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12-16 深燃財經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魏佳

又到了電商「三巨頭」扳手腕、秀肌肉的時刻。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

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

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在用戶增長上,拼多多繼續保持高速,與阿里的年活用戶數量差距縮小至2570萬人,阿里用戶增長遭遇瓶頸,月活用戶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京東則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增長。

資本市場直接進行了「打分」。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

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三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值最高前十大上市公司名單

深燃通過財報,帶大家看看過去的第三季度,電商三巨頭分別做了什麼,以及做得怎麼樣。

用戶PK:拼多多京東快馬加鞭,阿里撞上天花板

用戶活躍度,是資本市場對電商平臺最關心的指標之一。

三季度,拼多多、京東、阿里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分別淨增加4810萬、2420萬、1500萬。截至9月底,它們的用戶總數分別達到7.31億、4.42億、7.57億。

從年活用戶總量來看,拼多多和阿里已經非常接近,9月底的時候二者絕對值相差2570萬,這是拼多多首次將差距縮小至3000萬以內,而今年6月底,這個差值還是5880萬。

電商三巨頭年活用戶數量 製圖 / 深燃

阿里已經連續四個季度都是「7億人都在用」,但拼多多也變成了「7億人都在用」,京東變成了「4億人都在用」。達到7億用戶門檻後,阿里用戶增速大大放緩,拼多多和京東在縮小差距。

這對阿里構成了很大威脅。2020年過去的三個季度,拼多多平均每個季度年活用戶淨增4870萬,阿里淨增1533萬。也就是說,平均一個季度跑下來,拼多多比阿里多增加3337萬用戶。現在拼多多跟阿里用戶差距只有2570萬,那意味著,如果按照當前這個速度,今年年底,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將超越阿里

當然,在手機月活用戶數量這個指標上,目前阿里的優勢還比較明顯。9月底,阿里手機月活用戶數量為8.81億,拼多多是6.43億,二者相差2.38億。但是一個不好的信號是,三季度,阿里手機月活用戶數量只增加了700萬,創造歷史新低,而過去每個季度的平均水平是在2000萬以上,這意味著在突破8億月活的臨門一腳上,阿里撞上了天花板。

京東目前跟阿里和拼多多的用戶之爭不在一個量級,京東的年活用戶數量穩定在4-5億之間,平均每個季度淨增2000多萬。

在獲客成本上,目前是拼多多<京東<阿里,拼多多和京東的獲客成本都在200元左右,阿里的已經超過1000元了。依託微信生態,拼多多和京東依然在獲取最便宜的流量,阿里的流量焦慮猶在。當然,阿里業務龐雜,這裡的數據是阿里整體獲客成本。

電商三巨頭獲客成本對比(營銷費用/用戶增長量) 製圖 / 深燃

變量或許會在新App上發生,比如淘寶特價版,或京東京喜,這兩款App一度被業內視為狙擊拼多多的武器。

京喜確實卓有成效,2019年京東購物繼續保留微信九宮格入口,並給京喜也開通微信入口後,京東的用戶增長就開始步入正軌,從2018年的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到過去連續四個季度平均淨增2000多萬用戶,京東找到了重新增長的竅門。京東方面表示,其中來自於下沉新興市場的新增活躍用戶佔比接近八成。

淘寶特價版在9月底的月活用戶超過7000萬,按照阿里公布的數據,三季度淨增了3000萬,但阿里整體月活用戶只增加了700萬。也就是說,淘寶特價版新增的這些用戶,大部分都是淘寶的老用戶,帶來的增量不多。

收入PK:阿里京東年入千億,拼多多加速變現

來看看三巨頭的創收能力。

三季度,阿里、京東、拼多多的總收入分別是1551億元、1742億元、14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0%、29%、89%。在超過1500億元營收的基礎上,阿里和京東還能保持30%左右的增速,實屬不易。

