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員貸款繳費,連續「清倉式」分紅,中公教育到底值不值2214億?

2020-12-17 騰訊網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蘇格拉底

當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都被考試填滿的時候,教育也就成了一門生意。走在全國大大小小城市、鄉鎮的街道上,映入眼帘的不是當地的特色,而是閃爍著各種霓虹燈的培訓機構。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只有將課堂上所學的東西都完全忘記之後,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盲從的家長們只知道,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不知起跑線到底在哪。

大抵在家長的眼中,教育就是一張滿分的成績單,一些用來攀比的談資,至於孩子到底愛不愛,感不感興趣,他們毫不關心。

大多數人只是用努力賺錢給孩子報補習班的方式感動了自己。

今年,疫情席捲下,教育機構優勝教育暴雷。

在北京朝陽區光華路優勝教育總部,聚集了大批的維權者,包括來退費的學生家長、被拖欠工資的優勝教育的員工、還有一大批供應商。

據悉,有學生家長一次性充值達20萬。

猶記得在電視節目《非你莫屬》的舞臺上,優勝教育創始人陳昊不可一世指點江山的樣子。

暴雷後,他主動透露父親身患癌症,但自己沒有一毛錢給他。其實,這不是一個受教育者應有的表率,包括他喊話馬雲、馬化騰「接盤」的樣子,真醜!

優勝教育的暴雷揭開了培訓機構的冰山一角,但這並不足以說明全部。培訓機構的亂象不僅僅發生在優勝一家身上,其中公職類培訓龍頭中公教育身上的貓膩就非常的多。

2018年11月,中公教育185億借殼亞夏汽車。中公教育承諾2018-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9.3億、13億以及16.5億。

2019年2月,中公教育正式登陸A股。

上市之後,中公教育一路長牛,長牛的背後是各種看不懂的操作。包括「清倉式」分紅、學員貸款繳學費、帳面上大量的現金卻有大額的借貸……

疫情期間,各大教育巨頭紛紛推出了線上教學模式,中公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很快中公教育就推出了「理享學」項目。

在項目的宣傳中,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員聲稱「0元就可以入學,考試不過不收費」。為此,不少學員報名,而報名的售後卻是學員的一把辛酸淚。

據悉,「理享學」0元上課的背後正是一種分期貸款,不少學員反映,當要求其退款並撤銷分期貸款時,中公教育又會以種種理由拖延退款時間。

就這樣,中公教育以0元授課的方式幫助學員貸款,並延長退款期限,然後利用時間差形成數額巨大的資金池,以往30—40個工作日才能辦理的退款,疫情期間被拖的時間更長了。

有些學員因為未按時還款,還上了徵信。

實際上,中公教育讓人最看不懂的就是「清倉式」分紅和帳面上大額的現金卻大手筆的借錢。

據統計,在中公教育借殼上市的不到兩年間裡,一共有過兩次「清倉式」分紅。第一次是2018年的分紅。查閱其財報發現,截至2018年末中公教育帳面貨幣資金加理財產品一共29.02億元,這裡面還包含了2018年的新增貸款16.07億元,也就說除去新增短貸,其可動用的現金為12.95億元,而2018年中公教育分紅數額則高達14.18億元。

換句話說,中公教育一把分完了帳面所有可動用的現金,不僅如此,它們還用了借款分紅。

2019年,中公教育繼續巨額分紅,這次一把分了14.80億元,佔當年淨利的82.02%。本來慷慨分紅是一件好事,但中公教育操作起來,總有一種不對勁的感覺。

查閱中公教育的股權結構我們發現,中公教育前十大股東一共持有公司54.97億股,佔總股本的89.14%,而自然人魯忠芳、李永新、王振東三人則合計持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5.32%。其中,魯忠芳、李永新為母子關係。

也就是說,大額分紅全部流向了實控人的口袋。

11月24日,中公教育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募資60億元,募資金額主要用於懷柔學習基地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按照定增預案懷柔學習基地建設項目的投資總額為42.14億元,其中場地購置費34.23億元,室內裝修工程7.914億元,預計建設周期3年,本項目新建教學、辦公、宿舍等建築,建築面積32.6萬平方米,最高可同時容納2萬名學員。

查閱其財報發現,中公教育的帳面貨幣資金高達50.69億元。按理說,中公教育本不缺錢,但為何還要大舉定增?在中公教育的三季報中我們還發現,其帳面上的短期借款餘額為32.83億元。

如此神奇的操作,兩次「清倉式」分紅簡直侮辱了A股投資者的智商。

截至目前,中公教育的市值為2214億,其前三季度營收為74.39億,同比增長20.78%;淨利潤為13.21億,同比增長37.76%。

在此,我們暢想一下,等今年中公教育完成上市時的業績承諾時,它的業績還會不會保持高速增長?面對行業26.36的市盈率,中公教育102.19倍的市盈率又合理在哪呢?

