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思想一直是是材料科學進行材料創新的重要研究思路。這一次,來自日本的材料化學家Akira Harada 開發出新型超分子凝膠,這種材料可以在外部簡單光照刺激下發生伸縮運動。發明者將其形象地稱為「人工分子肌肉」。
(本研究中,Akira Harada發明的一種水凝膠。開始階段在右側用紫外光進行照射,材料逐漸向右側傾斜,隨後,在右側用可見光照射,材料又由傾斜恢復豎直。)
透過表象看分子
是什麼賦予了材料的光響應性?原來,研究者在超分子水凝膠內部使用了互鎖滑環結構,利用的是環糊精與偶氮苯類物質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在可見光照射下,環糊精與反式偶氮苯有著主客體相互作用,而在紫外光下,偶氮苯由反式變為順式,此時環糊精與偶氮苯將不再匹配並導致出現「滑環」現象,分子鏈的末端之間距離變近,單側光照射下該側材料內的分子更易發生這種反應,宏觀上表現為材料向某一側彎曲,於是,你就看到了文首圖片的現象。
(通過模型化合物展示的分子層次上的收縮與舒展。)
(凝膠分子結構示意圖)
(光響應超分子凝膠中發生的分子結構變化)
通過周期性地施加不同波段的光源,偶氮苯就發生了反式與順式的周期性改變,材料的收縮與舒展因此可以反覆進行多次,參見下圖(為方便觀察,播放速度進行了加快處理)。
幹凝膠——2.0版的「分子肌肉」
上述實驗研究對象只是水凝膠,為了提高其應用範圍,研究者將水凝膠凍幹,製成幹凝膠。比水凝膠更優越的是,幹凝膠響應速度極快,響應速度為水凝膠的10000倍以上。
(幹凝膠在單側紫外光照射下產生快速響應)
但是幹態凝膠也有著其固有缺陷,它沒有上述水凝膠的可通過周期性光照波長改變其伸縮形狀的性質。也就是說,紫外光把幹凝膠「掰彎」後,可見光沒法再把它「掰直」。研究者對此的解釋是:紫外光狀態下,偶氮苯變為順式,空間阻礙性使得環糊精必須滑脫移動,宏觀上發生與水凝膠一致的收縮現象,但是用可見光照射後,即便偶氮苯恢復為反式,由於材料為幹態,弱疏水相互作用無法發揮出其作用,環糊精就無法識別反式偶氮苯,宏觀上則無響應性出現。
不過,為了讓幹凝膠材料形變具備一些可逆性,研究者想出了一個妙招:在相反的一側施加紫外光。
另外,通過在多個局部位點施加光照,可以讓材料產生更複雜的曲折結構。
讓分子更智能
研究者希望這個技術可以應用多種場景中。作為一種概念的原型展示,他們給出了一種可用光來施加指令的高分子「手指」。
(用幹凝膠材料作為夾具的一個臂,該臂在紫外光下發生彎曲,可以成功夾取一根火柴。)
下一步,Akira Harada 希望他們的材料可以更快地移動,他們也希望這種材料能在分子驅動器、智能醫用材料等領域得到應用。
參考文獻:
Iwaso, K.; Takashima, Y.; Harada, A., Fast response dry-type artificial molecular muscles with [c2]daisy chains. Nat. Chem., 2016, DOI: 10.1038/nchem.2513
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可加入導師學術群,企業界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
投稿 薦稿 商務合作:polysci@126.com 或微信ID:1876267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