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實習記者 王藝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要做咖啡原料生意的意圖,如今更加清晰起來。4月22日,拼多多宣布計劃推出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其中首站雲南省保山市的主營是當地的咖啡種植。
雲南雖佔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但國際份額僅為1.7%,這裡絕大部分咖啡豆只能作為速溶咖啡的原料,為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供貨,不僅未形成高認知度自有品牌,往往還被以最低價收購。
一組數據顯示,上遊種植生產環節,咖啡豆的價格是每公斤17.1元;中遊深加工環節,處理過的咖啡豆價格成了每公斤83元;而到了下遊流通環節,精加工的成熟烘焙豆或優質咖啡粉,則能賣到1567元一公斤。
咖啡豆的身價在上述過程中層層遞增,且根據JingData的測算顯示,上、中、下遊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遊環節,幾乎淪為免費勞動力。
「全世界能做精品化咖啡的地方太少了,有海拔、維度和氣候的要求,成熟季也慢。」拼多多副總井然對經濟觀察網等媒體記者稱,保山雖適宜咖啡生長,但當地人沒有信心去把咖啡做成產業,這時便需要企業來幫助他們判斷產業的方向。
拼多多此前開啟了一輪溢價收購咖啡豆的舉動,3月底,拼多多聯合雲潞咖啡、比頓咖啡、景蘭咖啡等6家平臺商家,以40.76萬元的價格,溢價收購了建檔立卡貧困戶42.53噸咖啡豆等原料。
按「多多農園」的規劃,保山咖啡豆將經歷平臺兜底、市場充分競爭,以及形成品牌3個階段。「新農商」可以自由選擇線下收購商或者其他電商渠道;而出現銷路受阻的情況時,拼多多則會聯合平臺商家進行「兜底」。
「溢價收購只是紓一時之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希望將此作為敲門磚,引導農戶主動參與並建立新的機制。」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透露,按規劃,未來3年,拼多多將在雲南培養1000至1500名符合「新農商」機制的新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