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喜歡和孩子玩?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2020-09-09 貳十四小時爸爸

最近,有個媽媽問我,說他們家爸爸都不怎麼喜歡陪孩子玩,即使是周末,也是抱著手機不怎麼和孩子交流,對這個問題她感到很苦惱。

我們都知道,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父親陪伴時間更多的孩子,會相較更自信陽光,更具有男子漢氣概。所以如果爸爸不喜歡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瘋,媽媽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你們可以這樣做,可能一點小小的改變,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們有什麼事情是千萬不能做的。

一、不要反面激勵

每一個男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子,他們也希望能得到尊重、肯定、讚許和崇拜,我看到很多媽媽會經常分享一些文章,包括但不限於:宣揚母愛的偉大、責備父愛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教你如何成為更好的爸爸等等內容。所以媽媽的潛臺詞就是,你做的遠遠不夠好,你就應該好好看看這些文章,然後改變自己。爸爸們即使口頭迎合,但內心是牴觸的,行為上是拒絕的,反面的激烈,不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反而可能會抹殺爸爸的熱情。

二、不要跟別人對比

我們小時候特別討厭「別人家的孩子」,所以爸爸們也會討厭「別人家的爸爸」。沒有人喜歡被拿來比較,所有人都希望能被發掘閃光點,作對比不僅僅會打擊爸爸的熱情和自信,也更容易產生家庭矛盾。試想一下,如果丈夫總拿妻子跟別人對比,你身材不夠某某好,也不夠某某乖巧,又不如某某會做菜等等,妻子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肯定是離婚啊,她那麼好你怎麼不去找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媽媽們應該怎麼做。

六個字:自由、尊重、信任

是不是聽起來很虛,但這也確確實實是很核心的問題。

首先是自由,在親子關係中,爸爸媽媽扮演的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媽媽不能硬性要求爸爸應該怎麼樣做,不能讓爸爸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陪伴孩子。「自由」表示給爸爸們自己有權利選擇如何陪孩子玩。爸爸和媽媽陪孩子玩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對媽媽來說,「陪孩子玩」重要在於「陪孩子」,所以只要和孩子玩就好了,再低齡再幼稚的玩具遊戲都能樂在其中。爸爸則可能受不了這樣,因為「陪孩子玩」重要的是在於「玩」,如果玩的毫無興趣,這件事就很難日常堅持了。所以應該鼓勵爸爸去用自己的玩法,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和孩子一起玩。

其次是尊重,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危險的時候在爸爸身邊是最安全的,安全的時候爸爸卻是最危險的。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因為男性天然的就喜歡做一些冒險的事情,喜歡做一些危險係數較高的遊戲。又比如孩子一生病受傷一些媽媽就容易著急害怕,爸爸則可能覺得「這算什麼」。這樣的不同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也不代表誰更愛孩子。這只是一種個性的差異而已。我們不需要過多的去指責對方,只是需要在可控範圍內,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最後是信任,則是需要給爸爸更多的支持,即便這種支持需要你擔驚受怕一些。比如當爸爸自告奮勇想自己帶孩子去遊樂場甚至逛街,即便你擔心他會照顧不好孩子,也請忍住不去喝止,「如果丟了怎麼辦」或者「你又不懂怎麼照顧,就在沙發上玩就好了。」沒有足夠的信任,爸爸更容易做甩手掌柜,既然你什麼都不滿意,什麼都擔心,那你自己來帶就好了。

當然,親子關係中的陪伴,強調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的內心很敏感,他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注或者疏離。我們從小要求孩子做事要專心,要一心一意,但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做到一心一意嗎?我們有對孩子的每句話都有真誠的回應嗎?我們有關注孩子行為的每一個細節嗎?我們有為他的每一個細微的進步和改變而及時給予肯定嗎?如果沒有,媽媽們當然可以跟爸爸一起探討,一起改變和進步。

