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和弟弟程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其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
想必大家都聽過「程門立雪」的故事吧。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當時四十多歲了)和遊酢向程頤拜師求教,恰好程頤正在午休而外面又下起了大雪,他們為了不影響程老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待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下面這個故事是關於程顥的。
謝良佐少小就很聰慧,讀了很多書,學問很好。
一天,當他前去拜師程顥時,程顥問他:你平時讀什麼書?
謝良佐說:史書。
程顥順手從成堆的史書中隨便抽出一本,翻開一段,他誦讀如流,把程顥提到的一大段整個背誦了下來,一字不差。
程顥再抽出一本書,從中翻開一頁,謝良佐仍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
之後,謝良佐恭敬地站立著,本以為自己的博聞強識能得到老師的稱許,不料程顥老師只說了四個字:
玩物喪志。
謝良佐登時面紅耳赤,汗如雨下。
玩物喪志本意是指人在器物上流連忘返,不知退離而被外物牽著走,沒有了己心,喪失了意志。
程顥老師看出了他心中的疑惑,就給他講了道理,說:我記得熟,是自然而然記得熟,能夠隨時聯想起來;讀書時不漏掉一字,是因為我服膺這裡面的道理,唯恐自己吃不透、學不會。
你記得熟、背得多,是竭力強記、勉強為之,你是不是真的懂?很難自說;且你是以此來向別人炫耀,那是有問題的。之所以批評你玩物喪志,是因為能背誦大段詞章這種事情,實在是雕蟲小技、無須如何誇讚。
史書浩如煙海,大段大段地背下來,把精力放在強記、博記上面,還自鳴得意,實在是幹了一件愚蠢的事情。以記憶力強,能背誦很多東西為榮,那是一種墮入惡趣,是玩物喪志。
成甲老師有本書叫《好好思考》,裡面也提到過一個觀點:我們之所以要「知人論世」地深究一個思想,其核心本質是:
要理解一個思維模型的產生條件以及由此產生的適用邊界。越偉大的觀點和道理,就越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字面意思之外的背景,如果我們不理解其產生的前提和適用的邊界而盲目套用,將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你學到一個知識、方法、道理,還需要親自實踐,只有把學到的應用到實踐,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學問,否則,只是玩物喪志。
事實上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在玩物喪志、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自己看到一個觀點,學了一個課程,感覺醍醐灌頂,仿佛打開了真理的大門,然後呢?
然後遇到類似的事情與往常一樣,依舊如此。並沒有做到學以致用。
更有甚者,學到了一些東西,光說不練,遇到場合只會滔滔不絕的說,即使說的頭頭是道,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用一句現在的流行話來說就是「然並卵」。
有的人會說了,我是真想把學到的應用到實際,但是,就是一到關鍵時刻想不起來,只有事後才恍然大悟:「哎呀!應該這樣做才對,我以前就知道了呀,怎麼當時就忘了呢?」
這種情況的人最本質的原因是,你並沒有深刻的明白那個知識點或者道理的本質,因此,你應該用的時候就會想不起來。
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需要兩個方法並行。
多思考和每日復盤。
多思考能夠鍛鍊自己看透事物的本質,更好地應用於實際。我們每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或者道理,要認真思考它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每日復盤不僅能夠找到不足,及時彌補不足,還能鞏固自己的思考。
每日復盤具體方法是:每天睡前問自己5個問題:
1.今天我做的正確的事有哪些?
2.這些正確的事我如何保持下去?
3.今天我做的錯事有哪些?
4.做的這些錯事原因是什麼?
5.我的改正措施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要真實的問自己的心,真誠的捫心自問,不要自欺欺人。
如果你關鍵時刻總記不起原先懂的道理,這兩點能及時幫助自己更加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質,至少下次在發生就不會忘了。
不要讓讀書成為玩物喪志,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切記:光說不練是假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