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近視危害?專家:用科學防控保護好孩子的眼睛

2020-12-17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董童)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問題,一直以來都倍受關注。尤其是近年來,近視、散光的低齡化日益嚴峻,更讓家長們心急如焚。

日前,人民網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邀請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衛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鄒海東,對於網友關心的學校關於近視防控採取的具體措施、高度近視的危害等問題進行解答,同時呼籲大家從自身做起,利用學習到的相關科普知識,保護好眼睛。

低、中、高度近視均應配眼鏡

近視就一定要配戴眼鏡、戴眼鏡是否會使近視度數加深,一直是家長們較為關心的問題。對此,鄒海東說:「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戴上眼鏡後度數會越來越深。但孩子們視力差,已有看東西模糊等近視的症狀後,仍不給他戴眼鏡,這種顧慮是錯誤且沒有科學依據的。」

鄒海東表示:「如果將眼睛比作照相機,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通過鏡頭調節,使遠處物體圖像投射到視網膜上,正常情況下可將東西看清。近視眼看遠處物像時,是聚焦在視網膜前,所以看遠處必須要戴眼鏡。」

「在看近處時,雙眼會往內聚集,這個眼部的變化叫集合。正常人的調節和集合,在看書、寫字時是協調的;但患有近視的孩子,調節和集合在看書、寫字時會不協調,造成眼睛疲勞。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讓孩子的近視發生、發展,甚至出現眼睛脹痛、頭痛;更嚴重的會有噁心、失眠等症狀,會使孩子不願長時間看書、寫字,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也會下降。」

「所以孩子出現症狀後,應考慮配眼鏡。配鏡時要結合近視度數、雙眼位置和其他一些調節綜合功能進行。如果裸眼視力在0.8以上、近視度數在75度以下,可暫時不配戴眼鏡;若這時孩子眼位出現偏斜,則要配戴眼鏡;低度或中度近視,要配戴合適的眼鏡;高度近視一定要配鏡。」

高度近視會伴發致盲性疾病

對於高度近視的具體危害,鄒海東指出:「近視分輕、中和高度,是根據度數大小決定。成年人600度以上或孩子400度以上,定義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對孩子來說,會進展性發展、度數越來越深。從外觀看,眼球會越來越長,眼睛像是凸出的,有些還會出現雙眼偏斜,這些都影響美觀。」

同時,他還提出:「眼位不正,對老百姓來說,一是『鬥雞眼』,就是兩個眼睛往內跑;另一個是『斜白眼』,即兩個眼睛往外跑。在近視或遠視人群中,都會出現這類症狀。不及時控制,時間越長,症狀出現的頻率越高。」

「如出現高度近視,會對工作、生活造成影響。高度近視還會伴發其他一些致盲性眼睛疾病,比如青光眼和白內障。在高度近視人群中,青光眼發生比例比正常人高,白內障的發展速度比普通人要快。」鄒海東介紹。

「高度近視人群中,還會出現玻璃體渾濁,眼睛前面會看到有黑影飄動、甚至閃光。最嚴重的高度近視病變,就是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黃斑病變或者退行性病變。這些疾病目前有一定治療方法,但效果較差。」鄒海東建議,高度近視人群要定期去醫院檢查,出現症狀後應及時就診,儘量早期治療。

學校應從五方面建設視覺友好環境

在談到學校要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和標準,建設視覺友好環境時,馬軍介紹,主要從五方面開展工作。

他說:「一是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依據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安排教學活動;按照『零起點』正常教學,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

二是強化年級組和學科組對作業數量、時間和內容的統籌管理;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的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三是採購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教學環境;加快消除『大班額』現象。

四是加強視力健康管理,將近視防控知識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五是為兒童提供營養均衡、有益於視力健康的膳食,促進視力保護。」

教育機構要確保孩子戶外活動時間

對於教育機構如何督促兒童青少年多參與戶外活動預防近視,馬軍表示:「戶外活動,特別是日間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特別重要。

一要強化戶外體育鍛鍊,確保學生在校時每天有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並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

二要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周應有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應有3課時,高中階段每周應有2課時的體育與健康教學課程,中小學每天應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

三要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除文化課作業之外還要有體育課作業,也要督促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四要幼兒園保證兒童每天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於3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要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季節、學齡兒童的年齡特點,對時間進行合理調整,但不是往縮短時間的方向調整。

五要避免幼兒園「小學化」教學,重視生活和遊戲對3至6歲兒童成長的價值。希望兒童在生活和遊戲中學到知識和技能。

孩子散光度數高須及時矯正

在孩子治療近視期間,有的孩子被診斷出散光,但家長對於散光的概念並不了解。鄒海東安慰家長,散光是普遍存在的。他說:「人出生時都有散光,年紀大了後也會有散光。但是,目前對孩子的散光重視程度不足。」

