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分享,媽媽可以這樣做

2020-08-28 小西媽媽

丫丫今年4歲,乖巧可愛,但是有一點讓媽媽感到頭疼,就是她從不喜歡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一天,鄰居家的小朋友來找丫丫玩。媽媽打開一包薯片,剛要分給小朋友時,丫丫立馬奪過薯片,對媽媽說:「這是我的薯片,不能給她吃。」媽媽只好又給小朋友拿了一個橘子,丫丫不情願地說:「只能給她吃這一個。」

在幼兒園,丫丫也表現得非常小氣。據老師反映,丫丫從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但是也不主動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有時候同學想借丫丫的畫筆,丫丫怎麼也不肯借給別人。

媽媽很擔心丫丫長大後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影響社交,因此,她嘗試過很多方法教育丫丫,要求她與別的小朋友分享、關心他人,可是並沒有帶來多少改變。

孩子拒絕與人分享,有以下幾個原因:

1.父母溺愛

很多家庭缺乏一種分享的氛圍。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的都給孩子,當孩子主動給父母吃時,父母會說,「媽媽不愛吃,你吃吧,都是你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真的認為不需要給別人,當父母要求孩子分享時孩子自然不願意。

2.孩子不懂借的含義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他人,是因為他們覺得一旦分享了,自己就失去了這樣東西,就再也不會擁有了。

3.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兒童不願意他人動自己的東西,這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兒童在2歲左右才開始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給」,而在3歲以後才會有共享的概念。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一般都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喜歡的一切都要圍繞著自己展開。因此,當其他小朋友來拿他的東西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分享,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搶回來。

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禮尚往來,往往讓父母感到非常擔憂。那麼,父母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這種拒絕分享的行為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強迫


研究發現,兒童的分享意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12個月的嬰兒就會與別人「分享」他感興趣的活動,18個月的幼兒已能試圖幫助成人做一點家務活,29~36個月的幼兒在同伴沒有玩具時會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同伴。因此,孩子建立分享意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不能太過於急迫。另外,父母注意不要刻意追求分享行為本身。很多父母強迫孩子把手中的玩具分享給別人,孩子明明不樂意,父母仍百般威逼利誘,這種行為就讓分享失去了意義。

第二,從家庭氛圍入手

不管家裡買了什麼好吃的,都要全家人一起分享,讓孩子學會主動分享,體會分享的快樂,父母可以創造機會,邀請同事、朋友帶孩子到家裡來做客,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繪本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剛開始,孩子可能會不太情願,次數多了,孩子就能從中體會到快樂,慢慢地愛上分享。

第三,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弟弟很喜歡你的玩具,你把玩具給弟弟玩一會兒,弟弟一定會很高興的。」父母經常引導孩子體會別人的情感,可使孩子產生同理心。一旦孩子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父母就要及時表揚,讓他明白這是一種良好的行為。

第四,讓孩子明白借出去的東西會被歸還

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分享的小遊戲,讓孩子明白,借出去的東西所有權還屬於他,別人會還給他的。這樣孩子就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從而願意把東西分享給他人。

第五,讓孩子說出拒絕分享的原因

如果孩子沒有做到大方地分享,父母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可能孩子怕其他小朋友弄壞他的玩具,也可能是因為長輩送了他一個愛不釋手的玩具,所以他不捨得借給別人玩,等等。

總之,孩子不懂得分享,是由所處的年齡段決定的。所以,父母在看待孩子「分享」的問題上要尊重孩子,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相關焦點

