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萬裡長城最東端,一步跨到朝鮮去

2020-12-18 丫遊記

不到長城非好漢,萬裡長城第一關,中國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的奇蹟,也是人類文明的偉大瑰寶。我也曾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是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而《明史》中卻早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這萬裡長城最東端應該是與鴨綠江相隔的虎山長城。

所以這次有幸來到與朝鮮一江之隔的遼寧丹東,看到明萬裡長城的東端源頭---虎山長城,心中還真是豪情萬千。據說這可是中國萬裡長城中最具有特設特色的段落,始建於公元1469年。建築材料有別於其他長城,摒棄磚塊修建,就地取材使用泥沙黃土。

依山就勢,蜿蜒北去,同對岸朝鮮的義州郡隔江相望,極目送望,江河如帶,蜿蜒天際。平原沃野,雞犬相聞。巨龍矯首,雄關如鐵,讓人豪氣頓生。是一覽中朝兩國風光的最佳去處。遠眺虎山,它好象一位仰臥的睡美人,由西向東,身形婀娜,栩栩如生。

以前只知長城是抵禦外族軍事堡壘卻不知其細,而這次遊覽虎山長城,因為這的特殊地位,到是好好上了一次生動長城軍事科普課。原來虎山長城樓、牆、臺作用皆大有文章,現在就讓我來給你說道說道。

先說樓。過街城樓位於虎山的北坡,是虎山長城的標誌性建築。共五層,其中主體三層,箭樓二層。整個樓體以紅色為主,主體城樓用仿古青磚砌築而成。箭樓部分為仿木結構,每層頂部都是青瓦挑簷,帶著雄渾的歷史韻味。

除了過街城樓外,還有兩種主體敵樓,鋪房敵樓和空心敵樓。

鋪房敵樓共兩層。底層空間開闊,四面均有窗口。沿著南面的青磚臺階可以上到頂層,這裡的臺階很陡。敵樓頂層上築有一座鋪房,戍守長城的兵卒巡邏時可以在這裡臨時遮風避雨。

空心敵樓是騎牆的墩臺,高出城牆之上。守城兵卒可住在裡面,並可儲存武器、彈藥等。敵樓南北兩側的拱券旁各有一個窗口,通過這些窗口可以觀察到長城四周的敵情。 這種空心敵樓發明於明隆慶年間,此前的敵臺都是實心的臺子,既不能掩蔽兵卒,又不能貯存軍火、兵器。明隆慶三年,戚繼光鎮守薊州任地方總兵時,發現了這一問題。於是提出修建一種新型敵樓,對長城沿線的敵臺進行改造,提高了防禦能力。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空心敵樓。

山頂敵樓就是一座空心敵樓,也是虎山長城的制高點,海拔146.3米。登頂這裡俯瞰山川秀麗、江河清碧、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臨江峭立的虎耳山,於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怪石嶙峋。在這裡不僅可以盡情飽覽虎山長城全景和鴨綠江兩岸風光,甚至可看到朝鮮人民生活作息場景。

而不同的牆臺功能作用皆不同。有的牆臺是平時守城士卒巡邏放哨的地方。有的牆臺面積寬敞,牆上有垛口和射孔、通風孔等。曾是守城兵卒與攻入長城的敵軍廝殺的戰場,如今作為遊人觀光的平臺,讓我們不但可以在這裡憑弔歷史,更可以在這裡放眼長城內外。

有的牆臺的南北兩面設有供人馬出入的拱形券門,它的臺面與城牆頂部高低差不多,只是在城牆兩側凸出一部分於牆外,外側砌有垛口。這種突出城牆牆外的牆臺,在作戰功能上和馬面相似,起到很重要的防禦作用。比如在敵人逼近城下登城的時候,就可從側面射擊,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兩側的射擊。

而山險牆則是虎山長城建築中特有的結構。從遠處看,長城好像從這裡斷開了,實則虎山長城依山就勢而建,有些地方山勢陡峭、易守難攻,這些地段便極好的借用山勢,不用再修築高牆。直接利用陡峭的山巖,在臨敵的一面修鑿成陡壁代替城牆,再將頂部鑿削平坦。有的在巖石頂部修有腳登窩;有的打出圓孔,可插上木樁或繫上繩子,供守城軍士上下行走。

