了一番,然後看到一個匿名用戶寫下的ta的答案 …我就從一個在讀博士生的角度來說說看1.讀一個PHD可以給你更多的時間反思總結,深度挖掘你當
  • 留學生實用英語表達:怎麼給教授發郵件?
    這是我們的第 1085 篇文章很多學生都是到來美國之後才開始適應每天使用郵件溝通。不過,寫郵件對留學生來說並不是那麼簡單,特別是給教授發郵件。如果學生的表達有問題,可能無法正常和教授溝通。就算是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如果用詞不當,可能會讓教授覺得學生非常沒有禮貌。
  • 論壇熱帖 PhD讀不下去了,怎麼拿到master學位
    PHD能不能轉master,完全看學院的具體政策甚至教授個人的喜好,it depends,沒有統一答案的,自己去跟教授談吧,good luck辛博謝謝你我想辦法跟老闆談談吧,真的讀不動了,家裡很擔心,表示不行就不拿學位直接回家,我又有點拉不下這個臉karma_fail運氣成分很大有批的也有不批的,只能看運氣和老闆了
  • 國外交流必殺器-郵件的正確書寫方法
    在他們眼中,最最官方正式有逼格的交流方式就是郵件了。又是一年新生入學季了,新生入學後一定會收到一個學校給的學校官方的郵箱地址,記住,千萬不要像對待國內學校官方郵箱一樣覺得不好用說廢棄就廢棄,老外教授們工作很忙,每天要接收幾十封郵件,對於大家的126,qq他們可能連掃都不掃一眼的啊!今天Grace姐姐就帶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下,郵件這個東西到底怎麼寫才最最有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