阿里在努力尋找新引擎。三巨頭裡,阿里的業務版圖最為龐大,布局最完整,它的收入來自四大板塊:核心商業、阿里雲、大文娛、創新業務,其中包含淘寶天貓的核心商業是基本盤,佔比超過80%。但是以阿里云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潛力巨大,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引擎,三季度增速60%。

京東一直試圖撕掉「賣貨」標籤,不想讓人覺得它就是一個賣貨的二道販子,所以一直在擴大服務性收入的來源。以佣金、廣告、物流收入為代表的服務收入,在京東總營收中的比重,已經從2018年底的10%,變成了現在的13%。

京東各季度收入結構變化 製圖 / 深燃

拼多多目前的收入結構非常單一,就是在線營銷收入和交易佣金。拼多多一貫的策略是討好用戶,通過各種補貼拉新和留住用戶,對商家則相對強勢。隨著入駐拼多多的商家數量越來越多,有限的免費流量越來越少,拼多多從商家賺取的收入也越來越多。三季度,拼多多從商家賺取的在線營銷費,從去年同期的67億元,同比增加92%到129億元,幾乎翻倍。

營收總量之外,更重要的戰場,其實是在品類之爭。

過去,淘系最強大的是服裝、美妝品類,毛利高、周轉快,這是當初京東反覆進攻而沒攻下來的市場。京東牢牢佔據了3C電子數碼品類,拿下了程式設計師和直男的市場,客單價高、標品、市場空間夠大。拼多多則是從阿里和京東瞧不起的、尾貨、農產品等領域切入,拿下的是毛利最低、經營風險最大的品類。

三巨頭一直在相互交叉融合,想要打進對方的地盤。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和國美合作,力推蘋果手機,都是在向阿里的腹地試探。京東推出京喜,在下沉市場瘋狂拉新,加大對日用消費品的資源傾斜,也是想拓展更大市場空間。淘寶則在下沉,試圖用低價重新奪回丟失的市場份額。

但無論如何,三巨頭的主要收入,還是從商家而來。不論是賣流量,還是賣廣告位、資源位、競價排名等,都需要商家買單。所以在創收方面,除了要服務好用戶,如何留住商家,給它們創造更大價值,是三巨頭始終得考慮的問題。

賺錢PK:阿里盆滿缽滿,拼多多扭虧為盈

三季度一個最大的變化是,阿里、京東、拼多多全部都開始賺錢了。

阿里的財務狀況一直都很好,過去多年,阿里每個季度都是盈利的,剔除一些幹擾因素的財務影響,阿里過去三年每個季度的淨利潤規模在300億元左右。

京東也很早就開始盈利了。京東曾因為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一直被貼上虧損的標籤,但從2019年一季度開始,京東已經連續七個季度盈利,在Non-GAAP下,京東從2017年開始就連續盈利。

最大的變數是在拼多多。自從上市之日起,拼多多被質疑最多的一點就是,長期虧損的狀態能否扭轉。2018年一季度至今的連續11個季度裡,拼多多有8個季度淨虧損是在10億元以上。

導致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營銷和補貼導致營銷費用居高不下

拼多多營銷費用和收入對比圖 製圖 / 深燃

從2019年開始,拼多多每個季度的營銷費用就沒有再低於40億元。相比之下,營收規模已達千億量級的京東,今年三季度的營銷費用才55億元,而拼多多是101億元,幾乎是京東的兩倍。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拼多多每個季度的營銷開支,甚至要高於總收入。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拼多多在今年三季度財報中宣布盈利了,Non-GAAP淨利潤4.7億元。當然,按照通用會計準則,拼多多還是虧損的,三季度淨虧損7.8億元。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股權激勵費用。

公司給員工發工資,尤其是高管和高級別員工,除了現金之外,還會有股票、期權等,以股票、期權等形式發放的薪酬,在財報上就體現為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費用不是真金白銀的開支,而只是記在財務報表裡的一個數字。但是當公司股價上漲,公司估值增加時,會導致員工手裡的股權更值錢,對應到公司財報裡就是股權激勵費用上升。

