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尊心是家庭教育第一要務

2020-09-10 李兆良

孩子的自尊心像黃金一樣寶貴,自尊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自尊心,體驗良好的自尊感,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每一個孩子都是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具有獨立人格,需要平等對待和尊重的個體,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渴望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尤其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學會保護和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自尊心,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

什麼是自尊心?為什麼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以及如何培養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具有良好的自尊心,對於這些問題大多數父母或許並不十分明了。

為了更好的闡釋和說明上述問題,我們先從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入手:

在美國南猶他州有一位年輕的爸爸,有一天這位爸爸接到學校打來的一個電話,電話告知他:「你的6歲女兒在學校尿溼褲子了,請你來把她接回去」。這個父親聽到這一消息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他首先想到了什麼?接下來他又是怎麼做的呢?這位爸爸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的行為很丟人,怎麼這麼大了還尿溼褲子。他在第一時間裡,首先想的是如何做才能化解尿褲子這個事情對孩子的影響,尤其是對女兒自尊心的影響。在這位爸爸的認知中,這件事如果處理的不得當,有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為,對於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在班級尿溼褲子是一件很不光彩的,或者說讓人抬不起頭的事情,何況老師和同學都知道這件事。

這位懂得孩子心理的爸爸,在去學校接孩子之前,故意用水把自己褲子淋溼,製造了一種他也尿溼褲子的假象,在做好了這一切後,他就去學校接他的女兒。來到班級,他看到女兒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著頭,看起來害羞和窘迫的樣子。這位爸爸來到女兒的身邊,沒有說教和指責,而是故意拿起孩子書桌上的書本吸引女兒的目光。女兒抬起頭看到爸爸來了,而且她一眼就看到了爸爸「尿溼」褲子的部位,這時女兒突然笑了起來,而且邊笑邊說,原來你們大人也尿褲子,原來爸爸也尿褲子。在孩子說這句話的同時,或許她會想到「大人都會尿溼褲子,那我們小孩子尿溼褲子有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這位爸爸就是想要孩子這樣去看待自己尿溼褲子這件事。這位爸爸用一個巧妙的方法成功化解了尿溼褲子這件事給女兒帶來的心理陰霾,沒有因此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不良的影響,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在感受到這位爸爸很偉大、向他致敬和學習的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美好。在這則故事中,爸爸的做法看似很簡單,實則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教育智慧。它給我們做父母的家庭教育啟示是:在家庭教育中,在孩子遇到或出現一些突發事件、負性事件、情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行為問題和學習問題的時候,父母應如何面對和解決,如何採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化解這些事件以及消除這些事件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從而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謂自尊 是一個人對自己和對自己能力的評價。自尊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是對自我的一種客觀理性評價、一種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識,包括自愛、自信、自強、自立。具有良好自尊的人,他們悅納自己,樂觀信心。自尊的心理基礎是一個人覺得自己有自主感和價值感,覺得自己被他人所接納,覺得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能夠做出自主選擇。

研究發現,良好的自尊心會影響孩子的人格、情緒、行為和認知,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一個孩子從小具有良好的自尊心,他很少會表現出自卑和自負,他會愉悅地接納自己,客觀地看待自己,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他會接納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缺點,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具有良好自尊心的孩子,具有自主性和積極價值觀,敢於在一些場合公開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他們不會表現出擔心和羞怯,也不會因為擔心失敗而放棄嘗試和挑戰。

