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做兒童博雅教育

2021-02-19 博雅小學堂

博雅小學堂,通過聽故事的方式,給中國小學生提供經典人文、科學和公民教育。請搜索微信號boyakids關注我們。

為什麼是博雅教育?

去年秋天,我收到一位美國同學的郵件,說他兒子這學期要學習一些世界地理和文化知識,過段時間會講到中國、日本、越南、柬埔寨一些亞洲國家,希望我的女兒能給他兒子班上寫封信,介紹一下中國和北京。

同學的兒子在邁阿密上幼兒園,今年只有5歲。

我當時很感慨。在北京上一年級的女兒,沒有這樣的課。在可預見的整個小學階段,也都不會有。更讓我感慨的是,女兒在上幼兒園時倒是接觸了一些國外文化,每逢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幼兒園都有慶祝活動。但仔細想想,這些其實都是西方文化、甚至僅僅是美國文化。

和西方世界的孩子們相比,我們的孩子確實是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不是識字和算數能力,而是公立教育的理念、課程設置以及教育方式。

我女兒曾在美國波士頓一家普通公立小學上了一年學前班,他們的課程除了英語、數學以外,還有歷史、科學和社會常識;附近郊區比較好的公立小學從4年級開始就上哲學和小提琴。我認識的一位哈佛教授,兒子在一家私立學校上五年級,除了嚴格的音樂訓練和每周的唱詩班演出外,還要學習拉丁文和法語,閱讀古代經典。

美國的一些精英大學會把博雅教育貫穿整個本科4年,哈佛的本科就是博雅教育,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僅為他們未來的職業做準備。

到底什麼是博雅教育呢?博雅教育通常又被譯作通識教育,源自古希臘,旨在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讓人們擺脫庸俗、喚醒卓異,其終極理想就是成為一個身心全面發展的人。現代的博雅教育,通常包括人文、科學以及公民教育。

二戰後,美國政府倡導的博雅教育是:給學生某些價值、態度、知識和技能,使其在自由社會中生活得體而美好,使其能將豐富的世界文明遺產,可貴的經驗智慧,認同、選擇、內化為個人的品質;使其不僅在觀念上認識自由民主,而且在行動上履行公民義務。

1970年代哈佛大學又進一步提出博雅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教養的人,而有教養的人除了精通某一知識領域外,還需要具有這些品質:思維清晰,有批判性;表達準確有力;了解自然、社會和人文方面的知識;理解異質文化;對倫理道德問題能做出智慧的判斷和道德的選擇。博雅教育力求廣博又重視方法和思維,注重學生的閱讀,思考和討論,尤其在價值觀教育方面強調討論而非灌輸。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中國公立教育體系裡出來的殘品,我不想讓我的孩子走我們的老路。我常常在想,如果從頭再來一次,我會怎麼學?學什麼?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一生受益的東西?真的就是博雅教育,和經由此建構的獨立思想。這是一個人的文化底蘊,也是我們成年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去補課的東西。

 


  美國一所小學的「孔子課堂」。圖片來自網絡。


什麼是小學?


學者傅國湧曾經說過,中國小學階段的教育是有可能做得更好的,畢竟小學還是能給他們做一些「無用的」事情——無用的事情,恰恰是最有用的;那些有用的,恰恰是沒用的。

我們還認同傅國湧的另一個觀點,即小學比大學更重要。在他看來,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而所有人幾乎都要上小學。因此,小學課本,尤其是小學語文課本,代表著一個民族文明的底線。所有中國人受到一個什麼樣的小學教育,這個民族基本上就是什麼樣子。

博雅教育可以一直持續到大學本科,甚至終身,但我們更關注的是小學階段的博雅教育,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中國孩子最需要,也最有自由時間。

在現行的公立教育體系中,小學仍然是以掌握基礎語文和數學知識為核心。試想,在精神世界最空白,最好奇的生命初期,如果沒有讓孩子們接觸到最優美的世界文學和藝術、沒有歷史和科學,他們的童年將是多麼乏味。

其實,我們現在嚮往的小學階段的博雅教育,在戰火紛飛的民國時代,就已經存在過。中國社科院前副院長李慎之先生,在民國受的教育,影響最深的不是大學,而是小學和初中。他說,印象最深的課,不是語文和數學,而是公民課。他當時的公民課教材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復興公民教科書》。

博雅教育真的可以從小開始。

比如作為西方精神和藝術起源的古希臘神話,其實也是孩子們愛聽的故事。和中國的神話故事一樣,他們也有開天闢地,他們有他們的玉皇大帝宙斯,他們有他們的王母娘娘赫拉,他們有他們的嫦娥阿爾忒彌斯。

無論中國神話,希臘神話或是聖經故事,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故事。他們並不知道,在他們未來閱讀、欣賞美術作品,甚至探討中西文化起源和異同時,這些故事其實已經在童年時播下了種子。

真的,只要有適合孩子們的版本和媒介,所有的人文、科學和公民教育都可以通過故事或多媒體的呈現方式,潤物細無聲。

 

為什麼是聽?