拼多多三季度股權激勵費用

Non-GAAP就是將股權激勵等沒有實際現金流支出的費用加回到GAAP淨利潤中,得到Non-GAAP淨利潤。今年三季度,拼多多淨虧損7.85億元,其中股權激勵費用9.56億元,除去這部分沒有實際發生的費用,拼多多在財報上盈利了。

這對於關注拼多多的投資人而言是一個幾乎「炸裂」的消息。財報發布當天拼多多股價大漲20%,次日再漲13%,市值接近1800億美元。

三大電商平臺都具備盈利能力了,百億補貼還在繼續,接下來的仗更精彩了。

新業務PK:阿里拼多多大戰買菜,京東坐山觀虎鬥

資本市場需要故事,新業務往往被視為一家公司新故事或新的增長點。

今年國內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巨頭入局數量最多、競爭最激烈的賽道,當屬買菜大戰。目前,已經親自下場大力投入買菜業務的巨頭,包括拼多多、美團、滴滴,通過投資廣泛布局的是騰訊,既投資又多路人馬探路的公司是阿里,小範圍試探、小步慢跑的公司是京東。

買菜業務已經上升到拼多多的戰略高度。在10月8日拼多多五周年年會上,黃崢稱買菜是拼多多的長期業務,號召大家開啟硬核奮鬥模式。一位拼多多員工告訴深燃,多多買菜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投入,「創業元老,大大小小的主管,幾乎全去做買菜了,參與買菜的員工處於無休狀態,半年度的調薪延後幾個月,這個很罕見」。

來源 / Pexels

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分析師對拼多多管理層的提問,五個問題全部都是關於多多買菜。投資人看重的不是短期的創收和盈利能力,而是更長遠的增長空間和新業務的發展前景。所以即便拼多多的營收和淨利潤跟阿里京東不在一個量級,但市值仍然高於京東。

阿里則是兵分五路進軍買菜業務,餓了麼、零售通、菜鳥和盒馬都在各自板塊推出了買菜業務,盒馬專門成立了盒馬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菜鳥驛站正在各地招兵買馬,餓了麼也在部分城市試點。阿里還投資了頭部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

相比之下,京東則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沒有投入到巨頭混戰中。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說,「我們也看到很多公司更多的把賽道作為一種流量場,而我們希望的則是通過供應鏈和服務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不是一個短期的,快速的靠補貼為主的流量型的生意。」目前,京東把生鮮買菜分成了5個賽道,包括B2C、電倉、社區生鮮、生鮮B2B、前置倉。京東方面稱,這個市場最終存活下來的可能會只有幾家,目前還沒有正面競爭的必要。

在戰略層面,電商三巨頭早就已經盯上了生鮮買菜這個需要重資本和重人力投入的賽道,但目前各自的打法和進度不同。從長遠來看,這個行業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而這場戰局的走向,將一定程度上決定巨頭的估值空間。

