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新:做教育要扎紮實實,注重內容創新和內容供給

2020-12-11 伯索雲學堂系統

近日,由伯索雲學堂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在南京召開,近40位演講嘉賓與1000餘位參會代表一起分享了他們在培訓教育行業發展過程的探索、思考和成功經驗。中公教育集團董事長李永新做了主題為《教育的三重境界與民辦教育的作為空間》的分享。

核心觀點:

l 把大量的精力放到營銷和銷售過程當中,偏離了一個教育企業的根本。

l 未來十年,如果不在內容創新和內容供給方面真正發揮作用,純在線教育、人工智慧很難顛覆傳統教育。

l 做企業要扎紮實實,注重內涵發展,不能靠資本撐大,否則瘦的速度會比撐的速度更快。

以下為李永新分享內容(伯索雲學堂根據演講實錄編輯整理):

來自全國各地的民辦教育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年是中公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年,2月21號中公在深交所上市,市值已經從500億到現在1000多億。儘管我不擅長講、不願意講,但主辦方還是希望我講一講中公發展過程中的體會和感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能對大家的成長和發展有點幫助,我願意跟大家談談感想。

今天大會主題是「守初心、擔使命、重規範、促發展」。初心、使命、規範、發展,理解為教育的本質,就是說富民強國。發展需要規範,規範的前提是做企業的我們都要有初心和使命擔當。

習主席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我們使命就是為民族謀復興。對民辦教育而言,我們要扎紮實實的把人民群眾在教育這塊需求滿足好,真正做一個好的民辦教育企業。另外一方面我們的使命,為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我覺得做好企業和充滿對世界的情懷,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我們規範發展的前提,也是我們最終做好企業,快速發展的根本。

所有一切都聚焦在一點上,我們能不能擔當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關鍵的關鍵、一切的一切就在於我們能不能做一個好的企業,對得起我們的學生,對得起我們的員工,對得起學生和員工背後的家長,對得起全社會,這個最關鍵

我特別想從企業家本身談對做好一個企業的感受和認識。

企業家的六個認知

我們經常說企業家精神,很多時候還談不上企業家精神,我們要對企業發展的一些基本理念有正確的認識。我想談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是以營銷為主,還是以內容為主?

我從1999年開始創業,2001-2002年走上培訓道路,到現在走了20年。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扎紮實實抓教學培訓研發工作。教育行業有一個常見的分工,營銷和銷售基本上是二把手和三把手幹的事情,一把手則提想法和要求,基本不管營銷和銷售的事情。

在教育領域,我的體會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教育行業口碑傳播是第一位的。很多企業家把大量的精力放到營銷和銷售過程當中,我覺得這偏離了一個教育企業的根本,我覺得不可取。

第二,線上還是線下?

五年前IT圈裡一個很牛的技術大拿轉行到教育培訓領域,成為一家線上培訓機構的主要投資人、創始人。當時我跟對方打了一個賭,他說:「五年內,線上機構會把線下機構基本顛覆掉。」我說:「別說五年,十年也沒戲。」從1999年到現在,我做了20年教育。1999年中國的教育培訓處於萌芽的萌芽狀態。20年後的今天,行業仍然處於非常初期的萌芽狀態。這個萌芽不是指機構很小、很散、很亂、很差,也不是指硬體、軟體、服務水平很差,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指我們在教育內容的供給方面還是初級水平。

現在還談不上線上線下誰顛覆誰的問題,而是說好的教育內容產品與服務太少了。全國都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消費升級,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應該是教育行業。大家可以回想自己的企業有多少真正的一線研發人員,有多少真正的好老師,有多少真正懂得學生心理、願意跟學生交流的班主任,這才是工作的關鍵。只要是好的教育內容傳播方式,既可以帶來便利,也能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的產品和服務,無論是線上線下,都可以發展得很好。但是,線上線下絕對不是中國當前教育變革的核心和關鍵。五年過去了,那個機構依然在一個很窄的領域裡默默無聞

我堅信,未來五年乃至未來十年,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對教育的改變在內,如果不在內容創新和內容供給方面真正發揮作用,他們都很難實現一開始標榜的口號,顛覆這個、改革那個,根本不可能。

第三,作為企業家,是關注戰略還是關注問題?

