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軍事重鎮雄踞海嶽,萬裡長城最東端,直插入海的老龍頭

2020-12-18 沂嶺山人

萬裡長城在特定的歷史年代起到極為重要的防禦功能,從秦代至明代長城經過重修建設多達萬裡之餘,東至「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形成了一道屏障,是歷史上至今保留最完整的軍事設施。萬裡長城從嘉峪關途徑乾燥的沙漠或崇山峻岭一路蜿蜒曲折直至山海關延伸到渤海,如今的萬裡長城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為了一睹長城入海的雄姿我們就來到了這裡,長城的東部盡頭山海關老龍頭景區。

萬裡長城入海口老龍頭

進入山海關老龍頭景區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廣場周邊環境秀美種植著各種植物,旁邊有一座涼亭古風典雅,許多遊人在此悠閒的休息,涼亭旁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觀海攬勝」四字。行走大約幾百米便來到「老龍頭」景區的第一站寧海城。

寧海城

寧海城是山海關軍事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軍營。寧海城全是用青磚砌成與長城同色高約十幾米,近觀城門十分威嚴,拱形城門上方寫有「寧海城」為黑色字體。順著寬約4~5米左右用條石鋪成的路穿過拱形城門就進入寧海城了。寧海城右側便是整齊的古代營房大約有七八營房,營房外部與普通民房有所不同,除了青磚黑瓦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房屋較寬,可能與古代軍營人數較多便於容納更多的士兵。

軍營內的生活設施

軍營內部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房屋內部有廚房、石碾、軍械存放處等多類設施。離營房不遠處有一口水井整座軍營就是吃的這口水井的水,取出來的水極為甘甜清澈,軍營附近有一處小型廣場,有許多雕刻擺放在那裡讓人直觀感覺古代軍營士兵們的生活狀態。古代士兵是極為信奉關二爺的,所以院內還設有一座關帝廟。關帝廟左側不遠處有一馬廄裡邊有些戰馬雕像、石槽、草料車等,緊挨著馬廄是座牢房獨立小院,是關押軍營犯罪士兵的。

軍營內的軍事指揮中心

繼續往前走就是寧海城官員內宅了,是一些家眷生活的地方有涼亭、長廊、會客廳等。沿著長廊走幾十米就進入了守備署,守備署是寧海城的最高行政與軍事中心,有海防、正廳等都是軍事主官們辦公與軍事指揮的地方。裡邊形象的塑有一些古代軍事主官的雕像,讓人一目了然的就能知道守備署的重要作用。再往前就是守備署衙門大門了,為什麼我們遊覽路線最後才是守備署衙門大門呢,原來守備署衙門主要是對內部軍隊與海防的,所以我們剛進入景點的城門對於海防來說是後門對於後方來講便是前門了。

軍營內的關帝廟

出來守備署衙門有一處八卦陣,實際上類似於現在的迷宮,遊人們在裡邊來回穿梭尋找八卦陣出口頗有樂趣。八卦陣旁邊就是點將臺就是當年鎮守海防的將軍們點將出兵的地方,點將臺旁邊有些戰馬供遊人們騎乘採景。再往前不遠便是一處碑林,最醒目的石碑刻有「愛我中華,修我長城」這是當年鄧小平親筆題詞,碑林曾經被戰亂毀壞過現在是重修的,幾處舊的石碑已經模糊不清了只留下歷史的痕跡。

八卦陣

從碑林左側一轉就可以攀登長城了,長城上方就是景點的最高處「澄海樓」,上樓的路徑兩側是階梯中間是條石鋪制而成的坡道,遊客們可以自由攀登,不過最好是選擇走兩側,中間坡道有些陡峭而且路石較為光滑容易發生危險。澄海樓為兩層明代建築(復建)周邊石柱圍繞,樓沿呈弧狀紅柱黑瓦,樓門最上方寫有胸襟萬裡,下方寫有澄海樓,樓內陳列著整個寧海城防城圖。在澄海樓便可以看到萬裡長城最東端的老龍頭景點了。遙望不遠處的長城直入大海伴著驚濤駭浪拍打在長城腳下激起眾多浪花頗為壯觀。

