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企業所得稅繳納方式有兩種,查帳徵收和核定徵收。一般納稅人基本上都屬於財務帳簿設置健全的,能夠準確核算自己收入和成本、費用的企業。但是,很多小規模納稅人因其規模有限、人員有限,不可能像大企業那樣準確核算收入和成本、費用。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小規模納稅人該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更省錢吧!
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和查帳徵收的區別
一、內容不同:
(一)核定徵收是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能準確核算收入、成本、費用的。
查帳徵收是企業財務制度健全,能準確核算收入、成本、費用的。
(二)計稅公式不同:
核定徵收均由稅務機關根據其主營項目確定適用的應稅所得率,應納所得稅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
或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三)查帳徵收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本法關於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額。
應納企業所得稅=本年累計利潤*25%-本年度以前月(季度)已納所得稅。
二、小型微利企業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號關於小微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稅務部門對小型微利企業的定義為: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上述所稱從業人數,包括與企業建立勞動關係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
上述所稱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三、小規模納稅人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更划算
對絕大多數小規模納稅人來說,應該都是能夠符合小微企業標準的,因此,我們建議這部分小規模納稅人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採取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更加划算。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小規模納稅人為服裝生產企業,屬於製造業,其年應稅收入為300萬元,用工人數為10人,資產規模1000萬,均符合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但因其無法準確核算生產成本(無專職會計人員),特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
該小規模企業為服裝生產企業,歸屬於製造業,按收入總額核定應稅所得率,製造業核定應稅所得率為5%—15%,則該企業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最低為300萬X5%=15萬,則其應納稅額為15萬X25%X20%=0.75萬元;應納稅所得額最高為300萬X15%=45萬,則其應納稅額為45萬X25%X20%=2.25萬元。其企業所得稅稅負率最低為千分之2.5,最高為千分之7.5。
不同行業核定應稅所得率上下限
四、納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採取核定徵收方式徵收企業所得稅:
1、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可以不設帳簿的或按昭稅收法律法規規定動作應設置但未設置帳簿的;
2、只能準確核算收入總額,或收入部額能夠查實,但其成本費用支出不能準確核算的;
3、只能準確核算成本費用支出,或成本費用支出能夠查實,但其收入總額不能準確核算的;
4、收入總額及成本費用支出均不能正確核算,不能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納稅資料,難以查實的;
5、帳目設置和核算雖然符合規定,但並未按規定保存有關帳簿、憑證及有關納稅資料的;
6、發生納稅義務,未按昭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實際上,這類小企業數量眾多,若是按查帳徵收,則大多數都無法提供帳簿或詳細的生產、服務成本,大大增加了其涉稅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發生偷逃漏稅的情況,不利於企業生產經營。若是按核定徵收,則能夠避免企業發生企業所得稅涉稅風險,保障國家稅收收入,同時節省稅務風險評估、稽查等資源。更重要的是,為企業省錢了。(分享知識,傳播正能量)
編輯: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