「學財務的做財務總監,學營銷的做銷售總監,啥都不會的做總經理。」很多人這麼調侃總經理,沒有專業方向所以只能做戰略。很多企業家樂此不疲地把經營戰略作為主要工作,但是戰略是什麼?我特別堅信李嘉誠的一句話:「沒有戰略就是戰略。」但你以為李嘉誠真的沒有戰略嗎?我更欣賞德魯克的話:「管理就是解決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問題。所謂管理,就是解決問題。」管理學的書我很少看,但德魯克的東西我真喜歡。所有企業家需要從一開始就知道工作重心到底在哪兒。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我主要的工作內容,這幾天如果不在大會現場,那我應該會在辦公桌前一天開21個會,從早上九十點開到晚上十二點,都是我這個層面上需要解決的企業面臨的問題。一個企業一天解決20個問題,365天就能解決7300個問題,10年解決73000個問題。沒人知道企業到底會有多少問題,但總有新問題不斷,而企業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逐步完善和優化的。很多人只是看到有家企業2019年突然出現並且市值超過1000億,但沒看到的是這家企業背是20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積累的很多經驗、智慧、努力、辛勤和付出

所以,作為董事長、作為總經理,我要關注大戰略,看看現在趨勢是什麼、風向在哪兒。當真正關注企業自身問題時,自然知道企業發展的方向在哪裡,趨勢在哪裡。

第四,是融資和上市,還是扎紮實實做企業?

營銷是我們三把手管,上市和投資是我們二把手管,我從來不管。俞敏洪師兄昨天有句話講得非常好,很多教育企業都把關注點放在每一輪融資多少,放在如何去美股、港股、A股上市上。如果一個企業的一把手將工作重心放在這兒,我認為這個企業不會有持續長久的發展,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企業永遠要過苦日子、難日子。企業一旦過上資本太富足的日子,那麼一把手的整個決策動作基本都會變形。我有深刻體會,中公要上市,2月份到10月份的8個月,我們花了比過去19年花錢總和的10倍還多的錢。8個月花了75億,我們這種企業上市了,各種融資手段、融資能力強,那個政策環境比現在好很多,10月份進到錢荒,二三月份有100億,而到10月份資金好緊,再融資難度好大。未來一兩年裡,我們主要消耗這八個月花超的錢。

我舉自身例子是想說明,錢一多的時候所有人都會飄,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例外,你一定不是例外。就看你對自己的控制有多強。別整天去融這個、融那個。大家對融資的態度一定要謹慎。做企業要扎紮實實,注重內涵發展,才會一步步做大做強,而不是靠資本撐大,否則瘦的速度會比撐的速度更快。

第五,財富觀。

我們經常講財聚人散。創始人的財富觀,我覺得極為重要。別看現在中公教育的財富好像全在我的手裡面,什麼「教育界首富」、「身價600億」,要真這麼想就完了。我時刻告訴我自己,我們財富現在600億,10年團隊6000億。現在600億,將來6000億一定首先是團隊。很多企業家追求買一棟別墅、買一輛豪車、買一架私人飛機。如果我們這些企業家也追求這樣的生活的話,我覺得太俗了。

我記得2002年上一堂公務員考試的時候,講行政職業測驗。那時我們請不到老師,因為沒錢請老師只能自己上去講。講完學生熱烈鼓掌,下午開始講申論,沒有任何大學有這個專業,沒有任何機構做過研究,大家對申論都不太了解,我們就趕鴨子上架給學生講申論,上午講得非常好,下午講得學生雲迷霧罩,根本不知道申論是啥。儘管申論講得一塌糊塗,但是沒有一個學生退費。

那次招200個學生,一個學生收240塊錢,48000塊錢,我們一天生活費5塊錢,沒有一個學生退費。你以為今天600億全是靠你一個人的努力嗎?沒有學生對你的包容,對你的理解,對你的支持,某種程度和意義上帶著一點憐憫,人生誰不是在乞討?首先從學生那端,用憐憫的心態給了我們學費,我們能據為己有嗎?我們能自己去別墅、買豪車、買飛機,其他學員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嗎?我們所有財富,在當下要給全體員工共同分享,在未來要全部返還給社會。

今天,我們所有人吃穿住用都沒有問題,多餘財富怎麼辦?是自己揮霍還是和團隊共同分享?是未來和團隊共同分享,還是全部回饋給社會?我覺得這是新一代企業家和老一代企業家本質的不同。

我跟我的團隊說的很清楚,我一分錢都不要,我說到做到。中公教育股份我一分不要,都給大家分享。將來你們也不要想要,都回歸給社會,這就是我的想法。你們可能不信,不信很簡單,看20年、看30年、40年、50年,看我死那天,蓋棺定論。

第六,作為企業家是要正確認識自己

所有企業家都是非常成功的,這種成功之心一定會讓自己非常之驕傲,成功之後往往覺得自己很厲害,覺得自己做這個領域行,也許做其他領域也行。我體會特別深刻,每年中公教育都會走幾個人,高級總監有,副總裁也有。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企業也好,一個企業家也好,最難克服的就是人性的兩個弱點:驕傲和懶惰。企業家要想做得更大,只能保持一個狀態——彎著腰、低著頭,每個人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扎紮實實、認認真真,保持謙虛感恩之心,我們才能真正去向別人學習,這個企業才能是學習的企業、學習的組織,才能不斷守正創新、快速發展。