父母要引導孩子對自己以及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合理評價,理性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既不認為自己是全能的,也不認為自己是一無是處的;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了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既不自負也不自卑。一些自負和自尊心過強的人,其實是一種自卑的表現。自尊心過強的孩子容不得他人的批評、提意見或指出缺點,這實際上是不自信和缺乏良好自尊心的表現。真正自尊心良好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識,不需要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標榜自己。因為他們已經具有充分的內在自信和價值感,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很擔心由於一些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和態度,導致孩子喪失自尊心和羞恥感。如很多家長所講的,這個孩子已經「沒臉沒皮」,沒法教育了,採用什麼方法都不管用,都沒有效果。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自尊心已經被傷害了,自尊感很低,已經不在意別人的評價。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遭遇,包括打擊、困難、挫折、坎坷、不幸、誘惑等等。一個具有良好自尊心的孩子,是一個從小受到了父母平等對待和尊重,心中充滿正能量和價值感的孩子,在遇到這些遭遇的時候,他們會不斷努力,積極的應對和化解這些困難、挫折和挑戰;他們會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充滿自信,積極進取,永不言敗,勇往直前。


(作者簡介:李兆良,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後,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兒童教育工作智庫專家,教育部國家公派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訪問學者。)

相關焦點

  • 「對眾不責」,請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顯而易見,人們關注和熱議的焦點最終落在了家庭教育上,更準確地說,指向了在家庭教育中該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具有良好自尊心上。常言道,毀掉一個孩子就是讓他當眾出醜,讓他喪失自尊感。現實情況的確如洛克所說的,倘若父母不顧孩子的內心感受,當眾揭孩子的「傷疤」,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尊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形成「破罐子破摔」和自暴自棄的逆反心理。中國古代主張教子「七不責」,其中第一條講的就是「對眾不責」。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免受傷害。
  • 家庭教育:如何培養獨生子女良好的性格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正文家庭教育:如何培養獨生子女良好的性格 2012-05-25 10:1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自立自強好少年,家庭教育第一要務
    父母可以陪孩子走一程,卻無法伴孩子度一生。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做一個自立自強好少年,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有時,太多的關愛(幫助),反而成了傷害(失去)。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
  • 有的孩子一說就哭,批評不得,如何培養正確的自尊心?
    自尊是人性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更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恰恰就觸碰到了這個敏感點。有了自尊心,才會自信、自愛、自強,但是自尊心過強,孩子就會自負,自卑,失去成長動力。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苦惱,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小孩子的自尊心,取決於對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及家庭環境的安全感,還有周圍良好的人際交往等帶來的感受。
  • 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家教的第一要務
    那就是:孩子的學習效率低,做作業拖拖拉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缺乏想像力。作為班主任,我與家長們一起分析、探討了一番,最終得出結論: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後,不需要父母督促,他就會自覺、主動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中。
  •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孩子的良好習慣,至關重要,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習慣一旦培養成,不用借著記憶很容易發揮作用,使寶寶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今天我就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給幼兒做榜樣,教育幼兒做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重在堅持,在各方面不斷重複和練習。在上個學期,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現象:積木玩過就隨地仍,進餐後滿地是飯菜,這都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讓孩子缺乏自尊心
    自尊心是兒童行動的內部動力,是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幼兒時期如果能及時對幼兒的行為給以正確評價,對幼兒自尊心進行培養,對兒童的個性成長和其後的人生歷程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如果由於兒童的生活經驗不足,在某些活動中受到挫折和失敗時,又得不到成人的幫助和鼓勵,甚至遭到責備,他們就會產生自卑感,給再教育帶來困難。
  • 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學學蒙臺梭利,為孩子創設良好發展環境
    當孩子5歲大的時候,他的自尊心就與成年人旗鼓相當,並且在整個人生種保持相對穩定。 因此,家長們要懂得從小就開始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培養孩子自信和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 他剛獲得中央戲劇學院藝考第一,成功的背後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後備力量。因此,在小哥看來,易烊千璽無論是品格的塑造還是事業的成功這都歸功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和前提。
  • 家庭教育掃盲系列|父母究竟需要培養孩子什麼
