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一下霍金大腦,試試?

2020-12-11 環球網

過去30年裡,患有運動神經疾病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直用殘存的肢體能力,表達這顆世界最聰明大腦裡的所思所想。但眼下,隨著身體機能不斷衰退,一切奧妙的思想可能都要永久封存在這顆大腦裡了。

全球的科學家可不允許這樣糟糕的情況發生。「現在他正和不同團體合作,研究新的技術。」負責管理霍金溝通設備的助理約瑟夫·伍德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這些技術都代表著科學發展的方向,將為人類的通訊帶來新希望。」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套名為「iBrain」的腦神經設備。它由美國腦神經科學家飛利浦·婁領頭研發,眼下正針對霍金開展實驗。

「希望有一天霍金能夠繞開殘障的身體,僅靠『想法』就能與外界溝通。」他說。

從外形上看,「iBrain」酷似一條簡約的黑色頭帶,上面安裝了火柴盒大小的傳感器,「比一盒香菸還輕」。它的重要使命是檢測腦電波,了解人們「正在想什麼」。

儘管實驗結果目前仍未正式發布,但婁對「心想事成」的前景雄心勃勃。「我們已經發現,當霍金教授正在想某些東西時,設備可以檢測出來。」這位美國科學家說,「這實在太令人興奮了,這意味著那些癱瘓的、不能與外界溝通的人,可能很快會得到幫助。」

我們可以精確地描繪霍金的大腦裡正在發生什麼

當婁帶著iBrain設備來到霍金位於劍橋大學的辦公室時,這位有「宇宙之王」之稱的英國科學家面無表情。他一動不動地躺在輪椅上,頭向左歪斜著,全身唯一還能運動的,只剩下右眼下方的臉頰肌肉。

過去幾年來,這一小塊肌肉成了霍金與外界溝通的唯一工具。他的眼鏡鏡框上掛著一個小小的紅外線感應器,感應器又連著他的電腦。只要動一動臉頰,霍金就可以操作電腦上為他定製的一份特殊菜單。「他可以獨立地回覆郵件,與別人聊天,上各種網頁。」伍德說。

婁想到的卻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溝通方式。他小心翼翼地為霍金佩戴上iBrain頭帶,讓後者「想像自己正在將右手握成一個拳頭」。

「當然,他的手已經不能真的運動了,但他大腦的皮質運動區依然會發布命令,在腦中產生電波。」婁解釋說,人腦細胞多如繁星,約有1000多億個,為了完成某項指令,細胞之間互相發布信號進行溝通,而iBrain能夠檢測出信號的變化。

這項實驗自去年夏天就已啟動。婁反覆讓霍金想像自己正在操作不同的動作, 同時一一記錄下與霍金「某個想法」相配對的腦電波信號,實驗結果將匯聚成一個「超級龐大的腦電波資料庫」。

「我們想看看霍金的大腦能不能產生持續穩定的信號模式,以便用電腦將這些信號翻譯成一個字母,一個單詞,或者一個命令。」婁說。

事實上,這樣的溝通方式在腦神經科學界早已不是神秘技術。清華大學專攻神經工程學的教授高小榕介紹,這種技術意味著「直接從大腦提取信號,去控制人體外部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被稱為「腦機接口」。最早的研究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

2005年,清華大學也向公眾展示了一項奇特的機器狗實驗。人們只需坐在椅子上,光憑自己的大腦就能控制身邊一隻機器狗的運動,「人想著左手運動,狗就往左邊走,想著右手運動,狗就向右邊走」。

背後的原理其實並不玄妙。實驗時,人們戴上一個附有傳感器的頭罩,頭罩連接著一臺計算機,計算機又連接著機器狗。人們只要「想一想」,計算機便可以讀取到相應的腦電波,將腦電波翻譯後,再向機器狗發出指令。

不過,要讓計算機讀取清晰的腦電波,人們還得先接受培訓,學習「怎麼想」。高小榕說,由於不同人控制大腦的能力有差異,有的人只需半小時就能學會控制機器狗,有的人則要花幾個小時。

在英國劍橋,婁讓前往採訪的《紐約時報》記者一同參與實驗,想像某樣東西,結果發現「霍金比記者做得好很多」。「霍金的大腦擁有特別厲害的專注能力。」婁說。

對於腦電波,高小榕介紹,目前國際上的觀測水平還只能讀取「粗糙的想法和意圖」,比方說人們想移動左手、右手、雙腳或者舌頭,但還不能檢測出例如「我想喝杯茶」這樣具體的信息。

部分原因是由於大部分的檢測儀器都置於頭皮以外,離大腦的信號發射源很遠。「這就像你站在大禮堂的外面,卻想聽清楚大禮堂裡頭到底誰在說話。」高小榕比喻說。

但婁希望打破這個限制。早在攻讀博士學位時,他已經設計出一套算法,用於「翻譯」這些相對微弱的腦電波。利用這套算法,婁可以將霍金的腦電波變成一張形象的「大腦活動地圖」,追蹤霍金具體的想法。

