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教育變革聊起,為什麼說"博雅教育才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深閱讀

2021-02-19 爸爸真棒

這裡是清華爸+復旦媽打造的原創親子平臺,

分享身邊育兒達人(尤其是爸爸們)的育兒經,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與啟發,

創意遊戲與實用資訊,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兒以靈感

————————————————

周末來聊聊一直想聊的、近年也很熱門的一個話題——博雅教育(即通識教育),本文作者劉媛女士,是在國際教育領域從業多年的資深人士,現任北京市鼎石學校市場及傳播總監。

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進行博雅教育?且看劉媛女士從博雅教育起源、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聊起,告訴你為什麼說「博雅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扮演了智識啟蒙的重要角色,使人才更能適應未來社會多元化的挑戰」。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市鼎石學校(id:keystoneacademy)。

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有時或被翻譯為「通識教育」,這樣一個專有名詞起源於古希臘,其教育的本質旨在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讓學生擺脫庸俗、喚醒卓異。其所成就的,不是沒有靈魂的專家,而是成為一個有文化的自由人。

中世紀歐洲所倡導的「七藝」

從柏拉圖設計的理想國模式,羅馬時代興起的自由人教育,中世紀歐洲教會學校倡導的「七藝」 ,近代重振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教育,以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及歐洲通識教育理念的勃興,這些都形成了西方博雅教育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

「六藝」的六種技藝

其實,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博雅教育也絕非一個舶來的概念,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以人的精神品格為重要培養目標,實現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人格就已經成為文人學者們的終極追求,「博雅」精神也成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內涵和精神實質

不過,無論是古羅馬人的「七藝」還是中國儒家的「六藝」,歸根到底,都體現了這樣一種追求智慧,崇尚自由,使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正所謂「東聖西聖,心同理同」。

那麼,在如今的大學或學院裡,博雅教育到底教什麼?在一個全球化,技術爆炸,不斷變化的世界,博雅教育是不是仍然代表普世的價值觀?

這樣一個問題,其實,不僅學生會問,家長會問,教育工作者們也在一直在不斷地自省並審視博雅教育對培養未來一代的作用和意義。

2013年哈佛大學在其推行的通識教育計劃中,重新研究並劃分了學生需要涉獵的八大知識範疇領域,即藝術和詮釋、文化與信仰、經驗推理、倫理推理、生命系統科學、物理世界科學、世界中的社會、世界中的美國,共計400多門課程。

在這份長達上千頁的選課單中,有——

……

這樣一場擺在學生們面前的、規模龐大的知識盛宴,毫無疑問代表了一所卓越的教育機構對於知識與教育最基本的哲學與態度,也同樣直指博雅教育所推崇的精神內核: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必須理解整體——人類世界與它的歷史,理解自己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文化的,自然的,藝術的——從而追求一種富有意義的人生。

而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今天,當我們在孩子本科階段便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專業化教育-醫學,法學,商學等專業學院時,我們可能過早遺忘了大學教育(而非研究生教育)最初設立的初衷,以及它應該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所扮演的智識啟蒙的角色。

近年來,即便在美國這些以專業教育著稱的大學和學院們裡面,一場最為深刻的教育變革也正在悄悄地上演著

以醫學院為例,15年前,美國醫學院中大約只有1/3的學校開設了人文課,單今天已經達到3/4;與此同時,全美有50多家醫學院將精神學和心理學納入課程當中。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學生以及其他地方的學生,正在學習「敘事醫學」,他們要學會如何更動情地傾聽患者對病情的陳述,如何更敏銳地閱讀這些故事,從而更好地評估患者當前的身體狀況;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學生正在耶魯英國藝術中心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因為學過繪畫的學生十分擅長發現患者病情的微妙細節;

面對未來多元化社會的挑戰,博雅教育其自身強調的知識的廣博性和跨學科能力的特點更是使得它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具競爭力。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米哈裡米哈伊創作了兩部經典著作:《心流》和《創造力》。他曾研究過具有創造力的人物的生活,發現「創造力一般都與跨領域有關」。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古拉斯.內格羅蓬特也曾指出:「很多工程學上的僵局都是由根本不是工程師打破的。因為思考問題的角度比專業知識更加重要,有突破性想法的人一般都具備跳躍性思維而那些擁有廣闊知識背景,多學科思維以及豐富個人經驗的人,才會具備這樣的能力。」

