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眾不責」,請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020-10-06 李兆良

作者:李兆良 教授

《AI爸媽》首席教育官

國務院兒童教育工作智庫專家

中陶會家庭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

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後,吉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國家公派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最近,網上一則武漢初三14歲男孩因在教室與同學玩撲克牌,被母親在走廊當眾扇耳光後跳樓身亡的新聞,讓人感到無比痛心,也由此引發了無數人的關注和熱議。顯而易見,人們關注和熱議的焦點最終落在了家庭教育上,更準確地說,指向了在家庭教育中該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具有良好自尊心上。

視頻中顯示:媽媽第一個耳光扇下去時,和媽媽差不多高的男孩往右邊躲了躲,抬手想要擋住,但媽媽衝他大吼並辱罵,孩子低頭不語,接著他媽媽又扇了他第二個耳光,男孩沒動,他媽媽一邊辱罵,一邊用手掐住男孩的脖子,頂著往牆上撞,男孩踉蹌了幾步,依舊低頭沉默不語。這時候有人來勸這位媽媽,但從視頻裡看出,她好像還在訓斥著男孩。


男孩媽媽被人拉走後,男孩用袖子擦了擦眼淚,呆呆地站在原地,轉身看了一眼樓下,又望向母親離去的方向,默立了2分鐘後,他爬上圍欄,一躍而下,隨後傷勢嚴重的張某銳,被宣告不治身亡,年僅14歲的少年,就這麼倉促地告別了世界。


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導致這起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與家長在同學面前碾碎了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有關。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過:「父母毀掉自己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類生命的本源,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期盼社會對自己的尊重,是一個人天性的需要。」由此可見,尊嚴絕不是成年人的「專屬」或者說「專利」。對於孩子來說,自尊同樣至關重要。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越是深入兒童的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就越能體會到這樣一條真理:在影響兒童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


自尊心,有時也稱自尊、自尊感,是一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自愛、自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自尊是人格自我調節結構的心理成分,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客觀理性評價,是一種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識。具有良好自尊的人會悅納自己、樂觀自信、獨立自主、待人友善。自尊的心理基礎是一個人覺得自己有自主感、掌控感和價值感,覺得自己被他人所接納,覺得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能夠做出自主選擇和自主決定。


自尊是做人的基礎,自尊心是人生之樹的根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避免「人前教子」,不要將孩子的錯誤反覆說給他人聽,也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在眾人面前厲聲恐嚇、訓斥、貶損、責罵、輕視、羞辱孩子,這樣會嚴重破壞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感到丟臉、傷心、難過、無地自容、憤恨和絕望,性格也會因此變得自卑、膽小懦弱,對人缺乏信任。


英國大教育家洛克曾說過:「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因而會更小心的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愈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到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好評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常言道,毀掉一個孩子就是讓他當眾出醜,讓他喪失自尊感。現實情況的確如洛克所說的,倘若父母不顧孩子的內心感受,當眾揭孩子的「傷疤」,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尊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形成「破罐子破摔」和自暴自棄的逆反心理。中國古代主張教子「七不責」,其中第一條講的就是「對眾不責」。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免受傷害。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而如果沒有教養,愛就會失去品格,僅僅停留在動物性的水準上。」可見,真正有品格的愛,是孩子能在父母無私的愛裡,逐漸成長為一個具有良好自尊的人。


魯迅曾說過:「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很擔心一些父母由於自身惡劣的態度、嚴厲的斥責和粗暴的打罵等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從小喪失自尊心和沒有羞恥感。正如很多家長所講的:「這個孩子已經『沒臉沒皮』,沒法教育了,採用什麼方法都不管用,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沒有效果。」事實上,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自尊心已經被嚴重傷害,被父母用打罵、羞辱和嚴厲的斥責踏碎,導致孩子自尊感和自我價值感很低,缺乏羞恥心,自甘「墮落」,已經不在意別人如何看待和評價自己了。


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父母教育孩子把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結合起來,就會散發出高貴的氣質。我們都希望孩子具有自尊的積極品質,也希望孩子獲得他人的尊重,更希望孩子能夠尊重父母、尊重師長、尊重他人、尊重差異、尊重規則、尊重知識、尊重真理和尊重自然。可是我們不要忘了,孩子首先需要父母的尊重,才能學會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父母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尊心,就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來尊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生而為人」的權利。唯有如此,孩子才會具有良好的自尊感,才能學會尊重他人。


