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覺得當領導是非常舒服的事情,事情只要吩咐一下就會有人幹。
都覺得當領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其實啊,領導不只是一個職位,更是一種能力,更是一份責任。
當好一個領導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有哪些事情是你當了領導才明白的?
當了領導之後你一定會明白不能只局限於自身的成長,更需幫助下屬成長。
因為你要是沒有一些有能力的下屬,即使你再有能力,下屬的能力不夠,在事情的執行上肯定會打打折扣,最終的結果也是好不了。
傑克·韋爾奇曾說:「在成為領導前,你的成功同自己的成長有關;在成為領導以後,你的成功都同別人的成長有關」 。
韋爾奇的這句話說明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只有優秀的領導是不夠的,
還需要培養、建設優秀的、高績效的團隊力量才能成就企業的經營目標,才能讓你的工作和計劃更加的有效。
當了領導以後,並不只能著眼去單項工作,畢竟單項工作做的再完美再好,大方向要是錯了,那也是沒有用的。
這裡不是讓你不要注重細節,細節是任何成功的基礎,細節應該讓下屬認真的把控好。
而領導需要的是把握好大局,隨時進行更加有利的調整。
工作完成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要讓工作真正能讓你和團隊有所進步。
所以說,當了領導要的不是你或者團隊做了哪些工作,而是你和團隊復盤思考的深度。
好的經驗、有用的經驗都是需要經過了復盤,才能進行沉澱,才能變成一種能力,
不管是成功的事還是失敗的經歷,都值得我們去復盤。
柳傳志曾說:「復盤很重要。想想做成一件事有哪些是偶然因素,別以為是自己的本事。尤其是失敗後,要血淋淋地解剖自己,不留任何情面地總結自己的不足。這樣,你的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所以說,工作完成並不是最終目的,真正的在於你和團隊能夠從成功中提取到更多經驗,更能從失敗的事情中排除一些不好的因素,才能讓你和團隊更加高效的去接下來的挑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生就是這樣: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
當了領導以後,不要怕有人比你優秀,到時候取代你的位置,要是都是一群平庸之人,在協助你,即使你的成就也大不了哪裡去。一個能成事的人,一定能容得下比他優秀的人。
舉個例子:三國時期,為什麼蜀國後期人才那麼匱乏,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
朱德總司令曾這樣評價:諸葛亮是很厲害,一封《出師表》感人涕下。然而諸葛亮卻有著好嫉妒,不能容人的性格。
諸葛亮「事無巨細」、「皆專之」,導致蜀國無人可用不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說,作為領導要想有更大的業績,接納更優秀的人才這一步是需要要走的。
正如海爾的張瑞敏就是這樣。他把海爾打造成一個開放的人才生態圈,成為小微企業的孵化器。
讓人人在這個平臺上,都去當CEO,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海爾順利突破大公司「天花板」,實現高速增長。
當了領導以後,肯定會明白這四個道理。
要是你不懂得這四個道理,即使你當了領導也很難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績,要知道業績是競爭、晉升的資本,你連資本都不夠,很難再往前走更進一步。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讚呀,也可以轉發或讚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持,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