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無小事,當妊娠哺乳期遇上甲狀腺疾病,專科醫生也不禁撓頭。
妊娠哺乳期甲狀腺功能異常可能會出現自然流產、早產、低體重兒、死胎、胎盤早剝等現象,對母體及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經過有效、合理的治療可避免母嬰受到傷害。
以下是妊娠哺乳期甲狀腺疾病常見的治療誤區,提示各位寶媽不要「踩雷」。
誤區1
拒絕用藥
據統計,妊娠期婦女曾服用過至少1種藥物者佔90%,服用過至少10種藥物者佔4%。妊娠期婦女用藥不當,不僅會影響胎兒發育,還可能造成胎兒畸形。
如果為避免用藥產生的不良反應,一概拒絕用藥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這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疾病本身也會對母嬰造成巨大傷害。例如,甲減患者孕期使用左甲狀腺素口服治療安全性非常高,即使輕度過量致使患者出現亞臨床甲亢也無明顯傷害。但若孕期甲減不治療,則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流產、胎停等風險,同時胎兒智商、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及注意力均會下降。因此,寶媽們要知道兩害取其輕,權衡利弊,不能因噎廢食。
誤區2
保健食品代替藥品
當出現甲狀腺疾病不適症狀時,有些寶媽們誤認為保健食品比藥品更加安全有效,不會影響胎兒。
其實,保健食品只用於調節機體功能,提高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可能存在效果,但並不能治療疾病。而藥品生產標準要求更高,具有明確療效,需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使用。因此,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寶媽們千萬不要盲目使用。
誤區3
甲亢要減,甲減要補
甲亢並非都是由甲狀腺激素合成過多造成,甲減也並非都是營養缺乏或需要激素補充,需診斷明確後合理治療。
甲亢僅代表甲狀腺功能亢進,需鑑別清楚功能亢進是甲狀腺激素合成過多導致,還是甲狀腺損傷後激素外洩所致。激素外洩型甲亢通常不推薦使用抗甲狀腺激素合成藥物。
甲減的原因眾多,並非所有甲減患者均需補充碘元素,體內碘過量有致孕婦甲減甚至胎兒甲減的可能。此外,寶媽們需警惕妊娠期「單純性低甲狀腺素血症」,一味地補充甲狀腺激素不一定獲益。
誤區4
多管齊下效果好
妊娠哺乳期婦女應謹慎用藥,有明確指徵時,寶媽們需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儘量選擇品種單一、最短的療程、最確切的療效、安全性相對最高的藥物,避免不必要的用藥。
由於孕早期致畸風險最高,若病情允許,應在權衡後儘量推遲用藥。如必須使用對胚胎、胎兒有害的致畸藥物時,應先終止妊娠,隨後再用藥。
妊娠哺乳期用藥需謹慎,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或藥師!
作者:鶴崗市人民醫院 聞晶
審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藥劑科 主任藥師 李國輝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光明網科普事業部聯合發布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