我女兒很愛聽故事,小時候主要聽我讀,現在會在手機上聽別人講。我發現,孩子們聽的理解能力要遠遠大於自主閱讀能力。比如我女兒,能毫無障礙地聽懂長達12章的文學作品《夏洛的網》,可要自己看,還不行。

其實,這是有科學根據的。美國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說過,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大約12歲時才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聽力比閱讀能力強。聽故事時,孩子會將較高程度的詞灌輸到他們的耳朵裡,最後,這些詞會傳輸到他們的大腦,並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美國還有研究顯示,窮人和富人的孩子在入學時,閱讀和理解能力就已經有較大差別。究其原因,相比富人而言,貧困父母為孩子讀的書要少得多,因此孩子接觸到的詞彙就少得多,這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所以,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一直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小學畢業之前,都應該保持給孩子朗讀的習慣。

沒有哪個孩子不愛聽故事。小時候,我們聽廣播聽評書。現在移動互聯時代的孩子們,聽故事就更方便了。聽,不僅是很好的學習,很好的娛樂,還可以把孩子們的眼睛從電子產品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的想像力隨著故事馳騁。

博雅小學堂在原創節目之外,會在世界範圍內尋找最適合中國小學生的人文、科學和公民教育的教科書、繪本和圖書,製作成孩子們愛聽的音頻故事。另外,我們也會推介那些已經出版的優秀有聲作品。

博雅小學堂,而往大了說,是在培養世界公民。因為等我們的孩子長大的時候,中國從經濟總量來說很可能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他們註定要生活在一個更加國際、更加多元的時代,他們也註定要生活在一個更呼喚國際責任和合作的時代。中國能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也要看他們這一代。童年時代就開始的博雅教育,就是在育人,從小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培養創新力和責任感,培養對中國文明及世界其他文明的理解、尊重和欣賞,培養一個現代公民。

作為父母,我們和所有的爸爸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在一個註定多元化的未來,有自己文化的根,有讓靈魂可以棲息的地方。

我們始終認為,放棄和逃離中國教育不是辦法,因為,如果沒有對自己文化的了解,沒有起碼的人文底色,沒有屬於自己的見解,你走得越遠,就越孤獨,越貧乏,越因為不知道「我是誰」而苦悶。

是的,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那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越來越相信未來中國的嶄新一代,是由新一代的中國媽媽們塑造的。加入我們吧,和博雅小學堂一起來做孩子們的點燈人。

