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宇宙觀 矛盾論

2021-02-13 學毛選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⑴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⑵。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⑶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係。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一 兩種宇宙觀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列寧說:「對於發展(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觀點是:(一)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複;(二)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成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⑷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上學,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上學的。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鬥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所謂形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形上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覆地產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會裡,甚至在原始社會裡,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⑸的形上學的思想,曾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和形上學的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繫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這樣,唯物辯證法就有力地反對了形上學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外因論或被動論。這是清楚的,單純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機械的運動,即範圍的大小,數量的增減,不能說明事物何以有性質上的千差萬別及其互相變化。事實上,即使是外力推動的機械運動,也要通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動物的單純的增長,數量的發展,主要地也是由於內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樣,社會的發展,主要地不是由於外因而是由於內因。許多國家在差不多一樣的地理和氣候的條件下,它們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個國家吧,在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的情形下,社會的變化卻是很大的。帝國主義的俄國變為社會主義的蘇聯,封建的閉關鎖國的日本變為帝國主義的日本,這些國家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長期地被封建制度統治的中國,近百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正在變化到一個自由解放的新中國的方向去,中國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整個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氣候也是變化著的,但以它們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相比較,則顯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萬年為單位而顯現其變化的,後者則在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在革命時期)內就顯現其變化了。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唯物辯證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並不排除。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影響是時常存在的。在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各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響和互相激動,是極其巨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影響到世界各國內部的變化,同樣地而且還特別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內部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通過了各國內部和中國內部自己的規律性而起的。兩軍相爭,一勝一敗,所以勝敗,皆決於內因。勝者或因其強,或因其指揮無誤,敗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揮失宜,外因通過內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國大資產階級戰敗了無產階級,是通過中國無產階級內部的(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機會主義而起作用的。當著我們清算了這種機會主義的時候,中國革命就重新發展了。後來,中國革命又受了敵人的嚴重的打擊,是因為我們黨內產生了冒險主義。當著我們清算了這種冒險主義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又重新發展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

  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因而不能完全解釋宇宙,後來就被形上學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對於辯證法曾經給了很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辯證法卻是唯心的辯證法。直到無產階級運動的偉大的活動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綜合了人類認識史的積極的成果,特別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的部分,創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才在人類認識史上起了一個空前的大革命。後來,經過列寧和史達林,又發展了這個偉大的理論。這個理論一經傳到中國來,就在中國思想界引起了極大的變化。