硝煙散盡復登臨,江山依舊美如斯。一路攀登而來,山腳下的廣場、過街城樓、散落的人家以及遠處的鴨綠江,都可以盡收眼底了。往左側看,那就是鴨綠江上有名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邊界最窄的水道。也是離朝鮮最近的地方,窄小的界江僅有幾米,仿佛只需一步便可跨出國門。

星移鬥轉,滄海桑田,我想或許長城的軍事意義雖然已為現代科技所淡漠,但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精神卻可以超邁千古,跨越永恆。

相關焦點

  • 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中朝邊境「一步跨」
    都市固然熱鬧非凡,但是偶爾也要逃離都市的喧囂,踏入那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聖地,去享受自然的美好。虎山長城是長城的東起點,全長500餘米,海拔200米左右,烽火臺屹立不倒,抵禦著朝鮮。山上有一步跨,跨出便是朝鮮。
  • 萬裡長城東端起點,不是山海關而是它,從這裡跨一步就是朝鮮
    其實,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在遼寧省丹東的虎山,又名虎山長城,它位於丹東城東十五公裡的鴨綠江畔,因山形似兩隻豎立的虎耳朵,亦稱虎耳山。由於虎山長城湮沒了數百年,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將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 萬裡長城東端起點竟然可以一步跨出境
    在我們的印象中以及各種影視資料中提及到的長城大多數都是北京八達嶺長城段,很少會提及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遼寧丹東虎山長城。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在軍事作戰中起到防禦作用,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長城的修建史克追溯到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爭霸,修築長城成了軍事防禦體系必備。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便下旨修繕並連接了諸國的長城,素有萬裡長城之稱。
  • 中朝界河最窄處僅幾米寬,真能一步跨?爬上附近長城就能看朝鮮
    但此行丹東自駕遊,卻因為一個景點的遊覽,讓我對長城有了更新的認識——山海關老龍頭或許並不是明代長城的最東端,而是距離山海關500多公裡之外的遼寧省丹東市。我們一行四人,結束了丹東市區的遊覽行程,駕車沿鴨綠江右岸公路(G228)逆江而行,導航的終點設在了虎山長城景區。
  • 對於長城的東端從哪裡開始,大多數人都會錯
    提到萬裡長城,中國人心目中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他是中國一座偉大的地標性建築,也被稱為世界奇蹟,據說從太空看地球,長城是一座比較顯眼的建築,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和悠久的歷史。有一個問題:萬裡長城的最東端在哪裡?據說很多人會錯誤地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經常會回答「山海關」,事實上正確的答案是萬裡長城的最東端是遼寧丹東的虎山。
  • 春光中的中國,萬裡長城的真正東起點,讓我來告訴你!
    努爾哈赤稱王以後,為了保住其「龍興之地」,他頒布了法令嚴禁山海關以內的人到關外來。關內的人也不許在滿人發祥地的範圍內耕種、狩獵。因此,他下令將包括虎山長城在內的大部分遼東長城拆除掉了。然而歷經幾百年虎山長城幾乎是瀕於湮沒了,以至於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將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
  • 邊關軍事重鎮雄踞海嶽,萬裡長城最東端,直插入海的老龍頭
    萬裡長城在特定的歷史年代起到極為重要的防禦功能,從秦代至明代長城經過重修建設多達萬裡之餘,東至「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形成了一道屏障,是歷史上至今保留最完整的軍事設施。萬裡長城從嘉峪關途徑乾燥的沙漠或崇山峻岭一路蜿蜒曲折直至山海關延伸到渤海,如今的萬裡長城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為了一睹長城入海的雄姿我們就來到了這裡,長城的東部盡頭山海關老龍頭景區。
  • 世界第五大奇蹟,萬裡長城的兩端究竟在哪裡?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專家認為今天的岷縣就是秦朝時期的臨洮縣,是秦萬裡長城的西邊起點。岷縣位於甘肅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遊,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地處定西、天水、隴南、甘南幾何中心,享有隴原「旱碼頭」和「千年藥鄉」的美譽。秦長城包括三段,東段起於現在內蒙古德化縣內,向東基本上是沿著今內蒙古和河北交界處蜿蜒東行的。
  • 萬裡長城東起點,虎山長城
    六月我們駕車來到 遼寧 丹東 市遊覽,今天我們沿 鴨綠江 行駛二十裡去虎山長城。一路上道路平坦,路標醒目,天氣涼爽,空氣二級。而且來 丹東 的遊客好象並不多。長城有很多景點,我們都去過,像 北京 的、 河北 的、 山西 的、 天津 的、 遼寧 的,這次來 丹東 也要看一看虎山長城,其實去過 金山 嶺和司馬臺長城的,對其他長城都抱著「來也後悔,不來也後悔,但還要來」的心態。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並排高聳山峰,狀似兩隻聳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