澄海樓

沿澄海樓前往老龍頭的長城是層次遞進的,長城沿著地勢而建地勢越來越低最後盡頭就是茫茫大海,這是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老龍頭經過幾百年海水侵蝕仍然完整地矗立在這海防盡頭讓人感嘆。從澄海樓去往老龍頭方向(澄海樓腳下)有一處石碑寫有「天開海岱」沒有落款,據傳說是唐代遺留跟薛禮有關,考古學家也證實是唐代的,這是唯一沒有被戰火破壞的一處石碑,但還是被推到過幾次。旁邊有一處炮臺,安裝有一門明清時期的巨炮面朝大海甚是威嚴,有好多遊客在此拍照留念。

老龍頭

繼續往下走就是靖滷臺了,實際上這個地方就是一所瞭望塔用來觀測敵情與屯兵的地方,內部四通八達可以自由在靖滷臺內穿梭。穿過靖滷臺就是我們嚮往已久的老龍頭了,是長城入海的地方,兩側擺有一些石塊,石塊上有凹進去的方孔,是當年建設底部的基石灌注鐵水的用的,就是這些灌注鐵水的基石才使老龍頭長城屹然不倒。

鳥瞅老龍頭

走到盡頭就是老龍頭石碑。石碑周圍都是些瞭望口用來觀察海上與周邊敵情,遠望著海天一色的茫茫大海,迎面吹來陣陣海風,仿佛穿越到古代自己變成了一個守衛邊疆的士卒,時光荏苒感嘆古人的智慧與偉大,讓我們後人為之驕傲。