教育是一件持續一生的事情,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在修煉和成長,我是貳十四小時爸爸,歡迎給我留言,一起分享和探討。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喜歡爸爸怎麼辦?大都是媽媽做錯了,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不在孩子面前批評丈夫、嫌棄丈夫,也鼓勵丈夫多陪孩子玩,創造丈夫與孩子獨處的機會。但長期這樣下去會讓家庭的關係比重失調,父親在家庭裡除了是&34;就再沒其他的用途,不利於家庭的和諧,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不良影響。發現孩子疏遠父親時,聰明的媽媽應該怎樣做呢?
  • 老師們說|孩子喜歡的東西就想拿走?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近日,爸爸媽媽們應該都關注到了這條引起爭議的新聞:7歲女童商場偷拿玩具親媽報警。在這,咱們不去爭辯這位母親做的對錯,如此社會事件對大眾最大的意義應是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家長能否見微知著?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該怎麼樣更好的解決?
  •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爸爸」時,聰明的媽媽往往會這樣回答
    所以,跟媽媽吵架的爸爸,孩子不喜歡。3爸爸愛抽菸喝酒孩子對氣味是很敏感的,爸爸一身難聞的菸酒味兒,湊過來時孩子當然會跑開。4爸爸的控制欲太強有些爸爸擁有較為極端的大男子主義,控制欲過強,經常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會讓孩子產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會使孩子自我懷疑,進而也不喜歡爸爸。
  • 《和爸爸一起玩》:獻給爸爸們適合陪伴孩子玩耍的小遊戲
    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這段時間裡,每個孩子接收到的愛與陪伴卻是千差萬別的。現在值得我們欣慰的是,爸爸媽媽們越來越關注育兒,意識到陪伴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陪伴不是簡單的同處一個屋簷下,如有些爸爸媽媽扔給孩子一個電子產品,或玩具,就自己各忙各的去了。陪伴更不是要自己全部身心都鋪在孩子身上,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冠以陪伴的名義,實則與掌控無異。
  • 不稀罕爸爸的孩子說「我喜歡爸爸」:媽媽越放手,孩子越自信
    平時爸爸在家時間少,女兒和他的互動很少,有事或陪玩基本都會找我。午睡時女兒告訴我:我好喜歡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很開心。我說:難道你不喜歡我嗎?女兒:我也喜歡媽媽,媽媽有點兇猛的,但我也喜歡你。好吧,原來我是兇猛的老虎。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超限效應」了解一下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家庭,爸爸和孩子的關係比較好,然而孩子對媽媽則沒有像對爸爸那麼親暱,而這樣的情況也讓許多沒養過孩子的網友疑問: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不過,這都是有原因的,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因為孩子之所以更喜歡爸爸,是因為媽媽和爸爸有這些不同的地方。
  • 「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問孩子這話的人可以閉嘴了!
    這個世界上,不講武德的大人真的多了去了。就拿「逗孩子」這件事來說,大人們問孩子的一些問題簡直是自帶「坑娃」屬性。相信沒幾個人童年沒被人問過「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這個問題吧?這可謂是繼「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個」之後深刻毀童年的問題之一。
  • 拒絕「焦慮媽媽」「暴躁爸爸」: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你可以這樣做
    結果一到學校,班主任一頓旁敲側擊讓我們關心關心女兒的學習,說女兒經常上課沒精神趴在桌子上睡覺,還偷偷在下面玩手機,被老師發現後還死不承認。而這次叫我和爸爸過來也是因為又被發現玩手機,聽了這話,氣急敗壞的我對著女兒就是一頓逼問。女兒也是惡狠狠地瞪著我,仿佛時時刻刻蓄勢待發要打我一樣。
  • 孩子和爸爸不親近,真不是因為爸爸忙!孩子的親密值應該這樣刷
    更加適合在生活方面去照顧孩子、幫助孩子,而爸爸男性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喜歡做重複的事情,不喜歡做沒有趣味的事情。,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也會經常出現媽媽們認為的失敗的陪伴,所以這個時候特別需要媽媽有堅強的內心,能夠去堅持鼓勵爸爸參與和孩子的互動。
  • 經常和爸爸玩的孩子更獨特
    比如,爸爸們也想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也想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挖掘孩子的潛力,但實際上這些並不容易。這是因為孩子想做的事情和爸爸的要求往往不一致。如果能更了解孩子的特性,就會減少不必要的錯誤。爸爸要多學習、多理解孩子,為孩子能快樂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與媽媽相比,孩子更願意跟爸爸玩。據研究,讓滿30個月的孩子選擇玩伴時,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選擇了爸爸。
