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深陷「退費門」 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李永新為何充耳不聞?

2020-12-11 和訊網

表面上在資本市場順風順水中公教育,實則已經陷入了用戶的筆誅墨伐。

難以完成的退費難題 層次不齊的教學質量

「中公教育退費吃相真的不要太難看!推諉扯皮!想衷心的問一句顧問老師,退費的錢是從你們兜裡出嗎?左攔右攔的,還是利息分給你們一半?希望未來你們可以對待退費學員可以像推銷課程一樣積極」、「中公教育退費真是垃圾,5.13號提交的資料,退費現在還沒下來」。

本月,有不少用戶在微博中反映中公教育存在著「不退費」、「退費難」的情況。在一個名為 #中公退費難# 的話題中,有不少用戶稱遭遇到了「中公教育」退費難的問題,且無處維權,只能漫無目的地等待。截止發稿時,該話題已有1213條討論、395.8萬閱讀。

上述數據恐只是中公教育投訴中的冰山一角,和訊科技發現,在黑貓投訴、聚投訴平臺上,同樣有大量用戶投訴中公教育存在類似問題。

7月6日,用戶金女士投訴稱,自在中公教育報名繳費26800元以來,在沒有上過幾次課、參與選班的情況下,要求按課時退費但卻遭到了拒絕,協議為單方面乙方責任,金女士認為其屬於霸王條款。

7月5日,用戶黎女士反映,在繳費15500元報名面試協議班時,中公教育承諾如果我筆試沒有過則全額退,但是7月2號筆試名單公示後中公教育立即停止了相關課程。在此情況下,中公教育沒有說明退費操作,退費也沒有任何進展。

截至發稿前,關於中公教育的投訴已有近1700條,上文中提到的「不退費」、「退費難」、「霸王條款」為重災區,「教學質量堪憂」、「電話騷擾」等情況也時有出現。

業內評論人士表示:「師資和教學質量跟不上是退費的核心原因。目前,中公教育以「協議班」為主,且培訓人次基數極大,因此對師資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公務員考試培訓師資不足已是公認的行業性難題,這會導致教師水平層次不齊,從而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且特殊時期的線上授課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上月,藍鯨教育曾報導稱,中公教育的「0元入學」還疑似存在著誘導學員申請有息貸款、公司通過引流的方式獲得分成的情況。

教育背後的理財生意 不可思議的巨額分紅

據了解,上述投訴中提到的「協議班」往往採取預付費的模式,這在教育行業當中較為常見。而此模式也能夠使機構擁有充足的資金流,用於課程的研發和迭代,學員也能從中受益,形成良好的增長循環。

但實際上,預付的學費常常被用於資本運作,中公教育同樣如此。據中公教育2020年Q1財報顯示,中公教育的營收模式除了基礎的培訓收益以外,還通過券商、銀行等機構進行短期投資理財,報告期內實現相關收益高達4900餘萬元。

結合往年財報數據,或許不難看出中公教育深陷「退款門」的原因。2018年,中公教育營收為62億元,但在這之下,投資支付高達171億元,並從中獲得投資收益1.1億元;2019年,中公教育營收91.76億元,投資支出飆升至271億元,從中收益2.59億元。

2020年Q1,在疫情影響,線下培訓無法開課的情況下,中公教育仍然實現了營收同比微降6.22%,淨利潤同比增長9.52%。對於利潤的增長,中公教育解釋稱,公司投資收益4911.87萬元,同比增長52.47%。投資收益竟然佔據了淨利潤的42%。

2019年2月,李永新成功帶領中公教育登陸深交所。但僅過了一年,李永新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摘下「勝利的果實」。

公開資料顯示,2018及2019 年度,中公教育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14.19億元、14.80億元,佔當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123%、82%,佔當期末可供分配利潤的99%、97%。

有分析認為,分紅大部分落入實控人李永新口袋,三名大股東分走11億,近似清倉式分紅相當於中公教育要把借殼上市後賺的錢近乎全部分掉,不留「餘糧」。

深交所向中公教育下發的問詢函顯示,要求中公教育說明確定該現金分紅方案的理由、方案是否將造成公司流動資金短缺、是否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及資本支出。

問詢函中提到,中公教育曾在互動易上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大部分線下授課尚未恢復;年報顯示,截至 2019 年末公司預收培訓費 26.34 億元。要求中公教育說明相關預收款項期後轉化為收入的比例,與以往年度是否存在重大差異;說明報告期後是否存在集中退費的情形,是否對公司經營業績、資金狀況及業績承諾達成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除了巨額分紅,中公教育還存在「存貸雙高」的問題。