    培養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一個人是否高貴,不在於別人怎麼看他,而是他怎麼看自己。自尊是對自我的認同與肯定,是孩子認識自我的重要一環。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同,自尊心就產生了。自尊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培養孩子有責任心、上進心和榮辱感的前提,但矛盾的是教育中我們往往採用的是毀滅、打擊自尊心的教育方法。其次,給孩子信心。多肯定孩子的優點、做的正確的事情,避免經常性的指責和否定。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可愛之處,永遠不要對孩子絕望。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做到這幾點,最後一點尤其重要
    愛孩子,首先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關於自尊心的殺手,諸如指責、打罵、比較、詆毀等,曾經的我幾乎每一條都中槍,悔不當初也無濟於事,現在能做的就是選擇去學習改變,成長自己。今天又聽了一遍家庭教育專業課上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心這一節內容,感覺思路更清晰了。一個人產生自律的前提是自尊。
  • 如何建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孩子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站就是:家庭。還在要在這個人生的第一站待滿18年,成年以後,才能脫離家庭的教育和管理,走進大學,走進社會。所以,家庭教育也成為人的第一教育,父母作為第一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只有普通學歷背景的我們,怎樣做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沒有良好的學歷背景,可能給孩子提供不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實這是思想的一種誤區,能否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長的學歷高低並無很大關係,和父母的思想高度有著很大關係。很多人都覺得學校教育重於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老師,而把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孩子有什麼問題都是老師的問題。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思想誤區,都說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責任,但是對於育人家長有著更大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身教勝於言傳。
  •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容易摧毀孩子自尊心,怎樣才能保護自尊心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強,所謂過剛易斷,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自尊心受挫的情緒,進行自我調整。中國有句古話:「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在中國,家長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呵斥孩子,幾乎是司空見慣。
  • 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及「四心一興」
    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孩子的天性不同、生活環境存在差異,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千差萬別,如何教育孩子會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是這五個方面尤為重要!培養孩子生活、學習習慣。習慣是潛意識的反應,形成習慣的話,就會自動反應。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快車道,同時,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家長應以身作則。
  • 自尊心不等於「自戀」,如何培養孩子自尊心?正確方式是這樣的
    當孩子出生之後,全家人的焦點都會放到這個嬰兒身上,雖然孩子的年紀很小,但是他們卻是全家人的希望,而家長最為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如果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好的話,也會給家長爭光。但其實除了學習成績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性格還有品質,之前有一個孩子因為高考錯過考試時間,一氣之下跳河的新聞傳遍了大街小巷,孩子在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能夠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說明孩子根本沒有抗壓能力。
  • 寶寶三歲前,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將會受益終身
    他們需要通過感官了解多彩繽紛的萬物景色,而父母就是孩子們來到世界的第一任指導老師。孩子通過爸爸媽媽的每日教誨言傳身教,了解世界,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因為孩子三歲前行為還沒固定,三歲前有錯通過指教孩子很快可以改過來,但過了5歲要改變就很難因此我們要在三歲前不斷的調整培養孩子好習慣,這是教養的重點,怎樣教養孩子好習慣有三個重點一是,指導孩子言行,二是,培養孩子行為,三是,改正孩子錯誤指導孩子正確的言行,培養孩子日常生活良好的行為
  • 金喇叭少兒口才: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引導孩子呢?
    如今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而且很反叛。作為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成為父母的頭疼問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少兒口才訓練機構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是孩子居住的主要地方。父母應該組織好生活,處理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以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諧的家庭氛圍,建立有序的生活,培養孩子的良好情感。
  •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家長應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呢?
    中國的傳統道德就是要求人們要謙虛、要克己,這本無可厚非,但只批評而不表揚,最後的結果就會損害孩子自尊心。自尊心強的兒童,積極進取,樂觀向上,能滿懷信心地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自尊心弱的兒童,消極悲觀,並極易出現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因此,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應重視培養其自尊心。
  • 嬰幼兒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都需要自信心,嬰幼兒也不例外。嬰幼兒年齡小,心理的自我調節很弱或者幾乎尚未發展起來。因此,嬰幼兒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主要依靠咱們家長了。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是個做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猶豫不決、膽小柔弱的孩子的話,那就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