「有了這套算法,還有腦電波資料庫,我們就可以精確地描繪霍金的大腦裡正在發生什麼。」婁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通過之前的實驗,他已經發現iBrain可以檢測出人們一些具體的想法,「比方說一個人正在想像自己在家裡,看著睡床」。

對於實驗結果,婁目前不願透露太多。他計劃在今年7月,與霍金一同出席在劍橋大學舉辦的一個神經科學大會,公布他從霍金大腦中得到的所有數據。「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以為不能從人腦中讀取精確信息,但事實是,我們正在證明,這是可以做到的。」婁說。

如果沒有這些輔助手段,霍金大概活不到今天

這並不是霍金第一次走到溝通技術發展的尖端了。

早在1986年,霍金就開始使用一部聲音合成器,幫助他將寫好的文字轉化成聲音。此前一年,他感染了肺炎,不得不進行氣管切開術,從此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為了讓霍金重新「發聲」,劍橋大學研究適應性溝通的學者大衛·馬森找來當時的電話答錄機研究一番,成功改裝出一部當時極其罕見的聲音合成器。雖然這部機器生成的聲音「有點像機器人」,「還帶著些美國口音」,但霍金欣然接受了它。如今,這略顯生硬的聲音早已成為霍金的標誌之一。

在當時,隨著運動神經疾病的不斷惡化,霍金身上只有幾根手指能夠運動了。美國一家計算機公司的科學家專門設計了一個觸碰式滑鼠,以及一個不斷滾動著26個英文字母的電腦界面。當特定字母出現時,霍金只需輕抬手指,便能選中字母。選中頭幾個字母後,電腦還會進一步聯想,為霍金提供一些合適的詞語。

要維護好這一套先進的設備並非易事。曾連續5年擔任霍金技術員的森姆·布萊克本至今記得,他會在深夜1點收到霍金私人助理的電話:「史蒂芬現在說不了話,我們該怎麼辦?」

而到了後來,霍金甚至連一根手指也動不了了,布萊克本又將滑鼠改成了一個感應臉頰運動的紅外線感應器,霍金的手指功能便被一小塊臉頰肌肉所替代。

高小榕說,長久以來,幫助殘疾人使用計算機的傳統理念就是「利用各種各樣的殘存能力」,這可能是一根能夠活動的手指,甚至是「呼吸吹氣的能力」和「舌頭活動的能力」,後來人們才開始「異想天開」,「想像直接從腦子裡提取信號」。

「如果沒有這些輔助手段來幫助霍金,他大概活不到今天。」高小榕說,殘疾人一旦不能正常表達自己,告訴別人自己哪裡不舒服,生命便會受到影響。

2010年,高小榕與同事曾給一個與霍金相似的殘疾人裝上輔助溝通設備,讓他通過眨眼睛來操作電腦。沒想到,這位殘疾人「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我心臟不舒服,帶我去醫院」,這讓高小榕大為震驚。

不過,霍金做到的還不僅僅是生存下來。在幾個手指還能動彈的時候,他通過輔助設備寫出了許多講義、論文,和包括暢銷書《時間簡史》在內的不少經典著作,儘管他最快的「打字」速度僅僅是每分鐘4個英文單詞。

「史蒂芬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撰寫、編輯了《時間簡史》,這真讓人難以置信。」伍德說。

霍金還曾經參演美國大片《星際爭霸戰》,又在熱門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真人版中露過臉。今年4月,他在萬眾期待下出現在美國當前最受歡迎的電視劇《生活大爆炸》中,用經典的「機器人聲音」對男主角說:「你關於希格斯粒子是個黑洞,而且能加速時間反演的理論非常吸引人——只可惜它是錯的。」

21歲時,這個剛剛嶄露頭角的英國科學家被確診患有運動神經疾病,醫生斷言他將在隨後2~5年內離開人世。然而,今年1月8日,霍金已經度過了人生中第70個生日,全世界頂尖的宇宙學家齊集劍橋大學,為他舉辦了為期4天的慶祝活動。

慶典的高潮是霍金通過輔助設備發表的題為「我的簡史」的公開演講。「記住,要抬頭看天上的繁星,而不是低頭看自己的雙腳。」霍金在演講中說。

一套設備用久了,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實際上,霍金大概正不得不面對令他無奈的現實。因為身體不適,他未能出席不久前自己的生日慶典。

「霍金『說話』越來越慢了,在糟糕的日子裡,他一分鐘只能說出一個單詞。」霍金的私人助理朱迪絲·凱蘿絲戴爾說,「這可能是由於臉頰肌肉的退化,我們正在尋找辦法改善情況。」