他進一步解釋:「散光和近視是有差異的。如果把近視眼睛的表面比作一個西瓜,它是一個球面,可聚焦在一個點上;而散光則是眼球表面像一個冬瓜,每一個方向都是橢圓形。當光線經過散光的眼球,可聚焦在眼睛裡的多個點。其中一些點會聚焦在視網膜前,另一些點聚焦在視網膜後,所以輕度散光時,就可能出現視力模糊。」

「輕度散光者在某些距離需要動用調節力量,會出現頭痛、看東西模糊、眼疲勞等症狀,嚴重散光者如何調節都不會達到清晰的視力,看東西不清楚、扭曲,近距離工作時間越長,頭痛、眼脹、看東西模糊的症狀就越厲害。」鄒海東說。

他還介紹:「散光分為規則性散光和不規則性散光。規則性散光又分為順規散光和逆規散光,一般人在出生時都帶有一定的順規散光,老年人會出現逆規散光。孩子如果散光度數高,會造成近視的發生、發展。所以孩子如出現散光,一定要到醫院裡正規驗光、檢查,醫生如果建議配鏡,家長最好聽從醫囑,進行良好矯正。」

鄒海東提示家長:「散光也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散光在孩子發育早期就存在,如輕度的順規散光。輕度順規散光經醫生分析判斷後,如無明顯症狀,可不配戴眼鏡。隨著年齡發育,有些散光會減弱、減少。」

「其實,很多人出生時都是順規散光,到一定年齡後,散光會消失;再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人會變成逆規散光,這是一個生理過程,我們要正視。有些孩子的生理過程出現特別早,比如很早就從遠視眼變成正視眼,這是我們要高度關注的,因為接下來他可能從正視眼發展成近視眼,散光也是同理。」鄒海東說。

看眼睛顏色、外形可提早發現眼病

對於家長如何在早期發現孩子的眼病,鄒海東表示:「孩子中最常見的眼病,應該是近視,屬於屈光不正這一大類疾病。屈光不正還包括遠視、散光和斜視; 其他如眼睛發炎、紅眼病等眼病,是由於平時生活習慣不好引起的; 再有就是一些如腫瘤等先天性遺傳疾病。」

「由於孩子,特別是低齡孩子的認知、理解和表達能力不足,很難表達清楚眼睛的不適,這時就要家長仔細對孩子的眼睛進行觀察,了解眼病症像。畢竟視力不好、眼睛發育不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成長。」他說。

「家長要想早期發現孩子眼病,一是看眼睛外部形狀,仔細看孩子的雙眼是否對稱,眼睛是不是一大一小,及是否飽滿;看眼皮是否對稱、有沒有缺損;看眼睛的活動是否正常;還要看眼睛裡是否發紅或者有分泌物。

二是看眼睛顏色。中國人的眼睛是黑褐色,如果在黑褐色中看到有白色的東西,在醫學上叫白瞳症,有一些是先天性白內障,也有一些是腫瘤,這需要高度關注。

三是看視力。孩子出生後,到3個月時能夠看物體。這時如發現孩子不能注視眼前物體,或眼球隨著光線不能很好移動,就可能提示視力不好。若家長有意識用手遮住一個眼睛,發現孩子沒反應;再遮住另一個眼睛,孩子會哭鬧,說明第一次遮擋的眼睛視力差,可能出現單眼視力障礙,也要引起重視。

一般來說,0至3歲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期,接下來到12歲是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家長應有意識培養孩子看視力表,簡單地給孩子查一下視力。一般3歲孩子的正常視力是0.5;4歲是0.6;5歲是0.8;到6歲才能到1.0以上。如發現孩子視力比同年齡段人視力低,建議儘早到醫院檢查,並仔細驗光,明確孩子的視力是否低於正常。若低於正常,在眼科上叫弱視,需及早治療,治療越早恢復得越好。

四是用眼習慣。如家長發現孩子看書、看電視喜歡坐得很近,或者歪著腦袋看,說明可能存在近視、遠視、散光和斜視。對孩子不良的看書、看電視等習慣,家長要關注,若孩子出現喜歡眯眼、揉眼、頻繁眨眼,或扒拉眼皮、皺眉等現象,建議及時就診。」鄒海東表示。

良好飲食習慣益於保護視力

有的家長說,吃胡蘿蔔對視力好。那好的飲食習慣是否有益於保護視力?鄒海東表示:「吃胡蘿蔔對視力保護有作用。孩子從保護眼睛的角度上講,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營養均衡、主副食搭配、粗細糧結合。」

