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現任校長德魯·福斯特曾說:「通識教育的目的就在於讓人有意識地經歷人生,讓人追問自己的行為意義何在;通識教育使人勇於剖析自我、直面自我,從而看顧好自己的生活,在逐漸展開的人生畫卷中遊刃有餘。」
牛津大學出版社以培育人文精神為目的,1995年推出了「牛津通識讀本」(VSI)系列,內容囊括文學、物理、生物、歷史、地理、經濟、藝術與設計、戲劇、媒體等知識領域。作為牛津大學出版社的重點項目,叢書隨後不斷擴展品種,在幾年內成長為一套涵蓋廣泛的通識性、思想性讀物。截至目前,叢書已在全球範圍內授權出版四十幾個語種的版本,包括日語版、德語版、阿拉伯語版、西班牙語版、葡萄牙語版、中文版等,受到廣泛關注,被譽為真正的「大家小書」。目前,VSI英文版系列總共已出版超過400種,並仍在以每年30種左右的節奏繼續推出。
在國內通識教育興起的大背景下,譯林社決定引進一套優秀通識讀物,要求不僅要權威客觀,更要明晰易讀,並且要有洞見、有誘導,既傳遞知識,又激蕩思想。「牛津通識讀本」非常符合通識教育讀本的這些需求,因而成為譯林社在決定出版一套優秀通識讀物後的首選引進對象。自2007年起,經過近十年的精耕細作,譯林社引進的「牛津通識讀本」叢書品種不斷增加,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長為譯林一套品牌叢書。截至目前,譯林社已購買版權110餘種,其中有45種圖書已經續籤,已出版圖書近60種。
譯林社自2007年起大規模引進牛津通識讀本系列,推出中英對照版。考慮到叢書身為引進讀本的特徵,我們還專門請林毅夫、葛劍雄、周國平、何懷宏、陳嘉映、季衛東、秦暉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為叢書撰寫序言,以為導讀。權威作者、名家導讀、基礎經典、中英對照,最終成就了這套堪為中國市場通識教育及人文精神培育的最佳讀物的叢書。幾年來,牛津通識讀本系列湧現了一批暢銷品種,如《人生的意義》《文學理論入門》《美國最高法院》《古典哲學的趣味》等等,多種圖書多次重印,良好的銷售業績為我們贏得了權利人的信任和支持,也為我們繼續豐富該系列品種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二批引進50種圖書時,我們向牛津大學出版社申請了專供團購渠道的優惠版稅率,同時呈給對方我社重新打造這套書的規劃,並對該套書的前景做了樂觀評估。我們及時將該系列圖書的營銷活動告知外方和作者,書評、圖書獲獎情況等等總是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外方。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譯林社與南京大學啟動「南大·譯林通識教育名家講座」,邀請「牛津通識讀本」國外的原作者和國內的序言作者到南大講學,時間大致從4月持續至11月。此舉贏得牛津大學出版社和國外作者的一致好評。《科學哲學》的作者薩米爾·奧卡沙教授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讚揚了譯林社為其圖書中文版所作的努力,並為南大學子和中國讀者的求知和好學而感動。多位應邀作者及時向牛津大學出版社表達了他們對此次活動的滿意和感謝,此舉緊密了國外和我社的合作紐帶,增強了權利人對我們的信任,也為我社續籤和購買新書版權提供了加分條件。
牛津通識讀本系列第一批45種已經成功續籤。一般情況下,權利人會優先考慮把版權授給原先的出版社,但前提是原出版社能讓權利人滿意。而這個滿意度,很重要的一點是讓權利人認為該社遵守商業時代的規範和誠信原則,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我們在工作中非常注意鞏固,維護和拓展我社現有的資源,堅持始終如一地對客戶以誠相待,從來不因為順利購得一本書的版權之後就對權利人的要求加以怠慢。對於國外出版社或作者的各種訴求,我們總是及時予以滿意的解決。結算版稅的時候從不因為續籤、不同版本和版次等等各種紛繁的頭緒而有任何的欺瞞。有些品種哪怕只有很少的版稅我們也是照實結算,不怕麻煩。另外,該系列的有些品種,儘管在短期的市場效益並不樂觀,但是我社依然秉承做大做強品牌的目標,堅持在合同到期後繼續續籤合同。我們的堅守得到了很好的經濟回報和社會效益。近幾年來,隨著電子書市場的不斷擴大,電子書版權也成為我社版權購買工作的重中之重。剛開始的一些品種由於購買時間較早,並沒有電子版權,經過與國外長達一年的談判,我們一次性談下了96種已有品種的電子書版權;後續購買新品種時國外也都適宜並授與了電子版權。而這些,都是與我們平日與外方打交道過程中的誠信分不開的。
在平時的版權聯繫工作中,我們主動和客戶溝通,方便其為我社「量體裁衣」。我們經常和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版權經理溝通向她介紹我社的新思路新計劃以及國內的圖書市場需求變化,以便她能有針對性地推薦我們需要的圖書。甚至有些作者慕名而來,圖書出版後便委託國外出版社詢問我們是否願意出版中文版。多年來主動與國外出版社不懈的溝通,不僅為我社贏得了優質的版權資源,而且也為我社爭取了一位堅定的合作夥伴和朋友,讓我們在購買其他選題資源時都得到了很多幫助。
(作者為譯林出版社版權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