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模里西斯舉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會議宣布,將牙買加的雷鬼音樂(Reggae Music)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而跟雷鬼音樂一同被列入名錄的,還有愛爾蘭曲棍球、日本來訪神傳統、哈薩克育馬人的春季儀式、喬治亞摔跤、約旦的as-samer舞蹈。
在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雷鬼音樂,從上個世紀開始,雷鬼音樂就已經開始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開始傳播,包括如今流行音樂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雷鬼音樂的影響,並且雷鬼音樂還在商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雷鬼音樂是一種由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 Steady)音樂演變而來的牙買加流行音樂,也譯作雷吉,雷蓋。
而如果純粹這麼說,可能還是有大多數人可能無法對雷鬼產生太過客觀的看法,換個說法,雷鬼音樂最早的時候只是牙買加地區的地方民俗舞蹈音樂,而在進化過程中慢慢演變,融入了多元素的不同音樂風格,例如美國爵士、黑人說唱、布魯斯(R&B),最明顯的曲風特徵就是極其豐富的打擊、電吉他反拍切分、還有人聲和聲。
在更多的時候,人們會把雷鬼音樂當成是一種對於社會發洩出自己觀點的音樂,慢慢的,雷鬼音樂已經不僅僅是在音樂上傳承下來的文化,更多的承載的東西變成了一種思想。
發源於牙買加的雷鬼音樂,由於種族的歷史原因,殖民、奴役和黑人的大流散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雷鬼音樂裡歌詞的經典主題,雷鬼樂的代表人物鮑勃·馬利在《Survival》中的一首歌《Africa Unite》裡唱的就是隨著奴隸買賣流落到世界各個地方的黑人對於回到祖先土地的渴望。
歷史上的黑人大流散,跟猶太人的大流散有著很多相通之處,而也正是因為這些,在很多年之後的今天,不管是在美國的還是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域的國家生存著的大量黑人,對於雷鬼音樂的喜愛和探索都不會減少太多。
來源於這種喜愛,在將說唱元素和電子樂、爵士與黑鬼樂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帶來的更多的就不僅僅是純粹音樂上的鑽研。
而雷鬼樂手更多時候只是作為巴比倫思想的傳承者,他們的源頭來源於塔法裡教運動,這場宗教運動是發自大眾的,而不是作為官方權威性舉行,他們將非洲看為流散黑人的以色列,渴求著有一天黑人能回到非洲,而在這種思想下,他們更加厭惡殖民者強行加上的文化。
而要抵制一種文化,更多是時候是衍生出另一種文化來做抗爭。
而在雷鬼樂中,體現出個歌詞意思大多都是在懷念過去,批判殖民者,只是在中國人看來,由於文化和種族上的差異,很容易誤解成對於失戀男性的撫慰,就像no woman,no cry,沒有女人就不會哭?
不,它在牙買加英語中的意思是「不,女人別哭。」
也如同在黑豹裡強大起來了的瓦坎達,主人公在告訴一個一起住在貧民窟裡的女性,讓她停止哭泣。
在雷鬼文化的教導裡,一切都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