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通識課程,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大學課程,我國也確實是最先在大學推廣通識課程的。但如果僅僅是上大學了才有通識課程,沒有中小學通識教育基礎,大學的通識教育將會陷入無水之源、無木之本的窘境,出現脫節現象。
由於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中小學通識教育的理念還沒有被普及,通識教育的課程資源更是非常匱乏,有待充實。北京博雅教育抓住通識教育這片藍海,集結了一群懷揣理想的夥伴和同行者,希望做兒童通識課程的設計者和服務者,做出最美的兒童通識課程,將世界帶給孩子。
通識教育是「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素質教育」,要符合兒童的天性。在這個理念之下,博雅教育遵循項目式學習原理研發多學科融合的兒童博雅教育系列在線課程,包括文學、藝術、數學、社會、科學、名著等六大類100多門博雅精品課程。每門課程由國內外知名專家領銜設計,涵蓋設計方案、「視頻+音頻+文本+圖像」資源庫、項目式學習任務單、在線測評題庫等結構化內容。
博雅教育認為,通識教育應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面向兒童發展核心素養。課程應該以項目驅動任務引領學生探究,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將線上自適應、精準化學習優勢與線下面對面深度研討優勢相融合。學生通過通識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包括創意寫作、綜合演講能力、審辨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四種能力,將促進中學、大學階段乃至整個人生的求知與學習。
為更好地傳播課程和方便教學,博雅教育研製和搭建了博雅雲課堂SPOC平臺。這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通識教育課程在線學習平臺,包含課程、教學、學習、測評、管理五大子系統功能,適用於電腦、手機、平板等終端,易學利教,所見即所得,無需培訓,能實現在線測評與綜合素養分析。為中小學提供通識教育整體解決方案,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引導學校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還可根據學校需求,提供學校定製化課程平臺。
前段時間,安徽省安慶市教師龍鵬飛發來了學生的電影選題。博雅雲課堂的藝術課程《我用手機拍攝微電影》已在他的學校進行到第8個課時。孩子們已經在電影課程中學畫「分鏡頭」、延時攝影等,對於這些專業知識,龍鵬飛通過定製小規模在線課程(SPOC課程),以「線上+線下」的雙師形式授課。現在,學生們建立了各自的「劇組」,開始醞釀故事。每周一,學生就會主動提醒老師,要求上課。
博雅雲課堂SPOC在線課程教學的整體解決方案,適用範圍廣泛,能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包括區域教育局或學校管理者(組建虛擬校區、管理評估)、教師(發布校本課程、組織教學、學業評估)、學生(個性化學習)等等。目前應用學校超過800所,班級課程平均完課率超過90%,在線用戶超過100萬人。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教學與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雄評價說,博雅雲課堂很「美」,就連科學課也做得很好看,很吸引人,而美的體驗背後是專業的人才和技術。
南京師大朱雪梅教授推薦博雅雲課堂成果
審定:鄭琰、李二民
採編:趙振花、甘秋玲
欄目介紹
面對兇猛的疫情,各地學校延遲開學,全社會積極採用各種方式保證學生「停課不停學」。這種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辦法,對傳統教學是種挑戰,但也可能將「壞事」變「好事」,成為教育創新事業發展的新契機。教育工作者如何通過這一特殊時期的檢驗,打造更加優質的教育創新項目呢?
近五年來,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堅持以SERVE模型為標準(即好的教育創新成果需要有系統的解決方案(S)、成功的實踐案例(E)、明確的標準規則(R)、正確的價值理念(V)、服務教育現實(E)等核心要素),篩選出一批優質教育創新成果,這些教育創新成果不僅具有先進的理念和手段,並且經過了時間和實踐的考驗,具有良好的社會口碑。因此,即日起研究院將在官微(即本公眾號:守望新課程)和官網(www.ceie.org.cn)開設《全國優質教育創新成果在線展播》專欄,面向全社會展播一批優質教育創新項目。每期內容將以「成果視頻+主創講述+文字詮釋+專家點評」的模式,全方位展示教育創新優秀案例,分享優秀案例經驗,引導教育創新成果質量的提升。這個特殊的時期是教育創新深入試水的一次機會,是教育系統應對重大公共事件的一次經驗積累,更是激發更多創新實踐的新契機。
白衣天使奮戰在抗疫一線,教育從業者堅守在教學一線,不同的戰場,同樣的方向,教育創新,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