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l,全名deadline,或稱豆豆龍、抖抖臉、大大力(別名數量取決於輸入法)。起源處已不可考,現流行於人類主要學習活動場所之一的大學校園。
本期「ddl,始於足下」將為你打開認識現代長江流域入海口地區教育文明的一個窗口,並帶你認識一個熟悉而陌生的旦旦校園。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就同學們的ddl情況進行了調查。那麼這一群充滿年輕與活力的復旦人,他們是怎麼看待趕ddl的行為的呢?
呈現的結果如同一把利劍,刺破復旦人每日匆忙奔走的面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極具同理心、寧肯被ddl追著跑也要享受片刻寧靜的大學生群體面貌。當然,也依舊存在著不少數量的同學雖然對身邊趕ddl的同學表示理解,但自己會儘量提前完成任務獨自美麗。
根據數據來看,有94.5%的同學感受過豆豆龍的快樂,那麼,在記憶還鮮活的這個學期,復旦人的期中ddl提上日程了嗎?
有超過一半的同學已經著手準備了自己的期中任務,畢竟前不久教務處退課的推送同時吹響了期中的號角。那麼剩下的38.3%的同學為什麼沒有依舊沒有開始準備呢?結合理論與實踐,這一問題可分為以下幾個要點進行回答:
①選課選得妙,無以期中考試、論文、pre為代表的各項ddl。
②一時拖延一時爽,一直拖延xxx。
③覺得時間還很充裕。
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準備ddl的同學希望通過更為充足的時間來為自己提供足夠的安全感。見賢思齊,如果你的論文進度還停留在資料收集階段,pre進度還停留在「新建空白演示文稿」階段,而讀筆還沒有翻過作者自序那一頁,就要抓緊時間了,趕緊為期中提前準備起來吧!
同時,在趕ddl時,復旦人深刻把握deadline的語言內涵,大多數人根據ddl的先後順序決定趕工的順序,畢竟ddl才是第一生產力!
除了以上數據調研外,團團也徵集了同學們關於ddl的血淚歷史和戰勝經驗,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吸吸丨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從中午開始寫論文,寫到第二天中午,坐在宿舍裡感受到大腦停止運轉的感覺。
一小時一個鬧鐘的通宵。
把20+篇的閱讀文和幾百個單詞都背下來就可以參加考試了!
抱著論語在全家門口痛哭。
今天晚上去江灣跑個pcr!!?!
《左傳》建議七歲之前讀完。
奶茶當水喝,抱抱喜歡的人。
沒有,數頭髮。
去吹冷風。聽音樂。大哭大叫。當然其實最好的就是快點做完啊。
ddl太多了,睡一覺明天再說吧。
儘量保持作息規律,定一個切實可行的list腳踏實地一步步完成,專注投入之後就不會感覺焦慮了。準備一些小零食,小運動一下也能緩解焦慮。
不需要緩解,焦慮是動力。
約上好朋友自習,互相監督,玩一次手機給對方五塊(好像發現了什麼發家致富的妙招)。
蘋果默認日曆,一天的規劃精確到分,簡單粗暴。
ddl前一天的微信pyq,強大的peer pressure和濃鬱的趕ddl班級氛圍令人熱血沸騰。祝大家都能克服焦慮,積極進取;提前制定好學習計劃,規劃好時間安排,擁抱規律的作息和健康的身體。期中季加油!
不管是學習過程中還是人生旅途上,ddl都在所難免。提前規劃、合理安排、積極應對、踏實進取,相信我們都能跑贏ddl,擁有不被ddl束縛且充滿主動性的人生!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