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經常看到在公共場合犯錯的孩子被父母教訓(甚至這種情況也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
要注意的是,當孩子在外鬧脾氣、惹惱你時,別為了緩解情緒而當眾吼小孩,若因此傷害了小孩的自尊心,造成的影響比你想的還要嚴重。
前不久外出吃飯,經過一個人工水池,眼見一個小男孩把手伸到水池裡摸硬幣,結果硬幣沒有撈到,小男孩的袖子也全部溼了。他父親見狀,勃然大怒,直接拉過孩子就往屁股上狠狠一拍。
打了一下也就罷了,男孩的父親還咆哮起來,「你看你這袖子,你是不是腦子進水啊!」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要多狂躁有多狂躁,男孩也委屈的哭了起來。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難免會打罵,父母偶爾的脾氣失控,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一點是絕對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當眾打孩子。
像男孩這樣比較內斂的孩子往往自己去消化這種痛苦,而有的極端案例卻會讓父母承受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最近有一個事件就是如此。
9月17日,一位14歲男孩,當著母親、老師和同學的面跳樓自殺,地點就在學校。
由於這個男孩在教室裡與同學玩撲克,被老師發現後找了家長,母親來到學校後,在走廊裡就開始大聲數落訓斥,完全無視身邊經過的同學。上前就對站在走廊上的兒子就是兩個巴掌,接著對兒子又是掐脖子又是戳額頭,嘴裡還叫嚷著。
兒子低頭承受著,等母親和老師轉身走後,男孩原地孤獨地站了2分鐘多鍾,突然轉身一躍......
心痛,無法緩解的痛,一個孩子就這樣沒了。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他也是要面子的,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母親教訓,其內心一定受到了無比大的傷害,自尊心被嚴重打擊,不然怎會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你想毀掉自己的孩子,首先是摧毀他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見過了這麼多「悲劇」,在孩子犯錯時,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1、給孩子自我反省、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孩子犯錯誤了,不要急著去訓斥、打罵孩子。
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在父母的幫助下,孩子是可以從周圍人的態度中,分析出自己的行為是不是錯的。再經過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就能明白自己是不是做錯了,用這種方式,孩子不僅能夠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可以自主做出改正。
2、要注意給孩子留面子
從3歲開始,孩子就已經知道面子的重要性,這種面子也就是我們說的人格是尊嚴,所以他們也會不自覺地去維護自己的面子。家長也要意識到這一點,不要因為孩子小就隨意批評,甚至當眾諷刺挖苦孩子,讓孩子丟失面子。
3、合理解決 不必放大孩子過錯
許多父母都覺得,不就是罵了一下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孩子眼中,小事可能並不小,大事可能真不大。特別是傷面子的事,在他們看來就比天大。而孩子日常所犯的那些小錯誤,如果我們不放大它們,也就是小事一樁罷了。合理解決即可,不必大動幹戈。
4、循循善誘比責斥、打罵更勝一籌
不要再死板地執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了,引導、耐心的教育孩子比責斥、打罵孩子產生的效果更好。既不會影響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又可以在達到對孩子的教育目的的同時經營家庭關係。
孩子跟大人們一樣有自尊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我們都知道,我們不喜歡被人當眾批評,孩子也同樣不喜歡。
家長要保持一顆陽光積極的心態去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理性溝通,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