*題圖來源於深燃。

相關焦點

  • 繼阿里、京東之後,拼多多發布財報,「貓狗拼」大戰爆發!
    貓狗拼財報對比阿里淘寶、天貓月活躍用戶7.55億,較上季度新增3400萬。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戶數達3.66億,較一季度單季淨增7630萬;京東年度活躍用戶3.213億,較Q1的3.105億季度環比大漲1080萬。
  • 貓狗獅拼不過多多
    而這幾年異軍突起,甚至被用戶稱之為「low」的拼多多,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俘獲了用戶。拼多多雖然沒有造節,但簡單粗暴的百億補貼足以引起業內注意。在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看來,造節可以極大提高電商平臺的交易額,是一門穩賠不賺的生意。
  • 5歲拼多多崛起 「貓狗拼」三國鼎立時代來臨?
    誰能料想,曾經深陷「假貨門」的拼多多竟被「砍」出了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被「砍」成了國內第三大富豪。截至美股6月4日收盤,拼多多市值為793.67億美元,直逼京東的826.98億美元。京東和拼多多一直在爭奪老二位置,二者你追我趕,勢均力敵。這意味著,以「貓狗戰」的電商時代已徹底翻篇,「貓狗拼「三大巨頭正在拉開新一輪市場競爭。
  • 雙11深度復盤,阿里、京東、拼多多誰是贏家?
    每家電商都在匯報「雙11成績單」,但「成績單」和財務數據不同,沒有統一口徑,沒有強制信息披露。交易額再攀新高背後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發放了「百億補貼」,數據是否有誇大?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花了多少錢?鳳凰網財經翻閱了阿里、京東和拼多多的近千頁財務報告,採訪了多位商家和普通消費者,試圖梳理三大巨頭的「排兵布陣」。
  • 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巨頭」Q3財報PK
    (詳見:【圖解財報】阿里巴巴Q3營收1550.59億元 淨利潤同比下滑60% http://www.100ec.cn/detail--6575978.html)  從京東、拼多多、阿里巴巴的Q3財報可以看出:    在營收上,京東排名第一,阿里第二,拼多多第三;營收增速上看,拼多多增速強勁,處於領先,阿里和京東分列其後。
  • 阿里、拼多多、京東的新戰場:水果農場
    比如在淘寶App上,「新品」、「聚划算」「天貓超市」正好對應了阿里新品新客、下沉市場、本地生活的戰略方向。而京東,「超市」「到家」是優勢業務,服飾則更需要流量扶持。在拼多多,「領現金」、「特賣」、「免費拿」則精準定位了它的目標人群。那麼,「免費水果」的小遊戲站在C位,對平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 拼多多、阿里、京東電商三國殺:拼多多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麼?
    上市之初,由於彼時平臺對商品和商戶的管理機制尚不夠完善,平臺強制關店 1128 家,下架商品近 430 萬件,批量攔截疑似假冒商品連結超過 45 萬條;除此之外,拼多多還採取了 諸如與反盜版聯盟合作進行版權合作、建立信用評價指標、為商戶提供網絡經營場所證明等措施。 2)開展「新品牌計劃」。
  • 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家居爭奪戰
    面對萬億級別體量市場,近些年,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巨頭紛紛入場布局,江湖硝煙,按照近些年外賣市場、打車出行市場、共享單車市場、充電寶市場等巨頭介入行業市場格局看來,決戰紫禁之巔這一戰也勢必將會很快到來。
  • 阿里、京東和拼多多 疫情後在哪家開店更賺錢?
    隨著阿里、拼多多公布2020財報,關於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三個電商平臺發展前景的議論多了起來。儘管阿里的數據仍保持增長,但一些人發現增速不如從前,所以股價出現下跌。相反拼多多因為公布活躍買家突破六億,股價出現上漲。相對沉穩的京東,此時有點被人忽略,沒有得到電商老二應有的尊重。
  • 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三巨頭」年報比拼,誰勝出?
    GMV:拼多多增速第一 京東首破2萬億 阿里總量最大京東、拼多多的GMV正在加速趕超阿里,雖然目前阿里仍然處於領先地位在GMV方面,2019財年阿里57270億元,同比增長18.82%;2019年拼多多10066億元,同比增長113%;京東20854億元,同比增長24.37%。拼多多的GMV從2017年的1412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10066億元,破萬億的速度對比阿里巴巴和京東用時分別快9年和15年。綜合來看,拼多多不僅創下電商行業發展新速度、新記錄,也是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 巨頭零和博弈,阿里、京東殺不死拼多多