19世紀自由教育的偉大倡導者-約翰亨利紐曼在其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著作《大學的理念》一書中對博雅教育做了非常精闢的詮釋——

「在這種(博雅)教育中,學生學會了思考,推理,比較,鑑別和分析,提高了審美趣味,形成了獨立的判斷力,深邃的思想見解…… 」

「他對全部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個概貌,他能夠從其他學科那裡,獲得某種特殊的啟發,寬廣的視野,自由感和自製,從而進入一種智識(intellectual)狀態,以某種更為成熟的人生觀和精神資源來對待自己未來將要從事的專業……而具備了這樣的知識基礎,他會將在他所研究的專業領域中得心應手,優雅,靈活,事半功倍,而這些對他人來說而言則難以做到。」

我一直堅信,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你獲得最終的自由,一種對於自我,他人,世界和生命的深刻認知與包容, 是身心的自在,是生命的從容,是靈魂的解放。

還記得在哈佛最新的教育通識改革中,他們尤其強調這樣一種心智訓練——

將學生置於一個陌生的環境,讓他們接觸超越他們理解力——甚至也超越教師理解力的現象,讓他們失去方向,然後通過學習和再思考,重新找到方向。

我想,應該是這樣吧,真正優秀的教育讓我們活得「明白」,它賦予我們尋找和定義事物意義和內在價值的能力,敦促我們不斷地質疑,尋找,思考和反省,最終將我們帶到幸福的彼岸。而博雅教育,其中英文原文的liberal源自拉丁文的」liberare」, 其字面的意思是「使自由」,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博雅教育的本質應是幫助我們獲得真正自由的過程。

您可以直接點擊忙碌兒童綜合症,已成全球教育界熱點直接看劉媛女士此前的文章。


想要了解更多?長按👇底部二維碼,然後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然後:


◎ 輸入「爸爸說」,聆聽有想法的爸爸們的育兒故事;

◎ 輸入「棒學堂」,看看牛爸牛媽傳授的學習秘籍;

◎ 輸入「他山石」,閱讀國外最熱門的教育理論與實踐;
◎ 輸入「育兒經」,獲得身邊最熱門和實用的育兒知識分享;

◎ 輸入「特會玩」,一起和孩子有創意的玩;

◎ 輸入「講故事」,看看可以療愈孩子的精彩故事;