相關焦點

  • 讓學員貸款繳費,連續「清倉式」分紅,中公教育值不值2214億?
    上市之後,中公教育一路長牛,長牛的背後是各種看不懂的操作。包括「清倉式」分紅、學員貸款繳學費、帳面上大量的現金卻有大額的借貸……疫情期間,各大教育巨頭紛紛推出了線上教學模式,中公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很快中公教育就推出了「理享學」項目。
  • 中公教育「清倉式」借錢分紅:上市13個月分紅29億,三名實控人分走...
    中公教育大存大貸,上演「清倉式」借錢分紅:上市13個月分紅29億,三名實控人分走22億 | 獨立評級作者 | 虎貓流程編輯 | 小白3月10日,中公教育(002607.SZ)披露了2019年報:全年實現營收91.76
  • 拉卡拉8億利潤「清倉式」分紅,豪橫還是變相套現?
    根據利潤分配預案,拉卡拉將向全體股東分紅的合計金額高達8億元,幾乎是過去一年拉卡拉所獲得的全部淨利潤。這種操作被業內稱之為「清倉式」分紅。分紅是資本市場倡導回報股東的利潤分配方式,不過具體到拉卡拉這個上市剛剛一年便啟動「清倉式」分紅的行為,還甚為罕見。
  • 中公教育「理享學」號稱免費,實為讓學員貸款上課
    WEMONEY研究室發現,「理享學」在「0元」上課的背後,實際上是分期貸款。而且學員反映,當發現辦理貸款並要求撤銷時,中公教育又會以種種理由來拖延退款時間。學員上課為何變成了購買貸款產品,中公教育又如何把「教育」變成「金融」?
  • 中公教育深陷「退費門」 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李永新為何充耳不聞?
    希望未來你們可以對待退費學員可以像推銷課程一樣積極」、「中公教育退費真是垃圾,5.13號提交的資料,退費現在還沒下來」。本月,有不少用戶在微博中反映中公教育存在著「不退費」、「退費難」的情況。在一個名為 #中公退費難# 的話題中,有不少用戶稱遭遇到了「中公教育」退費難的問題,且無處維權,只能漫無目的地等待。
  • 中公教育疑似為了財報數據好看拖延學員退款,還讓學員二次貸款
    「理享學」是中公教育公益助學計劃的一部分,由中公教育聯合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學員可以選擇指定協議班免費上課,考過再交學費,考試未通過則不需要交學費。實則「理享學」是分期貸款平臺,1元佔座,是學員通過「理享學」向金融機構貸款入學的。理享學的學員與王梅這樣一次性付費的學員享受相同的服務與權益。
  • 中公教育「理享學」一個月進帳1.7億,是授課還是「借上課」貸款?
    而且學員反映,當發現辦理貸款並要求撤銷時,中公教育又會以種種理由來拖延退款時間。學員上課為何變成了購買貸款產品,中公教育又如何把「教育」變成「金融」?中公教育在未告知的情況下,誘導學員辦理貸款,已經損害到個人利益。」在潘先生提供的借款合同裡顯示,甲方是雲南信託,乙方是用戶,丙方是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理享學」運營主體),貸款金額是28800元,借款期限9個月,年化利率是6.6%,到期一次性付清。WEMONEY以學員身份和中公教育溝通,客服對貸款閉口不提,只是表明,「理享學」就像花唄一樣,學生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
  • 教育平臺還是貸款平臺,中公教育資產負債率高達78%
    螞蟻金服緊急暫停IPO,在國家大力降槓桿的同時,有一家企業卻逆勢而上,就連學費都要貸款,令人震驚。這家公司就是中公教育,一個專門從事公務員考試培訓教育的公司,經常招生海報貼滿大學校園。眼看兩萬多元貸款即將逾期影響個人徵信,這讓劉英頗為焦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跟疫情突發期間,在線教育突然火爆——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 舉債也要分紅 中公教育的迷惑操作
    ,公司市值從當年的300餘億至今已漲近7倍,最高時曾達2200億上下。但在2020年,面對疫情的無差別打擊,線下教育行業受到重創,隨著半年報的出爐,中公教育淨利潤轉虧成了討論焦點,但考慮到疫情影響及收入確認方法,中公教育的半年報中淨利潤的虧損並不是關鍵問題所在,高估值、舉債分紅才是隱藏在報表之後的謎團。
  • 中公2000億市值背後,「協議班」既是王牌也是炸
    公考招錄比例低,協議班的出現可以打消學員報班時的心理顧慮,從而提高參培率。在中公教育的官網上,各種考試的衝刺協議班赫然在列。公職教育的其他一些線下機構也有這種模式的協議班,例如華圖教育,但華圖的協議班的營收佔比比中公低20%左右。
  • 負債率新高、頻遭學員投訴 「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如何破題?
    存貸雙高  《投資時報》研究員梳理中公教育近三年財報注意到,2017年—2019年中公教育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分別為1.60億元、2.63億元及7.20億元,投資規模較小。
  • 理享學「0元上課」實為第三方貸款,中公教育交費容易退費難