屠格涅夫說:「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源泉。」孩子的自尊心像黃金一樣寶貴,從小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會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和產生良好的自尊感,會具有成長型心態和成長型思維,會通過自己的積極行動勇往直前,會更容易獲得人生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


因此,在這裡鄭重提醒各位父母,保護和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自尊心,是家庭教育第一要務,請各位父母務必謹記。

相關焦點

  • 傾聽孩子的講話,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足夠的耐心聽完孩子那些沒頭沒腦、雜亂無章、毫無意義的講話。孩子的敘述常常被父母用生硬的語言或找來的理由或轉換話題給打斷。我們常常沒有辦法讓自己成為孩子忠實的聽眾。在多子女家庭,孩子間互相對話,可以不要父母的參與。但在獨生子女家庭,父母不聽孩子講話,孩子向誰去說呢?傾聽孩子講話時你自己就要像一個孩子。要想成為一名忠實的聽眾,你最好的辦法就是想像你就是孩子的朋友。
  • 怎樣給孩子取「乳名」?這2種不要給孩子取了,難聽還傷害自尊心
    這2種乳名不要給孩子取,難聽還傷害孩子自尊心一:賤名從前父母沒什麼文化,凡事從講究有福氣、好養活,給孩子起名這件事也是如此,喜歡用狗剩子、招娣、二丫、胖小、鐵柱等賤名給孩子取乳名,美名其曰,這樣的名字更接地氣,孩子更好養活。
  • 小孩子也有自尊心,怎樣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呢?來看看這幾點吧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但是在生活中,提到自尊心我們往往會忽略孩子,認為孩子小還沒成年,不懂什麼所謂的自尊心,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感知到別人對他的喜歡和不喜歡,很容易因為生活中被忽略的小細節而傷到孩子幼小的心靈。若父母生活中能做到這些,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對孩子自尊心造成傷害。
  • 孩子也有自尊心,請尊重孩子吧!
    你作為家長認為這沒有什麼問題,這是教育孩子,這是為孩子好。可是,孩子不是這樣想的,你嚴重的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很嚴重的後果。每個少年都有叛逆期,何況只是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不要不依不饒的打罵孩子,為什麼不讓孩子自己多想一下,自己到底錯在什麼地方呢?打罵並不是解決辦法的辦法。平靜的聽孩子是怎麼說的,要給孩子述說的機會,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早知道,孩子的講述過程也是一個很好的反省過程。
  • 不要再這樣做了,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意識到了快改正吧
    甚至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已經認識到錯誤,父母也會喋喋不休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果您真的有這樣的行為,建議您趕快改正吧,您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您長期這樣教育,會讓孩子產生厭倦感。慢慢的,孩子會恐懼你的教育,對您的教育恐怕就只有不聽,不信了。
  • 孩子的自尊心,請不要當眾羞辱,這幾點要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經常看到在公共場合犯錯的孩子被父母教訓(甚至這種情況也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要注意的是,當孩子在外鬧脾氣、惹惱你時,別為了緩解情緒而當眾吼小孩,若因此傷害了小孩的自尊心,造成的影響比你想的還要嚴重。
  • 遇到這7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孩子,切記切記!
    相信大多數家長肯定被孩子某些狀況氣到過吧。大家都怎麼處理的呢?客觀的想想,大人也難免會犯錯,何況是孩子對不對。平時可以對孩子的錯誤適當教育引導,但遇到這7種情況,一定不要責怪孩子噢。 —————————————————————第1種是【對眾不責】不要在眾人面前責怪訓斥孩子,經常在外人面前責怪孩子,或者把孩子的錯誤當笑料說給別人聽,讓孩子顏面盡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習以為常,對錯誤的行為不痛不癢。對眾不責並不是要縱容孩子,而是要緩和處理。
  • 別讓你的打扮,「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別讓你的打扮,「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會你就穿這樣」?別讓你的打扮,「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這次的事故是由於這位男孩在教室裡和兩位同學玩撲克牌,家長被班主任請來學校溝通,家長沒能好好控制住情緒,在旁人面前,一看到男孩就揚起巴掌打他的臉,這位媽媽怒氣衝天,不斷指責孩子,孩子低著頭,沒有回應。在沉默了三分鐘左右,在這三分鐘時間裡,不知孩子想了什麼,究然轉過身絕望翻牆跳下,動作極其突然和果斷,連旁邊的同學反應不過來。
  • 上海火車站孩子被逼下跪乞討:自尊心被傷害到底有多可怕?
    像這樣父母不遺餘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在我們生活中真的太常見了。最近看到一個新聞,上海有一個孩子,被父親逼到上海站的車站廣場上跪下來乞討,旁邊還放著他的書包。為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他作業少寫了,父親一氣之下,把他拉到了火車站,就是要讓他「丟臉」。
  • 這3種行為最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你做了幾個?
