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市場美麗陷阱揭秘「微整大師」靠什麼賺錢
    微信朋友圈內,整容市場美麗陷阱多,各色「微整大師」也悄然出現,他們打著「國際機構認證」的旗號,沒有任何營業執照或許可證,就在美容院、美甲店、甚至居民樓內支一張手術臺,為客人注射填充物。
    
    整容市場美麗陷阱揭秘「微整大師」靠什麼賺錢
    微信、微博成微整事故重災區整容瞬間變「毀容」
    「打一針就變美」「隆鼻除皺填充法令紋」「無毒害可吸收」……如今,微信朋友圈內微整形信息多如牛毛,其聲稱經過專業培訓,甚至赴韓國進修,產品都是國外進口,價格比正規整形醫院低很多,再配以幾張整形前後的對比照,讓不少愛美者「心中長草」。
    近日,福州的林小姐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微信朋友圈內一位「韓國整形李醫生」,其聲稱只需2000元就可以注射隆下巴,注射地點在一家賓館內。「主要覺得打針是小事,價格也比正規整形醫院便宜一些,所以就心動了。」林小姐說,這位「李醫生」自稱是一家公立醫院的整形醫生,而給她注射的是一種美國進口針劑,目前國內沒有出售。
    
    整容市場美麗陷阱揭秘「微整大師」靠什麼賺錢
    需求大、利潤高、門檻低零基礎的外行人紛紛「試水」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每年平均有105萬人次進行醫療美容手術,其中八成為微整形手術。正是瞄準了這個需求大、利潤高、門檻看起來很低的市場,不少零基礎的外行人在暴利的刺激下紛紛「試水」。而為了速成「整形醫生」,大量未經許可的培訓機構應運而生。
    搜尋引擎內輸入「微整形培訓班」,相關詞條超過100萬個。記者隨機致電一個培訓機構,工作人員介紹,培訓班是在韓國濟州島授課,課時為5天,學費8800元,教授肉毒素注射、填充美容技術、4D蛋白線提升等,課程針對零基礎學員,包教包會,結課後為學員頒發韓國醫學會認證的畢業證書。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員畢業後多是自己開「工作室」,或者掛靠在美容院、美甲店,每月平均都有幾萬元的收入。記者詢問「沒有招牌,客源哪裡來」「大多是從朋友圈先下手,接著口口相傳」「不會被抓嗎?」「國內沒有專門管理的部門,一般沒人查」。
    
    整容市場美麗陷阱揭秘「微整大師」靠什麼賺錢
    記者了解到,如此這般的培訓班多是大班授課,學員中醫生所佔比例僅為5%至10%,其餘多是非醫療美容行業的從業人員。培訓時先用假人練手,接著學員之間互相在臉上練習打「美容針」和「瘦臉針」。
    「整形醫生不能速成,操作者必須持有醫療執業資格證。」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吳念說,醫療美容主診醫師相當於專科醫師的水平,按照規範的培訓標準,醫學生大學畢業後,需要繼續接受3年至5年的專科醫師培訓。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技術標準與質量控制部主任劉琳琳說,近年來我國醫療美容,特別是微整形行業發展迅猛,但由於缺乏統一的行業規範,相關管理辦法滯後,監管部門職責不清,醫療美容出現管理真空,再加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導致相關醫療事故頻頻發生。「微整形不開刀、微創並不意味著風險降低。」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郭樹忠說,其要求操作者熟悉神經學、解剖學等多門學科,而不少非法機構使用的玻尿酸、肉毒素並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的產品,一些機構甚至為消費者注射早已明令禁止的奧美定。
    吳念表示,微整形本應由衛生行政部門監管,但由於許多微整形在美容院、美甲店或者酒店進行,論管轄權又歸工商部門管理。然而工商部門對醫療美容難以界定,且這些非法機構隱蔽性強、流動性高,在沒有充分證據的前提下,工商部門難以有效執法。
    消費者也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劉琳琳提醒,消費者要選擇正規的醫療美容醫院,在微整形之前,要和醫院籤訂合同,保留憑據、病歷、手術記錄等,做完手術繳納費用時,應當向機構索取發票。如果在美容院遭遇了不正規的美容手術,也可向衛生部門舉報。來源:新華網