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聚合在材料科學中的意義和應用

2020-12-11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Takuzo Aida教授是高分子和超分子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院化學與生物技術系教授, 日本紫綬帶獎章獲得者。Aida教授是日本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ERATO Nanospace Project,Science&Technology Agency, EARTO–SORST Project on Electronic Nanospace,RIKEN Advanced Science Institute 的首席專家,擔任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副主編, Science Magazine(AAAS)編委,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顧問委員。Aida教授在超分子聚合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Science,Nature及其系列,PNAS,J.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發表論文超過400篇。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利用介孔無機材料進行可控大分子合成;(2)樹枝狀大分子的光和超分子化學;(3)介觀材料科學;(4)生物相關分子識別和催化。

一個世紀以前,Hermann Straudinger證實了超長分子的存在,建立了高分子科學。毋庸置疑,高分子科學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與此同時,高分子材料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這是因為多數高分子材料難以降解。超分子聚合物可重複利用,可設計成環境友好、自癒合、智能響應的材料,近年來引起了人們十分廣泛的關注。

1988年,Aida教授報導了一個超分子聚合的初步實例,以帶有水溶性寡聚醚側鏈的卟啉分子作為單體,通過面對面堆積的方式形成一維超分子聚合物聚集體。隨後的研究中,Aida教授在超分子聚合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代表性工作包括(1)納米管超分子聚合;(2)鏈增長超分子聚合;(3)超分子嵌段共聚;(4)立體選擇性超分子聚合和(5)熱雙歧化超分子聚合。這些工作填補超分子聚合與傳統聚合之間的關鍵空白。此外,Aida教授還將超分子聚合的基本概念拓展到非共價設計合成創新軟物質材料,包括凝膠、水材料、機械強度高可自癒合的材料、生物分子機器的超分子聚合物、鐵電性柱狀液晶和可重組自適應性核殼柱狀液晶。在本次講壇中,Aida教授將通過介紹以上內容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超分子聚合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及其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中的意義。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從事聚合反應與共聚反應概率統計理論研究,近年來開展超分子組裝體系的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合著專著4部。 摘要 超分子化學是基於分子間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體的化學,在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等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學已發展成了超分子科學,被認為是21世紀新概念和高技術的重要源頭之一。
  • 《Science》日本東京大學Aida教授:原位超分子聚合誘導的液晶相變
    日本東京大學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的Takuzo Aida教授課題組專注於液晶介質中的超分子聚合行為。起初,他們從研究手性摻雜劑入手,設想超分子聚合成的螺旋鏈是否可以帶動向列型液晶,將其扭曲成膽甾型。
  • 黃維院士團隊綜述:滷鍵在超分子化學中的應用
    >FUTURE| 遠見 大海 選編 黃維院士團隊綜述:滷鍵在超分子化學中的應用滷鍵、氫鍵、π-π堆積、範德瓦爾斯力等非共價鍵作用可以驅動化學組分間的分子識別和超分子自組裝,形成有機共晶,在保留不同組分固有屬性的同時,通過組分間的協同效應獲得更多新穎的物理化學性質,從而構築出各種新型多功能超分子材料。
  • 第九屆大環與超分子化學國際研討會在上海有機所舉行
    會議圍繞大環化學和超分子化學各個領域,聚焦大環化學、超分子化學及其與生命科學、納米技術、材料科學以及清潔能源等的交叉等方向的最新發展和未來態勢展開了交流與探討,吸引了來自30,向與會代表精彩闡述了分子識別與催化、動態共價鍵化學、晶體結構確定新方法、複雜拓撲結構構築、多孔材料構築、超分子聚合物、螺旋聚合結構等領域的研究進展。
  • 被光「掰彎」的超分子凝膠
    仿生思想一直是是材料科學進行材料創新的重要研究思路。
  • 華東師大科學團隊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自此,超分子化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和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以及環境科學等諸多領域相互融合和交叉的前沿學科。    作為超分子化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自組裝被認為是在分子以上層次創造新物質和產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化學家們通過配位鍵導向自組裝高效構築了大量結構精美的超分子金屬自組裝體系。基於其在傳感、催化、信息存儲、光捕獲、疾病診療等領域的應用前景,超分子螢光金屬組裝體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杭州師範大學JACS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自愈超分子聚合物
    >且通過改變金屬大環中吡啶配體的官能團,可實現對超分子聚合物發光性能的調控。超分子聚合物是以非共價鍵力作為連接橋梁,將超分子的動態可逆性能引入到聚合物體系當中,賦予了聚合物材料優異的環境刺激響應性,構建了功能繁多的新型智能材料。