據中公教育2019年年報顯示,中公教育2019年末的短期借款餘額為28.67億元,同比增加78.41%。但截至2019年末,公司帳上貨幣資金餘額還有27.24億元,同比增長319.96%。

對此,中公教育回應稱:新增債務主要因協議班模式下,公司需要充足的資金以應對可能的退費;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周期性的需要銀行借款;部分短期閒置資金用於理財,有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新增債務融資不會顯著增加公司的財務負擔。

不得不說的是,巨額分紅無疑會導致中公教育的帳面資金大幅減少,流動性及償債能力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在手握27億資金的情況及疫情衝擊下,中公教育或許將繼續在投資上下功夫,穩固增長點,但實際上,從企業經營來看,大量的投訴可能會導致中公教育在口碑上大打折扣。這一點,作為教育行業的頭部玩家,作為教育行業的頭部玩家,想必李永新更明白核心要義所在。

相關焦點

  • 中公教育的擴張之道
    最突出的問題是,總部無法對地方進行有效管控,各地區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實現標準化,長此以往必然有損口碑。   2008年之後,公考報名人數快速增長,公考培訓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2009年前後,李永新下定決心轉向直營化,他開始召集各地代理商開會,說服他們加入中公教育的直營體系。   在2010年之前,中公教育完成了直營化轉型。
  • 財務報表解讀之中公教育—借殼上市後首秀
    亞夏汽車以除保留資產以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為置出資產,與李永新等11名交易對方持有的中公教育100%股權中等值部分進行資產置換,差額部分由亞夏汽車向李永新等11名交易對方按照各自持有中公教育的股權比例發行股份購買。亞夏汽車置出資產作價為13.5億元,中公教育置入資產作價為185億元,差額為171.5億元。
  • 讓學員貸款繳費,連續「清倉式」分紅,中公教育值不值2214億?
    今年,疫情席捲下,教育機構優勝教育暴雷。在北京朝陽區光華路優勝教育總部,聚集了大批的維權者,包括來退費的學生家長、被拖欠工資的優勝教育的員工、還有一大批供應商。據悉,有學生家長一次性充值達20萬。培訓機構的亂象不僅僅發生在優勝一家身上,其中公職類培訓龍頭中公教育身上的貓膩就非常的多。2018年11月,中公教育185億借殼亞夏汽車。中公教育承諾2018-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9.3億、13億以及16.5億。2019年2月,中公教育正式登陸A股。
  • 讓學員貸款繳費,連續「清倉式」分紅,中公教育到底值不值2214億?
    今年,疫情席捲下,教育機構優勝教育暴雷。 在北京朝陽區光華路優勝教育總部,聚集了大批的維權者,包括來退費的學生家長、被拖欠工資的優勝教育的員工、還有一大批供應商。 據悉,有學生家長一次性充值達20萬。
  • 中公教育基金捐資五千萬支持政府管理學院發展
    中公教育集團董事長李永新,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王博出席捐贈儀式,政府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李海燕主持儀式。他表示,中公教育集團在捐資1億支持母校發展的基礎上,再慷慨捐資5000萬支持政府管理學院建設,是對學院發展的重要助力,必將推動學院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和院友工作邁上新臺階。郝平對中公教育集團近年來創新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希望中公教育集團紮實奮鬥,再接再厲,創造更加卓越的成績。
  • 李正樸書記帶隊赴中公教育總部考察學習
    李正樸書記一行在北京中公教育總部了解了中公教育的發展歷程,中公教育執行長石磊詳細介紹了中公教育在面授教學培訓隨後與李永新董事長就中公教育國際學校建設進行座談研究。經開區非常歡迎李永新董事長近期到經開區及新區考察,將中公教育集團國內直營分校覆蓋到經開區,實現中公、經開區互惠共贏。
  • 中公教育密碼
    今天的報告,我們將基於中公教育這家公司,找到這家公司為何業務看似尋常,但卻能連連翻倍的原因。我們尤其關注,市場在什麼條件下,才會給予教育企業超額估值。投資者怎樣抓住教育公司的估值擴張期,以獲取最豐厚的那塊利潤。01收割焦慮的公考賽道「小明報協議班考公務員,小王996複習考研,小李排隊開通股票帳戶。
  • 從俞敏洪、張邦鑫、李永新,看教育首富進階指南
    雖說在線教育大熱,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至今還沒有一位在線教育賽道的企業家在「教育首富」名單中出現過。曾經問鼎「教育首富」的企業家大多發家於傳統線下培訓,例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和中公教育創始人李永新。 「教育首富」為何偏偏誕生於線下?三任「教育首富」的個人及創業經歷,又透露出哪些企業經營之道?
  • 中公教育「清倉式」借錢分紅:上市13個月分紅29億,三名實控人分走...