除了iBrain外,英特爾公司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為霍金研發新技術。「我們可以看看『表情識別』技術是否可行,熟悉霍金的人說,他們還是可以分辨出他的一些表情。」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賈斯丁·阿特納說。

對霍金來說,用「表情」來替代臉頰肌肉的溝通手段或許更容易接受。「對新技術,史蒂芬總是滿懷熱情的,不過說到要替代他當前所用的設備,他的態度就有些不一樣了。」伍德說,「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套設備用久了,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儘管更輕便、發聲更流暢的發聲合成器早就在美國普及,但直到現在,霍金依然在使用上世紀80年代的那一部合成器,並對它情有獨鍾。「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聲音。」霍金曾經這樣說。

每一回有新的通訊專家給霍金展示新技術時,他操作當前系統的速度還會突然變得快起來。「他一定要去證明,自己還有能力使用目前的系統。」布萊克本說。

據伍德透露,今年下半年,霍金希望嘗試英特爾研發的新技術。「但如果情況有變,我會試試飛利浦·婁的系統。」霍金說。

婁希望確保的是,「即使有一天霍金完完全全癱瘓了,也可以讓他僅靠大腦就能與外界溝通」。

高小榕認為,「腦機接口」技術是幫助殘疾人的「最終方向」,比起利用不同殘存能力的各種設備,「腦機接口」可以提供「通用、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小榕想像,在很久以後的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可能會為人類創造一個類似電影《阿凡達》所描述的奇幻世界。「一個人躺在那裡,他只要去想,我們就可以將他的想法翻譯出來,去控制另一個實體。」高小榕說。

對這種大膽的溝通手段,許多人目前還持保守態度。高小榕不時會收到市民的來信,表達對這種類似「讀心術」的技術的擔憂,害怕有一天「自己的大腦被控制」。

但在婁看來,「腦機接口」的主要目標還是幫助人們更好地溝通,恐懼大可不必。「與我們不一樣,世界上有很多人失去了與別人溝通的肢體能力,但他們同樣有強烈的渴望,去表達自己。」婁說,「我認為,這個世界不應該害怕溝通。」

