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標籤: 今日安徽 安徽表情 太湖女孩汪淑芳
核心提示:14歲本該是上初中的年紀,汪淑芳卻只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因為年紀大、個頭高,在班級她顯得很突兀。不愛說話、更不愛笑,下課了其他同學都圍在一起玩耍,她卻一個人默默呆在教室角落裡。
人物:汪淑芳 太湖小學三年級學生
表情關鍵詞:孝心、照顧失明養父
14歲本該是上初中的年紀,汪淑芳卻只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因為年紀大、個頭高,在班級她顯得很突兀。不愛說話、更不愛笑,下課了其他同學都圍在一起玩耍,她卻一個人默默呆在教室角落裡。
吳亞萍老師說:「一走進這個班,我就發現了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了解她的悲慘身世後,我經常和她談心,也讓同學都主動幫助她,她現在活潑多了。"記者問汪淑芳為什麼變得開朗了,她笑著說:「現在的壓力小了。原來每天吃了上頓,得想著下頓吃什麼,現在除了低保補助,也有不少好心人幫助」。記者問她為啥14歲才上三年級,汪淑芳說:「以前上過一段時間學,但因爸爸年紀大了,啥都看不到,家裡又窮,所以上了一段時間,便退學回家照顧養父」。
傍晚,放學鈴聲響起,同學們還在慢悠悠地收拾書包,汪淑芳已快步衝出教室,因為家裡雙目失明的養父還在等她回家生火做飯。汪淑芳到家後,費了很大力氣才將兩扇吱吱呀呀的木門移開。幾平方米的小屋內,漆黑一片,她的養父蜷縮在床角。坑窪不平的地面上,堆著各種破爛不堪的家什。冰冷的鍋灶上,早上剩下的飯早已沒了熱氣。記者問淑芳,晚上準備給爸爸燒什麼,她在家裡扒拉了半天,才找出幾個乾癟的蘿蔔。「就炒這個吧!」「飯呢?」淑芳想了想:「不行就下面吧,前兩天兩個好心阿姨送了幾包掛麵。」
鄰居告訴記者,汪淑芳養父汪李保從小雙目失明,父女倆幾乎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僅靠低保金和好心人的資助維持生活。可憐的汪淑芳的童年裡沒有可愛的布娃娃,沒有鑲著蕾絲邊的花裙子,甚至吃飽飯也是一種奢侈。四五歲時,汪淑芳就成了父親的「小拐杖」,父親要去哪,她牽到哪。要去河邊挑水,她就跟著舀水;要去地裡種菜,她就跟著拔草。六七歲她就可以給爸爸生火做飯,八九歲時,她已經能獨當一面了。柴沒了,就帶上柴刀、繩子到山上去砍拾;屋漏了,她自己爬上屋頂翻瓦片;沒菜吃,她就學著不同季節種不同的蔬菜……「有時候也會覺得累,可要養活爸爸,養活自己,總不能事事都靠別人幫忙吧。」汪淑芳雖然靦腆,眼裡卻寫滿了堅強。
因為要為父親撐起一個家,汪淑芳12歲時才免費上了學。上學後,她一邊讀書,一邊顧家,忙得像一支不停轉動的小陀螺。每天早晨,汪淑芳天不亮就起床,洗好衣服,做好早飯,然後叫父親起床,幫父親梳洗一番,再將飯端到父親跟前,看著他吃完後才匆匆趕往學校上課。下午一放學,汪淑芳就匆匆往家趕,一放下書包,先收拾鍋碗瓢盆,忙著給父親弄吃的。直到一切都收拾妥當了,她才能安靜地坐在桌前寫作業,複習功課。即便這樣,汪淑芳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面對如此境遇,人們問她有沒有怪養父,汪淑芳平靜地說:「爸爸將我養大很不容易,在我心裡,他就是我的親爸爸。」她將養父的養育之恩默默記在心裡,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詮釋著對爸爸的愛。飯不夠時,她總緊著爸爸吃;難得吃頓肉,她總往爸爸碗裡夾;好心人送來的零食,她也第一時間給爸爸嘗……
去年,鎮、村幹部看到她家的情況,動員汪李保到鎮上敬老院去住。得知這個消息後,汪淑芳十分擔憂,既擔心爸爸因看不見無法適應新環境,又擔心他的暴躁脾氣和別的老人處不到一塊。再說,爸爸也不願意離開家,汪淑芳還是決定帶著他一起生活。
通訊員 曹傳林 記者 王素英 文/攝
更多精彩資訊、優惠活動,請掃描合肥網官方微信(微信號:ahwehefei):
【溫馨提示】手機用戶如何掃描「合肥網」二維碼:
1.長按(三秒以上)二維碼圖片
2.會出現「保存到手機」提示
3.用「掃一掃」功能,點擊手機右上角,選擇「從相冊選擇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