此文對您有幫助麼?歡迎在下面留個印讓我們知道一下

相關焦點

  • "大喊教育"適得其反,低聲教育提升威信
    當我們發現,很多父母用"大喊教育"教岀的孩子效果並不理想。這樣的教育方式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容易沒自信,容易存在自卑感,容易越來越調皮。這種"大喊教育"容易使孩子成"兩面派",當著父母的面做岀一面,背地裡又做岀一面。父母大聲呵斥,可能只是暫時的產生效果,孩子的心裡根本不服父母的教育行為,只是在表面上做岀屈服,對長遠來說未必見得效果。其實孩子每一個行為的岀現,都是有原因的。
  • 崑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實際上是兩回事
    這是一所由美國頂尖大學之一的杜克大學與中國武漢大學創辦的非營利性中美合辦高校,原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擔任中方校長。今年9月,它將迎來全球5大洲27個國家首屆266位本科生。既是合作辦學,自然少不了美國那套博雅教育體系,不過在劉校長看來,既然是合辦,就不能只是簡單接受,而應進行再創新。如何把博雅教育融入本地特色並落地實施?外灘君與劉校長聊了聊,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 博雅教育不是少數的人教育,是人人都應享有的教育
    今天我用寫信的方式和你聊聊教育。通常而言,學校教育是教孩子成功,家庭教育是教孩子成人。學校教孩子認識,學科知識,再通過考試和排名確定孩子的成功等級;而家庭,則更看重孩子是否善良,勇敢,堅毅,自律,樂觀,是否有自己的熱愛,是否有愛與被愛的能力,遭受挫折後是否有足夠的復原力。
  • 美國的教育為什麼強?——走進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
    圖源:Goole 作為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美國一直是留學申請的熱門目的地,其小班教學、重視演講和辯論、鼓勵自由和創新等特點讓美國的教育名列前茅。然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閃光點讓美國教育一直保持著前進的動力——那就是對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重視。今天,燃點就和大家聊一聊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 一、什麼是博雅教育?
  • 零陵區與博雅教育9000萬籤約辦學 促「民辦」發展
    本網訊(通訊員 陶真)11月9日上午,零陵區舉行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零陵區人民政府與廣東君誠博雅教育集團就博雅桃江小學辦學和博雅接履橋中學託管這是零陵區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打造"學在零陵"品牌的又一力作。據悉,廣東君誠博雅教育集團是一個優秀、且有著豐富民辦學校辦學經驗的教育投資公司,而桃江小學廢棄多年,暫停辦學;接履橋中學坐落在鄉鎮,條件簡陋。
  • 我們為什麼要做兒童博雅教育
    我女兒曾在美國波士頓一家普通公立小學上了一年學前班,他們的課程除了英語、數學以外,還有歷史、科學和社會常識;附近郊區比較好的公立小學從4年級開始就上哲學和小提琴。我認識的一位哈佛教授,兒子在一家私立學校上五年級,除了嚴格的音樂訓練和每周的唱詩班演出外,還要學習拉丁文和法語,閱讀古代經典。
  • 教育數位化是第一步,智能教育才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馬雲說:面對未來的巨大變革,今天最迫切需要做出改革和改變的是教育。中國現在每年不到1400萬新生兒童,這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腦礦,他們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國家社會的未來,繼續用工業時代的方法去教育今天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未來將競爭不過機器,今天的教育方式是為了適應工業化流水線生產而建立的。而我們需要面向數字時代的新的教育方式,需要面向未來的教育。
  • 品質教育,創新護航,深中南山創新學校打造面向未來的「學習中心」
    政府、名校、名企三強聯手,在「名校基因+先進理念」的加持下,深中南山創新學校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大膽進行教育教學的探索和改革,努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學習中心」,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的育人之路。築夢創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深中南山創新學校,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留仙洞總部經濟區域,大沙河創新走廊中遊,原名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學校,於2017年秋季開學。
  • 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12月6日訊(記者 張東)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院與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合承辦,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 博雅教育,美國本科教育的精髓|為什麼選擇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
    前言:今天的文章中,耶魯哈佛女孩王映雪告訴我們:博雅教育的理念是關鍵。它培養學生博古通今的視野,讓孩子形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建立自我與世界的聯繫。博雅教育即西方經典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又可譯為通識教育、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等。
