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LINE-1逆轉錄轉座事件的作用

2020-12-20 生物谷

LINE-1 (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1) 逆轉錄轉座子在試管中和在小鼠腦中已知能夠穿過成年大鼠神經前體細胞(NPCs)的基因組。

現在,研究表明,從人胎兒腦中分離出的以及從人胚胎幹細胞演變來的NPCs,在試管中還支持人工培養的人LINE-1s發生逆轉錄轉座。有趣的是,當與來自同一人的心臟或肝臟基因組DNA中的內生LINE-1s版本數量相比時,會發現成人腦中海馬體和其他地方中的內生LINE-1s版本數量有所增加。這表明,LINE-1逆轉錄轉座事件也許有助於腦中基因表達的不同體細胞鑲嵌性和異質性。(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60, 1127-1131 (27 August 2009) | doi:10.1038/nature08248

L1 retrotransposition in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icole G. Coufal1, José L. Garcia-Perez2,3, Grace E. Peng1, Gene W. Yeo1,6, Yangling Mu1, Michael T. Lovci1,6, Maria Morell4, K. Sue O'Shea4, John V. Moran2,5 & Fred H. Gage1

1 Laboratory of Genetics,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10010 North Torrey Pines Road, La Jolla, California 92037, USA
2 Departments of Human Genetics and Internal Medicine, 1241 East Catherine Stree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Ann Arbor, Michigan 48109-5618, USA
3 Andalusian Stem Cell Bank, Center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vda Conocimiento s/n, University of Granada, 18100, Spain
4 Department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109 Zina Pitch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Ann Arbor, Michigan 48109-2200, USA
5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Chevy Chase, Maryland 20815-6789, USA
6 Present address: Stem Cell Program, Department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9500 Gilman Drive, La Jolla, California 92093-5004, USA.

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 1 (LINE-1 or L1) retrotransposons have markedly affected the human genome. L1s must retrotranspose in the germ line or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ir evolutionary success, yet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process affects somatic cells is poorly understood. W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engineered human L1s can retrotranspose in adult rat hippocampus progenitor cells in vitro and in the mouse brain in vivo 1.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isolated from human fetal brain and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support the retrotransposition of engineered human L1s in vitro. Furthermore, we developed a quantitative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at detected an increase in the copy number of endogenous L1s in the hippocampus, and in several regions of adult human brains, when compared to the copy number of endogenous L1s in heart or liver genomic DNAs from the same donor.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de novo L1 retrotransposition events may occur in the human brain and, in principle,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individual somatic mosaicism.