    然而,別看孩子小,但是自尊心卻是很強的。她問孩子:「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給自己掙面子,卻總是忽略了孩子的面子,於是教育孩子不分場合,不顧孩子的內心感受,損害、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常常被這些話深深地傷害,在別人面前抬不起來頭。
  • 五歲孩子也要面子,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自尊心
    她主動告訴我,是因為媽媽剪了她頭髮,很小的事情,孩子有了情緒於是鬧脾氣,但媽媽顯然不願意去溝通了解,直接動手並不能實質性的解決問題,反而在大庭廣眾之下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像簡·尼爾森說的:「我們究竟是從哪裡得來這樣一個荒謬的觀念: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必須讓他們感覺更糟?只有當他們感覺好了,才能做得更好。」3.不要嘲笑、嫌棄孩子當孩子某件事情沒有做好時,或者出洋相的時候,不要笑話孩子。
  • 「孩子那麼小有什麼自尊心」,父母這麼想孩子就完了
    父母應該從細節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01.父母無視孩子自尊心會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北京衛視一檔節目《老師請回答》中,一位7歲的小男孩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節目。小男孩在跟主持人交流的過程中,思路清晰、情緒穩定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 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這位媽媽可能心情非常的不好或者很累需要休息,不過孩子總歸是孩子,他沒有長大,所以不懂事。其實,退一萬步講,現在的我們,誰不是在負重前行呢?著名教育家葉瀾老師指出:「如果不對這些傷害孩子的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今天,彩彩關於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有過幾種?
  • 家長最不能觸碰孩子這3個底線,否則孩子自尊心會受到傷害
    有些大人喜歡在客人面前說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比如尿床、亂扔垃圾等,甚至女兒第一次初潮有些家長也會給別人說,一點都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對於大人來說,孩子沒什麼自尊心,而且很多人把自尊心與面子混淆在了一起,覺得所謂的自尊心就是面子問題,孩子需要什麼面子。
  • 大人用成績衡量孩子,會無形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成績不代表一切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很多,小時候寶媽需要時刻起來餵奶,長大後父母就要擔心孩子的成績。對於家長來說,成績是一個衡量孩子的標準,孩子成績好,家長就臉上有光,但是孩子的成績不好,家長就會覺得丟人,其實這樣不對,真正合格的家長,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而覺得丟臉。
  • 父母要學會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然而,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不少家長卻有意無意地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他肯定也能「扮演」好父親的角色,他也能隨時隨地做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呵護時,他的心靈就像得到了陽光的照耀,也會閃閃發光.當孩子的自尊心受了傷害、踐踏時,也會哭泣、流血。所以,如果父母對孩子犯了錯,一定要勇於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孩子才能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他的自尊心才能得到保護。第四,不要橫向比較,要多縱向比較。很多家長秀的孩於子的學習成績與別人相比,而且往往與學習成績高的優相比。
  • 會傷了孩子自尊心的4句話,父母不要再說了,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一些激動,尤其新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進入一些誤區,每當孩子犯錯誤時就以為嚴厲的批評一定會讓孩子長記性,但是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語言,不要說一些太過的話,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裡的形象,甚至還會影響親子感情。
  •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容易摧毀孩子自尊心,怎樣才能保護自尊心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強,所謂過剛易斷,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自尊心受挫的情緒,進行自我調整。中國有句古話:「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在中國,家長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呵斥孩子,幾乎是司空見慣。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教育孩子,請保護他的自尊心
    評論裡,也有很多網友指責孩子太脆弱,隨便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從視頻裡能看到,媽媽當著走廊這麼多同學的面扇孩子耳光,完全沒有給孩子面子啊。十幾歲正處在青春期,既叛逆,自尊心又強,家長這種偏激的管教方式,很容易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釀成極端事故。打擊一個孩子,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人前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