同時,鄒海東還列舉了現在不利於保護視力的三種飲食習慣。「一是吃得過甜。飲食過甜會消耗維生素B,降低體內鈣質,減弱眼球壁彈性,眼球易擴張,眼軸增長導致近視。同時,血糖含量增加會引起晶狀體變凸,引起近視;二是吃得過精。長期吃精細食物,易造成機體缺乏元素鉻(主要存在於粗糧、紅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使晶狀體變凸、屈光度增加,產生近視;三是吃得過軟。咀嚼被譽為另類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蘿蔔、黃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質食品,增加咀嚼機會,有助於保護視力。」他說。

「胡蘿蔔中的維生素A和葉黃素,都對眼睛有抗氧化和保護作用,可保護視網膜正常代謝。所以應該多吃綠色蔬菜、水果、蛋白質、鈣、磷等,也要多吃一些肉、魚、蛋、奶,有效改變不良飲食習慣,調整不科學的膳食結構。」鄒海東告訴家長。

培養學生「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

在介紹學校培養學生健康用眼行為時,馬軍提出,要通過四項工作逐漸培養學生「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他說:「首先,學校應開展近視防控等相關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提升師生相關健康素養;二是中小學校要嚴格組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三是鼓勵學生課間走出教室,上、下午各安排一個30分鐘的大課間;四是希望教師要教會並督促學生保持正確讀寫姿勢,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

最後,馬軍還解答了眼保健操的防控作用。他表示:「眼保健操從50年代開始就做,對預防近視是否有作用,確實有一些爭議。但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後,眼保健操是通過按眼睛周圍的一些穴位,並通過眼球運動來完成。這種按摩以及眼球周圍的肌肉運動,也是一种放松,使眼球的相關肌肉減少緊張,減輕調節,從理論上講對預防近視有一定作用。」