    交易協商中公教育必須購買這部分股權,其中8000萬股用置出資產支付,這樣置出資產最終又回到了亞夏實業手中。而另外7270萬股則由中公教育股東李永新以10億現金購買。四、經營模式及經營數據中公教育由魯忠芳及其子李永新共同創立,經過20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內公考第一品牌。李永新畢業於北大,畢業不多久便創業涉足公考領域,他與母親魯忠芳可以說是現代公考的開先河者。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中公教育:中公教育協議班未通過一直不退費
    2019年12月07日 18:34,宋女士發起對中公教育的投訴。截止發稿前,中公教育有效投訴153次。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無法兌現承諾,退費...
    2020年01月13日 12:34,汪先生發起對中公教育的投訴。截止發稿前,中公教育有效投訴243次。
  • 哈市李女士反映中公教育黑龍江分校想要退費 贈送的網課就得收費 相關部門:中公教育無培訓資質 已上黑名單
    通知的內容為:「因為疫情不能面授課程,線上直播課不會額外多收取費用,如果中途退費,線上課是否會收費用,財務會核算。」「如果大家不想聽這個線上課可以不聽,畢竟這是疫情期間怕耽誤大家學習,中公算是贈送給各位學員。」據了解,李女士的同桌袁女士已經完成退費,退回了35700元錢。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中公教育:中公教育面試協議班一直不退費
    2019年12月15日 09:09,張女士發起對中公教育的投訴。截止發稿前,中公教育有效投訴166次。
  • 中公教育-北大學堂在線教育平臺開通儀式成功舉行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謝俐、高等繼續教育處處長鄔躍,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寶劍,北京大學校長助理、黨辦校辦主任孫慶偉,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部長劉力平,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章政,清華大學終身教育處處長鄧麗曼,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丁凱,平臺合作方中公教育集團董事長李永新、副總裁吳敏娜等出席平臺開通儀式
  • 李永新:做教育要扎紮實實,注重內容創新和內容供給
    近日,由伯索雲學堂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在南京召開,近40位演講嘉賓與1000餘位參會代表一起分享了他們在培訓教育行業發展過程的探索、思考和成功經驗。中公教育集團董事長李永新做了主題為《教育的三重境界與民辦教育的作為空間》的分享。
  • 【濰坊市】中公教育面試「保過班」沒過不給退費
    點擊:226441    本人是今年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考生,筆試通過後,於今年2月購買了中公教育濰坊學校的
  • 教育平臺還是貸款平臺,中公教育資產負債率高達78%
    「優勝教育」宣布破產,這讓整個在線教育圈感到震驚——在北京朝陽區光華路優勝教育總部,聚集了大批的維權者,包括來退費的學生家長、被拖欠工資的優勝教育的員工、還有一大批供應商。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2.22億,佔網民整體的46.8%;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0億,較2018年底增長2.26億,佔手機網民的46.9%。看到在線教育如此火爆,這讓從事公務員考試培訓教育的中公教育也是躍躍一試,後來,其果然推出了自己的線上教學項目——「理享學」。
  • 中公「0元學」考不過退費難
    中公教育工作人員告訴張華考不過退費,9月份張華提交退費申請,但遲遲未能通過,眼見就到合同約定的12月15日還貸日期,她很是焦慮,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員推薦她辦理貸款延期。張華發現其實是在「理享學」再借一筆錢將之前的貸款先還上。「這不就相當於拆東牆補西牆嗎?我一開始覺得不對勁就沒申請,但現在之前的『理享學』貸款馬上就要到期了,我怕逾期會影響徵信。」
  • 中公教育疑似為了財報數據好看拖延學員退款,還讓學員二次貸款
    有部分學員反映,近期被中公教育告知,年底公司封帳,退款日期要後延。奇怪的是,2020年三季報顯示,中公帳面上有近百億可變現的資金,為何會出現拖延退費的現象?中公意思虛假承諾全額退費實際會收取額外費用向公司研究室投訴的學員裡,王梅還算比較幸運的,與王梅相比,另一位投訴者小朱(化名)的退費之路就略顯波折。 小朱向公司研究室反映,年初疫情期間受中公教育「1元理享學」宣傳影響,在中公報班上課。
  • 中公網校是什麼 中公網校師資怎麼樣、課程有哪些特色和優勢
    中公網校簡介中公網校優勢中公網校(//www.eoffcn.com/)創建於2001年,是中公教育旗下在線教育平臺。以課程豐富、效果優異、口碑好而備受廣大考生信賴,為學員真正實現了「中公網校中公名師 隨時隨地一對一」。自創立以來不斷獲得眾多主流媒體年度大獎、榮譽稱號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