  • 怎樣教育孩子既懂得分享,又敢於拒絕?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有網友留言問「怎麼教孩子分享」?孩子不分享被說自私,強迫孩子分享又怕他太「大方」,不懂拒絕。關於「分享」這一課,其實也是我早就想寫的一篇文章。女兒小時候說的最多的話是「要分享」,玩玩具,吃自己喜歡的水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會說,因為我們在她耳邊說的最多的話之一就是分享。有次給女兒買了甜點,那時候她很餓了,鄰居看到了對我女兒說:「你要分享給媽媽,你媽媽也餓了。」
  • 寶寶交朋友,被小夥伴拒絕了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做
    前幾天,我表姐和說了關於她家孩子交友被拒的事情,小寶寶在幼兒園想融入集體,可是交友被拒,孩子回到家後一直哭個不停,表姐很是傷心,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來問問我我家大寶小時候有沒有這種狀況,問我是怎麼處理的。相信很多孩子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今天欣欣媽給大家講述一下家長對此置之不理的危害以及聰明媽媽該如何做。
  • 這位媽媽教孩子拒絕分享,卻被網友點讚27萬
    其實啊,孩子樂於分享是好事,但總是不會拒絕,也不好。 不會拒絕別人的孩子,以後會怎麼樣呢? 如果孩子一開始拒絕別人很難,那我們可以教他先學會拒絕父母,拒絕熟人。甚至父母還可以以身作則,主動以向孩子示範如何拒絕別人,讓他從大人的行動中汲取勇氣,這樣孩子的膽子就會越來越大。
  • 爸爸不喜歡和孩子玩?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所以如果爸爸不喜歡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瘋,媽媽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你們可以這樣做,可能一點小小的改變,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們有什麼事情是千萬不能做的。所以媽媽的潛臺詞就是,你做的遠遠不夠好,你就應該好好看看這些文章,然後改變自己。爸爸們即使口頭迎合,但內心是牴觸的,行為上是拒絕的,反面的激烈,不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反而可能會抹殺爸爸的熱情。
  • 拒絕「焦慮媽媽」「暴躁爸爸」: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你可以這樣做
    要求孩子必須要這樣做,要求孩子不能與自己心裡的預期動作有絲毫偏差。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表現出想要逃避父母,沉溺遊戲,性格也會愈發極端。被課程裡的老師指出這一問題後,我深深的意識到當父母真的不容易,如果沒有一個人來指導,真的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教育陷阱」。
  • 孩子不願分享時,教他這樣拒絕,不僅不得罪人還顯得情商高
    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分享」,希望孩子不要小氣,要「大方」,這樣才能與其他小朋友愉快地相處,這也是孩子未來步入社會重要的一個內容。但卻沒有想到,分享是基於孩子的意願,如果長期強迫孩子分享,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應有的尊重。
  • 面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除了拒絕,你還可以這樣做
    妥協or拒絕?怎麼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真是件頭疼的事。你要知道:拒絕孩子,是門藝術。但與此同時,父母們也不妨溫和地告訴孩子,媽媽(爸爸)一直都在,如果你有什麼困難,可以隨時提出來。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不應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成年人的眼光來判斷,而要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但與此同時,父母們也不妨溫和地告訴孩子,媽媽(爸爸)一直都在,如果你有什麼困難,可以隨時提出來。
  • 當孩子買玩具、吃零食不節制,媽媽要學會拒絕,下一次試試這樣做
    尤其是當孩子提出這些要求時,媽媽一定要學會拒絕,做好孩子前進道理上的引路人。,媽媽要學會拒絕:‍在實際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玩具店門口大吼大叫只為買心儀的玩具,媽媽在旁邊不僅沒有出言制止反而小聲細語地哄著,生怕孩子隨時隨地暴發。」
  • 媽媽有妙招 | 寶貝,你可以不分享
    家長們都希望能給予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幼兒時期,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在這時,為孩子種下一顆滿是尊重和安全感的種子,可以滋養孩子的一生。有時,一些在我們看來是「平常」的事情,比如讓孩子跟朋友分享玩具,告訴孩子打針不會痛的「善意謊言」等等,卻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今天,Chole媽媽將會跟我們分享她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別再逼孩子分享玩具了!正確表達拒絕,才能真正學會分享
