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合併甲亢對孕產婦及其後代可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響。如懷孕後出現怕熱多汗、噁心嘔吐或心率加快(心率>100次/分)須重視
文/羊城派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吳佳儀
2013年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甲亢的發病率為3.7%,平均每27人中,就有一名甲亢患者。而妊娠合併甲亢也不罕見,發病率為0.5~2%,其中以妊娠合併Graves病(甲亢病因包括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簡稱GD)最常見。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韓亞娟表示:妊娠合併甲亢應重視,因為這一種病可能影響兩代人。
甲亢病因多,妊娠要注意這兩種
甲亢又稱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
甲亢病病因多種多樣,因包括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即Graves病)、炎性甲亢(亞急性甲狀腺炎等)、藥物致甲亢、hCG相關性甲亢(妊娠嘔吐性暫時性甲亢)、和垂體TSH瘤甲亢。
韓亞娟介紹,妊娠合併甲亢主要為妊娠一過性甲狀腺毒症(GTT)與妊娠Graves病,前者與hCG濃度增高有關無需治療;後者與甲狀腺自身免疫異常有關,是妊娠早期甲亢最常見的原因,臨床表現為妊娠前5個月症狀加重,後5個月症狀減輕,由於其病因與自身免疫有關,需要進行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RAb)的檢查。
妊娠期的許多變化與甲亢的臨床表現相似,診斷有一定難度。
韓亞娟提醒,如出現怕熱多汗、噁心嘔吐或心率加快(心率>100次/分)等情況,或體重不隨妊娠月數而相應增加,甚至四肢近端肌肉消瘦,應立即就診排除甲亢。
危害大,孕媽怎麼辦?
韓亞娟指出,未經治療或沒有良好控制的甲亢對孕婦和胎兒都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對孕婦的影響包括死胎、早產、先兆子癇、充血性心力衰竭、甲亢危象、流產、胎盤早剝和感染,對胎兒的影響有新生兒甲亢、宮內生長遲緩、早產兒、足月小樣兒(SGA)。
另外,妊娠甲亢還可導致胎兒和新生兒出現多種類型的甲狀腺功能異常,包括胎兒和新生兒甲亢、甲減的發生。
藥物治療或手術因人而異
「準媽媽可以進行藥物治療,必要時可手術,但放射性碘131治療是禁忌。」韓亞娟強調。
妊娠合併甲亢的治療目的在於降低甲狀腺激素水平,治療首選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盡小劑量控制症狀、恢復甲功正常,當患者依賴最小劑量的ATD(PTU50mg/d或MMI 5mg/d)維持甲功正常持續數周后,可以考慮停藥。
對抗甲藥過敏、抗甲藥治療效果不佳、心理負擔重、過度擔心藥物副作用的患者可在醫師評估後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應在妊娠中期(4~6個月)較為合適,可將流產和早產的危險性最低。(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鄭宗敏
題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