如果一把手總是覺得自己很牛,這個企業的大限將至。希臘有一個著名的神廟叫阿波羅神廟,門楣上一句話:「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也這麼說。認識自己,會發現自己啥也不是。一個企業家只有真的發自內心認識到自己啥也不是,這個企業家也就真正能夠啥也都是,這是我的體會。

企業家永遠要關注企業的建設和內涵發展

這些方面總結一點,做企業家永遠要關注企業的建設和內涵發展,我簡短說幾點。

第一,做企業家要高度重視研發,教學和服務。做大、做小都一樣。首先,對一個企業而言,教學研發是核心;其次是教學上課;最後,很多企業家經常會忽略的就是服務。這三個環節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忽略第三個環節。要高度重視這三個方面。我們經常講三分學、三分講、三分練,三個方面極為重要,不可偏廢。

第二,一定要建立專門的隊伍。中公有專門隊伍分別負責研發,分別負責教學和服務,三個獨立的事業部直接向我匯報工作,一把手要把三個隊伍的選、用、育、留四個方面扎紮實實做好。

第三,要注意制度傾斜。中公副總中,有六個副總是教學方面的副總裁,佔了一半。

第四,在整個過程中,一把手一定要全過程參與。

從以上這四個方面給各位董事長、企業家提供幾點我們的做法。

最後講一點,1999年我做企業時是中國教育最初端,2019年中國教育仍然在初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曾經計算過,從1900年到1957年美國在物質資本投入增加4.5倍,在教育和培訓領域的投入增加了8.5倍,而前者產生的利潤是3.5倍,後者的投資回報卻是17.5倍。中國現在也處於這種狀態下。都說K12有將近1萬億的市場規模,高等教育有4萬億,非職業培訓4000億,其他有3000億,粗略統計現在教育市場有2萬多億,市場很重要。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據世界銀行統計,1960年到1975年日本GDP增長3倍,日本在教育投入增長10倍,1974年日本人均GDP 4000美元,跟中國現在情況差不多,1986年日本就實現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成為高收入國家。換句話講,我們只有在教育培訓扎紮實實投入和耕耘,才能助力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發達國家行列。