    如果一個孩子還不懂得,這個玩具是自己的,那個玩具是小朋友的,隨便誰都可以拿走自己的玩具去玩,這樣的狀態不是開始學習分享的好時機。有些2歲左右的小朋友,對歸屬於自己的物品沒有理解,此時,父母詢問他的建議,或者拿走他的物品,孩子都不會有太多反抗。這種假性的接納,不代表孩子「大方」、"懂得分享「,只是因為孩子還不懂。
  • 孩子拒絕分享怎麼辦?「強制分享」不可取,3招幫助父母解決問題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分享是一個很美好的詞彙,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分享的意識,這樣能夠讓孩子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保持主動。這樣的孩子會出現一種「世界都是我的」的錯覺,從小就沒有「分享」的意識,認為「我的就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只會索取不會分享。
  •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拒絕只是一種偷懶的辦法,聰明家長這樣做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是天使,也是小惡魔。特別是孩子喜歡提出一些無理要求的時候,往往讓家長很頭疼,比如說商場裡要不停買買買,或者在家裡要怎麼樣怎麼樣,吃的東西要怎麼樣怎麼樣。
  • 孩子的玩具被搶,是教孩子分享還是搶回來,聰明的父母是這樣做的
    當別的孩子來搶自家孩子玩具時,媽媽們的反應會是如何呢?A媽媽立刻去把兩個孩子分開,並對自己的孩子說:「玩具要跟小朋友分享的,你這樣太小氣了。」然後,不管自家的孩子的淚痕還在臉上,就把玩具徑直給了另外一個孩子玩。B媽媽嘴上一邊說:「沒關係的,給小哥哥玩一下,玩具是要分享的。」可手卻一直在掰開另一個小朋友的手指,讓玩具回到了自家孩子手中。
  • 當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支持孩子已經不是最優做法
    小朋友們羨慕極了,紛紛要求紅衣小男孩分享一下,均被拒絕。當一位綠衣小男孩用懇求的目光請求時,這時有家長開腔了:「這麼多小朋友要求,你就分享一下嘛,保證不會弄壞你的,玩一下就還給你……」紅衣小男孩抬頭看著自己的媽媽。如果你是紅衣小男孩的媽媽,你會怎樣做?
  • 教孩子學會拒絕,恰當維護自己的權益,不會拒絕的孩子更容易受傷
    孩子心裡有1萬個不願意,但是還是答應了。結果一下午的時間自己也沒有騎上單車,反而是看到別人騎著自己的單車開心的在小區裡玩,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單車才物歸原主,回到家以後,媽媽和小女孩說,你能把自己的單車和小朋友分享,這是值得表揚的,但是對於小朋友們過分的要求也要學會拒絕,這時候孩子顯得非常的不好意思。
  • 不要做直接拒絕孩子的「否認型」家長,面對不合理要求可以這樣做
    這樣的溝通方式即使孩子會很聽話,但從教育的長遠角度來看會給他們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僵持,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學會了否定型的溝通方式,不利於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甚至有的時候在爸媽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他們會像自己遭到的待遇一樣,不直接給溝通的機會。
  • 教會孩子恰當拒絕,懂得維護自己權益,不懂拒絕的孩子更容易受傷
    孩子心裡有1萬個不願意,但是還是答應了。結果一下午的時間自己也沒有騎上單車,反而是看到別人騎著自己的單車開心的在小區裡玩,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單車才物歸原主,回到家以後,媽媽和小女孩說,你能把自己的單車和小朋友分享,這是值得表揚的,但是對於小朋友們過分的要求也要學會拒絕,這時候孩子顯得非常的不好意思。
  • 孩子被拒絕一起玩耍|4個步驟化解情緒,6個方法讓孩子「做自己」
    這個小女孩很失望的去找媽媽了,過了一會,這個小女孩再次走過來問:「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還是剛剛那個小女孩說了句:「我們不和你玩,你別再來了」,這時,其他的幾個小朋友也附和著說「我們不和你玩」,然後,女孩哭著去找媽媽了。很顯然,這個被拒絕的小女孩走到媽媽面前,是媽媽鼓勵孩子再次走過來試圖加入其中。但是,孩子還是被拒絕。
  • 這樣拒絕孩子的「無理取鬧」,更容易讓他接受
    拒絕不是為了拒絕孩子的需求,而是以拒絕的方式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示例一,在乘車的時候,寶寶不樂意坐安全座椅,非要像大人一樣坐在座位上。媽媽不同意,堅持把寶寶放在安全座椅上,寶寶立刻大哭,非要站起來。示列二,在商場中,寶媽們儘管和孩子商量好了不買東西,但到了商場,寶寶見什麼就要什麼,不買就大哭大鬧,甚至就地撒潑打滾。
  • 孩子拒絕分享,真的不是自私!是孩子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所以面對這樣的狀況,很多家長習慣讓孩子跟大人打招呼。打完招呼之後,熊大人也不會在繼續逗孩子了,開心地應一聲,把東西還給孩子,誇誇孩子真棒,很有禮貌。2但是這個方式真的好嗎?其實,我一直不能理解這個思維,我想很多孩子也不理解。為什麼別人要我手上的東西,我不應該是【同意或拒絕別人】嗎,而是要跟她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