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媽媽問我,說他們家爸爸都不怎麼喜歡陪孩子玩,即使是周末,也是抱著手機不怎麼和孩子交流,對這個問題她感到很苦惱。
我們都知道,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父親陪伴時間更多的孩子,會相較更自信陽光,更具有男子漢氣概。所以如果爸爸不喜歡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瘋,媽媽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你們可以這樣做,可能一點小小的改變,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們有什麼事情是千萬不能做的。
一、不要反面激勵
每一個男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子,他們也希望能得到尊重、肯定、讚許和崇拜,我看到很多媽媽會經常分享一些文章,包括但不限於:宣揚母愛的偉大、責備父愛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教你如何成為更好的爸爸等等內容。所以媽媽的潛臺詞就是,你做的遠遠不夠好,你就應該好好看看這些文章,然後改變自己。爸爸們即使口頭迎合,但內心是牴觸的,行為上是拒絕的,反面的激烈,不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反而可能會抹殺爸爸的熱情。
二、不要跟別人對比
我們小時候特別討厭「別人家的孩子」,所以爸爸們也會討厭「別人家的爸爸」。沒有人喜歡被拿來比較,所有人都希望能被發掘閃光點,作對比不僅僅會打擊爸爸的熱情和自信,也更容易產生家庭矛盾。試想一下,如果丈夫總拿妻子跟別人對比,你身材不夠某某好,也不夠某某乖巧,又不如某某會做菜等等,妻子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肯定是離婚啊,她那麼好你怎麼不去找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媽媽們應該怎麼做。
六個字:自由、尊重、信任
是不是聽起來很虛,但這也確確實實是很核心的問題。
首先是自由,在親子關係中,爸爸媽媽扮演的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媽媽不能硬性要求爸爸應該怎麼樣做,不能讓爸爸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陪伴孩子。「自由」表示給爸爸們自己有權利選擇如何陪孩子玩。爸爸和媽媽陪孩子玩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對媽媽來說,「陪孩子玩」重要在於「陪孩子」,所以只要和孩子玩就好了,再低齡再幼稚的玩具遊戲都能樂在其中。爸爸則可能受不了這樣,因為「陪孩子玩」重要的是在於「玩」,如果玩的毫無興趣,這件事就很難日常堅持了。所以應該鼓勵爸爸去用自己的玩法,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和孩子一起玩。
其次是尊重,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危險的時候在爸爸身邊是最安全的,安全的時候爸爸卻是最危險的。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因為男性天然的就喜歡做一些冒險的事情,喜歡做一些危險係數較高的遊戲。又比如孩子一生病受傷一些媽媽就容易著急害怕,爸爸則可能覺得「這算什麼」。這樣的不同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也不代表誰更愛孩子。這只是一種個性的差異而已。我們不需要過多的去指責對方,只是需要在可控範圍內,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最後是信任,則是需要給爸爸更多的支持,即便這種支持需要你擔驚受怕一些。比如當爸爸自告奮勇想自己帶孩子去遊樂場甚至逛街,即便你擔心他會照顧不好孩子,也請忍住不去喝止,「如果丟了怎麼辦」或者「你又不懂怎麼照顧,就在沙發上玩就好了。」沒有足夠的信任,爸爸更容易做甩手掌柜,既然你什麼都不滿意,什麼都擔心,那你自己來帶就好了。
當然,親子關係中的陪伴,強調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的內心很敏感,他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注或者疏離。我們從小要求孩子做事要專心,要一心一意,但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做到一心一意嗎?我們有對孩子的每句話都有真誠的回應嗎?我們有關注孩子行為的每一個細節嗎?我們有為他的每一個細微的進步和改變而及時給予肯定嗎?如果沒有,媽媽們當然可以跟爸爸一起探討,一起改變和進步。
教育是一件持續一生的事情,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在修煉和成長,我是貳十四小時爸爸,歡迎給我留言,一起分享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