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減少外出與人接觸,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途徑。為此,全國人民普遍在家隔離,爭取把病毒「悶死」。即使只能待在家中,不少人也不忘通過教育來充實自己,滿足公考、考研、司法考試的需求。
無需外出、無需接觸的線上教育,就此迎來一輪用戶增長紅利。好未來、中公教育、新東方在線等都成為享受這輪紅利的教育巨頭。3家公司市值都超過千億,好未來最新市值為2206億元,成為龍頭老大。中公教育則以1390億元的最新市值,超越1347億元的新東方在線,位列市值第二。
除線上教育紅利外,中公教育也迎來財報利好。3月9日,中公教育發布了2019年度財報。數據顯示,中公教育去年實現營收91.76億元,同比增長47.12%;實現淨利潤18.05億元,同比增長56.52%。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中公教育帳面貨幣資金、理財產品和長期定期存款合計64.02億元。坐擁近70億元流動資金的教育公司,在國內並不多見。以「理享學」為代表的教育貸款,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理享學」,是中公教育公益助學計劃的一部分,由中公教育聯合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貝丁網絡)共同推出,號稱「不交/少交學費就上課,考試未過0收費」。學員可以先選擇指定協議班免費上課,學費由中公墊付,無利息。
鐳射財經認為,「理享學」並非公益活動,而是利用了學員們對於金融知識的匱乏,幫助用戶從第三方機構處申請了貸款。這筆貸款直接進入中公教育帳戶。在此過程中,中公教育並沒有直接提示學員辦理了貸款產品。當學員發現辦理貸款並要求撤銷時,中公教育又會以種種理由來拖延退款時間。
有用戶表示,在註冊理享學時,發現是貸款曾提出疑問。中公教育工作人員回應,不算是貸款,只是他們公司的一個金融平臺。因個人原因,用戶第二天提出退課申請,要求撤銷理享學貸款。中公教育方面則以「等兩天就辦理」的說法一直拖延,最後告知用戶須30-40個工作日才能辦理完成。
另一名用戶同樣指出,準備在中公教育報名,卻最終籤署一份貸款協議。協議中甲方是雲南信託,乙方是用戶,丙方是貝丁網絡(「理享學」運營主體),貸款金額超過2萬元,利率6.6%,按日結息。
企查查顯示,貝丁網絡成立於2019年7月,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郭繼賦持股80%,為大股東,關明舫持股20%。貝丁網絡100%控股吉安市井開區理享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後者法定代表人同為郭繼賦。
在鐳射財經看來,中公教育以0元授課的形式幫助用戶辦理6.6%利率的貸款,並延長退款期限,利用時間差形成大量的資金池。「30-40個工作日才能辦理」的退款,就這樣沉澱在了中公教育的資金帳戶,成為部分投資收益。僅2019年,中公教育就有2.62億元的投資收益(理財收益和定期存款結息),佔淨利潤14.52%。
無論是幫用戶辦貸款,還是延長退款時間,目的都是為了利潤。自2015年到2019年,中公教育淨利潤分別為1.58億元、3.09億元、4.95億元、11.13億元、18.0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2%。中公教育成為教育行業賺錢的最好例子,除交通銀行、新安銀行、雲南信託、通聯支付與貝丁網絡合作外,浦發銀行、廣發銀行、招聯消金、海爾消金、度小滿金融、京東數科、花唄等也紛紛入場。教育分期市場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火爆背後暗藏危機。2019年10月,有著21年歷史的韋博英語卷錢跑路,數萬名在讀學員受影響,約幾千名辦理教育貸款的學員成最直接的受害者。如何平衡好教育機構、金融機構與學員的關係,避免教育機構暴雷、金融機構催款、學員背負貸款的鬧劇重演?合規備案,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2019年11月,教育部在《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備案管理辦法》中明確,從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對現有教育移動應用的備案和排查工作。2020年2月1日起,未完成備案的教育移動應用備案將被撤銷,並予以通報。隨著教育移動應用合規備案推進,教育培訓行業門檻或進一步提升,新一輪行業洗牌為時不遠。
【本文由〖鐳射財經〗原創作品,轉載需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