相關焦點

  • 萬裡長城的盡頭到底在哪裡?為什麼那個位置叫「老龍頭」?
    俗話說萬裡長城萬裡長,你知道長城究竟有多長嗎?它的修築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各國都在邊境線上修築了長城,修築達到了高潮。如果把各個朝代修築的長城加在一起,估計可達數十萬公裡以上。
  • 萬裡長城的盡頭為什麼在海中?那是在什麼地方?
    萬裡長城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也是代表中國的一個標誌性建築之一,自春秋戰國戰國時期起,就有諸侯國開始修建長城,只為了抵禦外敵,萬裡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58公裡,貫穿了我國7個省份,最主要的是由烽火臺和城牆構成的,不過,大家知道長城的盡頭在哪裡嗎?
  • 涓涓雋語七律.龍頭探海描繪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老龍頭的氣勢
    位於渤海之濱的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的老龍頭是明長城的東部入海處。當浩瀚無垠的大海遇上古老滄桑的長城會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涓涓以一首七律.龍頭探海和一組圖片來描繪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老龍頭的氣勢和威嚴,同時表達出涓涓對大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 長城在這裡入海,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長城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今天所指的萬裡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甘肅省的嘉峪關。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長城長》中提到的「你知道長城有多長,它一頭挑起大漠邊關的冷月,它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大漠邊關就指的嘉峪關。
  • 萬裡長城的盡頭是什麼樣?猶如龍躍入海,巍峨壯觀不失風採
    萬裡長城的盡頭是什麼樣?猶如龍躍入海,巍峨壯觀不失風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說到萬裡長城,想必大家已經並不陌生了,它可以說是我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由於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所以長城在我國也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 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雄居天下,氣勢磅礴
    建於明洪武年間,萬裡長城的最東端,是一座防禦體系完整的城關,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為兵家必爭之地。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著「天下第一關」匾額,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協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特俊秀。
  • 整個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座海上長城,老龍頭你知道嗎?
    當年,明朝大將軍徐達真可謂是慧眼識珠,一眼就看中了這一地帶非同一般的軍事價值,不僅決定把京城東部修築長城的入海處選擇在這裡,還決定在此地「築城為關」,也就有了如今的「山海關」及「山海關城」,徐達絕對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曠世奇才......整個老龍頭長城,由入海石城、靖滷臺、南海口、澄海樓、寧海城和濱海長城等城牆、敵臺、樓閣組成。
  •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為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城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瑞蓮閣公園、長城博物館等展示了中國古代城防的建築風格。
  • 天下第一關: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關城建於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布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裡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 山海關老龍頭,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老龍頭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裡的渤海之濱,這裡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
  • 萬裡長城多壯美,最美一段在河北!
    縱覽山海,邂逅草原,有人說長城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北。與大海牽手的老龍頭,北望草原的大境門,萬裡獨秀的金山嶺……在河北,在這段長城中的精華區段,感受沿途風光,壯闊豪情在胸中澎湃。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老龍頭老龍頭坐落於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4公裡的渤海之濱,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
  • 山海關: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是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建於公元1381年,這裡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古人稱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由此可見其軍事地位之重。萬裡長城是中國十大名勝之一,老龍頭是萬裡長城唯一與大海交匯的地段。作為長城之首的老龍頭,位于濤濤渤海岸邊,南浸萬頃波濤猶如巨龍戲水,北依巍巍燕山宛若巨龍盤旋。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歷史上的老龍頭有著萬裡長城任何地段不能替代的軍事功能。明、清兩代既是屯兵防守的關隘又是帝王將相觀海攬勝的場所。
  • 萬裡長城很多人都去過,但長城的盡頭在哪,你知道嗎?
    #90後旅行#萬裡長城很多人都去過長城在古代的作用,是起到了抵禦外敵侵襲,浩大的軍事工城。長城修建於秦朝燕王,至今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了。所以談到長城幾乎是無人不曉得,但是,說道長城的盡頭,肯定很多人不知道吧?看完長城的盡頭後,很多人感慨:「祖先真的是太厲害。」
  • 中國萬裡長城盡頭在海外?遊客參觀完,紛紛讚嘆:秦始皇真是厲害
    無論是從我們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學習的還是日常生活中了解的,長城可以說是國內人們最了解的景區之一。不僅如此,長城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是非常的高,這個被譽為世界奇蹟的存在,是許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的第一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長城就是中國的象徵,一直以來也都有這麼一句話,那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也使得許多遊客都會去長城看看。
  • 登上萬裡長城最東端,一步跨到朝鮮去
    不到長城非好漢,萬裡長城第一關,中國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的奇蹟,也是人類文明的偉大瑰寶。我也曾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是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而《明史》中卻早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這萬裡長城最東端應該是與鴨綠江相隔的虎山長城。
  • 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萬裡長城第一關
    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作為唯一一座和海相連的雄關,氣勢雄渾,風景壯麗,值得一觀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作為唯一一座和海相連的雄關,氣勢雄渾,風景壯麗,值得一觀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作為唯一一座和海相連的雄關,氣勢雄渾,風景壯麗,值得一觀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作為唯一一座和海相連的雄關
  • 萬裡長城多壯美,最美一段在河北!不信你看~
    縱覽山海,邂逅草原,有人說長城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北。與大海牽手的老龍頭,北望草原的大境門,萬裡獨秀的金山嶺……在河北,在這段長城中的精華區段,感受沿途風光,壯闊豪情在胸中澎湃。秦皇島的長城首先來看看咱們秦皇島的長城~長城是秦皇島市現存體量最大、分布範圍最廣的文化遺產和重要的旅遊資源,東起山海關老龍頭入海石城,西至青龍城子嶺口,經山海關區、海港區、撫寧區、盧龍縣、青龍滿族自治縣,全長200餘千米。
  • 萬裡長城的盡頭在哪裡?竟然在大海中,看完佩服古人無窮的智慧!
    而在我國,也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人類奇蹟,萬裡長城便是其中一項。提起長城,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而若說起長城最東邊的老龍頭,想必很少有人能說出所以然來。老龍頭位於我國河北秦皇島,是我國4A級景區,修建於明朝的洪武年間。當時為了抵禦外敵騷擾,維護邊塞安定,由徐達主持修建了我們熟知的明長城,而萬裡長城最東邊的盡頭便是在老龍頭。
  • 萬裡長城縱橫談:古詩詞中有關描寫長城的內容
    老龍頭古詩主要描寫哪些內容  老龍頭位於明萬裡長城入海處,有關老龍頭的詩作,主要是描寫長城入海處的雄奇瑰麗的景觀。其中有許多詩高度概括地描摹集大海、山脈、關城為一體的景色:「雲出山含雨,潮來水溉城」(明·葛守社《觀海亭》);「城頭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風撼塞城」(明·蔡可賢《觀海亭》);「長城枕山尾掉海,海樓倒掛長城外。地坼天分界混茫,山回城轉橫煙靄。樓腳插入大海頭,巨靈觸搏海怒流」(清·陳廷敬《澄海樓觀海》);「滄溟之北山重重,長城劃斷關西東。南趨入海行且止,勢如峻坂回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