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改姓,往往昭示了公司發展策略的改變。
沃爾瑪宣布從2018年2月1日起,公司名稱將從沃爾瑪百貨公司(Wal-Mart Stores,Inc.)改為沃爾瑪公司(Walmart Inc.)。特意去掉stores(商店)一詞,意味著這家在全球擁有超過11700個商店的零售巨頭,將從傳統商店運營者轉型為全面覆蓋線上線下,滿足多種購物方式的零售商。
沃爾瑪總裁兼執行長董明倫(Doug McMillon)稱,「我們的顧客熟悉沃爾瑪的名字,如今他們不僅可以在我們的門店購物,而且還能在網上或者用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購物。雖然沃爾瑪公司的法定名稱僅僅在特定的場合使用,但我們覺得我們的名字最好能夠與顧客隨時隨地用他們喜歡的購物方式來沃爾瑪購物的理念保持一致。」現在由Wal-Mart到Walmart也更切合公司的電商網址名Walmart.com。
這不是沃爾瑪第一次改名。在沃爾瑪1969年成立時,法定名稱為沃爾瑪股份有限公司(Wal-Mart, Inc. ),一年後改為了更強調線下零售性質的沃爾瑪百貨公司(Wal-Mart Stores, Inc.)。如今,它又換回了類似第一版、覆蓋更寬泛的名字。
這符合沃爾瑪近年不斷拓展電商領域布局的需要。此前,它收購針對年輕高收入群體的電商jet.com、線上女裝電商Modcloth、鞋履電商ShoeBuy及高端服飾品牌Bonobos,並吸引美國奢侈品百貨Lord&Taylor加入了沃爾瑪網店。
雖然線下門店依舊貢獻了沃爾瑪收入的95%以上,但過去一年裡,沃爾瑪的線上商品數量從800萬增長近三倍,達到了2300萬。
加強物流配送效率的嘗試也沒有停滯。目前,沃爾瑪正在俄克拉何馬州測試一個巨大的帶有冰櫃的自助服務亭,消費者網上下單後,無需與員工互動,可直接在服務亭提貨。
隨著沃爾瑪線上業務的推進,它和對手亞馬遜似乎越來越像了,或者說他兩都在彼此模仿對方。比如沃爾瑪今年年初推出購物35元以上的訂單可享受免費送達的服務,就很像亞馬遜Prime會員的福利。而十月份亞馬遜推出依靠智能鎖和相機,使送貨人員將包裹直接送入用戶家中的亞馬遜密鑰(Amazon Key)服務,沃爾瑪則早它兩個月就開始了相似服務的試點。現在這兩家線上和線下的零售巨頭又共同瞄上了智能語音購物服務。
競爭推動了沃爾瑪在線銷售額的飆升。在過去兩個季度中,沃爾瑪電商領域銷售額增幅最低達到了60%,是整個電商行業增長速度的四倍,超過了亞馬遜和eBay。
與此同時,沃爾瑪也沒有忽略對線下零售的改進,還把它和線上業務結合了起來。比如沃爾瑪部分商品的線下賣場價格會低於線上,並會把差價顯示在網站上,鼓勵消費者線下購物。網購時消費者如果選擇賣場自提而非送貨上門,也能獲得相應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