相關焦點

  • 如何做好近視防控?專家:呵護好孩子的眼睛 需家校共同聯動
    「疫情期間居家學習時,如何保護眼睛?其實每一個兒童青少年和家長都知道,可是做不到。因為比如今天少出去運動一會兒、多看一會兒手機和電腦,不會發現視力有明確改變,但這種累積性的改變,會不知不覺地在人們的身上引起變化。所以大家一定遵循我們的健康指引,愛護眼睛和視力。」王寧利呼籲。
  • 疫情之下如何保護好孩子的眼睛
    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據悉,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將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於少年兒童健康促進工作情況報告列入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其中將「近視防控」作為一項重點內容。 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也引起了不少人大代表的關注。尤其是疫情期間,如何保護好孩子的眼睛牽動著多位代表的心。
  • 超八成高中生近視!怎樣保護孩子的眼睛,這些你需要知道!
    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社會和民生資訊?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超八成高中生近視!怎樣保護孩子的眼睛,這些你需要知道!
  • 人為何近視?如何愛你的眼睛?看專家怎麼說
    中國網新聞6月4日訊(記者 張豔玲)眼睛為何近視?如何防控?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今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近距離工作,近距離閱讀,近距離負荷增加導致近視,戶外活動可防控近視眼。
  • 《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記6.6愛眼日聖愛眼科公益近視...
    ,主題為《爸媽有遠見,孩子不近視》,現場為家長和孩子們科普科學近視防控知識,讓家長和孩子們了解眼睛健康重要性,並了解如何科學保護眼睛。  學習完之後,孩子們還以專業眼科醫生的身份為爸爸媽媽們「檢查」眼睛,並有模有樣地告訴家長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 眼科專家進校園與孩子們面對面!聊城中小學生近視防控大講堂開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為了貫徹落實上級部門工作要求,更好的開展聊城市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引導青少年學會健康用眼,科學防控近視。12月11日,「睛」彩視界——聊城市中小學生近視預防公益大課堂活動正式開講了,活動首站走進聊城市實驗小學。
  • 對眼睛危害有多大?上網課,怎樣保護好眼睛?
    藍光究竟對眼睛有哪些危害呢?上網課時怎樣做才能更好的呵護我們的眼睛呢?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包括孩子的上學各地學校陸續推出在家網上學習每天超過6個小時線上網課電腦、手機、ipad、電視一整天下來 眼睛乾澀 頭暈目眩護眼方法與繁瑣的自主訓練方式使自己疲憊不堪保護孩子已然眼睛刻不容緩到底該怎麼辦
  • 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防控孩子近視,怎樣做才是「科學」?
    一說起近視防控,前面往往要加「科學」二字,這兩個字仿佛概括了所有。然而,具體應該怎麼做才算科學,很多家長都是雲裡霧裡,也不知如何指導孩子正確用眼。甚至孩子經過檢查後發現近視了,有的家長仍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近視問題,希望能夠「治好」孩子的近視;或者「掩耳盜鈴」不給孩子配眼鏡,認為沒戴眼鏡就不是近視。
  • 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記6.6愛眼日聖愛眼科公益近視防控教育線上線下齊科普
    》的科學近視防控科普講座,並免費為孩子們進行視力篩查。,讓家長和孩子們了解眼睛健康重要性,並了解如何科學保護眼睛。學習完之後,孩子們還以專業眼科醫生的身份為爸爸媽媽們「檢查」眼睛,並有模有樣地告訴家長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 網課壓力下如何讓孩子不近視?這份防控指南請收好!|全國愛眼日
    (原標題:網課壓力下如何讓孩子不近視?這份防控指南請收好!近年來,近視人群的數量越來越龐大,近視也越來越低齡化。國家衛健委公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排名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好孩子們的眼睛,預防青少年近視呢?
  • 近視對孩子有何危害?如何預防近視?四川省人民醫院眼科專家權威解答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 劉牧雨每年的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宣傳主題是「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有以下六個宣傳口號,涵蓋了目前眼健康關注的最主要的幾個問題——「合理用眼,關注孩子眼健康;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眼底一張照,眼病早知道
  • 重醫一院「科學防控近視 關愛孩子眼健康」公益義診活動走進珊瑚...
    近年來,青少年近視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重視,科學防控近視,提高青少年的視力健康水平,增強學生愛眼意識,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6月8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專家們攜帶眼科醫療設備走進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共同開展「科學防控近視,關愛孩子眼健康」公益義診活動。
  • 孩子近視300度了,用這個訓練法,摘掉了眼睛
    8月31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積極謀劃對策,主動應對疫情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影響」專題視頻研討會,研究應對疫情對近視防控影響的相關對策。發揮相關部門作用,推動家校聯動,加強影響近視因素研究,減輕課業負擔,增加戶外活動,改善教學環境。
  • 過度用眼成「通病」 專家呼籲給孩子眼睛「減負」
    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是「呵護眼睛從小做起」。國家教育部、衛生部最新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共有4億多近視眼患者,近視發病率達33.3%。其中,青少年是近視的重災區。常用電子產品、少去戶外運動是青少年近視主因用眼過度成社會「通病」 呼籲給孩子眼睛「減負」重慶市江北區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專家呼籲,10歲是孩子視力的關鍵點,當下用眼過度已成社會「通病」,保護眼睛的最好辦法是要給孩子的眼睛「減負」。
  • 科學用眼 防止變成「小眼鏡」 福建省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巡迴宣講...
    這是福建省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巡迴宣講活動「首秀」,主講人、福建醫科大學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福建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專家宣講團成員胡建民教授圍繞「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持續推進近視防控」這一主題,從眼睛結構與近視概念給同學們闡述了近視形成的原因,詳細分析了後疫情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就如何應對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我國近視人數超4.5億,這份近視防治指南請收好!
    今天是「全國愛眼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科學矯正近視,關注孩子眼健康」。隨著電子產品越來越盛行,近視低齡化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另外,生活中一些不良用眼習慣也讓孩子的眼睛很受傷。因此,控制害眼因素,強化家長和孩子的健康用眼意識很重要。
  • 知名眼科專家白繼教授:青少年近視防控任重道遠
    中國名醫百強榜(近視預防治療專業)名醫;全國著名青少年近視防控及屈光手術專家;重慶市健康促進與教育學會常務委員兼任眼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7.8.9屆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視光組委員。如何做好青少年近視防控,看看我國知名眼科專家白繼教授支招。近視成因複雜 可能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說到是怎麼近視的,家長們肯定都會說:看電視看的,玩手機玩的,不然就是寫字姿勢不對。
  • 八達小學:保護眼睛,遠離近視
    我們要保護好眼睛,注意用眼衛生,認真做好眼保健操……」12月23日,東陽市東陽江鎮八達小學少先隊中隊輔導員王立瓊正仔細地向全體學生介紹保護眼睛的方法。 據悉,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校領導與少先隊大隊部得知體質檢測中發現個別學生有近視的趨勢後,立即開展了「保護眼睛,遠離近視」的主題活動。
  • 開學季用眼加劇,專家告訴你做好這6點,科學保護孩子眼睛健康
    學生們經歷了上半年的網課,眼睛還沒來得及好好放個假,又要開學了。「神獸歸籠」,家長們別光顧著開心和放鬆。開學後課業增多,學生用眼加劇,我們該如何科學有效地保護好孩子的眼睛?,保護眼睛不受眩光影響。家長應掌握科學的近視防控方法,提供良好的居家用眼環境,保證膳食營養充足
  • 眼睛保衛戰!如何科學保護孩子眼睛?很多家長都處在誤區中
    我們平時都會把眼睛形容為心靈的窗戶,可見其重要性。現如今兒童戴眼鏡的人數是越來越多,很多孩子甚至一二年級都已經近視。保護孩子的視力,是家長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在保護孩子眼睛方面,很多家長都處於誤區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