  • 寶寶不愛吃飯,媽媽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寶寶的吃飯問題,是很多媽媽都感到十分頭疼的事情,因為寶寶對於吃飯這件事,似乎很不感興趣,無論媽媽多麼精心烹製了美食,寶寶就是不領情,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這可把媽媽們給急壞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有的寶寶就不是這樣?
  • 和寶寶一起玩拼圖好處多,建議爸爸媽媽這樣做,寶寶更聰明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玩具很多,不得不說益智類玩具是最受歡迎的,因為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通過玩這類玩具,來提高智力。益智玩具往往都是需要寶寶動手、動腦、用眼觀察,所以,多給寶寶玩益智類玩具對寶寶的大腦開發是有幫助的。有研究表明,經常益智類玩具的寶寶更聰明。
  • 孩子「看」繪本和「玩」繪本,媽媽們和孩子們一起這樣做
    分析應該是孩子在與媽媽分享閱讀的感受,而媽媽想起了剛剛孩子的行為,沒有控制好自己情緒。孩子行為做的不妥當,不是孩子的錯,是因為孩子生活經驗少。在一個美好的養成教育的場景中,因媽媽的反應孩子獲得不好的體驗。女兒以後會不喜歡和媽媽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埋怨孩子長大後不喜歡和你分享他生活、工作的一些事情),更嚴重的是也許不喜歡閱讀,從而難以培養享受閱讀。
  • 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想讓娃更聰明,媽媽要學會這樣做
    前言: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孩子前進路上的明燈,又是孩子最堅實的港灣。可正如我們所見,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補刀式育兒真是讓人不吐槽不快。與媽媽相比,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再加上多數爸爸的耐心不足,因此在育兒方面總是顯得笨手笨腳。不過儘管如此,媽媽也要給爸爸鍛鍊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樂趣,也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愛。
  • 爸爸帶孩子只會玩手機?高情商爸爸是這樣帶孩子的
    但孩子長大了,就會有他自己的空間,他們就不願天天粘著你,讓你陪著他,也不會一頭扎進我們懷裡,跟我們撒嬌,更不需要你哄睡。所以呢,別覺得他們現在的行為很煩人,隨著他慢慢長大,你想要這樣的時光,也再回不來了。
  • 為什麼孩子只愛媽媽,不喜歡爸爸?這三點值得爸爸反思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為什麼喜歡親媽媽而疏遠爸爸呢?真如爸爸們說的,媽媽都特別香嗎?據我的觀察和了解,孩子親媽媽遠爸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爸爸極少參與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我的朋友是個嚴母,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厲,她的老公則是個對孩子比較寬容的爸爸,可她家的兩個孩子都喜歡圍著媽媽轉,而不喜歡親近爸爸。朋友說,兩個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她老公都極少參與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他每天下班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跑去跟別人打牌。
  • 明智的爸爸媽媽不要急於否定孩子,而是要這樣做!
    前段時間在老家,聽到我小侄女的老師給她媽媽打電話:「對他爸爸來說一句玩笑話,可能就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身陷自卑的陰霾中!」老師語氣深沉緩慢……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姐姐家六歲的丹青平時很喜歡唱歌跳舞,有時候在看電視,就跟著唱了起來,一天丹青正在唱歌,我姐夫就來了一句:「青兒啊,你別唱了,唱的實在難聽。」丹青不以為然地說:「爸爸,我唱歌很好聽的。」
  • 這樣的爸爸,每個孩子都喜歡
    當爸爸來到孩子的面前,爸爸就變成了孩子最好的玩具。放下手機,放下父親的威嚴,把自己也變成一個小孩,完全融入孩子的世界。媽媽忙碌了一整天,爸爸一回來媽媽就可以下班了。輪到爸爸帶娃,由剛開始不知道怎麼帶娃,到現在是孩子不可或缺的玩伴。每天陪伴時間雖然不多,但卻是孩子和父親之間最可貴最快樂的親子時光。這個爸爸每天都做了什麼呢?
  • 「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的回答,藏著孩子的未來
    一個人喜歡玩遊戲就說他是精神病,太片面了。事實上,真正的電子遊戲成癮,並沒有咱們想像中的那麼普遍和嚴峻!家長們需要理性去分辨自家的孩子,是普通的愛玩還是真正有心理障礙。在花了多少時間玩遊戲這件事上說謊。2. 為了獲得興奮感,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3. 玩的時間減少時,會煩躁或不安。4. 通過遊戲來逃避其他問題。5. 為了能玩遊戲,不在做日常工作,也不完成作業。6. 偷遊戲,或者偷錢買遊戲。
  • 「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的回答,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為在假期,我們最常聽到這句話:「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 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態度: 放任派的家長。 為了讓孩子消停一點,覺得與其不停闖禍,不如讓他安靜地玩遊戲吧,自己也輕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