  • 青島2017教育總評榜揭曉 大咖論道網際網路+教育
    「網際網路+教學會是學校未來的一個發力方向,現在青島二中只是搭建起了一個網際網路+平臺,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入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元素,讓我們的平臺變得更加智慧,讓二中成為真正的智慧校園。」"最具活力中小學  "山東省青島第七中學、山東省青島第三十四中學、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山東省青島第五十九中學、青島市嶗山區育才學校、青島廣雅中學、青島西海岸新區超銀學校、青島八大峽小學、青島金門路小學、青島平安路第二小學、青島上清路小學、青島市實驗小學、青島銅川路小學、青島文登路小學、青島市嶗山區西韓小學、青島燕兒島路第一小學、青島新世紀學校。
  • 美國的教育究竟強在哪裡?——走進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
    圖源:Google作為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美國一直是留學申請的熱門目的地,其小班教學、重視演講和辯論、鼓勵自由和創新等特點讓美國的教育名列前茅。然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閃光點讓美國教育一直保持著前進的動力——那就是對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重視。今天,燃點就和大家聊一聊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
  • 自閉患兒幹預路上最重要的一項"關係"
    家有特殊孩讓許多父母總是埋頭於孩子的康復教育,心裡唯一的盼望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早日恢復成"正常"的樣子,每天有不同的幹預課程,天天在機構與家裡間不斷的來回波奔。在忙碌中甚至無法關注與特殊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可是,特殊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難道不重要嗎?當然不是。
  • 博雅教育為何重要?聽聽美國衛斯理大學校長怎麼說
    這也許是在座的你們傾力在做卻又不斷質疑的問題,但事實上,博雅教育本質就是質疑,甚至於就是質疑博雅教育本身是否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世界的唯一方法。       所以我的新書叫做《超越大學:博雅教育何以重要》,在書中,我指出美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同歐洲的博雅教育大相逕庭,前者我稱之為實用主義博雅教育,即我們強調實用與博雅之間的內在聯繫,強調教育不僅僅只關乎學生在校的經歷,而應該使學生超越學校之上,適應大學以後的生活。在書中我將美國傳統的博雅教育概括為四個方面:自由、活力、合作還有鼓動。
  • 駁"教師教學質量差點,只要不出事故就是最好的成績"
    有教師說,校長開會提出,"教師教學質量差點沒問題,只要不出事故就是最好的成績",我認為 這種說法不對。這是一種不思進取,只求安全的錯誤思想。為什麼要二選一呢?為什麼不能把教學質量和安全都做好呢? 學校的教育方針是什麼?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人才,學校不是公安部門。
  • 德育特色之花在方城大地綻放 方城三小以雅致教育推進德育化建設
    (原創文章,作者:朱立新 方城縣教育體育局 審核:何良慶)原標題:德育特色之花在方城大地綻放 河南省方城縣教育系統德育建設工作成效顯著近年來,方城縣教體局以打造教育強縣為目標,致力構建「大教育」格局,深入開展「一線工作法」,持續踐行「1256」工作思路,以教育教學質量建設為核心,突出高效課堂和特色學校建設兩條主線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有人說:好人不是寫出來的,人生不是說出來的,是生命,是格局,是未來,用真心真意,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話在當今這對錯難分的當下,可能並不太適用了。現實是:有的人生是靠吹出來的;有的人生是靠捧出來的!遊戲已經嚴重幹擾了青少年的學習環境,這可能是所有學生、特別是中學生的家長們都深有體會,每當在學校門前等候接孩子時,家長們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禁遊。但是、這種對網路遊戲深惡痛絕的呼聲,往往就是不能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與其恰恰相反的是:在網絡上呼籲禁遊的帖子往往被屏蔽或直接刪除。
  • 教育要變革,未來學校會怎麼樣?
    進入資訊時代,必須有時代的變革,才能深入時代的變革。這個時候如果再用傳統的教室,毫無疑問就OUT了。這種變革到底怎麼去變?01世界在劇變,為什麼教育沒有變?第一個問題,世界在變化,為什麼教育沒有變?很多人期待教育變化,很多人說中國教育不好。
  • 把世界說給孩子聽,這兩名記者用故事電臺做兒童博雅教育
    鄧瑾是前《南方周末》財經記者,曾採訪過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前美國財長保爾森、前哈佛校長薩默斯等人。2012-13年,鄧瑾申請到哈佛尼曼獎學金,和全球另外23名媒體人一起到哈佛學習一年。這段訪學經歷讓鄧瑾發覺,自己所受的教育中缺少了某些關鍵內容——人文教育。她看到,美國的孩子從小就在博物館上課,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學習內容涵蓋歷史、文學、藝術等。
  • 朱永新:教育要變革,未來學校會怎麼樣?
    進入資訊時代,必須有時代的變革,才能深入時代的變革。這個時候如果再用傳統的教室,毫無疑問就OUT了。這種變革到底怎麼去變?」01世界在劇變,為什麼教育沒有變?第一個問題,世界在變化,為什麼教育沒有變?很多人期待教育變化,很多人說中國教育不好。有人問我說,為什麼全國的大學都要我們的學生,全世界名牌大學最優秀的學生都是我們的孩子,但是教育還是要變化?因為世界正在變化,而且劇烈變化,尤其對網際網路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