    在用戶數方面,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相比其他電商京東是3.62億,阿里是7.11億,拼多多超越京東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2019年,拼多多新增1.7億活躍買家,比阿里和京東新增活躍買家數加起來還多3500萬。拼多多以「補貼換增長」的方式是否可以持續?背後有哪些憂慮、風險和短板?
  • 淘寶京東拼多多果園的巨大魔力
    每天醒來,先是打開支付寶,收螞蟻森林能量,然後去芭芭農場澆水,接著打開淘寶京東拼多多,挨個澆水...... 01 5000萬人在拼多多澆水有數據顯示,僅2019年就有5000w+用戶在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澆水、種樹。
  • 盈利不足十分之一,拼多多憑什麼市值高過京東?
    而拼多多的市值也一躍超過京東,達到1812億美元,成為ATM(阿里、騰訊、美團)之後上市市值第四的網際網路公司。京東的獲客成本在300元以上,阿里的獲客成本更是高達1000元以上。在活躍用戶數之和阿里系電商差不到3000萬情況下,拼多多能將成本壓到如此之低,讓人徹底相信了社交裂變的力量。因此,拼多多的盈利是個分水嶺,代表只要扛得住,前期用低價迅速吸引性價比敏感型用戶,中期用補貼收穫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模式,很有可能是行得通的。
  • 不和貓狗一起耍了?拼多多另闢戰場!
    不甩阿里、京東,拼多多要另闢戰場!我們都知道,目前電商領域的前三大玩家中,天貓、京東、拼多多必須擁有姓名。年中大慶618即將到來之際,三大電商之間的動作布局那是相當吸引我們的注意。其中,為了618,天貓、京東可謂是卯足了勁。
  • 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下沉,拼多多向一二線進軍
    據林峰了解,多位商家稱,「拼多多」運營人員先鼓勵商戶刷單,隨後卻以刷單、假貨等理由凍結貨款,且扣款金額為歷史銷售額的10倍。  當時,林峰向拼多多詢問,「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的確有某運營團隊負責人鼓勵用戶刷單,該負責人已被批捕。至於扣貨款,是因為發現這些商戶涉嫌售假,平臺已成立綠色通道溝通。  林峰如實報導後,以為事情就此了結。
  • 市值被京東反超,拼多多Q2財報暴露了什麼?
    8月21日,緊跟京東、阿里,拼多多也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  其中近12個月GMV達到12687億,同比增長79%;營收121.93億,同比增長67%,低於市場預期。  年度活躍消費者6.832億,同比增長41%。經營性虧損達到7.25億,淨虧損7720萬。
  • 電商平臺新戰役打響,阿里、京東、拼多多開啟補貼模式!
    來源:經理人雜誌圖/阿里巴巴官網繼3月25日,阿里巴巴官方宣布淘寶特價版APP上線之後,阿里於近日又有了進一步的動作,向拼多多、京東等發起了進攻。可見,阿里巴巴發展C2M既是為了新的增量,同時也是為了維護住存量,這意味著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新一輪的戰役開始了,本次淘寶C2M被業界解讀為正面對抗拼多多。
  • 拼多多就該被看空?
    報告論點一:「商品:拼多多有的,阿里京東多有同款在賣,拼多多商品成本並非更加低廉,而C2M競爭力落後阿里京東」報告通過比較京東、阿里和拼多多的爆款,發現拼多多的爆款產品基本上都在阿里和京東售賣,而京東和阿里很多爆品拼多多都沒有。
  • 「貓狗拼」鬥:從五環外打到一線
    阿里京東具體能從拼多多嘴裡分食多少下沉市場的轉化?在阿里京東佔據的一二線城市,拼多多又能搶佔多少用戶?「618」結束了。但當對決結束,各家公布的成績單重點卻不一樣。天貓披露618的成績單重點是在和雙11比,超過100個品牌成交額遠超2018年雙11,最高增長超40倍;拼多多則強調GMV增長及訂單數,截至6月19日0點前,拼多多平臺在618期間訂單數超11億筆,GMV同比增長超過300%。
  • 拼多多超越京東直逼阿里,崛起原因正式確認,馬雲和劉強東大意了
    用5年時間斬獲6億用戶,這是劉強東的京東和馬雲的淘寶都沒有達到的高度,現在的拼多多不僅躋身萬億俱樂部,更是在用戶數量上超越京東,直逼阿里網購擁有的8億用戶,劉強東和馬雲的危機感終於來了。在拼多多的財報中,有幾組數據比較搶眼。年度交易額達到10066億,相較以往直接翻倍。活躍的買家數量達到5.8億,比去年增加了1.6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