相關焦點

  • 把世界說給孩子聽,這兩名記者用故事電臺做兒童博雅教育
    把世界說給孩子聽,這兩名記者用故事電臺做兒童博雅教育 作者:盧楠 發布時間:
  • 知興說教Vol.03 | 我們為什麼需要博雅教育
    大家好,我是肖知興,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企業人為什麼需要博雅教育這個話題。德魯克把管理定義為博雅學科,它的核心意思是做管理的人一定要懂人性,所以一定要去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把握人性,認識到人性最深層次的一些規律——人心永遠在變,但其實人性永遠不會變。
  • 美國的教育為什麼強?——走進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
    然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閃光點讓美國教育一直保持著前進的動力——那就是對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重視。今天,燃點就和大家聊一聊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 一、什麼是博雅教育?
  • 哈佛大學的博雅教育到底是什麼?知識分子的良心,不是說著玩的!| 博雅教育系列
    博雅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也有人翻譯做自由教育,近來又稱作通識教育,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精髓。雖然從中世紀以來,關於博雅教育的定義,見仁見智,但是在最近數十年,已經能夠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
  • 我們的線下兒童通識課開課啦! 博雅小學堂
    很幸運,經過了大半年的努力,大鳥終於答應成為我們的專職主播,並在每周六為孩子們帶來遼闊的線下兒童通識課。據我的經驗,我強烈建議大人和孩子一起來聽課,一起享受在宇宙和人類文明史中遨遊的快樂。——博雅小學堂聯合創始人 鄧瑾先來聽聽大鳥老師說為什麼要開這門課吧。
  • 博雅兒童通識教育,將世界帶給孩子|全國優秀教育創新成果在線展播
    但如果僅僅是上大學了才有通識課程,沒有中小學通識教育基礎,大學的通識教育將會陷入無水之源、無木之本的窘境,出現脫節現象。由於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中小學通識教育的理念還沒有被普及,通識教育的課程資源更是非常匱乏,有待充實。北京博雅教育抓住通識教育這片藍海,集結了一群懷揣理想的夥伴和同行者,希望做兒童通識課程的設計者和服務者,做出最美的兒童通識課程,將世界帶給孩子。
  • 最好的教育是博雅教育
    我們今天講中國夢,中國夢在我看來,歸根到底就是教育夢。科技實力要提升,教育是根本。教育如何提升呢?我想,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博雅教育。文匯報:博雅教育是指本科生教育嗎?楊福家:博雅教育不是從大學才開始的,小學就應該開始了。
  • 從美國教育變革聊起,為什麼說"博雅教育才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深閱讀
    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進行博雅教育?且看劉媛女士從博雅教育起源、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聊起,告訴你為什麼說「博雅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扮演了智識啟蒙的重要角色,使人才更能適應未來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市鼎石學校(id:keystoneacademy)。
  • 楊福家:博雅教育的五個要素
    有些地方叫通時教育,有些地方叫文理學院等等,都不妥當,博雅教育是最好的稱呼1、博雅教育首先強調"博" 要有廣博的知識 文理互通文理是相通的、相結合的。學生不要把自己限在很窄的範圍裡面。比如一個拿諾貝爾數學獎的人竟然是大學裡歷史系畢業的,歷史批判裡面充滿了邏輯,數學裡面也是充滿了邏輯,兩個邏輯不完全一樣,融合起來就非常完美。
  • 博雅教育,美國本科教育的精髓|為什麼選擇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
    前言:今天的文章中,耶魯哈佛女孩王映雪告訴我們:博雅教育的理念是關鍵。它培養學生博古通今的視野,讓孩子形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建立自我與世界的聯繫。博雅教育即西方經典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又可譯為通識教育、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等。
  • 博雅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
    從孩子一出生就應該開始如果我們認真考察一下美國的教育的話就能看出,真正好的教育,從早教到高中,都滲透著博雅教育的精神。博雅教育,在中文世界又有譯為「通識教育」的。但不管是「博雅」也好、「通識」也好,都把英文中的liberal arts的精髓譯丟了。Liberal arts的教育來自於西方的古典傳統,即蘇格拉底式的教育。蘇格拉底可謂西方的教育之父。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走到雅典的街頭同普通公民談話。
  • 誰殺死了博雅教育?
    作者是有30年博雅教育教齡的西北大學英文系教授約瑟夫•愛潑斯坦( Joseph Epstein)。在他看來,延續「新保守主義教父」歐文•克裡斯託爾的「文化戰爭已經結束,我們輸了」的思路,今日美國的教育體制,使其輸掉了博雅教育這場在文化戰爭中具有決定性的戰役:博雅教育的共識被顛覆,內容被大幅改變,其重要性被質疑。
  • 中小學博雅(通識)教育整體解決方案 | 創新周專稿
    博雅雲課堂成立之初,就定位於中小學博雅教育的內容提供商和服務商。那麼,什麼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課程如何設計?博雅教育和我們當下的中小學教育是什麼關係?……這些問題,我們經常會被問到。有來自合作夥伴的,有來自用戶的,有來自投資人的,更多的時候,是博雅雲課堂內部的自問自答。
  • 博雅教育在中國大有發展潛力
    、「跨領域、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闡釋了為什麼博雅教育在現在整個社會發展當中如此重要。正是由於這次契機,他覺得有必要寫一本書,來解釋或者是詮釋對於博雅教育理念認識上的誤區。在《超越大學:博雅教育何以重要》一書中,羅斯闡釋了博雅教育「自由」的理念、「合作「的方法,以及怎麼樣發揮我們的創意,把博雅教育推廣、覆蓋到更多的社會群體。
  • 崑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實際上是兩回事
    這也是我們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和推進通識博雅教育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才能適應未來社會?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如何把通識博雅教育融入本地特色並落地實施?在崑山杜克大學這樣一個非營利性的「教育實驗田」,我有信心能夠得到滿意的答案。
  • 美國的教育究竟強在哪裡?——走進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
    然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閃光點讓美國教育一直保持著前進的動力——那就是對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重視。今天,燃點就和大家聊一聊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這裡的liberal指的並不是政治學裡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Arts也不僅指藝術,它的含義應該表述為人文(Humanities)更恰當,博雅教育探究的是知識產生的過程,而不是讓學生去吸收現有的知識。
  • 我們為什麼要注重特殊兒童的生活教育?
    我們分開來講。什麼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的特殊教育是殘障兒童的教育;廣義的特殊教育還包括超常兒童及有情緒問題、行為問題、社會適應等問題的兒童教育。我國的特殊教育主要指狹義的。特殊教育的目的特殊教育的目的和普通教育一樣,也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只是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需要根據障礙兒童的特殊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但目的是一樣的。
  • 博雅教育VS精緻利己主義:我們到底應該在大學裡得到什麼?
    雖然我們努力去整理龐雜的世界,但是真相總是難尋。有些信息已經演變成事實,如熱力學定律、法國革命的日期,對此我們也許能輕鬆接受;但是,對於最前沿的發現或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通過一系列的嘗試、犯錯以及保持小成功之後的虛心,方能撥雲見日。首先,博雅教育要做的就是,接受並欣賞以上所述的學習特點。
  • 博雅教育是通往精英教育的正確選擇
    我們一直以來的教育所倡導的是集體主義,不突出個人英雄主義,我們讚賞的是甘做「社會主義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釘子精神。而長期以來通識教育的缺失,導致認識的片面化極端化,對於教育考核的標準就是「唯成績論」。
  • 博雅教育不是少數的人教育,是人人都應享有的教育
    學校教育需要幫助孩子提出真問題,然後用合作、自主的方式解決真實世界中的真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打破學科界限,甚至改變學校的物理空間。而家庭教育的重心,是要更回歸孩子的性格和成人教育,幫助孩子拓展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