  • 除了萬裡長城外,東北地區的「千裡長城」是怎麼一回事?
    長城,這是中國的文化符號之一,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長,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為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裡,所以通常又被稱呼為「萬裡長城」!但這些長城的規模和萬裡長城相比都不止一點點。萬裡長城而和「萬裡長城」相對的,還有一個和它名稱很相似的「千裡長城」!「千裡長城」是什麼呢?它其實不是古代中原王朝起的名字,而且 和「萬裡長城」相反,「萬裡長城」是中原王朝防止遊牧民族侵略的,而「千裡長城」防禦的就是中原王朝!
  • 萬裡長城禁區被發現!
    跨峻岭,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裡。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都說萬裡長城萬裡長你可知長城具體有多長?長城的四季春夏秋冬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 中國最「憋屈」的城市,明明大海近在咫尺,卻不能到海邊去
    我們的國家是土地廣闊,陸和海兼備的國家,海岸線8000公裡,當然有很多的臨海城市,這些近海的城市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還有很多的人在這些城市去看大海,陽光的沙灘上真正的海水浴場,但是,有這樣的城市,雖然離海很近,但這裡的人卻永遠去不了海,中國最「憋屈」的城市,明明大海近在咫尺,卻不能到海邊去
  • 萬裡長城最西端的起點,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體驗大漠的滄桑之感
    嘉峪關市,是因為嘉峪關的存在而得名的,這裡是甘肅通往新疆的咽喉要道,是萬裡長城最西端的起點。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裡長城沿線上分布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
  • 三千裡錦繡江山——朝鮮四天三夜遊全攻略
    曾記得孩提時代,一部 朝鮮 電影、一首 朝鮮 歌曲深深地感動了我,一直以來去 朝鮮半島 親眼看看、玩玩縈繞在心中。什麼是 朝鮮 ?讓多少人捉摸不透。因為戰爭與封閉塑造了 朝鮮 。第一天飛機 上海 出發,先抵達 瀋陽 桃仙機場後再 瀋陽 高鐵到 丹東 ,次日從 丹東 出發去 朝鮮 。 朝鮮 四天三夜遊後,第五天從 平壤 火車站回程,第六天從 瀋陽 返回 上海 。實際上 朝鮮 遊行程是二個整天,一個傍晚和一個上午,分別約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也算四天三夜遊吧!這樣有利也有弊。弊端是化費了二天的時間,利是順道遊玩了 丹東 和 瀋陽 兩地。
  • 我讀|《絲路的最東端》:一本獨具匠心的日本小史
    然而,論及絲瓷之路最東端的日本列島,相關研究專著卻始終付諸闕如,這不免令人心生遺憾。現今,《絲路的最東端——從倭國到日本國》(商務印書館,2019年9月出版)一書正好填補了這片空白,也使叢書的體系變得更加完整。作者劉可維先生,日本九州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 萬裡長城禁區被發現!看完令人大吃一驚!
    萬裡長城共有8851公裡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八達嶺景區部分還有好幾千公裡的野長城還從未曝光國際攝影師用無人機拍攝到無人涉足的禁區跨峻岭,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裡。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
  • 假期旅遊去哪裡,萬裡長城歡迎你,一起感受歷史的氣息吧!
    萬裡長城就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勝地,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去感受一下那種氛圍。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建造它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從秦朝開始修建,剛開始是為了防禦其他國家入侵,而且上面還有很多烽火臺,用來傳遞軍情信息,個人推薦大家組團去萬裡長城。
  • 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雄居天下,氣勢磅礴
    建於明洪武年間,萬裡長城的最東端,是一座防禦體系完整的城關,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為兵家必爭之地。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著「天下第一關」匾額,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協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特俊秀。
  • 萬裡長城|中國人的驕傲The Great Wall
    據說,我還沒有5歲,我父親和母親就帶著我去了長城(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上長城),當然,我對這件事已經完全沒有影響了。後來,長大後,帶著父親和母親去了長城,站在長城腳下的那一刻,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嘆為觀止」和「喜極而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