相關焦點

  •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0 14:43:4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和Neil C.Chi研究組合作發現,轉錄活躍的HERV-H逆轉錄轉座子,能夠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中劃分拓撲相關結構域
  • PNAS:片段篩選發現HIV逆轉錄酶抑制劑
    2015年6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三種針對HIV-1逆轉錄酶的片段化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HIV-1逆轉錄酶活性,為HIV
  • 入門必看 | 深度解析長末端重複反轉錄轉座子(LTR-RTs)
    LTR-RTs 是 Long terminal repeat-retrotransposons 的縮寫,中文名是長末端重複反轉座子。LTR-RTs 名字中既有重複、又有轉座子,那麼它和重複序列、轉座子是什麼關係呢?圖1 為您解答。
  • Nature:RNA 修飾研究有助表觀轉錄組學進一步發展
    傳統測序技術會用到逆轉錄反應,即將 RNA 逆轉錄成互補的 cDNA,然後再對 cDNA 進行擴增及測序。可是這些逆轉錄酶會去除 mRNA 上的修飾物。對此,Jaffrey 指出,所以我們根本看不到 m6A,只能看到『未修飾的』A。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June 2016
    TRPV1 structures in nanodiscs reveal mechanisms of ligand and lipid action納米盤技術解析TRPV1的結構揭示了配體和脂質作用的作用機制
  • Genome Research | 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乙醯化對轉錄因子的基因組佔有的不同貢獻
    當HDAC被抑制時,觀察到逆轉錄轉座子上的染色質可及性普遍增加,而當細胞也缺乏DNA甲基化時,這一現象將被放大。這些元素的一個子集具有更高的YY1和GABPA轉錄因子的結合併增加表達。 HDAC抑制作用在DNA甲基化不足的細胞中具有明顯的累加作用,表明DNA甲基化和組蛋白去乙醯化在很大程度上獨立地抑制了轉錄因子的結合和基因表達。
  •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彭廣敦課題組,共同合作報導了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 研究人員報導了從原腸胚前期到後期發育過程中胚層中確定位置的細胞群的空間分辨轉錄組。這種時空轉錄組提供了高解析度的數位化原位基因表達譜,揭示了組織譜系的分子圖譜,並定義了時間和空間中多潛能性的連續狀態。轉錄組進一步鑑定了驅動譜系分化和組織成型的分子決定網絡,體現了Hippo-Yap信號傳導在胚層發育中的作用,並揭示內臟內胚層在早期小鼠胚胎中對內胚層的貢獻。
  • Nature:重大突破!史上最詳細人DNA轉錄前起始複合體結構出爐!
    這些新的結構有助深入認識在轉錄起始整個過程---包括識別基因轉錄開始啟動的DNA啟動子區域、打開這個啟動子區域和起始轉錄---中人PIC發生的一系列構象變化。PIC導致DNA解旋的事件和過程,以及轉錄泡形成---在轉錄期間當一部分雙鏈DNA片段解旋時形成的一個分子結構,它是由RNA聚合酶核心酶、DNA模板鏈和轉錄形成的RNA新鏈三者結合形成的轉錄複合物---都未得到足夠地了解。
  • 胰腺癌的轉錄表型受腫瘤進化過程中的基因組事件驅動
    胰腺癌的轉錄表型受腫瘤進化過程中的基因組事件驅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9:43:3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Faiyaz Notta、Steven Gallinger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胰腺癌的轉錄表型受腫瘤進化過程中的基因組事件驅動
  • Nature 中文摘要 2 June 2016
    Darby & Ilik J.Saccheri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4/n7605/full/nature17951.html 發現能夠讓生物獲得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的遺傳突變事件,仍然是進化生物學面臨的重要挑戰。
  • PLoS ONE :抗逆轉錄酶病毒藥物可減緩愛滋病傳播
    據9月19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 )期刊稱,美國匹茨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國民堅持每天服用抗逆轉錄酶病毒藥物,將可以減緩該地區肆虐的愛滋病傳播速度。
  • B肝新藥開發純化HBV- RT和尋找潛在逆轉錄酶抑制劑
    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微生物和免疫學系病毒學科開發了一個體外檢測系統,使用純化的HBV RT來尋找潛在的逆轉錄酶(RT)抑制劑。這項科研成果是高純度B型肝炎病毒轉錄酶活性區的篩選及其應用下部分,發表在2020年7月31日的科學雜誌《Viruses》上。
  • Nature:DNA複製轉錄互相排斥幹擾的分子機制
    DNA的複製和轉錄通常在體內同時發生。在DNA鏈上用於進行DNA複製的DNA合成酶與用於轉錄的RNA合成酶迎頭碰撞會使DNA合成過程停止,但一個複製體(replisome)碰到一個在DNA模板上沿同一方向工作的一個RNA聚合酶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Richard Pomerantz 和 Mike O』Donnell發現,複製體(一種集聚合與校對活性於一身的多酶複合物)碰到障礙時可以靈活完成自己的任務。
  • Nature中文摘要 11 December 2014
    近期的報導闡述了白介素-1β(IL-1β) 在骨髓炎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敲除Pstpip2cmo小鼠的炎症體組件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和NLRP3並沒能讓小鼠從炎症性骨病中恢復健康。因此,Pstpip2cmo小鼠分泌IL-1β的上遊控制機制還有待確認。此外,環境因素是否會導致IL-1β相關的炎症性骨侵蝕,我們也不得而知。
  • Science:探秘逆轉錄酶的多功能性
    不同尋常的事,所有這些任務都是由一種單一的酶來進行的: HIV 逆轉錄酶( RT )。在 2008 年 11 月 14 日 《科學》雜誌的一篇 Report 中, Liu 等人為人們就 RT 是如何在其多種功能之間變換的提供了新的見解。應用 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的方法,該研究團隊對個體 RT 分子與核酸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實時的監控。
  • 12月8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1】封面故事: 格陵蘭冰蓋的脆弱性doi | 10.1038/nature20146如果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顯著上升,可能升高數米。【2】證明隨機doi | 10.1038/nature20119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牧師們一直探索的一個問題是世界是隨機的還是確定的(認為每一個事件都是過去事件的必然結果)。具有內在隨機性的量子理論的發展使物理學家也加入了探索行列。
  • Nature:HDAC5在受傷後誘發再生長相關基因轉錄的重要作用
    Cavalli和同事如今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5(HDAC5)的核輸出在受傷後誘發再生長相關基因轉錄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培育小鼠的背根神經節(DRG)軸突切開術神經元產生了一個鈣波動,從而傳播至細胞體;然而,在體細胞中被激活的信號路徑卻不能被充分分開。
  • 轉錄調控:人源轉錄因子特徵 總結 (截至2018)
    蛋白功能注釋:bHLH在細胞發育或細胞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的BMAL1-Clock是分子生物鐘中的核心轉錄複合物。其他基因,如c-Myc和HIF-1,由於它們對細胞生長和代謝的影響,已經被認為與癌症有關。立體結構特徵:其由兩個α-螺旋連接組合而成。
  • Nature commu:新研究預測HIV病毒反彈時間
    2015年10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他們現在可以更好地預測停止治療後HIV病毒的反彈時間
  • Nature 中文摘要 19 May 2016
    結果表明了轉錄起始關鍵事件的綜合模型,即通過蛋白-蛋白,蛋白-DNA的相互作用捕獲開放啟動子DNA。/nature/journal/v533/n7603/pdf/nature17970.pdf 在真核生物的轉錄起始過程中,雙鏈DNA的打開和RNA聚合酶II找到轉錄起始位點都需要多亞基大型轉錄前起始複合物(PIC) 在核心啟動子處進行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