    坐擁近70億元流動資金的教育公司,在國內並不多見。以「理享學」為代表的教育貸款,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理享學」,是中公教育公益助學計劃的一部分,由中公教育聯合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貝丁網絡)共同推出,號稱「不交/少交學費就上課,考試未過0收費」。學員可以先選擇指定協議班免費上課,學費由中公墊付,無利息。
  • 被央視點名的中公教育還能在教育界第二把交椅上坐多久?
    1.財務虧損2020年7月14日,中公教育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業績為虧損。這一期間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虧損額為2億-3億元。而2019年同期盈利為4.93億元。
  • FCA申請國家貸款 義大利質疑其55億歐元分紅計劃
    據外媒報導,來自義大利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義大利可能對FCA計劃中的55億歐元(約60億美元)的股息派發進行調查,該分紅是FCA與PSA合併協議的一部分。此前FCA向義大利政府申請了63億歐元的國家擔保貸款。作為合併協議的一部分,FCA將在與PSA合併之前向股東支付55億歐元的特別股息,預計股息將於明年第一季度完成支付。
  • 報了個培訓班,背上2萬多貸款!中公「0元學」變相貸款,考不過退費?難
    今年3月份,市民張華(化名)在位於濟南南辛莊西路的中公教育濟南大學學習中心報名「0元學」教師招聘課程,並與「理享學」籤訂貸款協議,貸款23800元。中公教育工作人員告訴張華考不過退費,9月份張華提交退費申請,但遲遲未能通過,眼見就到合同約定的12月15日還貸日期,她很是焦慮,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員推薦她辦理貸款延期。張華發現其實是在「理享學」再借一筆錢將之前的貸款先還上。「這不就相當於拆東牆補西牆嗎?我一開始覺得不對勁就沒申請,但現在之前的『理享學』貸款馬上就要到期了,我怕逾期會影響徵信。」
  • 一次補繳48000元養老保險到底值不值?考慮這三點,再補繳也不遲
    等到辦理退休手續時才發現,養老保險累計繳費還不滿15年,就像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位下崗職工,過完60歲生日去辦理退休時,工作人員告訴他,養老保險已經累計繳費9年,還需要在一次性補繳四萬八千多塊錢社保才能辦理退休,為此有很多人表示疑問到底值不值呢?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到底值不值?並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說得清楚。
  • 報了個培訓班,背上2萬多貸款!中公「0元學」考不過退費難
    今年3月份,市民張華(化名)在位於濟南南辛莊西路的中公教育濟南大學學習中心報名「0元學」教師招聘課程,並與「理享學」籤訂貸款協議,貸款23800元。中公教育工作人員告訴張華考不過退費,9月份張華提交退費申請,但遲遲未能通過,眼見就到合同約定的12月15日還貸日期,她很是焦慮,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員推薦她辦理貸款延期。張華發現其實是在「理享學」再借一筆錢將之前的貸款先還上。「這不就相當於拆東牆補西牆嗎?我一開始覺得不對勁就沒申請,但現在之前的『理享學』貸款馬上就要到期了,我怕逾期會影響徵信。」
  • 韋博英語倒閉:教育應當有底線,那些貸款交學費的學員,怎麼辦?
    韋博英語創立於1998年,是韋博教育旗下的英語培訓機構,為6周歲以上人群提供以實用為導向的中外教結合英語課程及相關服務。 目前已在全國50多個城市開設了100多家培訓中心。每年協助數以萬計的人提高英語水平,已經有超過300000人實現流利英語脫口而出的夢想。
  • 仁和會計、北大青鳥、英孚教育被曝誘導學員辦理消費貸 學員:想停掉貸款卻異常艱難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教育報導】近日,央視報導了多家教育培訓機構誘導消費者辦理分期貸款,仁和會計、北大青鳥、英孚教育均被曝光。據了解,誘導辦理分期貸款已經成為一些教育培訓機構的主要招生模式,甚至在消費者毫無收入來源和職業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培訓機構的介紹獲得貸款。
  • 中公教育密碼
    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為2600億元,不僅將2229億港幣市值的新東方甩在身後,距離2955億人民幣市值的好未來也只有兩步之遙。這家公司就是中公教育(002607.SZ)。這家專門從事公務員考試培訓教育的公司,招生海報貼滿大學校園,看起來平庸無奇,但實則暗藏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