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餐桌上總少不了蘸醬菜,這樣的吃法最為簡單省事。一種或者幾種可以鮮食的蔬菜,加上自家做的醬就成,深受人們的喜愛。鮮嫩的蔬菜沾著醬最爽口,即便食慾不好也會胃口大開。在老家裡最常見的就是大蔥蘸醬,每次烙餅的時候都會準備。並且有這樣的說法,「大蔥蘸醬,越吃越胖」。蘸醬菜的味道讓人上癮,許多南方的朋友都吃得很開心。
農村裡春天的時候的蘸醬菜多是野菜,菜園子裡的蔬菜剛種下還沒有收穫,野菜竄出來不少。人們會挖一些蒲公英,苦麻菜等來吃,在過去的時候缺乏反季節蔬菜,平常人家指著這些野菜下飯。新鮮的蒲公英和苦麻菜略帶著苦味,沾著醬吃在嘴裡也略帶一絲苦味,卻讓人感覺非常鮮,還有淡淡清香。
夏初的菜園子裡各種蔬菜相繼成熟,可以用來蘸醬的菜豐富起來,小蔥,芫荽,水蘿蔔,生菜,小白菜等。最喜歡的還是小蔥蘸醬,不像大蔥那樣辛辣,反而帶著一絲的甜味。農村裡夏天太熱,生火做飯很受罪,吃蘸醬菜的次數也多了起來,一直能延續到秋天。從菜園子摘來新鮮蔬菜,摘洗乾淨後就可以直接蘸醬吃,清爽又省事。
蘸醬菜最重要的便是醬了,這是農村裡最普遍的一種小菜,基本所有的婦女都會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老家裡最常見的有兩種醬,一種是純黃豆做的黑醬。另一種是發黃豆加西瓜和面等做的醬,被人們稱為豆豉。這兩種醬都經久耐放,做好之後一兩年的時候都不會變質,隨吃隨取並且特別下飯。母親每年都會做一盆豆豉,比純黃豆做的醬要簡單一些,最主要的是節省。
做豆豉基本在秋天的時候,雨水比較少曬起來方便。所需的材料有黃豆,麵粉,西瓜,鹽,各種調料等。不過在農村裡會把平時一些剩饅頭曬成幹,做醬的時候摻在裡面。為了好吃,還會在裡面摻雜一些花生杏仁等東西。從做到吃需要一個月的功夫,每天暴曬同時還需要攪拌。做醬不能見生水,尤其被雨水淋後鐵定會生蟲子。現在村裡面會做醬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或許以後這樣的技藝會慢慢的失傳。
現在人們流行生吃菜,認為這樣吃更營養,也更為健康。農村的蘸醬菜無疑就這樣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許多人對於蘸醬菜並沒有好感,認為這樣實在太土了。反而對于洋氣的「蔬菜沙拉」更為青睞,不乏一些減肥人士當做飯食用。對此非常不理解,蘸醬菜不就是最傳統的「蔬菜沙拉」嗎?都是生吃蔬菜,只是用醬不一樣而已。
農村裡對於蘸醬菜的喜歡已經到了骨子裡,割上一段時間不吃就心痒痒。即使出門在外也要帶著瓶醬,以方便能吃到蘸醬菜。這已經成為了農村的一個符號,雖然簡單卻代表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