  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因此,具體地了解事物矛盾這一個法則,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矛盾論讀書筆記
    ——矛盾論是構築整個唯物辯證法思維的基石,是核心思維如果我們將: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學問學問,好的提問在學習、認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人們說:「學會提問,才是最正確的思考姿勢。」「會提問才是好銷售。」
  • 讀懂《矛盾論》,有4大明顯好處,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①《矛盾論》是科學的認識論;②《矛盾論》能提高解決複雜問題能力;③《矛盾論》是學習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基礎;④《矛盾論》是修齊治平的傳家寶。一句話,《矛盾論》是妥妥的認識論著作,並且是《實踐論》的延續。我們結合文章來加以分析。1、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 《實踐論》《矛盾論》與百年中國曆程
    原標題:《實踐論》《矛盾論》與百年中國曆程 1937年,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以下簡稱「兩論」)在延安發表,至今整整80年。由此涉及的問題主要有: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毛澤東寫作《矛盾論》,同《實踐論》一樣,主要是批判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 在人類認識史上,形上學和辯證法是兩種互相對立的宇宙觀即世界觀。中國古代哲學中也有豐富深刻的辯證法思想,但在傳統的素樸的形態中,還不能成為現代意義上社會全面變革的指導思想。
  • 《矛盾論》脈絡梳理篇,深刻認識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
    《矛盾論》的篇幅比《實踐論》要長很多,對矛盾規律做了充分的闡述與論證。矛盾 釋義矛盾是事物之間既對立(相互排斥)又統一(相互聯繫)的關係。兩種宇宙觀形上學觀和辯證法觀。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解決;人民大眾和封建制度 的 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決;殖民地和帝國主義的矛盾,用民族革命 戰爭去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用農業集體化和農業機械化的方法去解決。
  • 矛盾論(下)
    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沒有絕對地平衡發展的東西,我們必須反對平衡論,或均衡論。
  • 毛選《矛盾論》——矛盾並非千篇一律,關鍵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上一篇《毛選》學習體會文章《首先要用正確方法看世界,其次要明白有矛盾並非壞事》中,通過對《矛盾論》中前兩個部分——兩種宇宙觀和矛盾的普遍性的學習思考,總結出兩個知識點:一個是面對事物,要用唯物辯證的觀點去觀察、分析進而解決問題;再一個是事物中的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的,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之中。
  • 《矛盾論》:中國傳統文化有大量辯證法,但沒有形成完備理論
    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毛澤東《矛盾論》誠如毛主席所言。毛主席認為,事物矛盾的統一性,存在兩種不同的情形。第1種: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2種: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
  • 矛盾論與辯證法
    作為區別的差異物,也就是兩種不同的具有區別的規定性,因為在與其他差異物對比的關係之中形成獨立化的東西,因此不同的差異物進行對比,便成為對立。這種對立的關係作為肯定物與否定物的對立,便是矛盾的統一。潤之在《矛盾論》開章便對辯證法的本質「矛盾」說道:「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他在引用了列寧的話之後,便跟隨列寧,把「矛盾」總結為「對立統一」。
  • 《矛盾論》:既吸收了馬哲普遍原理,也繼承了陰陽思想精髓
    《矛盾論》:中國傳統文化,有大量辯證法,但沒有完備理論(下)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孫武看到矛盾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客觀規律。用《矛盾論》觀點來解釋: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 馬化騰的宇宙觀:混沌·灰度
    灰度,是一種宇宙觀。宇宙生生不息的起點,就是混沌。這個宇宙觀,從宏觀上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爚呼?」從宇宙觀上看人類,就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善惡、是非、好壞,而是一視同仁。魔道不分,正反不分,善惡不分,是非不分,一切都如同草紮起來的狗一樣。萬物都在天地這個大風箱中震顫。
  • 知識丨佛教宇宙觀
    佛教從各種角度來探討宇宙的相狀,計有世間論、萬法論、本體論、緣起論、因果論等,然而根本思想仍然不離佛陀所證得緣起性空的道理。佛陀說一切法皆因「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由因緣和合而成立,同時也因各種條件的互相依存而有變化,故沒有實在獨立的自性,所以有成、住、壞、空的現象。現象界生起、消滅的原因條件,都不出緣起的法則。此法則也是宇宙、世界、社會、人生及各種精神現象產生的定規。
  • 《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三)一種完備的宇宙觀:道可道,非常道
    人類宇宙觀1.0版:圖騰宇宙觀。是認為宇宙是某種非人性的東西,一塊石頭,一座山,一棵樹,等等,是它們的神力創造的。這是原始人的圖騰宇宙觀。這個版本太低級,它即將被人類的腦容量倒逼著要升級。 2. 人類宇宙觀2.0版:獸性宇宙觀。認為宇宙是一隻鳥,一隻烏龜,一隻什麼野獸,創造出來的。這是個各種奇珍異獸爭奇鬥豔跳大神的時期,宗教的雛形出現。
  • 佛教的宇宙觀究竟如何?高人給總結出了精華心得,趕緊看
    其原因在於佛教或佛學獨特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佛教不僅是宗教,更是一種哲學,其哲學認為宇宙萬物的一切運動變化,都是因果相續的結果。因此,宇宙中並沒有造物主,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一切都是因果導致。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漏皆苦、涅槃寂靜等四法印。佛教的宇宙觀。
  • 《實踐論》《矛盾論》的歷史地位及其現實價值
    【關鍵詞】《實踐論》   《矛盾論》   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增強學習本領,在全黨營造善於學習、勇於實踐的濃厚氛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
  • 氣機論
    陰陽五行始終被置於中國古代哲學的最根本最高的氣範疇之內,即使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極盛時代,也沒有成為宇宙觀的主體,往往是氣機論宇宙觀的構成部分。所以天地萬物「本是一氣,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又就陰陽中細分之則為五行。五氣即二氣,二氣即一氣」(宋·吳澄《答人問性理》)。天地萬物皆本於氣,人亦因氣而生。氣是構成天地萬物以及人類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質,人的生死、物之盛毀,都是氣聚散變化的結果。
  • 深化對新時代矛盾論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及相關論述是對矛盾規律的深刻認識,是新時代的矛盾論;認識到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堅持實踐第一觀點與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的重大理論創新;認識到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真刀真槍推進新一輪改革發展實踐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
  • 玄奘法師翻譯的瑜伽師地論是佛學的宇宙觀,它先從做人的人道修起
    《瑜伽師地論 》是玄奘法師所翻譯的,又稱十七地論 ,是佛學的宇宙觀。論著講修行人從理論到修行的十七個層次,是修行人的修行指南。該論著邏輯嚴謹,內容廣泛,就如大海一樣內涵無數珍寶。南師認為這是一個真正學佛人必讀的四部論著之一。
  • 從「重寫」到「本體論」
    因此,筆者認為用本體論的回歸而非轉向更能準確地描述出人類學對本體的重新關注。但是,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回歸到今天的本體論,人類學中的兩種本體論依然存在著一些差別。  縱觀「本體論轉向」之前的人類學研究可以發現,其民族志大多均以人為中心進行敘述。研究者的研究視野中只有人與社會的關係,而較少關注動物。
  • 試試佛教宇宙觀
    佛教宇宙觀   佛教的宇宙觀與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但是佛教的宇宙觀與現在科學地發現越來越吻合,並對未來的科學宇宙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 《方法與智慧——<矛盾論>、<實踐論>新讀》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
    12月15日,機械工業出版社在中國職工之家酒店舉行《方法與智慧--<實踐論><矛盾論>新讀》新書發布會,該書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陳世珍博士。同時,還組織召開了主題為「領導幹部(管理者)素質能力提升」的專家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