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這樣一條新聞上熱搜,令人十分痛心:
2020年11月30日,一名四歲孩子在幼兒園午睡之後未能醒來,後雖然送到醫院急救,但是為時已晚,最終不幸離世。
監控畫面顯示,當時小朋友一直趴著睡午覺,在其他小朋友起床後,他仍未動彈,當時老師扒拉了他一下,但是孩子並未有進一步的動作,未能拉起來之後,該老師就沒有再繼續動作,之後還細心地給孩子蓋上了被子。
12月3日,熊先生向《緊急呼叫》反映,其4歲的兒子小志(化名)在湖南益陽赫山區一幼兒園午睡期間死亡。熊先生覺得孩子的身亡與睡姿有關係,因此質疑老師未及時調整小志睡姿,也沒有及時發現異樣並進行救助。
對此,當地教育局也回應了:小志於11月29日感冒,經治療後於次日被送往幼兒園,孩子是因為病情的意外情況死亡。老師在此事件的處理並未失職,死亡與趴睡無關。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處理中。
對於此事的發酵,源於雙方說法不一致:
一開始熊先生是說自己告知了學校方面孩子有感冒的情況
但是幼兒園方面的回應卻是:「他沒有告知我們孩子的情況」
另外孩子的媽媽也是這所幼兒園的老師。
睡覺之前餵藥都是孩子的媽媽餵著吃。
幼兒園方面是事發後也曾經和熊先生方面進行協商,但都是無果。(擬賠償9萬元,熊先生拒絕)
現在幼兒園的態度就是:「覺得我們有責任,就走司法程序好了。」
小朋友趴著睡是否可以?
現在網上各種育兒方法眾說紛紜,而新手爸媽往往也會陷入這種焦慮當中,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害怕寶寶落在別人後面,害怕育兒方法不先進。科學上的事情也許還需要更深入和專業的討論,但有一點我們必須得清楚:如果爭議太多,那我們不妨首選安全的一項。
一般來說,一歲以下的寶寶應該以仰臥的姿勢入睡,才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一歲以後,寶寶趴著睡的概率也就很小。相關專家介紹,4個月前的寶寶驚嚇反射明顯,當寶寶受到光線、聲音和抖動等刺激時,這個反射會影響睡眠。俯趴的姿勢可以減少該反射對睡眠的影響,也就是會睡得更踏實一點。但6個月前的寶寶還是最好仰睡!
另據美國兒科學會介紹:6個月以前的寶寶嚴禁趴著睡!因為較小的嬰兒對於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還很弱,如果趴睡,寶寶很可能不會轉動頭部以確保自己的呼吸暢順,也容易出現因口鼻被遮擋而窒息的情況,甚至造成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發生。
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是指 1 歲以下的嬰兒不明原因地突然死亡,SIDS 有時被稱為「搖籃死」。SIDS發生於嬰兒睡覺時,通常是在半夜到凌晨 6:00。幾乎所有死於 SIDS 的嬰兒都不足 6 個月。在美國,SIDS已經成為1月至1歲寶寶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仰躺是小寶寶最安全的睡眠姿勢。一般寶寶可以自主翻身後,SIDS的風險就沒那麼高了,所以是否可以趴著睡的分界線是:睡眠過程中寶寶是否可以自主翻身。由於幾乎所有的寶寶6個月時都可以自主翻身了,所以6個月之後的寶寶可以讓他們自己決定用什麼姿勢睡覺,家長注意保持床上乾淨無雜物即可。
目前孩子的死因還未明確,趴睡是主要原因還是本身感冒吃藥的原因,或是兩者疊加的原因?
有評論說,本來孩子的身體很脆弱,對於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照護再怎麼認真再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事件的判定只有等待法醫的鑑定結果出來才能知道了。但小編想說的是,不管怎樣,家長和院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要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