而且這個領域一定會成長出萬億市值的世界級大公司。所以,中公教育走到今天,踏踏實實做教研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追隨夢想的指引,還有一點是對全社會的情懷。我一直信奉羅素那句名言:「三種簡單卻極其強烈的情感主宰著我的生活: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痛苦的難以承受的憐憫之心。」也將這句話分享給大家。希望所有的民辦教育從業者們,永遠懷有慈悲和憐憫之心,永遠不要放棄對夢想的追求,永遠以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為己任,一起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
    會議以「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新範式、新理念、新模式、新內容」為主題,邀請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大學校長、國內外知名創新創業教育學者,以及企業領袖、產業專家及卓越創新創業者,就創新創業教育的未來、新工科建設與創新創業發展、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思創融合、賽創融合、專創融合、新時代教育開放和創新創業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生態化建設以及社會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多個議題展開演講與交流
  • 從俞敏洪、張邦鑫、李永新,看教育首富進階指南
    雖說在線教育大熱,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至今還沒有一位在線教育賽道的企業家在「教育首富」名單中出現過。曾經問鼎「教育首富」的企業家大多發家於傳統線下培訓,例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和中公教育創始人李永新。 「教育首富」為何偏偏誕生於線下?三任「教育首富」的個人及創業經歷,又透露出哪些企業經營之道?
  • 威勝集團董事局主席吉為:供給側改革需注重創新模式
    威勝集團董事局主席吉為:供給側改革需注重創新模式 來源:紅網 作者:郭志強 編輯:李子璇 2015-12-28 13:26:11
  • 劉元春: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進行教育改革創新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召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主持會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國發院理事長靳諾,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發院院長劉偉參加了此次會議。
  • 中公教育深陷「退費門」 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李永新為何充耳不聞?
    截至發稿前,關於中公教育的投訴已有近1700條,上文中提到的「不退費」、「退費難」、「霸王條款」為重災區,「教學質量堪憂」、「電話騷擾」等情況也時有出現。業內評論人士表示:「師資和教學質量跟不上是退費的核心原因。目前,中公教育以「協議班」為主,且培訓人次基數極大,因此對師資的需求十分旺盛。
  •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主要內容有哪些?
    將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優先發展教育,大力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著力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結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奮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 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內容設計、教育隊伍素質方面進行創新和提升
    以Unit8ItmustbelongtoCarla中的「Mystenies」神秘事件,其中SectionA部分為閱讀教學,英語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截取和整合教材,要求學生關注閱讀文章並結合內容尋找最佳標題,找出課文中各個人物對奇怪聲音的推斷。英語教師先通過幻燈片為學生播放狼、熊和狗的聲音,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辨別聲音來源。
  •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內容與意義
    三、教育信息化的內容  教育信息化的內容是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其具體內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環境的完善  這裡的環境是指用於學習的環境,是指用於教育信息存貯、處理和傳遞的信息環境。對各種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內容。對教育信息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應根據教育信息的特點,教育過程的要求展開。  3人才的培養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  面向信息社會的跨世紀人才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人賴以生活,用於學習的基本能力。
  • 董盟君:媒體上雲 助力內容供給側改革
    在24日下午舉辦的「分論壇二:擁抱5G 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上,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執行主任、人民在線總經理董盟君圍繞「媒體上雲 助力內容供給側改革」進行主旨發言。以下是發言全文: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很高興能與各位相聚鵬城共同探討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話題。
  • 中共中央政治局: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此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需求側改革指的是哪些方面?
  • 內容少、創新少,南京電信ITV如何才能做得好?
    最近裝上了南京電信的ITV,開始看時感覺還不錯,4K高清和電視回看的功能不錯,使用幾天之後發現,其實這ITV挺坑的,用戶體驗遠遠不如榮耀盒子、天貓魔盒等網絡機頂盒,也比不上內置機頂盒的樂視電視、小米電視等。除了用戶體驗不足之外,也缺乏創新,下面就來具體說說。
  • 2020國考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注重內容和過程
    中公教育特整理2020國考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注重內容和過程。 推薦查看>>>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國考信息匯總公考面試中有一種考試形式讓莘莘學子為之頭疼,那就是無領導小組討論。
  • 2019中考試題解析|英語:注重內容形式創新,考查綜合運用能力
    龍頭新聞記者 沈麗娟6月26日是哈爾濱中考第二天,考試科目為數學和英語。龍頭新聞特邀劍橋三中名師解讀2019年中考試卷,分析試題變化趨勢和考查要點,給廣大考生和家長提供參考和建議。Ⅰ卷重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語言知識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Ⅱ卷重點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和表達思想和觀點的能力。在試題的內容廣度和難易程度方面,2019年中考英語試題都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也注重了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體現了「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的原則。
  • 情系教師節 暖暖尊師情——李永新看望慰問膠州市常州路小學教師
    魯網9月10日訊9月10日,膠州市阜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永新,阜安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王萍在阜安教育體育中心主任李紹武陪同下來到常州路小學,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
  • 河南省安監局原黨組書記李永新被判無期徒刑
    來源:檢察日報新華社鄭州2月13日電(記者付昊蘇)河南省高院近日對河南省安監局原黨組書記、副局長李永新受賄、貪汙、挪用公款一案作出終審判決,依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一審無期徒刑判決。李永新1955年出生,曾任鶴壁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被捕前擔任河南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正廳級)。
  • 北京商報總編輯助理齊琳:教育創新來自內容多元化和形式多樣性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11月27日,由北京商報社和北京品牌協會主辦、西街傳媒協辦的「尋找創新教育之美」:2020教育產業高峰論壇暨年度十大影響力品牌評選活動在京成功舉行。多位來自創新教育領域內的創業CEO、專注於教育領域的投資人和教育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精英齊聚現場,共同探尋創新教育的發展新路徑,討論未來教育發展的全新可能性。在論壇致辭中,北京商報總編輯助理齊琳提出,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不僅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也事關每一個個體的成長。
  • 教育創新與變革呈現十大趨勢
    本次論壇發布了「中國未來教育研究書系1——《面向智能時代:教育、技術與社會發展》」的研究成果。該書首次提出了構建中國教育新生態的四大實踐路徑:技術創新、範式創新、供給創新和治理創新。同時,本研究發現,智能時代教育創新與變革呈現十大趨勢:第一,新技術重塑教育生態。
  • 耀星·火花計劃賦能合作夥伴 華為教育中心內容生態建設持續加碼
    目前,華為教育中心將突破1億預裝量,實現手機、平板、智慧屏等多終端搭載,並將持續挖掘更多的流量場景,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資源,以創新型方案,撬動內容教育,這也將進一步為合作夥伴帶來流量和資源支持。智能搜索和個性化推薦是華為應用市場多年經營發展以來的一個基礎能力,在此基礎上,華為教育中心也秉持著「不單純地去做課程分發,而是去做內容的傳遞和分發」的理念,不斷深耕。內容的傳遞與分發涉及到更加精細化的組合搜索與推薦,後續的智慧推薦會圍繞著「一個意圖的識別以及全局內容的判斷」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