  • 深度了解2018沃爾夫化學獎得主(二):八面玲瓏的Fujita「超分子球籠」——結構、反應和生物應用
    Fujita M6L4籠在Diels-Alder反應中展現的位置選擇性調控能力。(A) D-A反應和底物。(B)D-A加成的產物。(C)1,4-加成的D-A產物被包裹於超分子籠的空腔(X-射線數據)。(D)反應底物的雙烯和親雙烯體被共包裹於超分子籠的空腔(X-射線數據)。
  • 【綜述】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新進展
    雖然這類熱響應性形狀記憶材料在很多高科技領域擁有巨大的應用價值,但在加熱不便的時候,熱致形狀記憶高分子並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因而亟需開發可以在室溫下實現形狀記憶功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在生物醫用、軟體機器人和紡織服裝應用領域。
  • 實驗與理論研究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實驗與理論研究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10:06 湖南大學董盛誼團隊採用實驗結合理論研究揭示了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 科學家開發出超分子組裝新方法
    英國和日本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組裝的新方法,有望帶來比矽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比如用巴基球製造的柔軟電視屏幕,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有著巨大應用潛力,有可能推動新材料生產的變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2日的《自然·化學》雜誌上。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隨著金屬超分子化學的成熟,組裝高度複雜且同時具有數學和藝術美學的功能性超分子結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不僅是由於化學藝術的審美需要,同時對於發展超分子體系的組成,進一步發展精確自組裝超大結構的超分子方法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管是對於二維還是三維的金屬超分子結構,通過組裝得到巨型剛性且有序的單一結構都極具挑戰性,一方面合成難度極大,另一方面合成得到的結構表徵困難。
  • 什麼是「超分子」?
    Lehn 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學」這一概念, 他指出: 「基於共價鍵存在著分子化學領域, 基於分子組裝體和分子間鍵而存在著超分子化學」 。 可以「自組裝」的分子Samuel I. Stupp教授是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化學/材料/醫學 三個系的教授,是超分子化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 超分子化學-DNA摺紙術
    準確地說,這是超分子化學。把在特定位置修飾過的片段放在溶液裡攪啊攪,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想要的圖案,這一過程也叫自組裝。形象地說,人的髮絲直徑約是80微米,頭髮的截面面積就是5000平方微米,DNA折出來的圖案如果算作100nm乘100nm的正方形,則可以在髮絲截面放50萬個這樣的中國~至於做出來這些圖案有什麼意義呢?首先通過對分子的修飾來操縱納米層級的幾何形狀,未來可以應用在納米材料/電子/生物學上。
  • 科學網—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同時,所領導對新引進人才和隊伍,從工作到生活,都十分關心,所以回國後,我選擇到這裡工作。」孫慶福說。 自課題組成立以來,他們在超分子組裝方法學、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超分子體系的性質與功能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近五年來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學術論文21篇。
  • 未來的智能材料——超分子材料
    J.)和彼得森(Perterson C. J.)三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作為獲獎的原因,萊恩提出的超分子(supermolecular chemistry)概念終於來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並且廣受關注。與此同時,克拉姆提出的主-客體化學理論(host—gust—chemistry)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一大批新型的具有自組裝識別能力的冠醚出現在了科技的飛速進步中。
  • 超分子頂尖大牛Samuel Stupp院士《自然·材料》:智能軟機器人!
    在開發響應性軟材料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難題是超分子聚合物作為高動態系統同時通過形成非共價鍵自發進行重構。在生命系統中,有許多例子表明超分子結構對系統具有高度動態和複雜功能的能力起著關鍵作用,而目前在合成材料中還沒有相似的功能。標誌性的例子包括細胞動力學和細胞骨架絲超分子組裝之間的聯繫,通過局灶性粘連和肌肉肌節的收縮和擴張動態地附著和分離細胞。有例子表明超分子系統在類肌肉運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 【中國科學報】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同時,所領導對新引進人才和隊伍,從工作到生活,都十分關心,所以回國後,我選擇到這裡工作。」孫慶福說。  自課題組成立以來,他們在超分子組裝方法學、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超分子體系的性質與功能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近五年來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學術論文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