相關焦點

  • 翻譯一下霍金的大腦,試試?
    一套設備用久了,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實際上,霍金大概正不得不面對令他無奈的現實。因為身體不適,他未能出席不久前自己的生日慶典。  「霍金『說話』越來越慢了,在糟糕的日子裡,他一分鐘只能說出一個單詞。」霍金的私人助理朱迪絲·凱蘿絲戴爾說,「這可能是由於臉頰肌肉的退化,我們正在尋找辦法改善情況。」
  • 探秘iBrain:翻譯霍金大腦的腦神經設備
    過去30年裡,患有運動神經疾病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直用殘存的肢體能力,表達這顆世界最聰明大腦裡的所思所想。但眼下,隨著身體機能不斷衰退,一切奧妙的思想可能都要永久封存在這顆大腦裡了。  全球的科學家可不允許這樣糟糕的情況發生。「現在他正和不同團體合作,研究新的技術。」
  • "翻譯"設備將窺視霍金大腦(圖)
    霍金正在嘗試iBrain腦電波掃描器  英美科學家試圖利用腦神經設備「解讀」失語病患的腦電波  目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正在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合作  在過去的近30年中,霍金因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而喪失了語言能力,他一直利用電腦語言合成器來繼續自己的科學研究。但如今,70歲高齡的他,卻因健康每況愈下而正在喪失這種「說話」能力。   為了維持霍金同外界的交流能力,史丹福大學教授、iBrain的發明者菲利普·洛在2011年夏天就開始針對霍金進行佩戴iBrain設備的實驗,希望用該方法來「入侵」霍金的大腦。
  • 福州學霸與霍金的師徒情緣:加盟霍金團隊,翻譯《時間簡史》
    福州學霸與霍金的師徒情緣:加盟霍金團隊,翻譯《時間簡史》 霍金以他的《時間簡史》被人所熟知,但你可能不知道,《時間簡史》最早的中文譯本是由福建福州人吳忠超翻譯的!
  • 如果冰凍霍金的大腦,他能夠得到「永生」嗎?50年後會怎樣?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霍金的話,那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人」!為何這樣說呢?霍金的存在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也一直在造福人類,雖然他的思想極其複雜,但是理論卻成立!霍金的離開是人類的不幸,那如果讓霍金得到「永生」呢?
  • 專訪霍金弟子!這位福州人翻譯了《時間簡史》
    >  他的中國弟子吳忠超翻譯的   吳忠超是福州人,   初中和高中均就讀於福州三中,   現任浙江工業大學教授。   2007年4月25日,霍金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奧蘭多接受採訪   過去,霍金是很喜歡旅行的,去過世界上很多國家,即使是坐著輪椅。霍金去過俄羅斯、日本、南非,還有南美的許多國家。霍金來過中國3次,在往常,他每年還至少去一趟美國。   除了物理,霍金其他的愛好並不多。
  • 霍金開微博:霍金微博中英文翻譯 你最想問什麼問題?
    霍金在新浪微博開通帳號了,雖然難以置信,但的確是真的!其微博帳號名為「史蒂芬霍金_StephenHawking」,這時候你儘管大開腦洞提問吧!  霍金開微博:霍金微博中英文翻譯 你最想問什麼問題?
  • 霍金的女兒曾問霍金是否今後還能再見面?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2018年,那個愛講宇宙故事的老爺爺霍金走了,令眾多科學謎傷心不已。你知道嗎?他的愛女露西·霍金(Lucy Hawking)繼承了他父親的衣缽,繼續為廣大科學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們普及科學知識。2019年1月20日,露西·霍金代表他父親史蒂芬·霍金參加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
  • 愛因斯坦死後大腦被解剖分析,霍金是否也難逃此劫?
    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人們通過對他的大腦進行研究切割,發現了這其中的確存在很多的差異。這個人我相信大家都不是那麼的陌生,他的名字叫做愛因斯坦。關於他的故事,大家想來也都是聽過的,他的經歷還有成就可以說是讓人十分的驚嘆。而不得不說的是,他之所以能夠在多個方面有著相當高的成就,他的高智商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 霍金1分鐘才打出幾個字,生前是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的呢?
    眾所周知,霍金在如此光環背後,卻也是一名癱瘓病人,所以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霍金一個癱瘓病人,1分鐘才打出幾個字,是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的呢?其實不然,霍金患有運動神經細胞病症,霍金的病情長達五十多年,所以,一開始對霍金的科學研究的影響不太大。開始只是運動不便,可以依靠拐杖進行行走,也不影響大腦思考和書寫打字。
  • 人物物理學家霍金的故事
    霍金的故事:霍金的讀書故事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裡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
  • 霍金自傳與「他傳」
    如果要問當今世界最知名的宇宙物理學家,霍金肯定名列榜首。霍金被認為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更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  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霍金自傳《我的簡史》,以及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的《霍金傳奇》於今年下半年在國內相繼出版。
  • 其實,55年前霍金就走了.....
    對科學同行和摯愛親朋而言,讓他獨樹一幟的,除了他那殘疾的身體和電腦合成的語音——這已經成為人類大腦突破一切局限的象徵——還有他的直覺力,以及他的黑色幽默。1963年,當21歲的霍金被確診運動神經疾病時,他並沒有自暴自棄。醫生們當時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但霍金所患上的,是一種惡化較慢的疾病。他又多活了55年,直到被身體的殘疾定義一生。
  • 果殼中的宇宙,喜劇中的霍金
    前幾天,朋友圈被霍金的去世刷屏了。   毫無疑問,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很多人都稱,他的離世將使人類繼續在黑暗中前行,直到下一個霍金的出現。   我對霍金的了解僅限於他的肢體殘障,他的《果殼中的宇宙》和《時間簡史》。
  • 霍金名言
    ——霍金 《時間簡史》  2. 永恆是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對盡頭而言。 ——霍金  3.  現在我們知道,任何粒子都有會和它相湮滅的反粒子。(對於攜帶力的粒子,反粒子即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構成的整個反世界和反人。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你,注意不要握手!否則,你們兩人都會在一個巨大的閃光中消失殆盡。 ——霍金 《時間簡史》  4.
  • 名人故事大全:科學家霍金的勵志一生
    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 霍金的勵志小故事,他對世人的貢獻不只是科學研究
    據媒體報導,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教授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霍金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這是對學術界影響最大的兩個學術貢獻。他還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均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出版,是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 伽利略忌日那天,霍金出生;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霍金被譽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英國新聞社協會通訊社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巧合的是,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這一天霍金走了。而霍金出生的那天,卻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
  • 科學家成功將大腦思想翻譯成語音 有望恢復ALS患者的交流能力
    該技術能夠高效連接並「監聽」大腦,檢測活動的模式並「翻譯」成為文本。儘管目前實驗能力相對比較基礎,但正如團隊在科學報告中所指出的,它擁有巨大的發掘潛力。 例如患有中風,或者像霍金那樣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人都可以更方便的交流。
  • 霍金輪椅上的八大「黑科技」
    它可以讓霍金從屏幕上選擇詞彙,只要他按動手中的開關選擇詞彙後,就會轉入語音合成器,發出聲音來。這臺設備經過不斷改進,使霍金「說話」的速度大大加快,每分鐘還可以「說」出15個詞。正是藉助輪椅上的軟體和發聲器,霍金在這個時期裡出版了震驚世界的《時間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