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舉眾譁然。兩月後,那個女孩上吊,離開了人世。
林奕含沒有等到公正的審判。
而那件事給她造成的痛苦,至死方休。
她說:「我總是不停地寫。這就好像自救。只有不停地寫,才能緩解一點痛。」
只是寫到最後,她還是撐不住了。
關於她的離去,有很多種點評——她是不是受不了「白玉微瑕」?出身好,人漂亮,成績拔尖,卻偏偏被「玷汙」。
還有人說:有那麼痛苦嗎?很多被侵害的人,不是依然活得好好的?
林奕含好像能預見這些質疑,在書的末尾已經寫了:「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讓每一個有相似經歷的女孩,覺得不孤獨。」
這份痛苦,除非修養很高,共情能力很強,一般大眾是不能理解的。
那些質疑是殘忍而冷漠的。
它們表現了很多人懶得、更吝嗇於去理解受傷的女孩。
這種痛苦,為何如此傷人?
當陌生人和最親近的人,都不理解、不贊成她對公正的訴求,她還能如何捍衛尊嚴?
書中提到,女孩房思琪鬱結在心時,也曾對外界發出求救。
她鼓起勇氣跟媽媽說,家中缺少性教育。
那是靦腆膽怯的房思琪,能說出的最勇敢的話。她期待聽到鼓勵,想有人告訴她,該怎麼做?
可房媽媽說:「那是有性的人才需要知道的。」
於是,她只能在渾渾噩噩中壓抑自己。
還有一次,她覺得事態嚴重,太難受了,又去問媽媽,如果有女學生半推半就和男老師「好上了」,該怎麼辦?
房媽媽說——那個和男老師「在一起」的女學生是騷。
甚至,她得知女兒被侵害後,覺得恥辱,迅速搬遷離去,絲毫不為女兒遭遇的不公做抗爭。
而犯罪的人,卻永遠沒受到懲罰。
那種人身權益,完全得不到保障的感覺,你嘗試過嗎?
她對自己的捍衛不被鼓勵,仿佛任意一個人都能踐踏自己。
這意味著,房思琪們永遠活在惶恐和恥辱中。而且不被理解。
更可怕的是,直到現在我還聽到,「誰讓她們穿那麼少」的言論。
如果身邊有人遇到這種事,請你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你對她的支持。說你理解她,陪她去報警,鼓勵她「你什麼也沒做錯」。
在她陷入「配不上一切美好」的低自尊時,並沒有人開導她、擁抱她。
青春期的她們,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擔心。
「暗戀的男生會怎麼看我?」
「我的父母同學會不會討厭我?」
「我還能擁有光明的未來嗎?」
很多人的希望,就死在黑暗度過的那個前夜。那時,她們還沒學會獨立思考,沒有閱歷去自我消化。
而這時,有過來人、長輩勸慰她們,尤為重要。
如何捍衛自己的權益和健康,以怎樣的態度度過接下來的歲月,都是極為有意義的方法論。
如果身邊有人遇到這樣的事,難以走出來,請堅定地安慰她:「未來還有很多美好在等著你。因為你本來就是美好、無辜、單純的。」
而林奕含說,她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所有有相同經歷的女孩不孤獨。
被侵害的100個人裡,有99個緘默不言,所以那1個吶喊的人,只能咽下所有看客的質疑和譏諷。
「你是不是收錢了?價格沒談攏?」「你這個可惡的第三者,你不羞恥嗎?」「你掉價了,沒人會愛你了。」
多麼殘忍而悲憫的質疑。
而只有更多人理解了,被侵害意味著承受多大痛苦,她們內心的孤獨才能被擁抱。
如果你有興趣理解她們複雜、細緻的感受,願意知道這一份痛苦的重量,可以閱讀這本書。正版書籍連結:
作者:優質情感領域作者,張煎橘。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